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赣州八境台再题《南康八境图》(七律八首)

摄影:龙眼看得清

八境台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北八境公园内。

一早沐浴暖阳,穿过涌金门,沿着河边城墙根,由东往北一路徒步漫游。只见城墙高大雄伟,青色大砖缝隙中处处蔓然着秋意的树藤。城墙北尽头陡然见一雄伟而色彩斑斓的建筑,原来这就是有名的八景台。

登石楼

奔冲骇浪涌如山,叠嶂纷纷百尺间。

楼上千怀凝锦阁,曲中双舞动溪湾。

滩声断续连宵起,客思深藏万木闲。

安得此身生羽翼,一飞直上九霄还。

【注释】

奔冲,意思是奔驰,猛冲。出处:唐·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骇浪[ hài làng ],汹涌澎湃,令人心惊的浪涛。出处:汉 王粲 《浮淮赋》:“凌惊波以高騖,驰骇浪而赴质。”叠嶂[dié zhàng],意思是重叠的山峰。出处:南朝·梁武帝《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纷纷,繁多而杂乱。出处:宋 王安石 《桃源行》:“ 重华 一去寧復得?天下纷纷经几 秦 。”凝,指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也有聚集,集中的意思。(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溪湾,意思是指溪水弯曲处。出处:唐·李贺《昌谷诗》:“溪湾转水带,芭蕉倾蜀纸。”滩声,意思为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出处:南朝·梁元帝《巫山高》诗:“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连宵,通宵。出处:《魏书·逸士传·李谧》:“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餘矣。犹括次专家,搜比党议,隆冬达曙,盛暑连宵。” 客思,客中游子的思绪。出处: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 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羽翼,翅膀。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九霄,九霄,九霄是数量词。汉族神话传说天有九重。 九霄中的九字,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有“极限”之意,指天之极高处。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奔冲骇浪涌如山,叠嶂纷纷百尺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楼上千怀凝锦阁,曲中双舞动溪湾。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滩声断续连宵起,客思深藏万木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安得此身生羽翼,一飞直上九霄还。

【译文】

奔流汹涌澎湃浪如山,群峰重叠高耸。在楼上,无限的心怀对秀丽的水阁情有独钟,踏着曲中节奏的双人舞步震动溪湾。水激滩石的声音连夜起,客中游子的思绪深藏,闲情逸致。幸好此身来此心切,就像长着双翅飞行,一飞直上从九霄云外而来。

【赏析】

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故取名八境台。此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八首。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従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且子不见夫日乎,其旦如盘,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岂三日也哉。苟知夫境之为八也,则凡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异,坐作、行立、哀乐、喜怒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岂特八乎。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则夫四海之外,诙诡谲怪...。”《同治赣州府志》记载:“石楼去府治一里,苏轼诗'坐看奔湍绕石楼’即此。”这个石楼在那里?一说即八境台本身。同治府志按语中说“…奔湍绕三字亦惟兹台足以当之,否则必龟角尾另有石楼也”。《石楼》是《虔州八境图》地其中一景。首联“奔冲骇浪涌如山,叠嶂纷纷百尺间。”开篇明确交代“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看得出石楼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登楼可看章江与贡江水流汹涌,而背靠的群山高耸。

颔联“楼上千怀凝锦阁,曲中双舞动溪湾。”看出当时石楼多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情有独钟,舞步震动溪湾。虽然写得很夸张,但也合乎情理。

