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户均600万元到欠债400亿,"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经历了什么?

说起农村,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老、破、穷,所用的形容词都是贬义多过褒义。然而有这样一个农村,住在那里的村民们拿着户均600多万的存款,村内酒店、娱乐、旅游等设施一应俱全,富裕程度堪比普通省会,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农村的刻板印象。

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村庄——华西村。

家家可见别墅,人人拥有豪车,用"富得流油"来形容当年的华西村一点不差。在这里,小桥流水只能称得上是室内景观,这里是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超级农村。

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在富裕的江苏境内都能数一数二的农村,近几年却变得默默无闻了。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华西村为什么会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村庄?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华西村称得上是一个创业奇迹,又是什么造成了它的衰落呢?

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1961年的时候,华西大队刚刚建立的时候,人口只有667人,集体资产不过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只有区区53元。农耕是华西人唯一的收入来源,这与当时大部分农村的状况是一样的。

这个状态随着吴仁宝的到来发生了质的改变。吴仁宝是土生土长的江阴人,那个年代的人都有特殊的恋土情结,吴仁宝也不例外,在外省读完书,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后仍然选择回到这片故土。

眼看着村民们日子疾苦,村里人才流失严重,吴仁宝立志要带领村民们实现共同富裕。1957年,吴仁宝成为村长后,他安排人手挨家挨户进行摸排调查,也对村里的各项资源有了基本的掌握。

1964年冬,根据华西村现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条件,华西村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其中,农业依然是华西的发展重心。

这之后,华西大队通过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加上村民们日以继夜地辛勤劳作,在1972年,也就是十五年计划提出之后的八年,粮食的产量达到了亩产2100斤,终于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

然而,想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绝非易事,吴仁宝也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在华西大队高产的表象下,人均土地面积却在下降,这一趋势并不乐观。

为了避免华西背负"高产穷队"的名号,吴仁宝投入建立了一家五金厂。出乎意料的是,在那个举步维艰的年代,仅仅十年时间,小小的五金厂就实现了近300万元的产值,利润率高达30%-40%。

小五金厂的成功,让吴仁宝意识到了发展工业的迫切性,其后,华西村更是依托五金厂建立起来许多钢铁厂,纺织厂,为以后华西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起到了重要的铺垫性作用。

80年代的中国正流行分田到户、土地承包制,而华西村则是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反其道而行",并没有选择分户,而是继续实行集体所有制经济。

1985年,吴仁宝鼓励村民每人拿出2000元入股村里的企业,想建立一个集体性质的经济实体,以此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村民们凭借对吴仁宝的信任,对此政策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很快,村里就办起了各类型的新兴企业,华西村由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吴仁宝也并没有让村民们失望,在他的带领下,周边12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华西村,村民们的家庭收入成倍增长,一改以前拮据贫穷的面貌,华西村也很快跃居为江苏省第一富裕的村庄。

90年代的改革浪潮席卷而至的时候,毫无意外再次被吴仁宝等人紧紧地抓住了。吴仁宝凭借敏锐的嗅觉,闻到了发展的气息,立马就向当地银行申请了贷款,利用稳定的资金流囤积了大量建材,大力发展钢铁产业。

事实证明,吴仁宝的决定是正确的。在那不久后,国内钢材需求猛增,价格从百元一吨暴涨到了数千元一吨,华西村乘上了这股东风,村民们的口袋日渐殷实,对吴仁宝也更为信赖。

数据显示,1994年时,华西村内的钢铁、纺织等企业已经有45家之多,甚至以70亿元的固定资产建立起了华西集团。2003年,华西村成为国内首个"百亿村庄",引来了很多国内外专家旅游团来参观、学习。也就是在这一年,曾为华西村做出巨大贡献的吴仁宝退居幕后,儿子吴协恩被推举上台,继承了衣钵。

据统计,在2012年的时候,全村村总收入已经高达524.5亿。然而,随着2013年吴仁宝的逝世,华西村的没落已经初露端倪。

创业奇迹是否能维持?华西村所面临的是时代给予的新的挑战。你也许觉得难以置信,但就在2016年,华西村负债累计已将近400亿,长期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中。短短几年时间,见证了"天下第一村"从鼎盛走向没落。

一方面是集体经济对村民带来的制约,使其无法自由规划资产和消费,村民与华西集团的矛盾日益加深。

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传统产业在时代的冲击之下逐渐边缘化,再加上环保问题得到国家重视,华西村存量的钢铁厂、纺织厂都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曾经大力发展的、承托起经济重头的旅游业,也随着疫情的到来变得格外萧条。

事实证明,如果华西村一直未能抓住转型的契机,走向没落只是时间问题。就像现任华西集团话事人吴协恩说的,"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再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只有创新,才能帮助华西村走出僵化的格局。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学习与超越,改变发展思路,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华西村重见辉煌指日可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一村”——江苏华西村发展史
【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十位引领性人物(三)吴仁宝
“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曾每户住别墅开豪车,如今怎么样了
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曾经每户别墅豪车,如今怎么样了?
他一手打造的“天下第一村”,如今何以负债350亿?
华西村村民自发悼念吴仁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