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

[转]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⒈黄适之的底气

 

113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少校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⒈黄适之的底气
从东峻学钓到扬名钓坛.黄适之花了4年时间.1993年.广州队获得第九届全国钓赛团体冠军时.黄适之获得个人手杆第5名.翌年.广州队在次登顶.黄适之是个人总分和个人手杆的双料冠军.随后.他与李维新双双打进"钓王杯"决赛.得了两次亚军.一个第5名.是继李维新之后第二位一级垂钓大师.
      问:李老师.台钓盛行.但许多钓手得了一次好成绩就停泻不前了.请问他们的瓶颈在哪里?
      答:有句话我说不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钓鱼也是如此.但我认为.把钓饵.线组.浮漂.操作列为基本功还不够.因为往往是大家最了解的东西最容易疏忽.比如子母线配置1:2.子线长度25-30厘米.两钩钩距为俩个钩高等等....这是最基本的.可是比赛中鱼情变了.要调整.然而怎么调.关注一点就会剑走偏锋.以子线为例.25厘米是基本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可是鱼全泳层咬钩.用不着固定钓棚的时候.有人就动脑筋了.既然上面有鱼.我为什么延长距离钓底呢? 于是就有了调整子线长度.打浮.这在钓鱼口实的快鱼时.确实是个办法.然而图一时之快的结果是.鱼口越来越乱.浮漂上窜下跳.频频提杆而难中鱼.钓鱼从基本功开始训练.先慢后快.先底后浮.是鱼情使然才有了快和浮.因为快而要考虑钩距.线组.浮漂.因为浮而要求钓饵的轻和雾化.入门就是钓快鱼.不快没有意识.唯快为乐的钓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快而不稳.乱信号处理不了.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找鱼摸不准.飘忽不定.钓棚变化太大.鱼慢下来就不知道怎么钓了.一句话.以变代功.基本功缺失.!
      问:您提到了钩距.上下两钩相差两个钩高是基本式.但现在钓双鱼都是一个或一个半钩高.钓鲢庸增加到5-7个钩高.是不是对台钓的一种突破?

      答:两钩相差多高是一种习惯.两个钩高被普遍接受是因为钓组的基本式是下饵重量被水底承接.上饵受浮漂牵引.它的一部分重量落在水底.一部分被浮漂的浮力平衡.随着钓饵的雾化溶散.饵重起了变化.在浮漂上能够将这种变化表达出来并与鱼的咬钩反应有明显区别的.两个钩高最合适.另外.在两个钩高蕴含的变化中.包括浮漂的上下运动.两钩摆动.子线跨度和垂直度都比一个半和三个钩高来得真实也是一个理由.有人根据调和钓的误差.比如调4钓2设计钩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习惯包括用什么型号的钩.钓线规格.上饵的大小.松粘.抛钩方式.提杆频率.识漂能力等等....有的人眼尖.拉饵打浮.抓第一信号.可能会放宽到3个钩高.眼顿或风浪大的时候小动作看不清楚.那就缩短钩距.比如一或一个半钩高.钓饵靠近了.鱼作用于一钩而带动另一钩而浮漂的连续反映.在视觉上可能更容易捕捉.钓底.如果一部分鱼沉底.一部分鱼离底.浮漂是调灵吊灵.那么3个钩高可能比2个钩高更合适.但钓手在判断鱼讯是总是结合着浮漂和线组运动去认识的.钩距拉大了.第一信号出现的太快.第二信号又迟迟出不来.钩距短了.本来是一个动作的变成两个.抓哪一个就由于了.我的习惯是两个钩高.打浮钓底都是如此.
      问:最近在江苏南京有一个比赛.钓大鲫鱼.许多钓快鱼的好手因扰于子线的断和曲.频繁更换子线.误时误工.请问.钓大鲫鱼
      在子线上因该注意什么?
      答:不说南京的比赛.在我经历过的钓赛中.钓大鲫鱼求快.比如抬杆快.起鱼快.飞鱼快等等...   导致子线.断.曲.弯.缠.是普遍现象.但其原因不一样.第一届"光威.钓王杯"子线从0.6号往上涨.一直涨到倒拉牛.但坚持细线易入口.信号出的早的人并没有吃亏.
      其实子线的断不只是一个缘故.而是钓杆的配与不配.以及操作上的原因造成的.广东的气候适合罗非鱼生长.但是过去钓斤极大罗飞并没有强调钓竿的硬和子痫要如何如何.后来速度快了.竿子稍微软一点.速度就没有了.所以有极硬钓.有3H.4H的战斗竿.另外.要把斤级的罗飞鱼飞起来.吓径细的子线肯定不行.因为它会延伸.弯曲.打卷.但用粗子线是有前提的.鱼口生猛才行.如果鱼吃口很轻.僵直的粗子线摆动不起来.或者勉强摆动的鱼的嘴边而被前突的吻感觉到线的存在就快不起来了.此时子线软一点.细一点.中鱼率就提高了.可是线细了操作就要变.因为你会顾忌断线和延伸.但是快的心理支配下.特别受临位钓手刺激.快变得不可避免时断线是必然的.钓的鲫鱼和钓罗飞鱼一样.鱼情允许你快就快.而快又不能忽略钓竿的配合.调性太高.在钓竿可以承受.子线却很勉强.经常是钓了一两条就延伸了,打卷了;提竿不合理.刺鱼快.鱼也窜的快.再加抬竿过高.线也承受不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子线像麻花一样缠在一起.这与抬竿过快有关.另外"8"字环出了问题.转动失灵也是原因.有些钓竿的绳辫.就是竿梢前端与钓线连接的那段软绳是固定的.不会旋转.当你不经意间将母线缠在钓竿上.而用力一拉又会由后向前顺着脱出竿梢时.母线线体已经是螺旋状了.如果注意不到.再一次提竿子线就绞到一起了.
      习惯与钓大鱼的热把鱼看的简单.经常忽略细节;钓小鱼把鱼看得复杂.但容易犯一叶障目的错误.细节决定失败.大处着眼.小出入手是应该可以做到的.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金钱贡献收起 理由
52钓鱼2
+ 11+ 11好贴,加分。
晓叶
+ 10

