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尸煮食52人,他是整个俄罗斯警察的噩梦——棋盘杀手亚历山大·皮丘什金

诛杀同类以图得一种扭曲的、非正常的快感,这是很多连环杀手的共同需求,如果你仔细揣摩了他们的意图,那么应该明白一个常识性的结论——“系列杀手不受国界限制”,这句话并不是说他们喜欢跨国界逞凶,而是指他们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国家的犯罪史中,这关乎人之极恶本性,不是简单能由国家意识形态、社会经济水平等外部因素所决定的。

上世纪后半叶,臭名昭著的食人魔安德烈·齐卡提洛在苏联肆意屠戮那些无辜的人们——在确定的53名受害人中,有男性也有女性,最小的受害人仅仅7岁,警方一次又一次的让这位恶魔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过,原因仅为“他可是个共产党员,不可能是他杀人的”,他们是如此坚定的相信“连环杀手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1994年2月14日,齐卡提洛被执行死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被称为“俄罗斯最恐怖的杀人魔”,直到七年后的2001年,莫斯科再次出现了一位尝试“挑战”齐卡提洛杀人记录的连环杀手,一位“视杀戮为艺术”的“救赎者”。

亚历山大·皮丘希金(俄文:Александр Пичушкин、Alexander Pichushkin,1974年4月9日-)在莫斯科时间2006年6月16日被俄罗斯警方拘捕,是一名俄罗斯裔连环杀手。
                                              
他自称在2001年至2006年年期间在位于莫斯科西南近郊的比茨维斯基公园(Bitsevsky Park)杀了63人,警方目前只能证实48人在公园被皮丘希金谋杀。

2001年年初,一个叫做玛丽娜·福里切娃的19岁女子乘坐火车到达了莫斯科,她的处境非常不好:没有工作,已怀孕半年。无依无靠的她准备找个地方住下,对于她这种身无分文的人来说,最好的去处就是那些管理混乱、薪水按小时计的酒吧街。

那天傍晚,福里切娃在靠近卡霍夫斯卡火车站的酒吧街闲逛着,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突然出现她的视野里,他举着酒杯,倚在酒吧门外的台柱上,举止优雅,两个人的目光就这么不约而同的移接在了一起。

这位男士极有礼貌的邀请福里切娃吃饭,两人相谈甚欢,他自称是个作家,苦于没有灵感而整日怅然,这才来到酒吧街排解愁绪。在福里切娃眼里,这是个整洁而有才华的绅士,更重要的是,他在了解完自己的悲惨处境后居然答应拿出一些自己收藏已久的藏品相送。就这样,被感动到快哭了的福里切娃没有任何戒备的跟着对方来到了比兹维斯基公园里,两人有说有笑的朝着公园更深处走去·······

比兹维斯基公园

那个男人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他警惕的观察着四周的状况,突然发疯般抓住了福里切娃的头发,一拳又一拳的打在她的脸上,被打得失去还手之力的福里切娃几乎陷入了昏迷,最后被推进了一个散发着恶臭的污水沟里。

福里切娃是幸运的,她用尽全身力气从沟里爬了出来,在清晨被路过的晨跑者所救,想起前夜发生的事情,她本想将一切吐露给警察,却又想到那个男人在攻击自己时说的那些极具威胁意味的话,于是她选择将这件事隐藏,说自己仅仅是“不小心掉进了沟里”,初来乍到的她不知道,这个公园已经发生过多起恶性杀人案件,是警察的重点监视区。玛丽娜·福里切娃是这起连环杀人案中仅有的三位幸存者之一,而她的沉默,让凶手更加肆无忌惮。

他被俄罗斯共和国传媒称为“比特沙的疯子”(Bittsa Maniac)或“比茨维斯基的疯子”(Bitsevsky Maniac),由于皮丘希金会用国际象棋盘记录受害者人数,亦被俄罗斯共和国传媒称为“棋盘杀手”(Chessboard killer)。
被判刑后他透过律师申请上诉,要求改判终生监禁为二十五年监禁,上诉被法庭否决。“我就是法官、检控官和刽子手……我是神!” 在法庭上作最后陈辞时,这位“棋盘杀手”仍无丝毫悔意。
事实上,这名连环杀手,似乎还嫌控罪不够多,因为他一直坚称自己杀了多达63人。有精神科专家认为,在皮氏眼中,最大的惩罚,是不获承认为“俄罗斯史上头号连环杀手”。
 

