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只是一般的女儿,但他们是很好很好的父母


“不要告诉父母你在爱情里受的委屈,因为你会原谅他,但父母不会。”


01
“父母和子女,
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今天看到这样一段话:

“年少的你一定不会想到,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羁绊是多么奇妙。他在你的出生证明上签字,你在他的死亡证明上签字,他把你从医院抱回家,庆祝你的新生,你把他从医院送去殡仪馆,祭奠他的离别。他买了一间宽敞的房子给你住,你买了一块小小的墓地给他躺,他在你的满月酒上讲话、告诉亲友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你在他的追悼会上发言,告诉亲友他从这个世界离开了。当你有很多话想说,却没有办法越过生死的界限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长大了。”




高考填志愿时不顾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选择一意孤行,他始终是希望我在省内上大学的,离家近些花销也会低很多,毕业后找工作甚至嫁人都能离他们近些。

十几岁的我哪能理解父母的顾虑,满心期待的要“远走高飞”,要奔赴远方,要追寻梦想。

填志愿前夕父亲在电话里语气坚决的告诉我必须留在省内,我草草应付几句便挂了电话,随后就是喷涌而出的委屈感和大颗大颗的眼泪,那时总觉得“不怕前路漫长,就怕最爱的人劝你投降”。

八个志愿我填了七个省份,把想去的远方依次报上,最后一栏填了省内的一所大学还是为了应付父亲。

说不清我到底是想逃离还是想去追寻,但从小我就知道我的人生应该有很多可能。

我不可能按父母的想法“找份安稳的工作,找个踏实的对象,二十几岁恋爱结婚,一辈子平淡过去”,我知道这是大多数人期望的生活,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过的,可我总觉得这样的安排并不适合我。




从七八岁挤大巴车时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警察维护正义,到十八岁踏上去他乡的路途希望学成归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再到二十多岁接触更多的世界竟希望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女子的梦想越发不切实际,但这就好像一颗启明星,时刻在提醒自己不该如此平庸,你得向上走,你得寻找光,人生有很多可能,你不能抹杀其他的可能性。

而我的这一切叛逆或是不甘,我的家庭对我的影响很大。

就像我如今回头看,都觉得当初义无反顾的决定过于自私,我的家庭并不算富裕,供我大学几年昂贵的学费并非易事,但家里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

父母真的算节衣缩食才将两个孩子拉扯大,他们一件衣服竟可以穿十几二十年,很久不买新衣服,买了新衣服又舍不得穿,而每次带我去买东西都不曾吝啬,我想要的父母也很少拒绝过我。

我虽算不上被富养,但我知道父母已经尽他们之力给了我最好的。





02
“慈父之爱子,
非为报也”

父亲从未动手打过我,记忆里父亲都未骂过我,倒是同我讲了太多知识与道理,每次和父亲出行,他总能拿沿途出现的东西给我讲很多知识:

山间为什么起雾,电线杆为什么是这个构造,柏油马路怎么铺的,房子为什么这么打地基,人们为什么供奉菩萨,甚至帮他干活他还告诉我说“现在我们可以用勾股定理解释一下这个”等等,从生活常识,课本知识再到为人处世,父亲对我的影响至深。

父亲每次与朋友交谈总会发出爽朗甚至有点魔性的一长串笑声,他为人热情大方,少有计较别人过失的时候,他也总是教我保持善意待人。

我很小的时候记得父亲总会喝得酩酊大醉,也会抽烟,但随着我长大一些他便戒了烟,也没有再喝醉过,以至于我成长的这些年喜欢没有烟味的人。

父亲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对于爱和在乎不善言辞,只会默默的守护。

大概是我十二三岁时,那天天未亮,父亲载着我去往车站,一路父亲说了很多,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句“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对于你哥哥,我的教育方式错了。”

那段时间哥哥还在叛逆期,而哥哥的叛逆期也有些长,父亲对于哥哥的教育过于严厉。

我有些想安慰父亲的话却如鲠在喉,父亲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可是我又该怎么劝说一个父亲不为孩子难过呢。






03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母亲,总觉得她是个带着温柔爱我却又小孩子气的人。

母亲也很少打过我,少有的一次是儿时我把新买的凉鞋自制成了一双拖鞋,说是自制其实就是拿剪子剪掉了“多余”的部分,母亲抓着我就往我屁股上一顿打, 那好像是唯一的一次,母亲好多年后都在提起这件事。

记得,也不知道多少岁,大概五六岁吧,母亲外出打工回来,我看着家里围坐的一堆人,一眼就觉得人群中坐着的那个对我笑脸盈盈的女人很熟悉,而那就是我的母亲,那天我都没好意思叫声“妈妈”。