总评分: 威望 + 11  金钱 + 11  贡献 + 10   查看全部评分

113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少校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1 00:06:53 |只看该作者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2.李宜学的线组配置

      1998年.30岁的中国台湾人士李宜学第一次来大陆.此行是代表台北市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钓赛的.李宜学以钓鲢鳙露岛内钓坛,钓鲫鱼称不上一流,但因为长期使用丸九鱼饵和习练段差钓法.所以对以鲫鱼为对象鱼的比赛心中有底,这次比赛他获得个人手竿第一名.是用了拉饵钓才侥幸取胜的.两年之后.李宜学再次渡海,随台北市队参加在宜春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钓赛,结果钓鲫失败.但以罗非鱼为主的混合鱼正对他的路子,获手竿钓混合鱼冠军,按中国钓鱼协会颁布的{钓鱼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1次单项冠军获技术等级分300分,积分满330分可申请三级垂钓大师.可是李宜学非中国钓鱼协会会员.不能趁请。然而他的大师地位得到了钓鱼人的认可,

      问:有人认为,钓鲫鱼和钓鲢鳙,钓罗非鱼的线组除了线径不同,子线长度是没有不用的.请问是这样吗?

      答: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三种鱼的钓法不同.就是同一种鱼也不能固执的用一种钓法.钓鲫鱼可以钓底.钓过程.也可以根据鱼的泳层和集中程度大浮钓定层.如果是坚持钓底.而且是用的是雾化饵,那么用25~30厘米的子线鱼会越升越高.鱼往上走,长子线就不合适了.因为它会延缓鱼汛.要逐步缩短.到打浮钓定层的时候就可能只有13~15厘米了.子线长,有利于纵深诱鱼,这个纵辰有多厚.决定于钓饵的雾化和子线长度.但鱼大了上不高.只能在离底20厘米的空间里活动.此时适当减少子线长度.比如13~15厘米左右就可以把鱼控制在底层,因为子线是跟着铅坠的下降而下降的.在铅坠手浮标牵制而停止下降时.钩饵的下沉放慢了.这就让离底鱼有了截饵,接口,吃抬头饵的机会.子线越长.这种机会越多.还会引起鱼的摹仿.撩得沉底鱼纷纷向上.如果你以为离底状态下的鱼讯不规范,不好抓.经常空竿.那就降低子线长度.就用13~15厘米的子线把诱鱼层压低在离底30厘米以内.鱼口就统一了.

      子线的长度是随着鱼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不变当然也可以钓到鱼.但你必须具有破解混乱鱼汛的能力.否则会很吃亏.例如1.5~2米水深用25厘米长的子线.诱鱼厚度应该是离底50厘米.但用雾化饵就不是这样了.鱼从水面下20厘米到水底层层叠叠,抛钩,两饵还没有摆动到铅坠下面就被鱼截住了,此时浮标能不能反应出来.怎样反应.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其中延误,夸张或者连反应都没有的哪些信号怎么抓?有些人很奇怪.怎么浮标没有动作他就提竿了.而且中鱼了.这就是他准确把握了延误和出不来的信号.有这个能力.子线长一点无所谓.没这个能力.把子线缩短一些.同样截钩信号就是提早了.不过这也有缺点.信号放大.浮标动作很大却钓不住鱼.

      另外一种情况是:鱼不上不下.2米水深它在中间.离底80~120厘米.可以用长子线.也可以用短子线.两可之间就要借助浮标了.例如鱼高用快翻身.空心标尖浮标.鱼低用长身.长碳脚浮标.现在.用浮标迎合鱼口已成共识,反它对子线的矫正作用也不能低估.