2001年2月14日,一个叫做别林斯基的51岁男子同样是在酒吧与陌生男子相遇,这个有些秃顶的男人正为找不着工作发愁,而陌生男子承诺给他一份在自己家里当管家的差事,薪水诱人,酒过三巡后男子让别林斯基和自己回家签署一份工作证明,两人一起回到家后,这位可怜的人被一枪结束了性命,尸体被扔在了比兹维斯基公园的下水道里。仅仅一个月之后,又一名流浪汉遭到毒手,被人活活掐死,尸体直到7月才被人发现。

凶手在不停的杀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杀人,但造成的社会影响仿佛没那么大,莫斯科警察意识到了近期内不断发生的凶杀案,但那些死的人多数都是中老年人,男女都有,身份难以查证,且死法各异,有被掐死的、有被枪杀的,也有被推进水里淹死的·····这些人之间一点联系也没有,警察们不知道凶手杀害他们能够获得什么,据莫斯科警察局但当年负责刑事案件调查的罗蒙洛索夫警官所说,当年无名尸体发现的速度过快,但每个尸体的身份确认工作都极为困难,但这又是司法程序中必须要求明确的,否则难以进行深入调查,就这样,警方在尸体身份确认上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尸体查来查去还是无名尸,而对于案件性质的思考、针对凶手的追查反倒受到了巨大影响。

潜伏在黑暗中的凶手对于警方面临的困境似乎非常清楚,但他并非那么得意和开心,反而是非常恼怒,恼怒那些受害人的尸体迟迟不能被发现,恼怒那些死者由于自身低劣身份等原因并没有引起他所设想的负面社会效应。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更加有恃无恐的杀戮。

2003年2月26日,食品厂下岗工人,45岁的冈查列夫被人勒死在比兹维斯基公园里,尸体被摆放在了路灯下。

2003年3月3日,退休小学教师,57岁的伊万诺维奇被人掐死在比兹维斯基公园里,面部被钝器打击至难以辨认、血肉模糊,尸体被摆放在上次发现尸体的路灯旁。

2003年3月14日,清洁工,42岁的鲍里斯被人枪杀,尸体在比兹维斯基公园的东路边被发现。

比兹维斯基公园接连不断的杀人案让莫斯科警方非常震惊,相比年初那些案件来说,这些案件现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凶手会在隐蔽处杀人(那里往往会留下一些证据,比如血液等),然后将尸体拖到容易被人发现的路边。

一时间,比兹维斯基公园被警方列为危险地区,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大量便衣警察在内巡查,凡是看到人就要记录其身份信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居然调查了近480名公园里的游客,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公园命案更是限制了游客只能在白天部分时间段进入,进入前也要被一一严格记录。

就这样,风景秀丽的比兹维斯基公园成了一个代表着魔鬼出没的地方,就算是那些住在附近的居民出门都结伴绕着走,主动进去游玩的更是几乎不存在了。

警方所做的努力、电视报纸上的各种报道、大街小巷群众的各种猜测······这些让那名未知的杀人凶手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愉悦感和杀人不一样,比杀人带来的快感更具有一种莫名的延续性,他会在电视机播报的新闻这些不经意的时刻感受到快乐,这让他能够暂时控制住自己别往火坑里跳,对于他来说,待时局有变再行杀戮才是最理智的选择,毕竟人总是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一些事情。

整个2004年,莫斯科警方对于比兹维斯基公园的管理呈现出逐渐松懈的态势,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长期派出大量警力守在公园里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警察们精疲力尽,也深知就这么守着等凶手自投罗网是几乎不可能的,完全是一个被动且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随着风声逐渐褪去,凶手好像也没有继续实施那些残暴的杀人案,莫斯科警方在2004年9月宣布比兹维斯基公园恢复正常出入。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莫斯科警方完全可以佯做宣告,实则继续遣派部分警力对公园进行定期的巡逻,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如此的结果就是凶手如图出栏猛虎一般,不仅加快了自己杀人的频率,手法亦是不再满足于枪杀、扼杀等行为,更加血腥暴力的一系列案件,再次在比兹维斯基公园上演。

2005年3月23日,鲍里斯的尸体在公园路边被发现,这是一个流浪汉,头上被插了一个酒瓶,凶手的做法是用斧头将其砍死,又将酒瓶插入其中,骇人至极。

2005年4月,比兹维斯基公园又陆续发生了四起类似案件,死者均是死于榔头、斧头导致的重度颅脑损伤,而凶手似乎不满足于此,喜欢往其破碎不堪的头部施加更进一步的破坏,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称号:“比兹维斯基公园的头骨撕裂者”。

