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月亮播放电子音乐,潮汕人的中秋有多魔性?

创作于1984年的《十五的月亮》,无疑是当年最幸运的文工团歌曲。发行不久,它就火箭晋级为国民中秋之歌,享誉无数,风头盖过苏东坡。

但这首根正苗红、顺风顺水的音乐怎么也不会想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位不知名的商业鬼才,把它灌进了一种廉价的芯片、批量嵌入了一种粗大香烛的底座之中。从此,在CCTV歌舞升平的文艺晚会以外,这支旋律开始被赋予了更加迷幻、神秘、魔性的意味。

     请务必在点开音乐后继续阅读!
电子音乐香”,被定向推销给了为中秋节采买香烛的潮汕人。很快,虔诚的潮汕妈妈们开始相信,比起一支平庸的香,一支会唱歌的香,可以向月娘(太阴娘,即潮汕信俗中的月亮女神)致以更多的敬意。从此,潮汕大地上,就再没有过一个安静的中秋节。

每逢中秋,月上梢头,潮汕有多少户人家,就会有多少支音乐香彻夜播放这支颤颤巍巍的8bit旋律。它们此起彼伏,绕梁三日,沉入仲秋的浓浓夜色,刻进所有孩童的内耳、颅脑与DNA:

未来,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这支旋律响起,潮汕人的脑海中,都会立刻浮出故乡的皎皎月光、缭绕的香烟、游走的灯笼、手中的盐撒向噼里啪啦的火焰、吃不完的芋头和贡神的糕果……

手捧大金塔的儿童。
摄影/哲勇

洗脑的旋律,固然是小商品工业与古老民俗的魔性攀合,却在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潮汕人对中秋节之重视。毕竟,在潮汕数量众多的神明之中,只有月娘,才有资格享用这样高级的数码供奉

一个冷知识是:近年来,正因为登峰造极的烹饪技巧和丰饶的美食物产,越来越多走入大众视野的潮汕,也许拥有全中国最奇特、最有趣传承最悠久、仪式最繁复的中秋传统。魔性的音乐香,不过是潮汕中秋的冰山一角。它所勾连着的、那个绚烂瑰丽的民俗世界,才能让我们真正大开眼界。


家家户户摆供桌,拜月娘。

摄影/老朝阳英歌舞


潮汕中秋
从一场大堵车开始
一场潮汕中秋最初的异动,往往体现为一场高速大堵车

事实上,每逢中秋前夕,一次由珠三角粤东地区的定向人口大迁徙,都会如期上演。一所广东大学里的潮汕同乡会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中秋和清明,为潮汕籍同学们提供包车回家的服务。


尽管在所有华人心中,中秋节都意味着团圆。但从实际的人口流动状况看,潮汕人中秋回家的热情,已经远远超出了平均水平。这种现象,要归结于潮汕人独特的原乡认同

我们如今所说的潮汕,即古代潮州府所辖的范围,大体包括如今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以及梅州的丰顺县。从地形图上不难看出,这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域内大江纵横、丘陵遍布,仅在地理上,就很有些与世隔绝、自成一方天地的意味。


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内部丘陵遍布。

制图/孙璐

而居住在潮汕地区的“潮汕人”,大多是宋元以后、从闽南“二次移民”而来的古老汉族之后代。他们世代耕耘在这个封闭而团结的“地理孤岛”。古代中央政权的轮转,君王的恩威,对这个遥远的“省尾国角”而言,往往只是过耳之风。这使得我们民族诸多悠远的文化记忆,在此地得到了完好保留。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故土强烈的留恋意识

潮州古城全景。

摄影/李灿荣

与此同时,千百年来倚靠微薄的土地、面朝广阔的海洋,潮汕人早已习惯了闯荡四海、立业八方,他们有的在泰国当了国王,有的香港做了首富,有的在深圳建立了互联网科技帝国……