颈联“滩声断续连宵起,客思深藏万木闲。” “滩声断续”对“客思深藏”一动一静,水激滩石的声音连夜不断,但丝毫影响客人深藏不露的思绪。

尾联“安得此身生羽翼,一飞直上九霄还。”感慨庆幸自己能够有幸来到此地,抒发作者对石楼的向往。

登章贡台 

江皋暮色澹新晴,但响楼台滴水声。

阁道花香人影动,云天雨歇鸟飞鸣。

一双鹭羽从天落,万点樯竿入港横。

赖有渊明常在眼,悠然时慰一腔情。 

【注释】

江皋[jiāng gāo],1.江岸,江边地。2.指江中。出处:《楚辞·九歌·湘夫人》:“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暮色,意思是指黄昏时的天色。出自南朝 宋 鲍照 《幽兰》诗之一:“倾辉引暮色,孤景留思颜。”澹[dàn][tán],1.恬静、安然的样子。 2.水波纡缓的样子。樯竿,船桅杆。赖有,1. 倚靠,仗恃。留在某处不肯走开。不承认。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 诬,怪罪。不好,劣。姓。渊明,深远明达。出处: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悠然,1、意谓安闲、闲适的样子。2.深远貌。3.以形容韵味不尽。4.久远貌;辽阔貌。5.忧伤貌。6.徐缓貌。语出晋 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腔,1、满腹;满胸。表数量。2、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出处:元·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皋暮色澹新晴,但响楼台滴水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阁道花香人影动,云天雨歇鸟飞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双鹭羽从天落,万点樯竿入港横。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赖有渊明常在眼,悠然时慰一腔情。

【译文】

江中黄昏的天色恬静清新晴朗,但是仍能听见楼台滴水的响声。楼阁的走道散发花的香气,行人来来往往,多云的天气,雨晴,掠过天空的鸟儿鸣叫。一双鹭鸟落到沙洲上,众多船只入港横泊。幸好双眼赖深远明达,时常因为有一腔热情而得到慰藉。

【赏析】

章贡台位于今江西省赣州市西北,章、贡二江汇流处,故名。北宋郡守赵抃建。昔与郁孤台对峙称雄。赵抃有记。宋代赵抃曾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登章贡台》章贡东西派,并流作赣川。奔湍出城曲,离合向台前。把酒来凭槛,鸣鼙见放船。滔滔归底处,沧海路三千。描写的是章贡台的地理位置,是对章贡台的总概况。而这首《登章贡台》描写的是登章贡台所见的细节。丰富了章贡台的内涵。

首联“江皋暮色澹新晴,但响楼台滴水声。”一场大雨之后,作者登上章贡台,看到黄昏的江面清新宜人,楼台还能听到滴滴答答的滴水声。这两句看上去很平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讲见到的场景,但凭着作者的敏锐观察力和文学素养,巧妙地写入《登章贡台》的开篇,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与作者同步游览章贡台。

颔联“阁道花香人影动,云天雨歇鸟飞鸣。”作者登上章贡台后,先看了台外的江面的风景,一转身就看到通道上种满香花,游客人来人往。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一座古城被如此钟爱,唯有章贡,章贡台注定在这遇见了章江水、贡江水,以至于太守高琰坚定在这筑城。

颈联“一双鹭羽从天落,万点樯竿入港横。”从这一联中,看出作者的脚步并没有停下,继续欣赏美景。一双鹭鸟落到沙洲上,众多船只入港横泊,美不胜收。 

尾联“赖有渊明常在眼,悠然时慰一腔情。”作者抒发自己登上章贡台的一腔热情,收获颇丰。

白鹊楼

高楼翠玉倚峥嵘,章贡兼流下赣城。

百谷浮云多变化,三山五岭尽纵横。

偶时灵鹊啼新殿,钓水飞虹落午楹。

好是月明丹桂畔,花枝共动暗香生。

【注释】

翠玉[cuì yù],绿色的玉石。出处:汉 蔡邕 《胡栗赋》:“形猗猗以艳茂兮,似翠玉之清明。” 峥嵘[zhēng róng],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高峻的山峰。出处:《文选·班固》:“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巖峻崷崪,金石峥嵘。”兼流,合流并流。出处:明代 杨基《湘中杂言(四首)》“湘潭山乱出,江汉水兼流。” 章贡,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赣城,赣州城。百谷,指众谷之水。出处:唐 刘禹锡 《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飘忽不定;骏马名等。语出《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三山五岭, 三山,即: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笔峰山;五岭,即:田螺岭、百家岭、桂家岭、狮姑岭、金圭岭为城内之五岭。纵横,竖和横互相交错众壑纵横。偶时,1. 适应时势。2. 逢时。灵鹊,释义为喜鹊。出处:唐代·无名氏《鹊踏枝》词:“叵耐灵鹊多谩语。” 钓水,解释为钓鱼。午楹,殿堂正门的前柱。好是,恰是,正是。 真是;甚是。岂是。表示赞美。丹桂,一种常绿灌木,香味很浓,树冠圆球形,枝条峭立,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又叫金桂。比喻秀拔的人才。《晋书·郤诜传》:“﹝武帝﹞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 之片玉。’”暗香,意思是幽香。出处:唐 羊士谔《郡中即事》诗之二:“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高楼翠玉倚峥嵘,章贡兼流下赣城。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百谷浮云多变化,三山五岭尽纵横。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偶时灵鹊啼新殿,钓水飞虹落午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好是月明丹桂畔,花枝共动暗香生。