往后的记忆就是她们每年过年回来给我带来玩具的翻盖手机,零食衣服等等。

虽然与父母的聚少离多,我与他们的感情却并未减少。

而随着我的长大才慢慢发觉那个牵着我走的母亲其实很像个小女生,她也会有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也会觉得委屈觉得没人懂她,也想穿漂亮的裙子却怕别人觉得她不适合那么鲜艳的色彩了,喜欢我的衣服就想着让我把衣服让给她穿,而她常用的伎俩是“这衣服不适合你这样的小姑娘,你看我穿还挺适合哈。”




我上初中的时候,她怕我早恋给我画大饼说:“你还小,谈恋爱等上了高中”,等我刚踏进高中校门,她又在我耳边嘀咕说“高中学习要紧,恋爱要大学谈才好”,终于步入大学,她又说:“现在谈恋爱不成熟,等以后找到工作了好好谈”。

她还常常念叨,以后别嫁远了,你看那谁谁谁嫁外地被家暴,过得多难等等。以前我还开玩笑说:“那嫁给隔壁家好了”,她竟也笑着答应。

我当然知道她只是想我离她近些,可我也知道我真要走远了她也不会拦着我。

高中的时候突发奇想想问问母亲我可以谈恋爱吗?母亲听成了“我谈恋爱了”便着急的在电话里说不行,说了好多的“恋爱危害”,我大学的时候告诉母亲自己恋爱了,她苦口婆心的在语音里讲着些无关紧要的话,话还没说完她竟哽咽了。

那刻我大概知道她有多舍不得我。

龙应台的《目送》里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4
“父母给我的不少不多,
足够我在这年代奔波,
足够我生活”


我知道倘若没有儿女折腾,父母是可以过好这一生的,我们没有出色的成绩让父母骄傲,但父母从来没有因此减少过半分的喜爱,我们踩在了父母的肩上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有什么资格埋怨父母没有给我们更多的东西呢。

忽然看见之前有一条备忘录是这么写的:

“忽然发觉自己家里穷,忽然才想起家里没有洗衣机,没有浴室,没有像样的沙发,家里仅有的电冰箱和饮水机都是二手的,家里那台两本书大的电视机都是从外地搬回去的,更别提有什么贵重的电器,没有不漏风的房间,甚至没有专属自己的卧室,好像与那些真正的小康家庭相比,我们这样的家庭显得有些潦草了。”

可是家里的房子是父母亲手修建的,一砖一瓦都是父母的心血;院子旁的各种果树也是父母种下的,这个家的一切,包括我和哥哥,都是父母的心血。

我也很少觉得自己家里贫穷,并未觉得自己与他人之间有什么差别,是父母的爱让我在贫瘠的老房子里汲取营养,我站在父母的肩上看世界,我有什么理由嫌弃家里的拮据。

甚至觉得我家不算贫穷,因为词语的匮乏,我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形容这种看似糟糕却也衣食不缺的环境。




之前与一个年过三十的大哥交谈,他笃定的说“你家里一定是做生意的,至少,你家境不错,因为我觉得你是这样家庭长大的人。”

当然他的猜测并非是因我穿了名牌的衣服,戴了昂贵的饰品,他说因为我的性格,言谈举止,以及他看中我的这点才华,他觉得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家庭才能养出我这样的女子。

后来也有人觉得我家境很好,我其实常常不知道如何反驳,我不想也不觉得自己家里贫穷,可是与别人眼里的一般家庭相比又不是那么回事。

而这些给别人的“错觉”更像是在夸我,而我也清楚是我的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成全与支持,我才会慢慢变成如今的模样,是父母给了我足够的爱才让我敢去追求自我。

因为从小与父母聚少离多,我便少有念家情结,但我也时常挂念他们,我也想尽最大的努力让父母早些享受生活,而我也知道我回到安稳的家乡只能养活自己,我暂时还不想这么做,我始终希望我能给父母带来更好的生活。

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们能有底气在外漂泊,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随时可以回到家的港湾,始终明白在外即使再不讨人喜欢,父母始终会爱自己。






最后
“能成为父母漏风的小棉袄,
我深感幸运”



图/网络  文/粥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泸沽湖畔美丽的少女为何悲恸与绝望
拷问原生家庭:贫穷就是原罪吗?
微童年丨童年
奋斗20年创办跨国企业,如今他为啥甘愿独自居家带娃?
文学作品 | 全雪松:亲人安好,便是幸福天
赚钱随想:贫穷激励我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