但无论在外面立起了多大的家业,每逢中秋、清明这样的重大节日,潮汕人骨髓里强悍的恋乡基因,就会催促他们毅然把车开上拥堵不堪的高速、买光所有的高铁站票……这也就造成了,每个节庆日潮汕人的迁徙奇观
潮汕人不但“种田如绣花”,
他们的民居也十分密集严整,最大化利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摄影/李灿荣
而当在外打拼的潮汕人,被堵在高速上百无聊赖之时,潮汕本地的孩童们,则早已被动员起来,在村中游窜。他们的任务,就是去各处捡()砖头,为今晚的烧塔仪式,做好准备。

烧塔,是一种流行于潮汕,以及江西部分地区的奇特中秋习俗。人们在中秋当天,用砖瓦垒砌起塔来,待到入夜,村中老小齐聚塔旁,将各种燃料扔进塔中,让它彻夜燃烧,颇有些月下篝火狂欢的意思。

👈向左滑动
典型的潮汕烧塔景象。
摄影/零壹叁叁叁

人们普遍相信,烧塔与当年某种反对蒙元统治者的民间军事行动有关。这不难理解,在南宋帝国的溃败中,潮汕人表现得忠义有节,直到如今,本地的许多庙宇中仍然供奉着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抗元英雄。

👈向左滑动

英歌舞,一种流行于潮汕民间的集体舞蹈,

108个舞者一起跳出梁山好汉的故事,

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背后,反映了潮汕人骄傲不屈的精神底色。

摄影/零壹叁叁叁

但到如今,抗元的烈士们,早已成了佑护乡民平安顺遂的老爷;先民们举火起事的壮烈,也演化为一种惯性的风俗记忆,逐渐被附会以“驱除蚂蚁”的新意义(烧瓦塔的“瓦”字在潮汕话里和“蚁”同音)。但无论如何,敬祖宗、守传统的潮汕人,仍然一代代孜孜不倦地忠实复刻着先祖们的遗俗:

富裕些的地方,乡中的理事会,每年会组织人手,特别垒出一个高大漂亮的塔来,烧起来十分壮观;而在那些实力没那么雄厚的村子,砌塔的任务,则会落到村中孩童们的身上。毕竟,堆起一座塔需要用到很多的砖头,它们的来历,往往就成了当年村中儿童们心中暧昧不明的秘密
中秋节点灯笼的潮汕儿童。
摄影/哲勇
而当孩子们还在为去哪儿偷砖头绞尽脑汁的时候,潮汕的妈妈们,则早已忙的不可开交了。

一场节庆要办得尽心、热闹,上对得起祖宗神明,下哄得住一家老小,亲戚朋友面前又能脸上有光,说到底,靠的还不是一家主妇的筹划和经营

正在筹备贡品的潮汕女性。

摄影/零壹叁叁叁

鲜为人知的是,一向以勤劳灵巧在南中国著称的潮汕女性,其实个个堪称本地民俗智慧的活体硬盘,她们的脑袋里,装载着历代祖先的叮嘱、延绵百年的技艺、本地每位老爷的节庆和相应规矩、各类祭祀活动的种种复杂仪轨……

而在中秋节这个格外重要的节日。潮汕妈妈除了要提前采买好必备的音乐香,(一定要确认它唱的是《十五的月亮》!曾出现过唱《好日子》的香在小卖部里滥竽充数的情况),还要准备各类繁琐的贡品道具,以确保自己的家人们,能在当晚的敬拜中顺利讨得月娘的欢心。

潮汕供神风物大集锦。
制图 / 阿香去香港买回来的香很香

尽管这上面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现代市场上买到,但绝大部分潮汕妈妈,仍会坚持在家中手工制作某些特定的拜神糕点。在新年、清明、某位祖先的纪念日这样的节庆中,她们通常会准备各式各样的“粿”。但在中秋节,妈妈们则会早早开始制作一种叫做月糕的美丽食物。