大量的警方又回到了公园,和上次一样,狡诈的凶手又藏了起来,他就好像一个得了手的大盗,出山一次得到的赃物总是够他吃一阵子了,心里还想着“就让那些傻乎乎的警察慢慢去忙活吧”。

警方的排查工作不可谓不细,但排查的结果却不那么令人满意,2006年2月,警方在公园里逮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中年男子,他的包里还有一把小刀,此人被莫斯科警方列为重要嫌疑犯,他没有正当职业,以前因为强奸罪留下过案底,完美符合警方对于凶手的猜测,更关键的是,这个嫌疑人居然在审讯中透露出了自己与公园杀人案有关的一些口供,这让警方十分欣喜,甚至有多家报纸发表了“比兹维斯基公园杀人魔被捕”等新闻。

大多数人会松一口气,可那个“真正的凶手”却为此勃然大怒,他决不允许有“冒牌货”顶替自己,于是在一周之内用类似手法连杀两人,案件细节与前面的案件完全一致(啤酒瓶品牌都一致),以此公开向警方传递“那个人是盗版,我才是正版,你们抓错人了”的信息。

后续的调查发现,2月在公园发现的嫌疑人是一月份刚从北高加索回到莫斯科,之前的很多案件他都没有空间和时间条件,最终被排除嫌疑。

2006年6月,一男一女两人又走进了比兹维斯基公园,女人叫做玛丽娜·莫斯卡尔约娃,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亲母亲,在一家超市当售货员。莫斯卡尔约娃在当天下午3点出门,给她的儿子留下一张字条,她的尸体在公园里被发现,与其它受害人完全一样的伤情和死因。

莫斯卡尔约娃的儿子将母亲失踪的情况告诉了警方,警方根据字条上的信息确认了她当天的预定活动路线,同时在一个地铁监控处发现了情况——案发当天下午,莫斯卡尔约娃和一个男人非常亲密的走在一起,这个男人的名字也写在那张字条上——亚历山大·皮丘什金。皮丘什金和莫斯卡尔约娃就职于同一家超市,据周围人言两人平日关系甚好。

6月16日,警方锁定了皮丘什金的住宅,在其公寓外一层一层围了几圈,成功将其抓捕。

亚历山大·皮丘什金

在皮丘什金的屋子里,警方发现了一张手绘版国际象棋棋盘,上面的64个格子中63个都已经被备注了日期,同时还有一把手枪,子弹型号与公园杀人案里部分死于枪击的受害人体内发现的子弹大小型号完全一致。

让莫斯科警方没想到的是,他们和皮丘什金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这个人被排查过数次,身份信息也被记录多次,但一直没有被列为重要调查对象,更让人惊讶的是,针对皮丘什金的审讯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皮丘什金对于很多案件的细节,包括受害人信息、特征都烂熟于心。

皮丘什金坚持自己已经杀了63人,但直到此案移交给首席检察官尤里·肖明时,警方也只找到符合条件的52起案件,这很可能意味着有很多受害人的遗骸直到案件审判结束也没能被找到。

在本案审判中,皮丘什金还有一些臭名昭著的“名言”:

1.“就像人得吃饭一样,杀戮于我而言亦是必需品,他们会感谢我赐予他们新的生命,是我为他们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2.“我会超越齐卡提洛而留名青史。”

3.“我已经被捕500多天了,在这段时间里,侦查员、检察官、法官共同决定了我的命运。但我一个人却曾决定了60个人的命运。对于他们而言,我就是检察官、法官和刽子手,而且我成功地完成了你们所有的职责。”

4.“消灭地球上的那些社会边缘分子,是我天赋的使命。”

2007年10月,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法庭判处亚历山大·皮丘什金终身监禁,这已是俄罗斯当时的最高刑罚。

从案件性质的角度来说,这是一起具有代偿色彩的、以谋求杀戮欲望和扭曲关注感满足的连环杀人案,比较少见的是,皮丘什金的动机需求中,寻求性满足的成分很少。犯罪动机体系(motivational system of offender)是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多种动力源,要知道一切动机的产生都不是平白无故的,答案很多时候需要更多的从犯罪人经历中去寻找。

