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入狱后坚称自己无罪,狱卒吐露9个字,岳飞便签字画押

一封失踪的密信带出悬疑跌宕的反转,一次密谋的行动引出环环相扣的惊险,电影《满江红》在春节档为影院注入了气冲霄汉的磅礴气势,尤其是电影最后,全军复诵《满江红》更是慷慨激昂,振聋发聩,令人久久无言。

全片无岳飞,处处是岳飞,三十功名不过尘与土,八千里路跋涉云和月,时光回溯到一千年前的大理寺狱中,曾经一杆银枪风姿飒爽的岳家军首领岳飞此刻已经奄奄一息,被折磨的他血肉模糊,却依旧用虚弱的气息一遍遍重复道:“岳某无罪,岳某无罪……”

狱卒长叹一口气,在岳飞耳边悄悄说了九个字,听完狱卒的话,岳飞瞬间安静了下来,这个铁血汉子再无抵抗,颤抖着在罪状上签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随后将笔一掷,眼一闭,接受了自己既定的命。

狱卒到底说了什么,能让家喻户晓的大将军被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下狱而不做抵抗?

飞虽然被秦桧构陷,可宋高宗赵构的态度,才是逼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何?缘何?

将士的热血,曾几何时,成为了铺路的工具?

这一切都要从1140年说起。

为国家基业视死如归,勇于矫诏

1140年,不论是对宋朝,还是整个中华历史来说,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年份——不是因为光荣,而是因为耻辱。

这一年,金国权臣完颜兀术撕毁合议条约,率领金军踏过开封直扑江淮,宋高宗赵构大惊之下匆忙应战。

这倒也不怪他没有准备,实在是金国太过无耻。

两年前,赵构屈辱求和,取消宋朝国号,每年纳贡几十万两,又让宰相秦桧跪在金国使臣面前“聆听上训”,只为了能与金国握手言和再无战乱——可这些堪称屈辱的让步,金国丝毫不放在眼里。

忍也忍了,让也让了,跪也跪了,还是换不来和平,赵构也是有脾气的,既然金国不肯妥协,那便打吧。

要打仗的消息传到军中,将士们一腔热血瞬间被点燃,这些年来的卑微求和早让主战派们憋屈得很,南宋诸将大都是北方人,与金国有血海深仇,他们无一日不想着打回北方老家,恢复山河,将金国赶出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赵构心中另有算计。

将士们的一腔热血,不过是赵构稳定权力的工具罢了。

5月下旬,金军抵达顺昌城下,离长江仅有一步之遥,按金军如此势头,跨过长江剑指江南指日可待。

眼看金军不出意外年底便能回到五国城过年了,赵构才匆匆下令迎战,而此时陕西、河南、河北早已是满目疮痍。

朝廷任岳飞、韩世忠等大将为河南河北招讨使。层层加封,官至太保,只为勉励他们一鼓作气纵横沙场。

岳飞接到救援顺昌的军令时,陕西战场已陷入胶着,主将吴阶战死,副手接过重任,与金军在关中缠斗,将金军大部分兵力拖延至此。

而顺昌战况则相对理想,未待岳飞到达顺昌,大将刘锜已乘胜归来,将完颜兀术率领的金军打退至开封。

陕西战场金军被拖无法支援,河北战场大获全胜金军颓败,此时宋军已经取得战场主动权,只要乘胜追击北上决战,收复中原的机会近在眼前。

就在全军热血沸腾之际,赵构的一纸诏书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司农少卿李若虚带着诏书来到岳飞军营,诏书上仅有寥寥九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班师?班师?岳飞睚眦欲裂,如果现在放弃,中原可能永远也无法收复了!

他不顾官职地位,与李若虚叫嚷起来,争吵的声音引得营帐外的将士们纷纷探头来看,李若虚见状,急忙按住愤怒的岳飞,悄悄与他言说:“岳将军,我何尝不觉得惋惜呢?”

李若虚也是坚定的主战派,赵构的诏令也让他很是恼火,如今再见岳飞一腔热血付诸东流,李若虚一介文人也有铮铮铁骨,他一拂袖,“罢了!你只管收复中原,剩下的由我李若虚一力承担!”

宋朝百年基业,在此一搏,李若虚和岳飞罔顾朝廷诏令,决定继续收复中原大计。

岳飞率军北上,李若虚回朝领罪——矫诏大罪,唯有一死。

在国家兴亡面前,一文一武,一肩担之。

岳飞站在德安府城头,北望中原浩瀚千里,那里曾经全部是宋朝的国土,他长须飘飘,银枪铁寒,城下挤满了慷慨激昂的将士们。

岳飞剑指中原,曾经那个青涩的少年,曾经那个贫寒的少年,如今已经蜕变成英姿飒爽又忠君爱国的一军之首,他有抱负,有胸襟,有气魄,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有为国家基业视死如归的决心。

岳飞大手一挥:“13年厮杀,只为今朝!”