👈向左滑动

潮汕红桃粿,一种既精巧、又美味的粿

摄影/零壹叁叁叁


把糖熬煮至粘稠,然后冷却,和炒碎了的糯米粉放在一起揉捏,最后塞进一只漂亮的模具中冲压,倒在一张红纸上。一块完美的月糕,洁白如雪、清甜可口,配茶最合适。在潮汕人中秋赏月品类众多的糕饼之中,月糕算是颜值最高、口味最清爽的一种。更重要的是,它包藏着妈妈们的巧思妙手,以及对月娘诚挚的念心

洁白的月糕,赏心悦目,清甜可口。

摄影/Megan

而除了采买、制作各类水果、糕点和菜品,在过去,每个潮汕妈妈,都会在中秋节前,提前用金纸折出一座专门用来祭拜月娘的大金塔来。尽管这种浮夸的工艺品会在祭祀结束后被丢进火中烧掉,但这不影响它形态的精巧、以及制作工艺之复杂。

感谢市场经济,如今,越来越多的潮汕妈妈,会选择去商店购买一座现成的大金塔,这极大的解放了她们的生产力,毕竟,中秋节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她们去忙活。

👈向左滑动

中秋节供桌上各种各样的金塔。

摄影/零壹叁叁叁

而在专业分工体系的运作下,这种本就十分浮夸的金塔,不但在工艺上变得越来越繁杂,还逐渐被堆上了糖果果冻,演化成了颇受儿童欢迎的“糖果塔”、“果冻塔”……在这样语境下,我们也实在不难理解,为什么潮汕的中秋节庆市场,能生长出电子音乐香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魔幻道具



一轮明月中天立
八邑百姓齐念心
一餐丰盛的晚饭过后,一家人会协力把八仙桌搬到门口。各色贡品被整齐排开,妈妈点燃香和蜡烛,同时,拨开那个魔性的音乐开关。日头西沉,夜色渐浓,一家老小,开始恭候月娘上升中天

月上梢头,华灯初上。
摄影/张梓豪

月亮总是出现在夜晚,她皎洁温柔,唤醒人对阴柔力量的直观认识;她的盈亏,又与女性的身体周期密切同步。所以,几乎在所有古老的人类宗教概念中,月亮都被视为阴性能量的精粹,与女性的保护神

而这种原始但极具说服力的自然崇拜,在潮汕地区保存得十分完好。这里至今流传着“男不圆月”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中秋之夜,只有女性和儿童,才有资格向月娘叩拜

八仙桌前的幼童。
摄影/哲勇
所以,每当圆月升起,孩子们,会率先被要求把自己的书包、课本文具,摆上供桌。焚香、烧纸、叩拜,孩子们或真心、或假意地祈求月娘保佑他们有个好成绩。当然,鉴于每一个潮汕小孩儿都会在这一天做同样的事儿,除非谁突然跑去外地上学,否则,很难在这场仪式中得到月娘的特别照顾。

潮汕中秋魔性道具大集锦。

制图 / 阿香去香港买回来的香很香


至于女孩子和妈妈们,祈求的内容则更加丰富了。有人会在供桌上放存折银行卡,有人则会放上最时新的化妆品这既能让月娘感受一把现代化妆品的强大化学力量,也顺便婉转地传达自己想要变“雅”的祈请(潮汕话中“雅姿”用来形容女子之美)。在虔诚的祷告中,皎皎月光洒落她们的肩膀,月娘的温柔能量,正保佑她们诚挚的念心,得偿所愿。

👈向左滑动

拜月娘的人们。

摄影/潮汕阿龙


严肃的祭祀仪式过后,就到了一家人呷茶赏月的时间。而在这场祭月贡品的消耗大作战中,常规的月饼,往往只配得到礼貌性的摆放权。因为,此时有太多好吃的糕饼,和它争夺宝贵的潮汕人之胃

朥饼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朥”代表着猪油,这种饼的饼皮由猪油制作,因此酥润可口;而饼中的绿豆馅,据说要把绿豆装在大缸里埋在地下整整一年“去火气”,到第二年才能拿来搅碎制馅。如此考究的工艺,让这种外皮酥香、馅料爽口的小饼,成了潮汕中秋毫无争议的糕点人气王


