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隐匿于世的绝美乡村:荷兰羊角村

第三期:荷兰羊角村

从2005年《十一五规划》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时隔近十年之后再次被高度重视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华大地的乡村承载着中国梦和风靡当代中国的乡建梦,被推上了时代浪尖。从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到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再到顶着情怀光环的各路资本,因为责任、因为热爱、因为随波逐流、因为转型需求,使原本遭受冷落鄙夷的乡村、原本被城乡规划给整容成一摸一样“网红脸”似的乡村,重新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整个中国的设计界、文化界、旅游界为之沸腾,进而兴起的“乡建圈”更是群雄逐鹿、风起云涌。

我不是乡建圈的一员,但依然感恩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为找回和保留那些逐渐消亡和遗失的中国村落而不断奔走和努力的人们。比如中国古村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比如致力于中国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的清华大学罗德胤教授等。

2015年,因为承接了多项乡村旅游开发的规划,我便为了取经而怀着“朝圣”的心情,探秘了这座画卷里走来的世外桃源——荷兰羊角村Giethoorn。

羊角村位于荷兰东北部的上艾瑟尔省(Overijssel),坐落于Weerribben-Wieden 国家公园内。有着“北方威尼斯”的美誉。小木桥、茅草屋、河流、小船和布满河道的鲜花与草坪,静谧安逸,满足了我们对童话世界的一切幻想。尽管我去的日子正值冬季,但凛冽的风、有些枯萎的花草、紧闭的商店大门,都不足以掩盖她的极致之美。

羊角村的交通条件类似中国的文化遗产村落宏村。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乘坐火车到Steenwijk站下车,全程约两小时,且中间需要在阿尔梅勒中央火车站(Almere Centrum)换乘。抵达Steenwijk后,出站左手边的公交站台搭乘约半小时才有一趟的70路公车(Zwolle方向),再经过约10-15分钟到Dominee Hylkemaweg站下车,然后经游客中心起,步行约十分钟才能抵达羊角村。我去的时候因为坐过了站,在5摄氏度的寒风中、在荒无人烟的小镇公路上步行了足足13.6公里,才在当地一位跑步锻炼的老爷爷带领下找到羊角村。

事实上,从火车站出来搭乘70路公交的沿途,随处可见纵横交错的河道和芦苇屋顶、鲜花满布院落的临河木屋别墅。风貌与羊角村类似,只不过因其毗邻交通干道而相对缺失一份静谧的美。羊角村内和周边的村落,都有包含艺术家手作店、restaurant&café、b&b 民宿这样的符合村落氛围的原始风格业态,没有国内某些古镇古村中老建筑框新业态的格格不入。当然,业态不是羊角村的重点,我们所有的目光都会凝聚在她童话般美轮美奂的风景里。因此,我的考察也将从这绝美环境的缔造方式入手。

羊角村的美是天生的吗?这是我第一眼看到她时的疑虑。平整的绿茵草坪、精致花卉的院落、芦苇屋顶的建筑、通达每家每户的木桥、清澈见底小鸭嬉戏的河流,这一切真的是因为欧洲村民的高艺术品味而自发产生的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访了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村里一位陶瓷工艺手作的老人。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得知了荷兰在乡村地区规划、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上的极度重视和不断优化的发展措施。

20世纪以来,荷兰乡村地区的规划主要以“土地整理” 和“土地开发”两种具体形式开展。土地整理是指通过交换农户间土地、减少碎片化农田、修建道路、优化土壤和水质,创造更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一种结构性的农业优化措施。而土地开发除了关注农业生产功能以外,还注重自然保护、景观发展、户外娱乐等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乡村发展手段。类似于我们国内现在提出的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荷兰颁布的第三《土地整理法》,明确规定了景观规划必须作为土地整理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乡村景观规划自此在荷兰获得法律地位,由林业部门负责。新的法案允许预留出5%的土地服务于除了农业生产之外的其他目的,如自然保护、休闲娱乐、村庄改造、改善景观等。

随着土地整理政策目标的转变,荷兰乡村景观规划的理念也从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合理化到农业休闲、自然保护、历史保护等多种利益综合平衡。2005年,荷兰政府确立了20个国家景观(National Landscapes)区域,覆盖面积接近9 000km2, 有效保持了荷兰各个乡村区域的景观独特性。(1)

同时,荷兰注重协商合作实现乡村多元共治。居民全面参与乡村的环境共建、利益共享。这个发展经验在日本的古川町社区营造中也得到了有力的佐证。

了解和探究完这个近百年的荷兰乡村发展和土地整理历程,我才恍然大悟,羊角村的美不是完全的纯天然和自发形成,而是在有效的机制驱动下、在多年来长期不断的政府主导、法制约束、居民共治努力下的伟大成就。

而纵观当下国内如火如荼的乡建,要么是乌村这样让老百姓当“演员”,满足城市精英人群乡愁梦的伪乡村,要么是政绩驱动下运动式的外部临时输血,这样缺乏乡村地区“内部造血”的发展模式,终将使得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向继新农村建设的“千村一面”怪局之后的另一种危机。减少破碎化的土地权属,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护乡村空间的功能多样化和文化传承,将乡村景观规划从立法层面予以刚性要求,从而实现类似荷兰那样融乡村经济活力、文化魅力、景观特色于一体的乡村(2),才是中国乡建当下和未来应该而且必须走的道路!

注释: 在本人考察过程中,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以羊角村为代表的荷兰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了国内学者的相关论文并在文中进行了一定引用。其参考文献为:(1)北京林业大学张晋石教授《20 世纪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概述》:(2)张驰等所著《荷兰乡村地区规划演变历程与启示》。

----原创文章,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文章:

彭婷婷

资深旅游达人

中国旅游规划新生代专家

酒店咖+咖啡控+护肤控

爱写作、爱穿搭、爱健身

现任

大地风景国际旅游集团上海分公司 总经理

国际旅游学会 副秘书长

亿旅(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合伙人

愿为您

开启一片风景

让时间在此停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乡村旅游,可以跟荷兰学习什么?
【美丽乡村】荷兰羊角村,中国人贡献大量客流的乡村旅游标杆!
荷兰版“世外桃源”? | 羊角村的田园诗歌 | 乡景笔记NO.5
被全球游客挤爆的仙境!荷兰羊角村,玩转农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国外乡村社区建设经验及案例
【荷兰羊角村】乡村特色的农家旅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