【译文】

高楼翠绿琉璃倚傍高峻的山峰,章江、贡江二水合流成赣江流经赣州城。众谷之水浮云气,变幻无常,三山五岭纵横交错。逢时白鹊报喜新殿落成,钓水彩虹映前堂。正好明亮的月光照射着丹桂旁边,花枝摇动生幽香。

【赏析】

宋代八景缘来是当时任职赣州知府的孔宗瀚,修建了八境台。分别是:石楼(八境台)、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可惜赣州八景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一半,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和尘外亭已经消失。这首诗为题苏东坡的白鹊楼 “白鹊楼前翠作堆,萦云岭路若为开。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而作。

首联“高楼翠玉倚峥嵘,章贡兼流下赣城。”写琉璃翠绿白鹊楼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赣州章江与贡江的交汇处。章、贡二水汇成江西的母亲河赣江,向北奔流,周边古榕成荫,气势磅礴。作者看似笔墨平淡,实际上内涵却十分丰富,既写了白鹊楼的琉璃青瓦的主楼焙烤群山峻岭,又写了白鹊楼濒临章贡两江,而且就在赣州城。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颔联“百谷浮云多变化,三山五岭尽纵横。”写白鹊楼周围的水光山色。描写水的变化无穷,和山的纵横交错。“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就是我们赣州人耳熟能详的一首歌谣。

颈联“偶时灵鹊啼新殿,钓水飞虹落午楹。”前四句写生,写白鹊楼的外部环境,这两句写“白鹊楼”的由来,新楼落成,灵鹊报喜。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关于它有很多好听的神话传说。传说喜鹊能报喜,有这样一个故事:贞观末期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喂食巢里的鹊儿,长期以来,人鸟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被冤枉入狱,令他倍感痛苦。 突然一天他喂食的那只鸟停在狱窗前欢叫不停。他暗自想大约有好消息要来了。果然,三天后他被无罪释放。是因为喜鹊变成人,假传圣旨。有这些故事印证,画鹊兆喜的风俗大为流行,品种也有多样:如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

尾联“好是月明丹桂畔,花枝共动暗香生。”写的是一种祥和的气氛,与灵鹊报喜,彩虹映殿门遥相呼应。全诗都是写景,但侧重有别。作者的心境也因物而喜,舒心悦目。

皂盖楼 

玉珮金裾羽扇巾,皂蓬摇曳紫髯身。

不徇私曲高怀远,只慰功当与世亲。

百岁光阴皆已过,一生气概未曾泯。

如今始会从来意,悔作初官失本人。 

【注释】

皂盖[ zào gài ], 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出处:《后汉书·舆服志上》:“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盖,朱两轓。” 唐 白居易 《有小白马乘驭多时溘然而毙不能忘情题二十韵》:“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皂盖春行日,驪驹晓从时。”玉珮, 亦作“玉珮 ”。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出处:《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金裾[jū],1.衣服的大襟。2.衣服的前后部分。羽扇, 用鸟羽制成的扇子。皂蓬, 黑色蓬伞。摇曳,指逍遥;轻轻地摆荡,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出处:南朝 宋鲍照《代櫂歌行》:“飂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 紫髯,绿眼睛紫胡须,形容男子不同凡响的外貌。留心,意思为注意、小心。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私曲,释义是偏私阿曲。犹私衷。出处:《管子·五辅》:“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功当,公正允当。《旧唐书·崔彦昭传》:“尔其坚持正直,允执规程。但畏幽阴,必归公当。”世亲,指世代的亲戚关系。出处: 潘岳 《怀旧赋》:“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而 道元 、 公嗣 ,亦隆世亲之爱。”光阴,时间。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出处:《魏书·李神传》:“ 李神 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泯[mǐn],消灭;丧失。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玉珮金裾羽扇巾,皂蓬摇曳紫髯身。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徇私曲高怀远,只慰功当与世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百岁光阴皆已过,一生气概未曾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今始会从来意,悔作初官失本人。

