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令对嘉庆帝报出父亲名字,嘉庆龙颜大悦,当场给他官升3级
在古代,一个小小的县令,能见到皇上,那可真的是难上加难。
在中原封建体系中,皇帝的权力在理论上是最大的。但是在皇帝真正实行权力的过程中,官员体系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官员体系既是皇帝执行权力的机构,又是皇帝权力的障碍。
所以在官僚体系中,即使最小的知县,皇帝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赏赐和惩罚,这便是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的部分。在封建体系中,皇帝权力还有一个限制,那就是“皇权不下县” 也就是说皇帝权力再大,也管不了县以下的体系。
由于古代中央管理体系的能力有限,管理到县一级,就已经是官僚体系的极限,而皇帝权力更是如此。在县城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县令就如同皇帝一般。而在王朝体系中,作为一个县令,一个地方上最小的官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县令虽然说在实际管理的县里,有着很大的权力。但是在整个体系中,又是最小的官员,所以极难到皇帝的接见。除非是做出了什么重要的贡献,作为赏赐才能被皇帝接见。
有一个叫谢兴峣的河南县令,在受到嘉庆皇帝接见后,报出了自己父亲的姓名,却让嘉庆皇帝龙颜大悦,并在之后给他连升三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嘉庆皇帝如此重用谢兴峣呢?谢兴峣的父亲又是谁?
谢振定,被乾隆“利用”的男人
根据《廿二史札记》中记载,乾隆皇帝十分勤政,“亲传宝位,犹时勤训政”。在他传位给嘉庆皇帝之后,还十分勤奋,时常管理朝政。另一方面,也说明乾隆皇帝虽然把皇帝位置给了嘉庆,但真正的权力却还一直握在手中。
嘉庆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皇子,乾隆皇帝执政时间很长,但是却没能留下几个子嗣。乾隆很多子嗣都很年轻就去世了,而嘉庆确实是很幸运,他的哥哥们都去世得差不多了,乾隆也没有过多选择,所以最终选择了他成为皇帝。
嘉庆帝三十多岁才登上皇位,心智比较成熟。所以,在他上位后,必然会进行改革。
嘉庆皇帝在没上位的时候,就十分讨厌和珅。和珅是乾隆皇帝最重要也是最亲近的大臣,在乾隆皇帝晚年时候,和珅几乎不离身旁地照顾乾隆,从和珅的这一表现来说,和珅也可算是忠于乾隆了。
乾隆皇帝晚年比较昏聩,又十分信任和珅,所以和珅利用乾隆皇帝的信任,在朝中为非作歹,甚至连嘉庆也不放在眼里。
《所闻录》记载:“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
所以在嘉庆还没登位的时候,和珅与嘉庆皇帝的仇怨就结下了。
在当时和珅凭借着皇帝对自己的宠爱,他甚至有野心插手皇帝的传续,再加上当时嘉庆并不受到乾隆帝的重视。所以和珅并不害怕得罪嘉庆,虽然乾隆皇帝很多儿子都英年早逝,但在争储过程中,嘉庆皇帝也并不是没有对手。
嘉庆帝为人比较刚正,得罪了包括和珅在内的很多大臣。
在当时,除了嘉庆之外,还有其他皇子。为了能够登上皇帝位置,在看到和珅受宠的情况下,都在与和珅交往,保持和他的友好关系。
乾隆皇帝也看出来了和珅与嘉庆皇帝的矛盾,为了安稳住和珅,也一定暗示过和珅,未来的皇帝并不是嘉庆。