而由于几百年前反蒙抗元的旧事,一直萦绕在本地的中秋风俗记忆中,谐音似“胡头”的芋头,至今仍是潮汕中秋赏月必不可少的食物。当然,如今人们吃它,主要因为它在此时正当季,滑嫩香甜。除了蒸熟了直接吃,各家主妇各有烹饪芋头的巧技。有人会用糖炒反沙芋头,有人则会把芋头切成丝,和花生炸成一个个“芋酥”,十分香甜。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中秋节里家中出现的各色食物,神明和儿童的偏好有时存在交集,有时则并不相同

供桌上琳琅满目的贡品。

摄影/潮汕阿龍

在前者的状况中,你必须问清楚妈妈,哪些糕点和水果是已经供过神、可以吃的。在供  神之前擅动擅吃食物,就是对神不敬,轻则挨骂,重则挨打!

而像杨桃以及某些在节日中的粿,或是为了好看牺牲了口味,或是在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了祖训,家里没人对它真正感兴趣。但如果节日结束,它们仍没被吃完,妈妈同样会骂人。总之,用一位潮汕人的话说,“中秋节家里处处都是雷区!”。

👈向左滑动

供桌上的各式贡品。

摄影/潮汕阿龍

当然,比起留在家中随时激怒母亲,中秋之夜的潮汕小孩儿,一般更喜欢满村游窜,他们成帮结队,提着灯笼去各家,看看别人家的供桌上又多了什么新鲜玩意。想必,这种机动性极强的攀比力量,也是电子音乐香迅速在潮汕流行的重要原因

而最让孩子们感到兴奋的烧塔仪式,也在入夜后正式开始了。要让瓦塔持续燃烧一整晚并不容易,孩童们必须四处奔波寻找燃料,比较常规的是树枝、木板,但有些小孩儿,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书本拿去偷偷烧掉。

中秋节中,儿童总是最兴奋的。
摄影/潮汕阿龍
火焰是神秘的力量,它提供热烈的氛围。远古人围坐在篝火边讲述狩猎和生存的故事,如今的潮汕人,则在祠堂旁无数先祖踏足过的空地上,围着熊熊的烈火,营造一个难得的、迷离的狂欢之夜。
小孩子会不断地向火里撒盐,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和远处宏阔的海潮声混在一起,让这些世代精严恪守着祖先规矩、心中总是压着重担的人们,在暧昧、温暖的氛围中,得到某种释放。
火,在潮汕人的各类民俗仪式中,十分重要。
(地方专业民俗表演,十分危险,请勿模仿!)
摄影/卢文

临近午夜,随着各家开始燃放爆竹,摆在街旁的八仙桌,也开始被陆续抬进屋子。纸钱和一座座大金纸塔,被一股脑地丢进燃烧的塔中。明灭的火焰渐渐萎缩,人们各自走进自己的房间,一场忙碌的潮汕中秋,就这样进入了尾声。

只是,有些人家采买的音乐香是无法被关掉的。只好放着它在厨房里彻夜唱歌。在这若隐若现、逐渐走样的单曲循环中,潮汕的男女老少们陆续走入梦乡。月娘会保佑他们做一个甜美的梦,毕竟,在这个一切都在飞速前进的国度里,也只剩下老实的潮汕人,还对她存有出如此真诚的敬意。



文丨大蹦驴

图片编辑 | 陶子

地图编辑 | 孙璐

设计 | 阿香去香港买回来的香很香

头图 | 张向良

封图 | 哲勇

特别鸣谢 | 陈只三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为“潮汕中秋,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樟林“拜月娘”二三事
潮汕习俗之中秋节
潮汕风俗 | 拜月娘
潮汕人怎么过中秋节?
南方更能保存传统?闽粤烧瓦塔、拜月娘,这样的中秋节俗更有意思
潮汕雅姿娘竟然这样拜中秋,惊呆全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