【译文】

玉珮,金边的大襟,羽扇,围巾,蓬伞摇曳,不同凡响的外貌,气势非凡。不把富贵放在心里,只重视功名名和亲缘关系。不徇偏私,有高尚远大的胸怀,只坚持正直慰与世交亲属。虽然已经经历千百年,但正直豪迈的态度从未丧失。现在才领会到初始的本意,对当官失去真实的自己感到懊悔。

【赏析】

这首《皂盖楼》,并不写景,而是写皂盖楼背后的人。读完这首诗可以清楚了解到这首诗的主人翁非富则贵,是一位社会地位相当高的达官贵人,而且是一位品味相当高,善于自省的绅士。通过写皂盖楼背后任务的品德来烘托皂盖楼的重要性,这种写法别具一格,细细品味,也能找到人与楼的内在有机关系。 

首联“玉珮金裾羽扇巾,皂蓬摇曳紫髯身。”描绘官员的装束穿戴“玉珮金裾羽扇”和 “紫髯身”长相不凡的外貌,开篇就交代清楚,这位官员也许就住在皂盖楼,也有可能到此游览,起码在眼下能看到“皂蓬摇曳”, “皂蓬”可以是固定一个地方,也可以有侍卫撑行,说明官员有相当高的地位。皂盖是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苏东坡《皂盖楼》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薄雾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绕螺亭。

颔联“不徇私曲高怀远,只慰功当与世亲。”宣扬不曲从私人交情,为人公正,秉公处事,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种难得的品德。

颈联“百岁光阴皆已过,一生气概未曾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直接表达出来。虽然经历长久的岁月,但我正直豪迈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

尾联“如今始会从来意,悔作初官失本人。”人有七情六欲,人在江湖,难免身不由己,到如今我才完全领会到,对当初想当官而有损人格的事感到后悔不堪。

马祖岩

马祖真人地望雄,眼高天近快吟风。

万家踊跃看岩顶,一水蒙回上海东。

山外斜阳明夜壑,云间落日淡秋空。

登临不用多言语,满目江湖自此通。

尘外亭 

尘里光阴转手空,吾身何以慰初衷。

青山绿水心无事,白日朱明世有穷。

万物荣枯知岁月,阴阳造化有神功。

从今莫被虛名误,生死沉浮自我中。 

【注释】

尘外,世外。 汉 张衡 《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 孟浩然 《武陵泛舟》诗:“坐听閒猿啸,弥清尘外心。” 清 曹寅 《花笑轩步月留别蒲庵》诗:“鐘声尘外梦,花笑静中情。” 尘里,人世间。出处:唐代 周朴《王霸坛》“云间犹一日,尘里已千年。” 转手,一反手的工夫,指时间极短。出处:苏轼《山村五绝》:“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初衷[chū zhōng],指最初的愿望或心意。发端;创始。从头起;从某一点起。着手进行。开始的阶段。出处: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一:“论定盖棺离乱日,寒儒终不变初衷。”朱明,1.夏季。2.指立夏节。3.太阳。4.指传说中的火神祝融。5.汉郊祀歌名。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荣枯,草木茂盛与枯萎。 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岁月,通常用来指时间,尤其是过去的日子。通常用来指时间,尤其是过去的日子。常用来形容一段历史时期,也用来形容一段生活经历,还经常用来承载人们的感情。它是世间万象的载体,可以容纳世间一切酸甜苦辣。出处: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阴阳,古代中国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造化[zào hua],指自然界。运气;福分。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尘里光阴转手空,吾身何以慰初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青山绿水心无事,白日朱明世有穷。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物荣枯知岁月,阴阳造化有神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今莫被虛名误,生死沉浮自我中。

【译文】

人世间得光阴稍纵即逝,我的一生又有什么可以安慰最初得心愿。 青山绿水能让人放下心事,虽然日子美好,但世界总有尽头。万物的盛衰﹑穷达知道酸甜苦辣,道得变化万象有改变命运的神功。从现在起再不追求虚名,免得被耽误,生死沉浮就在自己的一念中。

