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课堂|文本细读——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userphoto

2022.10.20 中国澳门

关注

       2017年是幸运的一年,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的普通教师,我有幸参与了福建省2017年师资闽台联合培养大学语文班。

     5月22日,福建师范大学的培训班正式开班。此次福建师范大学秉持“强校必须强师”的理念精心安排培训课程,邀请了长江学者、省内外专家学者、教学名师等参与授课,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受益匪浅。总结起来有这么五组关键词。由于篇幅有限,我将陆续在武夷微文学上推出五篇系列文章,将些许感悟分享于有志者。

 

文本细读——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十余场讲座中,在来自不同高校的知名学者分享的科研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科研工作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文艺学……尽管专业方向不同,但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文本细读。

孙绍振教授在《文本阅读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中谈到了文本的封闭性。如何打开文本的封闭性,需要还原文本的创作过程,即深究具体的历史语境。而离开文本细读,便离开了历史语境,在纯理论的分析中可能产生很多谬误。

朱玲教授的《<红楼梦>修辞研究——兼及研究的切入与展开》中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从经典文本中开掘问题。问题的发现离不开文本细读。朱玲教授特别提到阅读方式分为细读与泛读,细读部分将成为日后分析的资料,甚至可以直接引用,泛读部分则成为分析的语境。

祝敏青教授的《文学言语的修辞审美解读》则对现当代的小说文本加以细读,以修辞的视角发掘文学言语中的审美趣味。

涂秀虹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谈到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其间提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与复旦大学的教学改革,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古代文学课程的作品精读。这就要求文本细读,从教师做起,并引导学生参与。

左东岭教授的《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中提出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中特别重要。要发现问题,一要有深厚的学养,二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预设,必须大量阅读原始文献。这里谈到的其实就是原典的文本细读。左教授特别提出经典的作家作品应该不断被研究,而如何在经典作品中发现问题,唯一的方法便是坐下来好好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

齐裕焜教授在《古代小说研究》中提出四点:重视理论、要有问题意识、扎实资料工作、细读文本。将研究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文本细读。郑家建教授在《鲁迅研究》中谈到自己每年都要通读《鲁迅全集》1遍。反复细读作品是研究作家的基本功。

郭洪雷教授的《重拾“作家论”——高标准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更是将文本细读发挥到了极致。他直言重拾“作家论”是当下普通科研工作者的一种策略。面对逼仄的学术生态与高标准的学术论文写作,我们必须从文本细读中寻找核心的数据,将作家作品读熟读透,再进行拆解,用精准的研究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夺说话的权利。

因此,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既需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有文本细读的耐力与持久力,才能在科研工作中走出一条正确的扎实的道路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世纪,如何重拾文本细读
[转载]“洗”出一堂“素课”
《名作欣赏·文学鉴赏》2003~2008
学养型批评和理论框架批评的利弊
腾讯新闻
王思豪:理解与慈悲——秋水堂主的《金瓶梅》学思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