      问:吊鲫鱼子线要柔软.软了.摆幅大.形成动态.如果换一种鱼.比如鲢鱼.子线是软好还是硬好?

      答:子线要软.这是肯定的.不管钓什么鱼都是如此.尼龙线的特点是软则细.可是细了强度就不够了,这个矛盾不好解决.钓鲫鱼的子线不超过0.4号.拉力值1.05千克.普通鲫鱼的体重不会超过500克用0.4号绰绰有余了.竞技用0.2号.直径0.074毫米.拉力值0.72千克.钓鲫鱼够了.钓混合鱼.包括钓鲢鱼的子线当然越细越好.但钓鲢鱼与鲫鱼不同.鲫鱼咬钩迟疑,回了锅的鲫鱼会用吻把饵顶起来.半水鲫鱼更是吸半口.甚至进不了嘴.这时候线软就占先了.因为它容易摆动起来.即使鱼不是咬钩.在旁边游过.其造成的水流和水压变化也能使钩晃动起来.而这一晃动对鱼就是一个诱惑.鲢鱼咬钩是有预警的,标一晃就预示鱼进窝了.接着浮标会抬起或者大幅下挫,为了得到晃的提示就应该用细线.可问题是这种晃动是怎么引起的,是鱼触钩,蹭子线.擦母线.还是水压变化造成的.钓手无法判断.见标尖动作大一点就提竿,所以鲢鱼中钩有很多不是挂住了嘴,而是刺中了尾,腹,稽,细线就招架不住了.于是子线加粗.软就被忽略了.

      问:钓罗非鱼用段差钓法.有人用战斗竿非鱼,子的强度要求很高.细线就不行了.如果不飞.用细而长的子线是不是合理?

      答:在台湾.池钓比赛是不允许飞鱼的.大陆没有这个规定.这也是战斗竿盛行的原因.抢速度.斤级,甚至公斤级的鱼都能飞.战斗竿前稍极硬,如果起竿时鱼往前猛窜.细子线就承受不了.斤级罗非.公斤级白鲳把1号子线拉断是家常便饭.钓鲫鱼本来用0.4号,飞鱼就要用0.6或者0.8号了.可是慢慢的鱼变刁了,子线一粗动作出不来.此时细软且长的子线就能胜出.拉饵出现之后,子线趋短是因为上鱼快.鱼见饵就抢,疯狂上钩.子线适当短一些有利于控制鱼的泳层,但电底不管是搓还是拉.细长且软的子线可以使鱼消除戒惧.不过中鱼了还是不飞的好.因为刁嘴鱼咬半口.钩吸得浅,钩尖刺中哪个部位不知道.飞容易脱钩.钓咬钩轻,饵大一点就吸不进嘴的鱼一定要用细而软的子线.钓罗非也不例外.飞鱼以子线为保证,用战斗竿肯定是鱼吃食很猛.反之,细长子线就不能飞了,于是竿的硬度也随之降低.


113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少校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1 00:07:28 |只看该作者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3.李大毛的线组细节
     1996年之前.李大毛知钓鱼而不知有赛.其拿手活是陶罐为器.巨瓮作斧.以木炭文火熏出香味四溢的瓦罐汤.凡是经营成功的人士都有两个特点.注重积累.和善于抓住机遇.李大毛也不例外.1997年,事业初成的李大毛随化绍新学习钓快鱼.一年后参加第四届"钓王杯"总决赛获得第5名.接着受安徽省钓鱼协会委托组织安徽博海队参加宁波第十四届全国钓赛,获团体冠军和个人总分第2名,此后高歌猛进.1999年获得第五届"钓王杯"第3名.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个人手竿亚军.是安徽竞技钓鱼的领军人物.不过.李大毛并不看重他的"大师"头衔.理由是"池塘太小,抖足了又有多大威风?练竿,掐鱼,学学基本功.冬天没有鱼钓了,搞个比赛闹闹.玩玩花拳绣腿是需要的,但真要比本事,还是水库湖泊玩得有滋味."从2003年起.李大毛淡出池钓竞技,积极参与和组织72小时南北库钓大赛,在自然水域中提升台钓技术.对线组自有一番新的认识.

      问:有一段时间竞技和休闲很对立,甚至形成技术壁垒,你有竞技的经历.又有把台钓引入江河湖库的深刻感受,请问野钓和池钓,如果鱼一般大,线组特别是主线有何不同?

      答:我认为竞技钓和休闲钓只是形式不同,技术上是没有差别的.但操作上很微妙.池塘里钓1公斤的鲤鱼用1号主线,0.6号子线,野钓就不性,要用1.2号的,如果是水深3.5米甚至5米的水库.主线会用到1.5号,若是飞鱼,用2号线也不能说绝对保险,比赛的鱼情比较统一.不会有超乎常规的大鱼,那么根据鱼的大小配制线组,选择合适的主线,比较简单,可是要和钓法结合起来.要同你的钓竿相配合.要和鱼的吃口变化相吻合才行,许多人以为比赛就是钓快鱼,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但怎么理解这个快,是摆好了架子中鱼就飞.还是从中鱼后视情况再决定飞或者用抄网?前者有备在先,准备了1.2号主线.配备了2H的钓竿.后者是两手准备.用的是1号主线.这个线同样可以飞鱼.但不是用战斗竿.而是用3号超硬,操作上也不一样.能飞鱼则飞.不能飞就抄.就是飞也要计算好鱼出水的位置,距离,角度,抬竿高度,只有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保证飞鱼不断线.