【赏析】

马祖岩为赣州盆地内的丘岗。围绕步道的内侧山脊高处,散布着“吸江亭”“云端亭”“驹岩亭”“一憩亭”“尘外亭”等五座凉亭。“尘外亭”位于马祖岩西部,四壁通透的四角攒顶式凉亭。红色廊柱支撑,蓝色琉璃瓦盖顶,宋式风格。尘外亭”从五亭中脱颖而出,成为旧日赣州名景则因为其藏在名画里,镶嵌在名家的诗词中。北宋虔州知军(州)孔宗瀚(任职年限待考)修筑城墙,“改甃以石,并建(石)台(八境台)城上”。登台游玩,可尽阅城内外景色。孔宗瀚请丹青妙手将美景绘制成图,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峰山均被选入图中,后概括命名为“虔州八境图”

这首诗歌是在作者游马祖岩后看到尘外亭是有感而作,有大彻大悟的感觉。首联“尘里光阴转手空,吾身何以慰初衷。”作者感慨人生短暂,时间稍纵即逝,感觉好像还来不及做些什么事,人就老了,想起过去许下的诺言,没有什么值得安慰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可以值得自己骄傲的。

颔联“青山绿水心无事,白日朱明世有穷。”作者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眼所能看到的都是短暂的,到底什么才是永恒的,在哪里?恰恰在这个时候也许已经有所感悟。答案就现在下一联中。

颈联“万物荣枯知岁月,阴阳造化有神功。”万物的盛衰﹑穷达均有时间定数,有谁能透彻裂解?大自然,博大,绚丽,多彩,并且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变化。人们很难想象,天地自然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形态。自然世界所蕴含的生命自由联想与创造意识,是多么的神奇美妙。中华古代文化,却对宇宙万物之存在与现象早有论述,也即是一切皆为阴阳之造化。生命,身体与大脑,皆由阴阳所成。若以之阴阳,推论阴阳,便很容易让我们陷缚其中而不自知。易经其辞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那么为何一阴一阳才是道,而不是其它。宇宙空间为何有道,又为何有阴阳。若假设宇宙原本只是虚空,并不存在任何实物。而一切感受之实物,就只能是虚空本身所具的呈现特征。虚空呈现的方式也就是阴阳之道,我们现在称之为逻辑规则。

若宇宙之生命万物,都是虚空的呈现方式。那么虚空就是生命的根本,此虚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心。或者说是万物围绕的中心。虚空本无形态物质,也无意识,思考与运动。可是虚空具有无限包容一切的自然特性。既然有这种自然特性,那么就必须会要呈现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也就是虚空之自由联想。因为虚空不可以存在任何实物形态基础,所以其无限广大的空间容纳特性,也就只能由虚空自我依据虚空之自然规则,进行思想的填充与探索。当然,虚空不能总是去联想与探索,当对虚空探索与填充圆满时,便要回归虚空。因为一切联想与创造之探索,都是与虚空之本质相违背的。

所以,若虚空之本质为阴,其一切呈现虚空自我的联想,创造,运动与探索形式皆称之为阳。这一阴一阳必须在一张一驰之间,永恒的围绕与搏动。故而形成大自然世界的根本运行动力。而这一阴一阳所能呈现出的一切形式,也就称之为宇宙自然之道。

因此,人即是虚空的自我呈现,也可视之为阴阳之道的造化。每个人都在追求着生命的圆满。这种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觉行圆满,或称之为道德圆满。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这种无为与无所不为的追求圆满形态中,永恒循环。

以上便是大自然阴阳造化之神奇奥妙与根本原理。大道虽可演化万千,然而其根本原理却又十分简易。中华远古之河图洛书,以及中古时代之易经,皆是觉悟者对天地自然大道根本原理的简易演化。

尾联“从今莫被虛名误,生死沉浮自我中。”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提醒自己不要被虚名所耽误,参悟人生真谛。

郁孤台 

绝顶凌空积翠林,凝岚落涧荡幽襟。

危台试问谁高蹑,古木几番自问阴。

云外鹤归青琐见,槛前鸥下画屏深。

烟霞不隔乘槎客,拟把琴弹肺腑音。 

【注释】

绝顶,山之最高峰。比喻事物之最高境界。出处:唐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出处: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水上有连理树,其树柞櫟也,南北对生,凌空交合。”积翠,意思是翠色重叠,形容草木繁茂;指青山;指春季。出处: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岚[lán],山里的雾气。