皮丘什金出生在1974年的莫斯科,父亲在他还没满一岁的时候就抛弃了他和他的母亲,自幼缺乏父爱的皮丘什金从知事起就和母亲生活,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经济衰退造成的苦果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皮丘什金的母亲没有固定工作,有时候需要打多份短工才能养活这个家庭,如此一来就没有了陪伴孩子、照顾孩子的时间,最后只能将年幼的皮丘什金送进了一个专门收容穷苦儿童、孤儿的福利性寄宿学校中,那里环境恶劣,老师每天开着黄腔给孩子们上课,教的几乎都是一些庸俗不堪的地摊文学,大环境下,独来独往的皮丘什金总是受到其它学生的欺负,这些黑色的记忆在其内心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里面长满了孤独、愤怒,以及委屈、疑惑。

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祖父的出现犹如一缕阳光,皮丘什金的祖父在得知其处境后决定将其从学校里接出来,在那之后皮丘什金终于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祖父在另一个小学给他办理了入学手续,比以前更正规、环境也更好,最关键的是他每天能够吃饱喝足,不受欺负了,可惜好景不长,这位慈爱的祖父在不久后因为年纪太大的缘故去世了,这一事故让皮丘什金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又一次恢复了以前那种孤僻、独来独往的性格,成绩也由中上变成了倒数,即便他的母亲将其接回了自己的身边,但他的情绪在多数时候依旧是显得非常低沉,母子关系并不亲密。

对于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皮丘什金来说,每天放学后最佳的去处就是离家不远的比兹维斯基公园,陪伴他最多的是一条小狗,那是他唯一的朋友,小狗死后,皮丘什金非常痛苦的将它埋在了比兹维斯基公园的树林里。

在当时的苏联,上学,去当兵,然后上个大学,这应该是普通人的经历,但皮丘什金学习成绩太差,又早早的就沾上了酒瘾,没有得到正常人该得到的机会,虽然找到过几个待遇不错的兼职,最终也能因为喝多了酒误了事又丢掉工作,于是他的工作经历可谓丰富,油漆工搬运工洗碗工什么他都干过,在1992年,年满18岁的皮丘什金打算从警,但因体质不合格而没有获得机会。

从警未果,这次挫折或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8岁的他第一次杀了人——受害人是他的同学,皮丘什金称自己视其为情敌,于是将其从楼上推下,当场毙命,警方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也对很多人进行了审讯,其中就有皮丘什金,但没有发现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最终此案以一起意外事故为结论画上了句号,但皮丘什金却从这次行动中意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绝不仅仅只是杀掉了自己所恨之人的快感,更是一种戏耍警方获得的满足感,它让皮丘什金内心的猛兽觉醒了,且一发不可收拾。

皮丘什金从这次杀人中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权力感,他称自己“变得前所未有的自信”,这份自信也帮助他找到了工作,同时让他深信“所有警察都是蠢货”,为他多年以后的杀戮埋下了种子。基于以上,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亚历山大·皮丘什金的犯罪心理,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为何杀人?动机有哪些?

1.以杀戮作为平衡长期以来失败和挫折的途径,从杀戮中获得一种扭曲自证机制的满足。

2.杀戮上瘾,杀人取乐(快感)

问题二:杀人手法透露出什么心理?

皮丘什金的系列杀人案,手法和细节存在一些阶段性差异:

第一阶段:杀人藏尸(手法各种各样)

第二阶段:杀人,但不藏尸,反而将尸体呈现在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手法各异)

第三阶段:杀人,但不藏尸,已经不满足于过去杀戮的残暴度,杀人手法过渡到清一色的用斧头、榔头行凶,同时伴有部分过度行为(将瓶子插入头颅),此阶段其行为残暴度已经达到顶峰。

这些阶段性差异的原因,其根本在于连环杀手的杀人快感具有不断发展的特征,随着得手次数的增加,无论是作案需求还是残暴度都会增加。

问题三:为何时隔九年才开始连环杀人?

因为皮丘什金不是那种“从小就为非作歹”的“天生犯罪人”(ASPD),虽然他的童年记忆充满了背叛和痛苦,但他从小一直没有过什么过激行为,这是一种长期淤积、最终表现出的心理病态,说白一点,他是有那么一点“人性”的,在1992年第一次杀人后,皮丘什金内心非常复杂,一方面有点害怕,害怕警察查出证据,一方面又觉得非常“过瘾”,但由于证据不足等原因让他逃过一劫,这使得他本来矛盾的心结放开了,反而开始扬扬得意,正如他说的,当他发现这起杀人案隐没的时候,感觉“就像初恋,我永远也忘不了这种感觉”,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尝试,禁忌而又迷人,危险而又美丽,加剧了他内心的动荡,但没有彻底将其过度为一个连环杀手,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沉淀”,来进一步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发展、深化关于杀戮与暴力的种种幻想,直到九年之后,一切都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个连环杀手就出现了,此时的他和过去的自己已经判若两人。

问题四:为何以如此一种结尾收场?