      问:过去钓鱼都是长竿短线.钓线比竿长短20~30厘米,操作起来很方便.竞技钓鱼的线组大多是主线齐竿长.加子线.线组超过竿长20~30厘米,如果鱼大一点,钓竿再软一点.操作起来就吃力了.请问,是长竿短线合理.还是短竿长线操作方便?

      答:这个问题认识很不统一,也无法统一,我的看法是钓得舒服就行,以齐竿线为标准.因为身高和胳膊长短的差异.有的人倾向于短,鱼钓得越快主线越短,我用战斗竿钓罗非,主线一般比竿短30~40厘米.用超硬调竿快钓小鲫鱼.主线比竿短15~20厘米,钓混合鱼就是齐竿线.我倾向于主线不超过竿长.是和操作时的姿势有关的,钓鱼比赛中,身体矮,手臂短的人为了不吃亏.都喜欢用足线长.抛足线.这样握竿偏后,竿后跟抵着掌心在刺鱼就是手腕发力,由于手腕柔软.关节转动方便.一旦刺鱼后感到重量会紧接着有一个撬的动作.这在钓鲫鱼和爆发力不大的鱼是合理的.因为撬有发挥竿梢弹性和激活腰力的作用.另外主线长,有缓冲余地,方便手腕控鱼和调理握竿位置.这些都应该肯定,然而浅水钓鲤鱼和钓罗非鱼就不行了.靠手腕刺鱼可以刺穿鲫鱼的嘴巴.但鲤鱼,草鱼嘴圈肌肉厚实是刺不透的,它一甩头就能把钩甩脱了,罗非鱼不像鲤鱼和鲫鱼那样嘴圈后有一段申缩的褶皱状肌肉层,它的上下颌都是硬骨,而且一中钩就蹿,如果用手腕一刺,二停,三撬,四提的话.那么钓竿还没有到45度角就蹿出去了,跑鱼不可避免.

      用短线长竿就不是单纯依靠手腕去刺鱼了,是靠着手腕和前臂的协同,利用钓竿的硬而一次完成的,有人以为,用了超硬调,用了战斗竿,主线就应该粗一点,否则经不住硬竿刺鱼的考验,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提竿刺鱼不是甩鱼,像过去传统钓组那样.企图一下子把鱼甩上岸的动作现在很少有人用了,原因就是损伤钓线.

      问:有时候两种线径都可以选择,比如1.2号和1号,应该是鱼口好的时候用粗一点的,差用细的,请问在用较细主线时,钓组的其他要素重要吗?

      答:不管鱼口如何,钓线的基本原则是宜细不宜粗.但不要低估主线的保证能力.能用1号,但为了保险而用1.2号,如此"周详"考虑在水库或许还看不出什么.可是池塘有没有这个必要.那要看你怎么操作了,鱼比较大,又是长时间钓快鱼,高估一点用1.2号,然而鱼的吃口慢了.轻了,反映在浮标上的动作不再有力,软绵绵的,此时换浮标应该是连同主线一起换,如只换浮标不换主线,那么过重的主线会使调目变得晦涩,吃口就把握不准了,若同样动作幅度在粗主线的中鱼率出现明显下降,那就应该换细线,但这个细线是很有限的.就是可以选1.2号也可以用1号时的下限而已,不要以为吃口轻都的子线的问题.在鱼开口良好时就用细一点的主线,适当提高子线的线径,比如可用1.2和1号主线时应该搭配0.6号子线,但在鱼开口快时不用它而用0.8号的子线,以后鱼口变了再换回0.6号,这样省了换主线需要重新调标的时间.

      主线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它牵涉的是基本功,从上饵抛钩到看标刺鱼这一套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用较短的主线,用超硬竿是我的习惯,奉劝大家不要模仿.你怎么操作,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行,最后要说的是:竿,线,钩,钓饵,浮标都没有万能的,只有迟钝的人,没有迟钝的钓组.

113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少校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1 00:08:08 |只看该作者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4.王永贵的关键词

    子线的定式和变式能不能争出个高低?恐怕很难,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认识它.就是大师们赢得起也输得起,都没有视子线和钓饵为绝招.输了下次再来,胜了淡然一笑:"运气好".王永贵说:子线长短是从属于技术的,取长和取短是钓手的一个印记.