所以,和珅认为得罪了嘉庆,也并不是很大的事情,也渐渐有恃无恐。但乾隆最终还是跟和珅开了一个关乎他身家性命的“玩笑”,乾隆最终选择的就是嘉庆皇帝。
乾隆在后期,其实也知道和珅做了很多不对的事情,但是那些事情有一部分对乾隆有利,比如和珅敛财的同时,其实也分给了乾隆一部分。所以乾隆皇帝为了自己权力和利益,便选择通过和珅的手去做。
但是,乾隆去世之后,就要避免和珅继续掌权,因为再让和珅掌权,他的势力就会太大。再加上和珅已经难以控制他的亲随与家人,和珅可以打着皇帝的旗号,肆意敛财,而其他人也可以打着和珅的旗号更疯狂敛财。
这些事,乾隆心里面跟明镜似的,他表面不说,实际上就要找一个正直刚强的人,来处理掉和珅。
而嘉庆皇帝虽然并不太受人待见,比较刚直,但是正好可以处理掉乾隆皇帝后期的一些权臣。乾隆皇帝害怕自己死后再确立子嗣,所以提前几年放弃皇帝地位,帮助嘉庆皇帝稳住根基。
在这几年中,乾隆皇帝看似大权独揽,但是他把一大部分有能力的权臣都贬斥下去,剩下的都是一些危害朝纲的臣子。
这样做看似是乾隆晚期昏庸,其实是乾隆的一条妙计,这条妙计还是对着和珅和一帮权臣去的。
乾隆一方面是想让和珅放心,把和珅的势力以及一些权臣的势力提上来,打压一些正直、认真干事的臣子。让和珅认为即使嘉庆皇帝上位之后,自己的势力这么强大,嘉庆皇帝也难以对自己下手。
另一方面,嘉庆皇帝却暗暗结交这些被贬斥的忠臣与良将,他们也都投靠在嘉庆皇帝身下。
最后,乾隆皇帝明面上让和珅和一些权臣,获得更多利益,是为了更好地稳住他们,但其实乾隆早就教给了嘉庆皇帝打败他们都方法。
在和珅死前,他曾写下诀别诗《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其中有这么两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他认为是他的才干,导致他落得如此下场,如果他当时没有那么优秀,就不会得到乾隆帝的赏识,也就不会“误此身”了。
其实如果冷静地看待和珅,他并不是因为怀才而“误此身”,而是因为没有“急流勇退”,自身的贪念让他一步步堕入泥潭,等到意识到难以抽身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在乾隆、和珅与嘉庆之间的权力旋涡中,小人物谢振定也在里面“转来转去”。
谢振定就是乾隆打压的大臣中的一员,他曾经做过御史。
此人曾经得罪过和珅,在和珅被嘉庆处理掉后,成为嘉庆帝重要的重臣。
谢兴峣成为嘉庆的亲信
当时,和珅由于受乾隆宠信,他以及他的手下胡作非为,无人敢管。
然而,谢振定作为御史,弹劾朝中大臣,维持京城秩序是他份内之职。更何况,谢振定为人刚正不阿,从不会害怕强权。
《清稗类钞》曾记载他的一个事件,他看到和珅的家奴,驾驶着明显越制的马车,在京城中横冲直撞的时候,他勃然大怒 马上派人拦下这辆马车,并且说:“我是清朝御史,临时检查马车”。
当时驾驶马车的正是和珅的仆人,平常嚣张跋扈惯了,根本不把御史放到眼里,于是口出狂言:“我是和大人的家奴,马车是和大人的马车,看你们谁敢查我?”
和珅的势力确实很强,谢振定也知道,凭借着这一个小的错误,很难扳倒和珅。
但是,即使不能扳倒他,也得让和珅知道,朝廷中,也不都是与他同流合污的人。
于是谢振定马上发怒:“大胆的奴才,你还敢谎称是和大人的家仆,来人,先打他二十鞭,以示训诫。”
还不待人反应过来,他继续说道:“马车的豪华程度,已经超越了规制,跟皇子的差不多。所以马车是僭越之物,绝不能留,给我当场烧了它!”
结果,谢振定就当街打了和珅奴仆,还烧掉了和珅的马车,这在京城,立即成为一大“奇闻”。
《清稗类钞》记载他被百姓评价:“此真好御史矣!”