农家子弟升至节度使,忠君爱国

没有人会想到, 岳飞能成为民族英雄。

他的出身太普通太贫寒了,平凡到像是军中的芸芸众生,因为家里没钱,只能当兵,当一辈子兵,打一辈子仗。

可岳飞偏偏不是那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岳飞出生于河南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上三代下三代都是贫农,家里没钱,供不起岳飞上学,岳飞后来能写出《满江红》,全靠自己自学成才。

长大后的岳飞早早就娶妻生子,小小年纪便有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危机,又没文化又没钱,除了当兵和种田补贴家用,岳飞想不到别的出路。

那就当兵吧。

他在河北当兵,在山西当兵,在河南当兵,从最开始空有“一县无敌”的名号,到后来成为敢死队长,再到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清远军节度使,这一年是1134年,岳飞仅仅32岁。

宋朝节度使虽然是荣誉官衔,但是地位很高,岳飞年仅32岁便坐到节度使的位置上,全因由他带领的局部战场无一输局,岳飞凭借敢冲敢杀的勇猛和无所畏惧的冲劲,从没有根基的农家子弟登上高位,这其中多少艰辛自不必提,岳飞个人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岳飞的情商也很高,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拥有敏锐的嗅觉。

早些年岳飞一直高喊着“迎回二帝”,等到金国准备扶持宋钦宗之子为傀儡皇帝时,岳飞不仅不再主张迎回徽钦二帝,反而私下拜见赵构,劝赵构早日册立太子。

1137年的《乞出师札子》中,岳飞明确表示“迎回梓宫,奉邀天眷”。

梓宫是说,宋徽宗帝后已经死在金国,天眷是说,宋钦宗只是皇室中人,岳飞的意思很清楚,赵构才是正统皇帝,徽钦二帝只是出于道义才将他们迎回而已。

岳飞很会做人,他私下会见赵构,既表态了自己是绝对拥护赵构的,又以劝诫赵构早立太子为契机,表明自己时时刻刻忠君为国。

这样一个能打能退,不贪军权,忠于国君的不世之材,谁会不喜欢呢?

赵构一开始也很喜欢岳飞,他们的君臣关系直到议和之前都很和谐。

1134年,在岳飞收复了襄阳六郡之后,他开始布局北伐大局,这个规划经过岳飞多年筹谋已经非常成熟了,他在自己的《乞出师札子》中详细列出了自己的行动步骤。

首先在敌占区整一出离间计,然后挥军北上,与五路叛军会合,收复河南陕西后,将山东交给韩世忠,随后继续北上,灭伪齐,恢复大宋,再分出适当兵力援助辽国,借机分散金国兵力。

岳飞甚至考虑到了各种突然情况,不论是刘豫坚壁清野还是金国调转枪头,他都有对应的应对方法,按照岳飞的谋划,只需要3年,就能北伐成功,光复大宋。

这一年的岳飞35岁,却罕见得拥有长远目光和战略思想,而对于岳飞这一长串雄伟计划,赵构只是敷衍地点了点头。

岳飞将赵构的点头当做首肯,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养精蓄锐,整顿军队,将岳家军的实力进一步提升,雄厚的兵力加上完备的计划,岳飞对北伐是志在必得。

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忠魂永存

金国人口稀少,完颜阿骨打起兵时只有区区两千人,却在征战途中像滚雪球一般不断膨胀兵力,直到1125年,金国进攻开封,将宋徽宗在内的皇室宗族全部打包带走,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尽归金国所有。

自此,开启了金国与宋朝多年的纠葛。

和宋朝一样,金国内部也分为主战主和两派,两方在多年的争夺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变乱,到1138年,主和派上位,不仅与赵构议和,还将陕西河南悉数奉还给宋朝,两家“和气生财”,互不打扰,相安无事。

第一次议和后,赵构终于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朝中大臣都劝赵构趁热打铁,派大军北上驻扎在陕西河南等地,赵构却不乐意了;“都是说说而已,别太当真了。”

你不当真,金国自然也不当真,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怎么舍得白白送回去呢?

果然,1139年,主战派完颜兀术得掌大权,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主张收回河南和陕西,1140年,完颜兀术大举入侵,战争再次爆发。

岳飞则抓住机会,势如破竹,与多地义军领袖形成六面包围,韩世忠在连云港虎视眈眈,张俊在亳州蓄势待发,只待岳飞击败在开封的金军,金国便再无可用战力。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构的诏书像一柄冰锥狠狠刺进岳飞心口,诏令命各地大军撤军——岳家军就这样成为了一支孤军

可就是这支孤军,上演了最为惨烈的历史悲歌。

完颜兀术麾下铁浮图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抵抗,岳家军无一人肯回头,以血肉之躯迎战铁蹄,就连带兵巡逻的小将都以200兵力力抗金军2000余人,最终战死沙场全军覆没。

完颜兀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铁浮图居然在岳家军这里栽了跟头,他甚至迫于无奈派出大将请降。