      前中国钓鱼协会授予的"垂钓大师"中,一级大师有3名:李维新,黄适之,王永贵.3人都是东峻的学员.技术受"台钓"影响,胎记很深,反映在子线的认识上就是钓鲫鱼25厘米.在东峻"台钓"理论中,"子线长,摆幅就大,鱼吃饵方便,阻碍小.上钩率会高.同时,子线长.下沉时比较缓慢,容易被鱼抢食也会提高上钩率.但子线的长度不得超过30厘米,这是国际比赛中规定的长度."其实,何止王永贵,凡东峻学员的钓鲫鱼子线都是25厘米左右.由于学钓时的鲫鱼不是很大,而且鱼是被反复钓过的.另外那时候也没有拉饵,所以搓小饵软饵,钓底钓离底挺合适.是不会把子线的长短与中鱼率关系上升到首位的,注意力在钓饵上,有了拉饵,有了打浮,子线25厘米就显得不适应了,这是不是王永贵在钓小鱼的"钓王杯"上建树不大的原因呢?同样,李维新,黄适之在拉饵的夹击之下也钓不好鱼了.

     不过,王永贵还是发现了水深2米.鱼集中在1米半时钓1.2米,用长子线快攻这个诀窍,既然鱼集中在1米深度.为什么钓1米而要钓1.2米呢?王永贵说,鱼聚多了必乱,见饵就咬,假信号多于真动作是一;树林大什么鸟都有.伤嘴鱼,健康鱼,聪明鱼,笨鱼军纪在一起,跟你掏糨糊,空竿率谈高是二,我用25厘米子线抛钩,诱鱼的区域大,沉得深,我相信外围的,挤不到中间去的,以及下面的鱼要老实一点,在邓刚,徐银舟,吉彦军等人从鱼讯传递块,脱鱼方便,把打浮子线设定在13~14厘米的时候,王永贵的精明在于.利用长子线摆幅大,下沉慢,易吸入的特点避开轻口,乱口,触饵退缩的不实信号,即在伤嘴鱼中钓健康鱼.这就是,短有短的理由,长有长的好处,从中也不难看出,邓刚,徐银舟与王永贵在技术上是两种风格.如果这3个人同时出现在钓高密度小鲫的赛事中,邓,徐的提竿频率大约膏腴王30%~~40%,而空竿是王永贵少.

     王永贵的鼎盛期是1999~2001年,全国钓赛三连冠,此前是1996年第十二届全国钓赛个人总分第2名.由于全国钓赛与"钓王杯"不同,鲫鱼的个头比较大,密度也不是太高.王永贵以综合实力胜出,在长子线不吃亏.相反.邓刚,徐银舟用短一点的子线,在全国钓赛中的成绩不如王永贵,是因为他们的单项技术优势受阻于鱼情,王永贵失势"钓王杯",邓,徐就得势了,鱼情和技术相符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子线.邓刚钓小鲫鱼用13~14厘米的子线.钓大鲫鱼用18~20厘米,以25厘米为上限,向短的方向发展.鱼小,子线短,王永贵以25厘米为起点,往长的方向发展.钓大鲫鱼,钓混合鱼用35~40厘米长的子线.指导其长的理念是招鱼快.目标大.区域宽.核心观念是避虚就实,所以他能钓常人不敢钓的鱼.在钓手普遍认为鱼不好钓的时候.他就好钓了.

     邓刚和王永贵的蓝本意义是:前者形成了以幼鲫为住的钓快鱼风格.沉着.机敏.后者朴实厚重,从竞技到休闲具有广适性.启迪钓手想问题,找办法.

     最近有两场比赛很说明问题:一个是沭阳受人关注.以周宏奇为代表的一帮兄弟把子线延长到50厘米,在年初钓鱼杂志"伟渔阁杯"钓赛和不久前在连运港举行的"飞牌钓鲫精英赛"江苏站比赛中让人刮目相看.一个是5月13日上海的一个比赛.虽然没有人用50厘米的子线.但用20厘米以内子线钓大鲫明显吃亏.因为鱼离底,口轻,短子线有口不中鱼,在同是拉大饵.浮标动作也相同时,长28~30厘米的子线下沉慢而有接口稳,如果钓手能放弃浮标到位前的小停顿.抓第2个加速动作.中鱼率就高了.