皮丘什金作案一向谨慎,所选择的受害人一般都是那些与他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最后却选择了他的同事作为下手对象,为自己的被捕埋下了伏笔,看上去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之所以会如此选择,皮丘什金也给出过自己的理由:

“我知道她给儿子留了字条,上面有我的手机号,这样警察就可能找到我。当我们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当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杀了她还是放弃这念头?最后,我决定冒一次险。毕竟当时我已在那种要杀人的情绪中了。”

所以说,他在选择以莫斯卡尔约娃为受害者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最后被捕的心理准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理需求发展到了极致,过去针对陌生人的杀戮已经麻木了,无法更近一步的满足他。

再补充说明一下,与耐心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听。

皮丘什金交代,他每杀死一个人,就把一枚硬币放在国际象棋的棋盘格子上,以此作为计数手段。他原先的计划是把64个格子全部填满,不料在还剩1个空格时被警方逮捕。

负责此案的首席检察官尤里·肖明说,“我们指控他谋杀52人,他自己却坚称杀了63人。目前很多受害者的尸体或残骸还没有找到,甚至连失踪人的相关记录都没有。”

肖明还说,皮丘什金心中的竞争对手是俄罗斯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安德烈·奇卡季洛,此人在1992年被控谋杀52人,手段极为残忍,通常在杀人后将受害者肢解,有时甚至将尸体煮食。

由于俄罗斯没有死刑,“棋盘杀手”皮丘什金这名杀死48人的连环杀手,被判处终身监禁。 看上去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超市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的惊人之处。
他的邻居说,皮丘什金平时沉默寡言,除了酷爱下棋,几乎没有什么社交活动。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人,竟然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魔。皮丘什金被捕后交给警方一本笔记本,里面记载了他每一次谋杀的细节过程。
 

警方介绍,皮丘希金从1992年开始了在莫斯科长达14年的杀人活动。他通常在俄罗斯边缘地区中寻找下手的对象。那些吸毒成瘾、酗酒、贫困的人和老人往往会成为他的受害者。

他往往假扮好人,以“怀念自己去世的小狗”为名,把这些受害者带到莫斯科郊区的比茨维斯基公园,请这些受害者喝酒,随后趁着受害者酩酊大醉、失去反抗能力的时候,用铁锤、酒瓶等钝器猛击受害人头颅致人死亡。他通常还会将受害者的尸体扔进下水道里,由于很多老人没有亲友,所以警方很少接到报案,而且位于森林中的下水道管线非常复杂且排水量巨大。


受害者被扔进去之后可能瞬间就被淹死,尸体也会被水流冲刷肢解,导致警方无法搜寻到被害人的尸体。被杀的人中,仅有3人成功逃脱,包括一名19岁少女,她在一个20米深的引水道被困1小时后自行爬出获救。 


皮丘什金最初说他计划进行64起谋杀,64正好是国际象棋棋盘格子的数字。不过后来他否认了这个说法。他说如果不是被捕的话,他将继续不断地杀人。


皮丘什金在法庭上作最后陈辞时振振有词:“

我在庭上所讲的每件事都是真的。我夺走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我没有拿走他们其余的贵重物品,金钱、珠宝,我全不需要。我觉得自己差不多是神!我在囚室里度过了500多天。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人在决定我的命运。律师、专家和证人。
但我独自决定了63个人的命运,我是法官、陪审员、检察官、行刑者。我决定谁要生,谁要死,我是神。我没有犯法,我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此狂妄与嚣张的态度不禁让人目瞪口呆! 

他还表示不满人们指其杀人手法残忍:“我没有让他们受到特别的痛苦和折磨,这是我的作风,我的特征。

在一个没有死刑的国度里,这种案例是可悲的。或许人们最初废除死刑是为了让这些杀人犯在狱中度过余生,好好的忏悔自己犯下的过错。但我想,这些人永远不会忏悔,甚至会感到庆幸,庆幸自己还活着,而那些受害者已经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杀人狂杀61人 拟用尸体填满象棋棋盘
俄罗斯魔鬼实录:棋盘上的杀手
世界最触目惊心的10大凶杀案 中国一男居第四位
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简介结局 中外十大连环杀人案
图。著名的连环杀手
加拿大男子杀26名女子用尸体喂猪 面临终身监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