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孤身一人上下求索几十年中,我到底忘了什么

我与世界 共成一天

(2012-02-17 14:17:45) 
 
   
 
去年6月在去威尼斯双年展的飞机上,我与艺术家曾梵志同坐,他拿着一本书,翻得已经有些旧软,那书的封面是淡蓝色,有一朵斜过来开放的白荷花,很细的书名叫《曲院风荷》,趁他休息时我拿来翻看,原来副标题叫——中国艺术论十讲。

 

    因为这本书,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次飞行:“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瞻载止,空碧幽幽。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那书中还有一帧帧中国的古画,古园,一点点把我带到了那个我知道却从未去到过的、中国美学之境……那里有空山中的渔樵;那里钟磬之声缭绕;那里有李白笔下的怀素狂草;那里有法常画中的江色浩淼。

 

    第一次,我开始问自己,在孤身一人上下求索几十年中,我到底忘了什么?

 

    我们一无所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饥渴地获得食物、学识,我们知道生命短暂而欲望无限,拼命锻炼能力,争分夺秒地去交换各方面的成绩。我们飞行、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拓眼界和见识。我们思考、构想、创造,一边力求建立美好世界,一边却常常感到世界对自己并不怎么美好。可是,为什么不厚的一本书,在闭塞的机舱里,让我的心灵身体和呼吸都感到如此陶醉和美好呢?

 

    看完这个整本没有一个字作者介绍的书后,我开始好奇地寻找这个写书的人,我多希望,自己主编的这本《时尚芭莎》杂志,也能够将他那美好诗境灵性的文章带给近百万红尘时尚人,因为,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杂志,就是应当遍寻世间之最美好,衣、物、文、图、人,取之精华奉与大家。在历经半年编辑寻访和约稿中,我们终于请来了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先生,首次为一本看上去如此奢华物质的时尚杂志、第一次开辟的“大师文化讲坛”栏目,撰写连续中国美学讲座。

 

    在第一篇《关于生命超越的中国美学》中,朱良志老师将带我们领略“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软,迎风发微笑”的意境。讲唐代哲学家李翱参拜药山禅师,问“如何是道?”药山上指指天,下指指瓶,李翱当下悟道写下“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

 

    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原来并不是教你如何欣赏世界的美,而是告诉如何回到世界中,用心灵去妙悟“生命安顿”的智慧,与世界“共成一天”。现实中奔波奋斗的你我,也许从未意识到,在心灵的那个世界里,原没有工作与生活的对立,没有有与无的遗憾——心灵的妙悟,不需要远行、花钱、时间,其实“山间之明月,海上之清风,目接之为色,耳听之为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便月为楼间月,风来窗缝间,那又如何呢?

 

    人,永远回不到从前,你就算感慨青山少见车尘尽染,又能如何。殊不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世界之大之恒久,从未改变,惟你我之心,之大之恒久,需要你静静捧读着这篇文章,细细体味。我们与世界,不是谁征服了谁,谁获得了谁,而是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用生命去投入、去经历……我与世界,共成一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情
你让我懂得,潜伏在夜里的温柔
文字情人 | 在这个冷漠的世界,只要有想见的人,就不是孤身一人
他孤身一人冒险进入冰雪世界,为了拍出这样一组震撼的照片
春江花月 心灵花园
【月榜上榜图书┃书法的生活美学:纸上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