     王永贵说:"最近几年,除了参加全国性大赛,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水库了.池钓用25厘米子线可以钓快鱼,缩短一半用13厘米可能在速度上会快一点.不过这只是两钩到为快.与中鱼率无关,可是长子线10竿中有2竿中双鱼,就算中鱼率比短子线低了20%,两次中双鱼就扯平了,用短子线一般都是打浮.可是到位快.动作出现得早也会有鱼汛不实的缺点.如果技术没有到那个境界.我的看法还是长一点来得稳妥.你老是空竿,烦不烦,钓大鲫,钓混合鱼用35~40厘米长的子线.是因为这些鱼集中而分散.直径30厘米的钓点能聚5尾鱼就不错了.其他都在外面.它你像小鲫鱼.30厘米直径范围内层层叠叠几十尾.上百尾.短时间是钓不完的.大鲫鱼.混合鱼的聚窝范围可以扩大到一米.所以子线要长.另外鱼多了.一部分鱼会放弃底饵.争吃抬头饵.长子线利于逮离底接口.现在野钓也用悬坠了.主钓鱼种就是大鲫鱼.混合鱼.可是水库水深.湖泊走水.用短于25厘米长的子线就发现缺点了.一是子线过早拎直.不利于克服走水.二是子线短了.浮漂在移位时被浪涌托起.夸大了走水鱼讯.此时用软.细.长的子线效果就不同了.第一.长子线下沉慢.多了吃台头饵的机会.第二.走水状态下一般不会钓灵.长子线更不容易拎直.反映鱼讯就真实了.我不反对用短子线.也不认为子线越长越好.子线的长短是根据技术和鱼情决定的.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就是子线的软和细是钓好鱼的关键.

     王永贵抹不掉东峻的记忆,却能放宽视野.稳中求新.这就是他时常被人提起的原因.

113

主题

14

好友

1万

积分

少校

5#
发表于 2011-11-21 00:08:38 |只看该作者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5.丛杰的平衡术

     过去,装饵是先整好型再按到钩上,台钓改变了上饵方式,改为搓饵──整型与装饵同步,后来又有了适应钓快鱼需要的拉饵,丛杰是搓饵,多拉饵有过不适应,但他很平静,很坦然.因为两者同源.在线组和浮标调整上都是贯彻了二力平衡的原则.丛杰的杰作是1995年首届"潮流杯"上破了钓鲫鱼的亚洲记录,6小时钓获813尾,时速136尾,之后连续获得"狮王杯","澎湖湾杯","回归杯"等全国性钓鲫比赛冠军.在他参加的第11,14,15,17四届全国电赛的手竿比赛中,均进入个人前6名,他在"钓王杯"上三次进入总决赛前20名.最好成绩是1999年居化绍新之后.成为"二王".丛杰对垂钓大师看得很淡.截止1999年他的技术等级分已超过800分.有资格申请二级垂钓大师了,但如果不是他受聘的企业看重这个称号.他是不会要这个虚衔的.

     尽管现在看来他破亚洲记录的成绩很一般.但在拉饵出现之前能达到这个速度是个奇迹.

     问:"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凡是以尾数计成绩的比赛都是拉饵一枝独秀.这项技术的出现把速钓提到;   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把鱼引上来用拉饵.大鲫鱼起不来就用搓饵.是这样吗?"

     答:拉饵和搓饵只是上饵方式的不同.在钓组结构,浮标调整和操作方法上是一样的.所以掌握了台钓基本功是很容易进入角色的.用拉饵和搓饵来区别打浮和钓底是一种错误.因为雾化,小鲫鱼上浮了.在一个层面上形成很高密度.在钓法上就是打浮.其特点是勾一入水鱼就抢.甚至不管钩上有多少饵就扑上去了,此时饵的形状如何已无关紧要,这是拉饵的鱼情基础.养殖鱼类的生长主要依靠人工饲养.并由此形成驯化.在这个过程中.尚未形成固定摄食习惯的幼鱼"年幼无知",被钓饵的味牵着鼻子走而不在于它的形状如何.此时通过雾化把下面的鱼提到上面来并锁定在一个范围里.在鱼就是 胡乱抢钩.这是拉饵的鱼饵基础.不难想象.如果鱼的密度不够.或者是2龄3龄,有了沉底摄食习惯的成年鱼会被轻易引上来.基于这个认识而有拉饵钓快鱼,搓饵钓慢鱼是对的.不过我们不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成年鱼老练.对食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有了固定认识.而搓饵在迎合这种习惯上有优势.所以鱼多用拉饵.鱼少用搓饵.

     问:搓饵钓底的起步功夫是调4钓2,在台钓发展为钓底,钓过程,打接口和钓一标深之后.操作上有没有不用?

     答:钓鱼不能太古板了.我刚刚接受台钓的时候只知道调4钓2.子线20厘米左右.现在根据鱼情设置线组.调标也早已突破了调4钓2,但错做上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就我看到的情况是许多人机械地理解高手技术 ,比如手腕发力.提竿控制在45度角,有的人速度很快.猛刺后到了45度角突然停了.不管钓什么鱼,也不顾及子线粗细.长短和鱼的大小都是这样操作.这种由拉儿衍化出来的提竿技术.在搓饵时会因为速度过快而激得中钩之鱼往外疾蹿.虽然鱼没有拉断子线.但曲了.延伸了就是隐患.如果不及时更换.信号就不真实了.刺鱼应该是柔性的.不能机械理解提竿45度角.它是留有余地的.拉饵钓快鱼用硬调竿.子线0.2~0.4号,十几厘米长,试问45度角在不同竿长和竿高,钩的行程一样吗?子线短,提竿低一点.慢一点.既是线组要求这样做.更是子线的细和鱼嘴的嫩需要这样做.有一个说法:拿鱼.说得对极了.伸手即得.不急不慢.刚柔并济,快鱼的快是结合着动作的熟练进行的.只熟练了拉饵一个动作.抛钩,扬竿,识标,抓信号和脱鱼僵硬着,或者失去节奏.这鱼钓不快.