只要一点点,只要再坚持一下,只要朝廷肯拨出一支援兵,即使不能直捣黄龙,也可以收腹长城以南地区。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苦苦支撑,没有兵器就用肉拳,没有马匹就徒步进军,没有粮食就吃糠咽菜,他们都在等着,等着朝廷的援兵。

可岳飞最终等来的,只有12道金牌。

主和派首领秦桧深谙赵构的心思,赵构的皇位是漏网之鱼的产物,因此赵构多年来一直对军权有着极大的忌惮,也正因如此,抑制军权是刻在他,乃至整个赵家人骨子里的基因。

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赵家人就一直对军权严防死守,岳飞的北伐大计,在赵构看来,一则是动摇君权,二则是太过冒进。

赵构安坐江南地区当他这一亩三分地的皇帝就够了,他只想重建南宋朝廷的合法性,什么北伐,什么收复,在赵构眼里都算不得规划。

赵构的规划只有一个,就是苟且偷生。

摸准了赵构心思的秦桧顺藤摸瓜,带领主和派打压主战派将领,将自己的权力最大化,他和赵构狼狈为奸,在金国大败之时,策划了第二次议和。

君要保全江南,臣要出师北伐,岳飞不得不从。

在朱仙镇的岳飞收到12道金牌,他知道,自己毕生谋划的大业已如镜花水月,再无实现可能。

望着曾经收复的河南等地再次陷落,从不流泪的岳飞仰天大哭。

回到临安后的岳飞变得沉默寡言,他只是一味要求辞官回乡,可赵构不允,赵构还需要一个忠于自己的鹰犬来维护自己这个小小的江南朝廷。

岳飞无法,他只能留了下来,可他的成功和他的威名,早已经钦定了他的命运——如遇明君,岳飞就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如遇昏君,岳飞只能如履薄冰,小心苟活。

可有人甚至不想让他苟活。

1141年,秦桧接到完颜兀术亲笔信,命他将岳飞除掉。

岳飞太厉害了,有他在,赵构迟早会重新启用他,有他在,议和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有他在,秦桧就不能坐稳相位。

10月,秦桧用谋反大罪将岳飞下狱,可这个案子审的艰难,他们就是找不到岳飞谋反的罪证,无奈之下,秦桧在罪状上用“莫须有”三字代替。

莫须有,不必有,让你死你就得死,还需要找什么理由吗?

岳飞起初还在挣扎,他声声高呼自己无罪,却在听到狱卒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时安静了下来。

他沉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就像当初沉默地接受了那12道金牌一样。

岳飞被处死时,岳家军早已被瓦解,没有能力解救岳飞,加上岳家军内部已被腐蚀,甚至有九人举报他谋反,昔日叱咤风云的岳家军,早已和岳飞一起沉默了下来。

议和再无障碍,秦桧坐稳了相位,赵构安稳活了46年。

然而,唯有历史才知道,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写在最后

岳飞为什么被处死?

说到底,不过是岳飞的民族兴亡价值观,与秦桧和赵构的个人荣辱价值观相悖,岳飞太忠了,他十年创横扫千军的岳家军,以他的声望和能力,据守一方也不是不可能,可他认死理,他忠君,他爱国,他一心想着收复失地,出师北伐,光复大宋,却未曾提防身后有千万只眼睛虎视眈眈地望着他。

岳飞之死该由谁负责?

秦桧雕像在岳飞墓前跪了千年依旧难辞其咎,秦桧为了权势,通敌叛国,构陷岳飞,他的罪责罄竹难书。

赵构即使处死了岳飞却也知道岳飞死得冤枉,心虚的他将岳州改为纯州,一辈子都对岳字耿耿于怀,他的昏庸,他的懦弱,他的胆小,使他成为岳飞之死的推手。

对秦桧来说,岳飞功高清白,不仅不和自己同流合污,反倒处处与自己作对,该杀;

对赵构来说,岳飞手握军权,功高震主,本身就是一大罪状,该杀;

可他们都忘记了岳飞的赫赫战功到底是为了谁,他是为了宋朝多年基业,为了百姓安稳余生,为了家国海晏河清,岳飞从未曾贪功冒进,也从未曾仗势欺人,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地打仗打仗打仗。

哪成想,没死在敌军的战火中,却死在了自己人的铡刀下。

每一处悲剧背后,都有人性的黑暗与光明交织,万幸的是,岳飞死后,忠魂永存,虽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历史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

岳飞不只是宋朝的岳飞,更是中华民族的岳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入狱宁死不屈,一狱卒说了几句后,立刻认罪赴死!
赵构若不杀岳飞,大举伐金,岳家军真能够直捣黄龙灭金国?
被捕后岳飞宁死不从,狱卒的一番话让他醒悟,当即画押
岳飞冤死狱中后,奸臣秦桧怎样对待了岳飞的妻子和子女?
遗臭万年的奸臣,害死抗金英雄,但他的一种发明,现在人天天要用
历史成语故事:莫须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