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2(放大镜的理解 凸透镜成像物距和像距关系 近视与远视) 基础知识 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userphoto

2022.09.29 黑龙江

关注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凸透镜成像 眼镜 放大镜 显微镜…)最全知识点 (附重点考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成像、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光路图...) 基础知识 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

5.凸透镜成实像时,通过物距的变化来判断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时容易出错

【易错点诠释】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透镜,像将越远离透镜,同时像会变大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物体越远离透镜,像将越靠近透镜,同时像会变小

可简记为: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

易错题1.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红用此凸透镜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光屏未画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再移动蜡烛、光屏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准确的是(  )

A.第一次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第一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幻灯机
C.将蜡烛从图中位置向25cm刻度处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得到的像逐渐变大
D.当物距为10cm时,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
【答案】C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AB.由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本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故AB错误;C.将蜡烛从图中位置向25cm刻度处移动的过程中,物距不断变小,但始终大于一倍焦距,凸透镜始终成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小时,凸透镜所成像逐渐变大,即光屏上得到的像逐渐变大,故C正确;D.当物距为10cm时,物距等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不成像,所以光屏上得不到像,故D错误。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易错题2.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答案】B
【解析】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A.由图可知,物距u=50.0cm -10.0cm =40.0cm,v=80.0cm -50.0cm =30.0cm
物距u>v,
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据图可知,当取走光屏后,所成像的情况是不变的,故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据A可知,此时物体应该处于2f之外,故40cm>2f……①
像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2f>30cm>f……②
由①②,可得焦距的范围是20cm>f>15cm
故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是35cm,
即一定处于1倍焦距以外,一定成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像变大,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错误;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像会推迟会聚,所以光屏向右移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错误。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易错题3.

白天在教室里,一同学用手拿着一个凸透镜伸直手臂对着窗外看,可以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C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一同学用手拿着一个凸透镜伸直手臂对着窗外看,窗外的景物为物体,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同学可以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6.误认为只要物距减小,凸透镜所成的像就变大.

【易错点诠释】

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即物体靠近透镜,则像会变小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可简记为: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

易错题1.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f<15cm<2f,从中可得,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当将透镜放在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30cm,则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易错题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C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B.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说明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0cm>2f,f<10cm故B不符合题意;A.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10cm<u<20cm,故A不符合题意;CD.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易错题3.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B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即物距从大于二倍焦距处,移到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处,物距一直变小,因此像距一直增大,像也一直增大,像从缩小的像一直增大为放大的像,故B符合题意。故选B。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7.误认为放大镜只能成虚像

【易错点诠释】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放大镜是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这要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成像的特点,所以不能认为放大镜一定成虚像.

—————————————————

易错题1.

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答案】B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ABC.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成像时,是把物体放在了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D.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易错题2.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易错题3.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的做法是(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答案】B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所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成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距越小,成像越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时,像距越大,成像越大。因此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使报纸离放大镜近一点,使眼睛离放大镜远一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8.凸透镜不同的成像性质与物距和像距的对应关系易发生混淆

【易错点诠释】凸透镜不同的成像性质是由物距与焦距及二倍焦距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二倍焦距处是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

一倍焦距处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的原理

—————————————————

易错题1.

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A.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最小最亮的光点为凸透镜的焦点,从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从刻度尺上可以测得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故A正确

B.图乙物距为40.0cm,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图中光屏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C.将蜡烛移至30cm处,物距为20cm,蜡烛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像距也在二倍焦距的位置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D.将蜡烛移至45cm处,蜡烛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

易错题2.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f<12.5cm
B.图中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只将凸透镜向左移也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D.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远视眼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答案】CD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等于30cm,像距等于15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说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即焦距小于15cm,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所以焦距大于7.5cm小于15cm,所以焦距的范围是焦距大于7.5cm小于15cm,故AB错误;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凸透镜向左移动到物距等于15cm,像距等于30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因为远视眼睛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远视眼镜时像变近,所以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CD。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8.视与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发生混淆

【易错点诠释】

近视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增强,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用凹透镜矫正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远视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减弱,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用凸透镜矫正

—————————————————

易错题1.

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D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因此要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选D。
—————————————————

易错题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

易错题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两个放大镜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景色
B.远处湖面波光摇曳,一只小鱼在水中“云朵”里穿行,能看到水中的鱼和云,光的传播路径都是从水中射向空气
C.一只捕食的水鸟,从高空疾冲而下,冲向湖面,它在水中的像逐渐变大
D.鱼儿受惊逃窜,可能是因为它看见了水鸟在水中的像正逼近自已
【答案】A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A.放大镜的实质是凸透镜,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实质也是凸透镜,故用两个放大镜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望远镜,A正确;B.远处湖面波光摇曳,一只小鱼在水中“云朵”里穿行,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是水中的鱼射入空气中,而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是空气中的光线斜射入界面后发生了反射,故B错误;C.一只捕食的水鸟,从高空疾冲而下,冲向湖面,它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像,鸟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故C错误;D.鱼儿受惊逃窜,可能是因为它看见了水鸟反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像,故是在空中的像正逼近自已,故D错误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

易错题4.

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
【答案】C                              
公众号: 数理化 张影

【解析】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故 A选项错误;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错误;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选项正确;D.由于是面镜,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载玻片亮度,故D选项错误。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前一定要搞懂的物理易错知识点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学习口诀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题选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试题
【强化训练】 透镜及其应用重点巩固(附名校检测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