后来,谢振定也因为不畏强权,而被人称之为“烧车御史”。
和珅知道此事后,恼羞成怒,可他也明白要顾及其他人的想法,免得让人抓住把柄,所以,他也只能“一笑了之”,将谢振定贬为一个小官。
谢振定知道后,只是笑笑,没有愤怒,也不感到气馁,收拾好行囊出发了。虽然是个芝麻小官,但他在任上一直尽职尽责,深受百姓喜爱。
谢振定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再次因为他人反转了。
1799年,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借由自己对于军权以及一众大臣的帮助,把嚣张已久的和珅以及他的一些亲信和其他权臣一并拿下,在和珅府中,抄家抄出来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不说,还有宫中重要的宝物。
这些宝物有一些是乾隆皇帝赏赐的,但还有很多却是和珅贪财,自己大胆偷拿或者买通太监,替他偷拿的。
可见和珅后期的贪欲已经到达了多么厉害的程度,而他的嚣张也很难有人达到,他竟然敢拿走宫中的东西,这绝对是一般臣子难以想象的事情。
当然这也能从侧面看出,乾隆皇帝对他是太过于信任和宠爱了。
和珅是乾隆时期,特别是乾隆后期权臣的典型。
而嘉庆皇帝就要通过打败和珅,树立另一种典型,那就是他要刷新吏治的典型。
和珅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后,一大批曾经被和珅压制过的臣子,被嘉庆皇帝重用,而清朝也因为嘉庆皇帝的革新,而出现中兴的迹象。
所以,嘉庆皇帝在上位后,很快就找到被贬的谢振定,重新重用他。
谢振定在嘉庆皇帝重用之后,并没有辜负嘉庆皇帝的信任。他在任上做出来了很多成绩,受到了嘉庆皇帝的不少嘉奖。
他为大清朝又工作了十四年后,死在了任上,他去世后,嘉庆皇帝十分悲痛。而谢振定由于为官清廉,虽然当官多年,但并没有留下很多的财产。
《啸亭杂录》曾记载他说过一句名言:“人生贵适意耳,银钱常物,何足惜也?”
谢振定不光清贫,他也没有利用关系,为自己的亲戚和儿子在朝中打好关系。
因此,他的儿子在考取功名之后,被安排到了一个十分贫困的地区当县令。
河南的固县在当时是有名的穷县,很少有官员愿意被调任到固县去。因为那里不但没有什么“油水”,而且老百姓都十分穷困,一旦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县令就会受到处罚。在很多人看来,这可以说是一个谁也不愿去的地方。
而谢兴峣本着父亲一直教育他的为官为民的思想,并没有害怕地区的艰难。
其实这种困难的问题,是一种挑战,也同样是一个机会。越是困难的地方,越容易产生机会。而能不能成功,就是要看你能不能克服困难。
谢兴峣到了固县之后,亲自下乡考察实情,带头兴修水利,解决旱涝灾害问题。处理陈年累积的案件,缓解当地的民怨。修葺寺庙与祠堂,改善当地民生。严格管理县衙的衙役,清理盗匪,维护县城治安。
几年的时间,他就把固县陈年累积的问题,逐个解决。固县经过他数年的治理,变得繁荣起来,由原来的一个贫困县,开始变得安定与富强。
《固县县志》记载,谢兴峣“革除旧弊,敦化教育,赡养孤贫,政绩突出。”
因为有了政绩,所以他被吏部推荐给了嘉庆皇帝,让他在皇帝面前述职。而谢兴峣到了皇帝面前,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十分惶恐。而是正气凛然,很大声地向皇帝陈述了自己几年来在固县的工作。
嘉庆皇帝一直很欣赏一些清官,所以难免要多跟谢兴峣攀谈一番。
谢兴峣的口音是标准的京城口音,而当时县官大多出自地方,而京城出身去县里的很少。所以嘉庆便问起来他的身世,谢兴峣如实回答,自己是前御史大夫谢振定之子,从小在京城读书,所以一直是京城口音。
嘉庆帝一听谢振定这个名字,很是激动,因为在谢振定去世后,嘉庆的就觉得缺少一个敢言直谏的人,一直怀念谢振定,但没想到谢振定的儿子已经这么大了。所以,当时嘉庆帝就对谢兴峣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嘉庆皇帝执政的左膀右臂。
谢振定儿子连升三级的秘密
在知道谢兴峣是谢振定的儿子,嘉庆皇帝表面上不露声色,决定再考验一下谢兴峣的品性。