远目,意思是远望、远大的目光。幽襟[yōu jīn],意思是幽怀。出处: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画》诗:“绘事功殊绝,幽襟兴激昂。” 危台,意思是高台。出处: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寔命阳子,佐师危台。憬彼危台,在滑之坰。”高蹑[gāo niè],远远地超过。出处:《晋书·陆机陆云等传论》:“其词深而雅,其义博而显,故足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已。”青琐,原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宫廷,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亦指刻镂成格的窗户。出处:《汉书·元后传》:“曲阳侯 根 骄奢僭上,赤墀青琐。”画屏,有画饰的屏风。出处:南朝 梁 江淹《空青赋》:“亦有曲帐画屏,素女綵扇。” 烟霞,基本意思是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引申义为红尘俗世。出处:南朝齐 谢朓 《拟宋玉》:“烟霞润色,荃荑结芳。”乘槎,乘坐竹木编成的筏。出处:宋 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绝顶凌空积翠林,凝岚落涧荡幽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危台试问谁高蹑,古木几番自问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云外鹤归青琐见,槛前鸥下画屏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烟霞不隔乘槎客,拟把琴弹肺腑音。

【译文】

郁孤台高耸入空,坐落在翠色重重的山林,凝聚雾气落入涧水,荡起隐藏在内心的情感。试问高台欲与谁比高低,我知道周边的古树几经周折,还自绿成阴。高空归来的鹤,见豪华富丽的宫廷,鸥鸟飞落门前,就像入竖立的画屏。烟雾和云霞阻隔不断乘船的游客,意欲把琴,弹一曲感人肺腑的和音。

【赏析】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其中,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就感到郁孤台同“行人泪”联系在了一起,郁孤台似也成了抑郁孤独的代言。这首诗作者一改郁孤台自古忧郁的风格,对郁孤台独特景色情有独钟,有感而作。

首联“绝顶凌空积翠林,凝岚落涧荡幽襟。” 落笔勾勒出郁孤台“凌空”的雄伟气势和四周的环境。郁孤台高耸入空,山林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凌空"字,写出了郁孤台的高大,"积翠林"又将江南的青葱翠绿,勃勃生机给刻写得淋漓尽致;章江和贡江在这里河流成赣江,水光山色交融,“凝岚落涧”,看到如此的美景,作者隐藏在内心的情感的到完全释放,透露出作者欣喜昂扬的情绪。

颔联"危台试问谁高蹑,古木几番自问阴。"作者惊叹,天下的高台舍我其谁,从周边的古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几番周折依然翠绿成荫。再一次强调郁孤台经久不衰,世代相传的生命力。

颈联“云外鹤归青琐见,槛前鸥下画屏深。”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作者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郁孤台的豪气涤荡人心、怡神悦目,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境界。作者举目四望,见到仙鹤归来,落入豪华富丽的宫廷,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鸥鸟欢飞在门前,自由自在,就像一幅画屏反照。

尾联“烟霞不隔乘槎客,拟把琴弹肺腑音。”郁孤台前面是一江清澈见底的赣江,黄昏的烟雾云霞,茂林修竹倒映其间,游人乘坐竹木编成的筏,心旷神怡,此时已无法安耐的住内心的激动,不由自主地把琴弹唱,发出感人肺腑的美妙旋律。这一联看似与郁孤台没有关系,但作者通过写他人的乐,他人的兴来烘托郁孤台的美景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所感受到的。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游览郁孤台,有不同的感觉,自然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这首诗写出与历代诗人写郁孤台绝然不同的风格。

峰山 

千岩秀处一峰高,乱峤分明见彩毫。

倒影乍疑金剑化,落泉浑是雪花涛。

风生峭壁龙蛇动,月照长林虎豹嗥。

欲觅当年题旧咏,先寻此地辑奇韬。

【注释】

千岩,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词目 千岩竞秀。释义 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峤[jiào]:1.尖而高的山。2.山道。

