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你收过别人的礼吗?”

                            “老师,你收过别人的礼吗?”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她通过一个个学生跟千家万户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并不因此而清晰明朗。在某些社会人士那里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甚至还有“妖魔化”倾向。

  前天参加一个宴会,挨着我座位的是一个陌生人,当通过别人介绍知道我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之后,他郑重其事端起手中酒杯“老师这个工作不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不吹,日不晒,扣除礼拜天,寒暑假等各种假期,在一年估计在学校呆着不会超过一百五十天。有绩效工资,有精神文明奖,有奖金,不用担什么风险,旱涝保收,让人羡慕。”这些话我听多了,让我判断,有时候真不知道他们是羡慕还是挖苦——羡慕你的清闲,挖苦你的清贫。

  这位仁兄也是,恭维话说完,小报记者的秉性就露出来了。“这个酒必须喝,我喝完您得给我说一下,作为老师您接受过学生家长的礼物吗?”

  看来他对老师们能否做到廉洁从教有点质疑了。实际上也是在类似今天的场合,我不止一次听到他们非议自己孩子的老师了。孩子眼睛近视,想让孩子座位前移一下,班主任不置可否,晚上给他送了一张购物卡,第二天孩子的座位就到了前排了;朋友的孩子想转一所学校,校长以班级人数超员为借口百般阻挠,后来晚上由人介绍把三千元现金交到校长手里,次日不仅成功转入该校,而且还进了一个快班。这些教育界的逸闻趣事,虽然是道听途说而来,但是我相信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就在我身边,也有的同事跟我讲过自己的经历。一次学生领完了贫困寄宿生补助,有位家长就在大庭广众之下,从一叠百元大钞里抽出两张塞到同事的兜里,“老师,您辛苦了!”

  不过时至今日,家校之间的利益交换更加隐蔽。给老师充话费,在微信上给老师转账或者发红包。尤其是在有重大节假日的时候。去年的教师节,有家长在群里发红包,我也知道人家是好意,是表示对老师的感激。学生群里我会抢红包,我还会发红包,但是在家长群里我会警惕。我会自觉控制自己手欠的毛病,克制自己对红包窥探的欲望。尤其是在看到一则教育新闻刷爆朋友圈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做法。有老师打开了家长在教师节当天发的红包,反而被家长截屏举报,该教师受到教育局的处理,得不偿失,名利俱损。所以即使在学校我们给学生垫付了生活费资料费,学生家长用微信转账,用红包还款,我们也敏感地不敢接受,“让孩子下周把现金带来吧,我的微信没有绑定银行卡。”不是每个家长都有那么深的套路,但是万一有人要设一个局让你跳呢?

  作为老师我不愿意跟学生家长有利益来往,因为我有点怀疑那种友谊的真挚性;再者我希望我执行的有限的一点教育权利,是独立的,不会受到过多外在力量的掣肘,“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老一辈的古训严格遵守不会错的。

  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我记得李镇西老师说过,判断一个家长跟老师的友谊是否纯粹真挚,就看学生毕业后他们的家长是否还会尊重爱戴敬重你。我觉得那真是经验之谈。因为就在我身边,真有这样的例子。你教着他们的孩子,家长见了你老远就给打招呼;孩子毕业了,再见到你,就会陌生如同路人。这样就想开了:人家的礼物不是敬重你,而是把你当做工具,是有求于你。

  所以在我,不收学生家长礼物的原因,一是教师师德不允许我这样做,二是对我自己从事的职业的尊重。

  2018/2/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师究竟想要什么礼??知道真相的家长沉默了…
为什么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
教师节怎能以“礼”量“情”
谁让教师节沾染上了“铜臭味”?
教书有时就像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只感动了自己
老师,请珍惜自身形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