     有人归纳线组特征:打浮,子线13~15厘米,钓过程20~22厘米.我认同这个说法.然而台钓不再局限在池塘了.它吸收传统钓鱼的长处.传统钓鱼4又转弯结合了台钓的优点.所以搓饵钓底.打接口又回来了.可是关注线组不只是让子线和母线同鱼钟,鱼情相配合.作为线组中的一个元素.浮标对线组的运动举足轻重.比如鱼咬钩猛.子线的长短和粗细就不再重要了.然而本来用3号浮标调4钓2钓得好好的.后来口少了.轻了.动作诡异,动脑筋就是拉饵,就是换细子线,其实只要鱼情不变.完全可以用调钝或者钓钝来解决.把本来可以由浮标解决的问题转移到钓饵和线组上.是把简单变为复杂.

     问:您是搓饵钓快鱼的高手.对比拉饵钓快鱼.搓饵是不是落后了?

     答:搓饵和拉饵是一颗树上的两个果子,一个在朝阳面,皮晒红了.中看,另一个背阴,但味道一样,搓饵并不落后.因为搓饵和拉都是钓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仅此而已,关键是手法熟练.拉饵借助磁铁把子线分开.搓饵在握竿姿势,提竿高度.刺鱼的力度,速度和8字环这些环节上配合好了.也能做到8~10秒钟抛一竿.能说慢吗?手上饵要练.要花工夫,拉饵简单.鱼吃口小.动作轻就用拉饵.反之则用搓饵.拉饵不行.把鱼拢在"管子"里,上面是鱼,下面也是鱼,信号变化大,空竿率高.

     问:搓饵钓快鱼需要张物哪些环节?

     答:首先,上食方法要正确,一次捻两颗饵的量,先下钩后上钩,在搓饵前就要把子线分开,第二,钓饵要软硬适中,即使是钓慢鱼也不用硬,鱼吃东西不是啃.是吸,但也不要软得抛钩就掉或触水就化.软要与持钩行统一起来.第三.钓快鱼不只是上食快.整套动作都要熟练圆润,第四,一开始不要图快.钓快鱼是个渐进过程.要关注钓饵的质量.饵一定要搓得圆.而且表面要光滑.不要搓得想枣那样的长卵形,

     问:最近几年您出现在竞技钓场的次数少了,是不是厌倦了竞技?

     答:不.我对竞技推动大众钓鱼,让比赛与休闲互动充满热情.问题是有些比赛变味了,比如调塘,先一个月到钓场,天天在那里钓.把鱼的吃口摸透了,形同开卷考试.我喜欢闭卷考试.平时经常在一个塘里练竿,把各种各样的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综合到别的鱼塘就是拿平常功夫做没有做过的题目.这样比才能比出技术来.我相信大多数钓手都是这样.钓鱼是丰富精彩的,不要把竞技演绎成一种色彩.逐名竞利,拼钓饵.玩心计.那还有味吗?

 
6#
发表于 2011-11-21 00:
大师的的线组细节6.吉彦军超越自己

    当许多人抓住了机会,并利用它在全国钓鱼比赛中创造了成绩的时候.吉彦军仅有一次机会是应某渔具企业邀请.参加了2002年在宁波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钓赛,他获得了渔企俱乐部组抛竿第3名.不过,从1999年"澎湖湾杯"卷起"吉旋风",成名 "钓一标深"后他在5.6.7三届"钓王杯"总决赛和首届"光威钓王杯"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成绩是第7名.两次第4名和第11名.2001年被授予三级垂钓大师.

    王永贵评价吉彦军:"`萝卜头`钓快鱼肯动脑子."李维新说:"像他这么把鱼拉到水面上来钓.我不行."黄适之称赞他是"一时豪杰".吉彦军的经典话是"把鱼装到管子里",但装进去了怎么钓.许多人至今把握不准.

    问:钓鱼比赛中,钓饵,浮标,线组.哪个重要?

    答:我刚接触净尽的时候只关心钓饵,以为鱼钓的好就是鱼肯吃这种食,那时候就相信雾化,可是引鱼和咬钩不统一.鱼引来了.很多.但口味不对,这鱼钓不好.之后发现.同样的钓饵别人钓的好是同浮标的调和钓联系起来的,开始关心浮标了,发现钓饵的轻重影响鱼讯.把调几目钓几目归纳为钓目重于调目,后来发现,线组摆动状态也不可忽视,鱼离底接口.等着饵飘落到嘴和抢食动态饵等等是同线组的运动方式联系着的.仅有粗细长短的认识很肤浅,而且还要结合着鱼竿的调性才能有好的发挥.钓饵,浮标,线组是钓鱼的三个台阶.没有这三个台阶而要在竞技平台上有所发现.难!竞技钓鱼要做到三者贯通.这是起码功夫.