彩毫,1、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2、犹彩笔。出处:唐·温庭筠《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浑是,意思:反正,不管如何。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二回:『俺闺女养汉来?没帐!浑是问不的死罪。』龙蛇,(1)指隐匿、退隐。(2)指非常的人物。(3)指矛戟等武器。(4)指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5)“龙蛇”代表地支的辰巳。出自: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脩廊[xiū láng],其意思是长廊。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茂陵富人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於北邙山下筑园,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长林,高大的树林。喻隐逸者的居处。虎豹[hǔ bào],喻指残暴之人。⒈ 喻指残暴之人。⒉ 比喻勇猛的战士。⒊ 比喻富有文采。⒋ 形容怪石。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至纣王时,大廉之后,有蜚廉者,善走,日行五百里;其子恶来有绝力,能手裂虎豹之皮。”辑1.编辑;辑录。2.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奇韬,谓怀藏奇才。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淮阴 隐勇於跨下,不损其龙跃而虎视也; 应侯 韬奇於溺箦,不妨其鸾翔而凤起也。”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千岩秀处一峰高,乱峤分明见彩毫。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倒影乍疑金剑化,落泉浑是雪花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风生峭壁龙蛇动,月照脩廊虎豹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觅当年题旧咏,先寻此地辑奇韬。

【译文】

千岩竞秀突出一高峰,尖而高的山清晰可见像彩毫。看到倒影,突然怀疑是金剑融化,看到落泉都像雪花的波涛。峭壁生风像龙蛇蠕动,月光映照茂密的树林虎豹大声叫。欲寻找当年题的旧体诗词,必须先找到此地编辑的怀藏奇才典著。

【赏析】

赣州市章贡区的景区。峰山,古名崆峒山,呈西南——东北走向,绵延40余公里,在跨赣县、章贡区、南康市。它横亘于赣州城的南面,成为赣州城的向山、望山。峰山山脉由一系列山峰所构成,最东端的杨仙岭,滨临贡江河谷,海拔412米,相传著名堪舆家、风水祖师杨筠松曾于此山结庐授徒。山顶建有杨仙公庙,山亦因此而得名。自杨仙岭往西,依次有丫基岽、九峰山、爷屏山、宝盖峰、狮子岩、天子地、牛轭岽等山峰。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峰山”二字展开,着重写峰山的高耸秀丽,刀锋剑影,落泉飞雪,“龙蛇”“虎豹”。这首诗词语清丽,意境现实与虚幻交融,情到景幽,像一幕一幕的幻灯画幅。赏心悦目。

首联“千岩秀处一峰高,乱峤分明见彩毫。”“秀”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透着“一峰高”,俯瞰全景。次句把视线从高峰出张开,写到周围的群峰错落,清晰可见,尖而高,像彩笔的毫尖,写峰山的纵向和横向,视野开阔,笔意犀利,眼光独到,清新可掬。

颔联“倒影乍疑金剑化,落泉浑是雪花涛。”高耸的峰山俯视赣江,在不远处就可看到,山峰倒影,周围绿荫环绕,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闪烁着金色的剑影。从另一个角度看,山上的泉水,由于落差大,溅射初雪白的浪花,这是典型的初夏景色。

颈联“风生峭壁龙蛇动,月照长林虎豹嗥。”作者采用隐喻的章法,引入“龙蛇”的典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又以“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说明人杰地灵,这里不是一般的山。

尾联“欲觅当年题旧咏,先寻此地辑奇韬。”在这奇峰之地,自古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这里题下了千古名句,如果要寻找这些诗词墨迹,那就先找此地编辑的怀藏奇才典著。作者似乎自己已经完全历过,把经验介绍给读者。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首联写峰山的“秀”“高”像“彩毫”。是山的本体;颔联写水滨景色,是首联的延伸;颈联借景抒情,写峰山人杰地灵;尾联转合,章法十分严谨。

作者这组诗一共八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八首。八首诗都是为题苏东坡诗咏八境台而作。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従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且子不见夫日乎,其旦如盘,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岂三日也哉。苟知夫境之为八也,则凡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异,坐作、行立、哀乐、喜怒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岂特八乎。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则夫四海之外,诙诡谲怪,《禹贡》之所书,邹衍之所谈,相如之所赋,虽至千万未有不一者也。后之君子,必将有感于斯焉。乃作诗八章,题之图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诗品味八境台
中华名胜对联·江西(6)赣州
古代文人为何如此青睐江南名城赣州?
遇见赣州,为你讲述章贡成赣的古老故事
江西南昌、赣州名胜古迹楹联
章贡何时邀击楫 郁孤高处眺遥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