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国维《人间词话》“隔与不隔说”之我见

  摘 要: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隔”与“不隔”,是基于“境界”说的重要概念,反映了王国维深受西方文论和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审美理想的影响。《人间词话》阐述了王国维“隔”与“不隔”的理论以及肯定“不隔”而否定“隔”的批评态度,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隔”在美学上的合理性。

  关键词:隔与不隔;意境;朦胧美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美学著作,集中反映了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作者深受时代影响,将资产阶级新思想及康德、尼采、叔本华等西方哲人的思想相互渗透并吸收,走出了清末常州词派“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的传统词学功利性追求道路。回顾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对《人间词话》的研究,虽然视点各不相同,领域各有差异,但“隔与不隔说”与“境界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说”构成了学术史的三大热点。其中“隔与不隔说”是王国维品评历代词作最根本的标准之一:“不隔”者为上品,“隔”者为下品,半“隔”半“不隔”者为中品。“不隔”者谓之有“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不隔”者又谓之“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隔”与“不隔”是其中的一对重要诗学范畴,文中多处出现,但并未给出明确清晰的界定。现概括王国维的主要观点如下: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人间词话》第三十九)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人间词话》第四十)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人间词话》第四十一)

  从以上三则可以看出,“隔”与“不隔”是境界理论的重要部分,是由形象直接引发的一种审美判断,带有很明显的经验性。《人间词话》其他则中也有关于“隔”与“不隔”的区别分类,如“词忌用替代字”(《人间词话》第三十四)、“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人间词话》第五十七)。王国维没有对它们作理论上的界定和分析,可能是多年来引起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在展开“隐”、“显”之辨前,我们要明确“隔”与“不隔”的含义。王国维极为推崇“不隔”,所谓“不隔”是指用鲜明生动的语言自然真切地表现真景物、真情感,不伪装,不事雕琢,清淡如水,若一个透明的人立于读者面前;而“隔”是指不真切,意象模糊,没有达到“物我两忘、景与情浑”,不能在读者心中显现出明了的境界,从而影响审美共鸣的产生。本文从“显”与“隐”、用典、“真”、创作风格与文化特性等角度出发,来诠释“隔”与“不隔”所具有的美学内涵。

  一、 “隔”即为“隐”,“不隔”即为“显”

  王国维以隔与不隔之说来分析研究诗词具有开创性,但诗词原本就有“显”和“隐”的分别,“不隔”对应于“显”,“隔”相当于“隐”。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偏重于“显”了,或者依据词的特性在于“以显胜,不以隐胜”。孤立地来看隔与不隔,自然难以成就学理的圆满。“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隽永,功用不同罢了,而词句中“隐”的妙用,同样具有一种言近旨远、意内言外之美,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审美感染力上有时不输给“显”。

  且看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里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便是被王国维评为“隔”且“隐”,但在我看来,此处之妙便在于“隐”。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见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引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作者将自己的黍离之悲隐于二十四桥的明月夜色中,融于如心事般流淌的激荡波涛,意味隽永,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词话》精选王国维蝶恋花
品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说
从“境界说”看陆游词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怎样的境界,《人间词话》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谷卿:中西之间的《人间词话》
金忠 | 境界与通感(美学杂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