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国维《人间词话》“隔与不隔说”之我见(2)

  二、 “隔”即是用典,“不隔”即是不用典

  王国维认为凡是用典或加以雕琢的文辞都属于“隔”,而不用典故、代字、隶事显得比较直接且容易懂,他强调“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然而我认为这有失偏颇,不能以此贬低用典贬低“隔”。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用典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思,使词句形象含蓄典雅,使意境有内涵有深度。这种修辞手法可以避免诗词一览无余的直白,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用典的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学识水平和文化底蕴。

  且看欧阳修的《少年游?栏杆十二独凭春》: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下片先用典来咏物抒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这里的用典有四个妙处: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简洁精练,内涵丰富。“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春之情和离愁别绪,使读者联想到谢灵运家的池塘和江淹的《别赋》,营造出别样的意境,言近而旨远。

  由此观之,在诗词创作中大可不必完全否定“隔”,许多用替代字和典故的作品也意蕴深刻,恰当地运用替代字和典故,可以增加诗词的信息量,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拓宽作品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隔”与“不隔”之别在于是否达到“真”

  王国维在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后,以艺术直觉的理论来解释“隔”与“不隔”。他认为诗词的“隔”如雾里看花,带有虚拟性,他赞赏“不隔”之诗词近于自然,归于本真。我认为王国维这种观点有其片面性,所谓诗词的“隔”也能达到真,而其虚拟性正体现出中国古典文艺的感染力。

  且看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不读该词不足以知白石词堂庑之大、气象之大。此一尺幅短章之意境,包容了自然、人生、历史与时代,亦体现出词人的整个心灵。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燕雁无心”,北地也,燕雁即北来之雁。时值冬天,正见燕雁南飞。应知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白石平生浪迹江湖,又心仪龟蒙,诗词亦颇咏雁,诗如《雁图》、《除夜》,例如《浣溪沙》及本词。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漂泊之人生。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点出燕雁随节候而飞之无心,则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此亦暗用龟蒙诗意。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皮日休)》:“云似无心水似闲。”《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尘世中更有谁知。”可以参证。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随云点染无心,去字状其飞远。燕雁之远去,申发自己漂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申发自己纯任天然之意。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语到意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可以印证。唯其身世凄凉襟期洒落如此,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就更深刻。太湖西畔一语,意境无限拓远。太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龟蒙《初入太湖》)。本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一语,本有商量之意,又有酝酿义,宋人诗词中习见。商量、酝酿,意亦接近。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数峰本自清苦,更兼日暮欲雨,此二句既写出雨意酣浓垂垂欲下之江南烟雨风景,亦写出数峰清苦无可奈何而又有所不甘之种种难堪情态。从来拟人写山,鲜此奇绝之笔。卓人月《词统》评云:“商略二字,诞妙。”真会心之言。此是眼前之景,但又含心中之意。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真情寄托在“数峰”及“黄昏雨”中,也将自然景物的真实状态诗画了。

  其实,“不隔”的精义在于真切自然,用典、代字、隶事并不一定妨碍真切的传达。只要作者善于化用,不着痕迹,自有一分境界,有真切之感受并能真切之传达,就能达到“不隔”。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缺乏真切的感受或不能予以真切的表达,应该才是造成隔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隔”与“不隔”的关键还在于作品本身是否真切传达了真感情、真景物。

  四、“隔”与“不隔”反映了创作风格和文化特性的差异

  “隔”与“不隔”反映出词人的创作风格,与词人的性格、心境、身世、经历有关。被王国维批评的南宋词人姜夔就是一个典型。姜夔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姜夔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艺术特色可用张炎所下断语“清空”二字来概括。这种清空既不同于传统婉约派的绵丽软媚,不同于豪放派末流的粗犷叫嚣,也不同于苏轼以旷达为主要特色的那种清空。要而言之,姜夔更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地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作更多的质实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在以骚笔入词时,又善于吸收江西诗风注重锤炼、讲究瘦硬峭拔的特点,因而在清空之中带有一种刚劲峻洁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姜夔:布衣一生的江湖流民诗人
峰峰皆清苦,商略黄昏雨:诗意姜夔和他的漂泊人生
芦荻诗词赏析(一)
​杨传庆丨杂而有章:清季民国时期的张炎词学批评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4)
看书 | 这位古今第一“毒舌”,道出了国学诗词中的最高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