    问:打快鱼,钓一标深是鱼情使然,请问子线多长为宜?

    答:"钓一标深"不是钓快鱼的全部.它针对的是小鲫鱼,也包括小罗非,小鳊鱼.幼鱼没有经验,很容易被雾化饵集中到一起.但它不是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层面上,在狭小范围里上面,下面都是鱼,我把这一现象称为"管子"──用雾化把鱼装在"管子"里."钓一标深"是选择一个区间.离水皮30~40厘米,忽略上面和下面的鱼,同时又要积极把下面的鱼引上来,把上面的鱼引下去.为什么选择一标深?理由是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0~30厘米,鱼隐藏在透明度下面.不受钩影.线影,竿影干扰.然而钓饵从入水开始雾化.到摆动到位总有一些鱼在上面.子线长了.这一部分鱼咬钩在浮标的反应极小.甚至不反应.另外,子线长了下摆慢.中双鱼的机会减少了.在我钓一标深已经习惯了子线一揸长.即20厘米不到一点.

    问:鱼装到"管子"里,鱼跟鱼摞起来了.当然就不能只钓上面的,不钓下面的了.所以同样钓快鱼有钓过程,有钓底.请问.这两种钓法的子线是不是应该长一些?

    答:应该长一点.但钓过程要注意两个环节.一是抛满线.形成大下摆.争取摆动中的接口机会.二是不压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压水铅坠被拖近了.下摆的子线人为加快.失去了自然形态.鱼追不上钩.钓底子线的长度是不确定的.它是又鱼的开口情况决定的,鱼猾,信号弱,子线适当延长;生口鱼,短一些,短子线传感快.信号及时.

    问:钓混养鱼呢?

    答:大鲫鱼4指到5指宽.身高8~10厘米,尾重2公斤的 草鱼20多厘米高,鲤鱼更高.总不能让铅坠妨碍咬钩吧,如果考虑鲢鱼,子线25~30厘米是必然的.

    问:由鱼情和鱼口设定线组.但比赛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你是根据鱼情来指导线组,还是从鱼口变化来调整线组的?

    答:这个问题问得入骨了.许多钓手遭遇瓶颈,分不清是鱼情变化导致信号丧失.还是鱼口变轻在浮标反应不出信号.这在信号断了的时候比较好掌握.原来鱼咬钩频繁.突然不咬钩了是别的鱼"入侵",闯到"管子"里来了.钓鲫鱼来了草鱼和鲤鱼或者雾化引来了鲢鱼,信号中断是允情起了变化.比赛要多准备不同线径的子线.规格搞全一点.细一点.前一场钓得很顺.往后信号变了.标尖升降幅度加大却提竿不中鱼.是鱼的泳层乱了.不妨换长一点的子线,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大幅度.刺激鱼咬钩,二是钓深几厘米,鱼口要稳定一些.当然也可以把浮标往上推.但如果是一寸长的鱼还是让子线说话好.因为母线摆动与子线动态是两个轨迹.信号变弱.是鱼的吃口轻了.原来用重饵的换轻饵或者改用清淡饵,也可以调整浮标.不要什么问题都用子线来解决.浮标和钓饵都是矫正鱼口的作用.记得2001年的"泛宇"杯比赛有两场钓小鱼是在雨中进行的.我先用11厘米长的子线.没有感觉鱼口有什么变化.但气温下降造成部分鱼下沉.许多钓手改钓离底,效果不错.我在3竿有1竿接口鱼鱼讯中发现鱼并没有沉得那么深.仅仅是下沉了10厘米多一点.就换了一副15厘米的子线.同时以抛钩不压水争取上双鱼,结果两场都拿了1分.

    调整是逼出来的.已经设定的线组不要随便换.15~18厘米的子线有很强的兼容性.在无法确定是鱼情还是鱼口造成的鱼讯弱化时,调整子线长度是一着险招,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问:竞技钓鱼的子线观念已影响到休闲钓鱼了.可是走水用短子线和被大鱼拉断子线后逐步加粗似乎也没有不妥.请问是这样吗?

    答:台钓普及了.但野钓鱼情无法预料.如果是走水走到钩与铅坠成了不在一条垂直线上的两个点时,短子线不影响鱼咬钩还有传感快的优点就应该接受它,水库的鱼要么不来,来了就是一口.鱼口干脆,信号强劲.是不会因为子线粗了就拒绝咬钩的,水库水深,坡底,子线长了慢悠悠摆过来,有利于招鱼也容易被鱼接住.当然是指不走水的时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竞技钓常见问题问答
台钓鲫鱼如何提速,增加中鱼率
鱼饵使用问题饵料雾化和鱼吃口的分析
钓快鱼之恰到好处用小药
大师李大毛用教你用线技巧
竞技钓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