所以,嘉庆皇帝决定给他“连升三级”看谢兴峣会不会“膨胀与自大”。谢兴峣知道自己被皇帝连升三级之后,只是表现出来了激动,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因为他很快知道,这次去的地方,比他在固县还要困难。
这个地区是云南、贵州和四川的交集之地,现在叫做宜宾,《宜宾县志》记载宜宾四时霪霖不绝,也就是说这里气候还不好,总是在下雨,在清朝这个地区叫做叙州府。
自古以来,交汇处都是重要的地区,但也是局势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距离北京十分遥远,而且各种势力十分复杂。在这里执政的官员,能够干出政绩来的极少,要么是被势力收买,要么是被势力胁迫。
嘉庆皇帝也深知这个地区的混乱,所以,虽然看似是给他连升三级,其实是为了考验他的能力。
谢兴峣在这个地区,跟他在固县任职中,采取了不一样的手段。他先是把叙州府中的同知和通判叫到府中,因为他们虽然看上去只是知府的副手,但是他们是知府衙门中,最了解整个叙州府内情况的人,当然也是各个势力都要在乎的人。
大约了解了整个叙州的情况之后,他又把各个县的长官叫到知府,让他们陈述各个县的情况,并向他们说明,自己曾经就是县官出身,会随时微服私访,去探访他们县的情况。
这一下,就使得叙州府的各个县官都脸色突变,因为他们知道,这次来的跟前几任都不一样,看上去是一个“狠角色”。
县官们只能客客气气,在谢兴峣说了自己的一些情况后,这些县官们知道他是被皇帝直接提拔到这里的,除了忍着对他恭敬别无他法。
谢兴峣在叙州任职期间,不但在府衙认真办公,清理了很多案件,而且在这个复杂的地区,理顺了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不再相互争斗。
并且真的如他所说的,不断向县里去微服私访,查看县官们是否认真履职。
有一个县官在他微服私访后,抓住了一些犯罪的证据,被他参报上朝廷,很快被罢官。当这个典型出现之后,整个叙州府内的县官,都不敢再像之前一样,自由散漫了,而且都认真履职。
在谢兴峣去往叙州府之后,整个叙州府的风气为之一变。
嘉庆皇帝在考验他之后,发现谢兴峣确实是一个人才。于是又提拔他为成都知府,再后来让他管理盐茶道。
在古代盐跟茶比今天重要得多,盐跟茶是中央体系重要的税收来源。
中央通过控制盐跟茶叶,进行贸易,来获得大量的金钱,而担任这些重要税收的官员,被认为是一项“肥差”。这项任命不仅重要,而且有大量的利益。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茶盐之税,丰厚堪万亩良田。”
可见盐与茶叶会产生的经济收益是有多么可观 如果让一个贪官,管理这么重要的资源,那么国家一定会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嘉庆皇帝看准了谢兴峣是一个清官,才让他任职如此重要的职位。
嘉庆皇帝对人才的任用以及对于清官的赏识,有利于他对整个官僚体系的管理。
有了谢振定与谢兴峣父子这个清官的典型,嘉庆皇帝就可以打压一些贪官,来维系官僚系统的清廉。
结语
嘉庆皇帝是康乾盛世之后第一个继任者,虽然当时的清朝已经开始出现疲态,但大清依然还处于一个比较强盛的时期。尤其是嘉庆皇帝在扳倒和珅之后,朝堂上一时之间出现了比较清明的状态。
嘉庆皇帝也通过选拔谢振定与谢兴峣这样的典型,不仅是笼络了一批忠臣,帮助他刷新吏治,而且还在官僚中确立的一个好的典型,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谢兴峣也没有辜负父亲与皇帝的希望,在任上干出来了成绩。好官被重用,就会使得整个的官僚风气向好,不会发生严重问题,从而使百姓受益,朝堂清明。谢家父子就是为数不多的好官,他们能够被重用,是王朝与百姓的幸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扳倒和珅后嘉靖皇帝又后悔?解密和珅的强大背景
对联故事(中)
乾隆死后,嘉庆为何着急杀和珅,贪并非本质,这11个字才是真相
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嘉庆问和珅:怎么贪如此多的钱?听了和珅说的理由,嘉庆不再吭声
嘉庆登基当天,乾隆却死抓玉玺不松,大臣1句话乾隆乖乖放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