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宝钗的“无名之症”如何治愈?甄英莲才是她的药——葫芦案是一场冒名顶替案​

薛家兄妹的“无名之症”实际是诈死埋名、销籍假死,笔者在拙作《癞头和尚专治的无名之症是什么病?背后竟然是盘大棋》一文中有详细剖析。

薛蟠因为抢夺甄英莲打死冯渊,贾雨村判案宣布薛蟠已死。为了不受薛蟠罪名拖累,薛蟠薛宝钗薛姨妈三人集体销户,她们都患上了“无名之症”。

薛家三口既然在老家已经销户,那她们进京之后,用什么样的身份姓名复活呢?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交代,薛宝钗从小就被父亲按照杨贵妃的标准培养,她父母为她规划的人生道路就是入宫为妃。

在薛家失势后,薛宝钗失去进宫资格。为了能把薛宝钗顺利送入皇宫,薛家密谋了一个调包计。


薛宝钗冒名顶替甄英莲

1

贾雨村判案找回“甄英莲”

在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之后,许多人好奇贾雨村为什么不解救恩人的女儿甄英莲。

第二回贾雨村得知甄英莲丢失的时候,对甄家娘子许诺,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

实际上,甄英莲被拐贾雨村事先早就知情,他们早就暗中谋划好了。这一点,拙作《癞头和尚专治的无名之症是什么病?背后竟然是盘大棋》中有详细交代。

贾雨村一定会遵守承诺,为甄家娘子找回女儿的,因为这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不过当“甄英莲”找到的时候,她已经被掉了包。

第四回的题目时“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就是说贾雨村的案子完全按照门子的建议结案的。

结案时宣布了甄英莲的真实身份,书中写道:

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

门子道:

“小人已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

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

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

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乡某姓人氏,按法处治,余不略及’等语。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

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余者自然也都不虚了。”

这个结果等于宣布了甄英莲的原来身份,“按法处置”。

古代失踪人口找回后,就要发回原籍认亲。

要想顺利让薛宝钗顶替甄英莲,首先得保证英莲不知道自己是谁。否则到时候跑出两个英莲来,一定会穿帮。

2

甄英莲忘记身世

门子在向贾雨村出谋划策之前,已经验证过英莲对往事没有记忆了。书中写道:

门子道:“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

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

偏生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

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

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这可无疑了

门子给贾雨村介绍甄英莲,确保自己没有认错人,被卖的女子千真万确就是她。

仔细斟酌门子这番话,他为什么要反复探问甄英莲是否知道自己是谁?

英莲先说拐子就是亲爹,门子还要“哄之再四”地问。

“哄”字就有意思,是哄骗?诱导?门子可真是用心良苦。

直到英莲哭着说自己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才作罢。

门子最后说“这可无疑了”,无疑的是什么?

粗略看来,是说甄英莲的身份无疑。

可是这句话的位置不对,是门子反复确认英莲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之后说的。

门子确认无疑的不是甄英莲的身份,而是甄英莲不记得自己是谁!

门子这是在暗中向贾雨村汇报工作!

贾雨村确认甄英莲确实不记得自己的身世了,然后放心大胆地实施他们的计划:

3

薛宝钗顶替甄英莲

贾雨村把薛宝钗当作丢失的甄英莲,到甄家原籍报告失踪人口找回。薛宝钗就完成了冒名顶替的计划,还要过认亲这一关。

通过门子的描述,甄英莲的相貌没有很大改变,熟人还是很容易认出来的。

所以,薛宝钗一定要把甄英莲带在身边,必要的时候让甄英莲在身边当幌子。

普通熟人这一关比较好蒙混,难过的一关是甄家娘子认女儿。因为甄夫人还活着,住在娘家,女儿被找回了,肯定要母女相认。

这个难关他们又是怎么谋划的呢?

1

认亲:“甄家娘子”是“真假娘子”

认亲这个环节在薛家最初制定计划的时候自然也想到了,这才是甄家遭受火灾的根本原因。

他们需要甄家消失,但是又要留下活口。

留下活口,为了能够日后确认找回的“甄英莲”的身份。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漏洞,甄家娘子活着呀,她后来一直住在自己的娘家。贾雨村还答谢了她,并承诺把英莲找回来。

贾雨村如今弄个假英莲来让甄家娘子认,那不一看就露馅了?

这是很关键的一环,要怎么设计这个环节呢?

你来看,“甄家娘子”的谐音“真假娘子”,这暗示英莲的母亲出现了“真假”!

案情好复杂呀,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也够能胡说八道了。

其实,如果我们够细心,沿着书中的草蛇灰线追踪蹑迹,就能发现其中的关联。

2

烧糊了的卷子

王熙凤有一句话,“烧糊了的卷子”,这句话她说过两次。

1

第四十六回

鸳鸯拒绝做贾赦的侍妾,贾母为此把王夫人等都训了一通。到王熙凤的时候,贾母开玩笑说不如把鸳鸯给了贾琏,凤姐儿回答说,

“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

1

第五十一回

袭人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王熙凤送给袭人一件大毛衣服,她说:

“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象'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

《红楼梦》中没有一个闲字,作者让凤姐儿两次把人比喻成“烧糊了的卷子”,一定大有深意。

“卷子”是北方的一种面食,用面皮卷在一起,有时候还会拧一下成为花卷。面食烧糊了就会变得焦黑,失去原来洁白光滑的面目。

“烧糊了的卷子”不仅丑陋,而且变形失去了本来面目。

甄士隐家遭遇重大火灾,虽然他夫妇二人和几个家人活下来了,但是会不会存在被烧毁面容的可能?甄家娘子会不会被毁容了?

被毁容还在其次,真相细思极恐,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3

甄夫人变成了“烧糊了的卷子”

拙作《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专治的无名之症是什么病?背后竟然是盘大棋》中指出,娇杏是贾雨村同伙,她们合伙谋划了甄英莲失踪案和甄家大火案。

她们事先控制了甄夫人,或者杀害,或者幽禁。

然后准备了一个女人,扮成甄夫人的样子。等从火中逃出来的时候,这位“甄夫人”成了“烧糊了的卷子”,面目变形焦黑,无法看出原来面貌了。

因为她装扮的像甄夫人,所以被认作“甄夫人”。

在大火熏烧之后,人的嗓音也可以发生改变。所以,这样的“甄夫人”即便回到娘家,也不会有被识破的危险。

有人或许会说,这样的差事谁干呀?

不要小瞧了古代的化妆术,这个假的“甄夫人”不必真正被火烧,只要化一下妆就可以。

如果找一个贫困妇女,给她很多好处。只要她化妆成丑女就可以去过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相信肯定有人会同意的。

贾雨村确实特意给“甄家娘子”送过钱财。第二回贾雨村考中进士选了知府,到封肃家找到娇杏。他“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

贾雨村的谢礼当然有充分的正当理由,毕竟当年甄士隐对他有恩。可是,当年贾雨村得了甄士隐的赠银连个谢字都没说,也没有辞行就赶往京城了。

不要解释说贾雨村看甄家落魄了,同情甄家娘子。这些都是表面掩人耳目的理由。

贾雨村和“甄家娘子”之间暗中存在着交易,这位“假甄娘子”要配合贾雨村的后续计划。

一直好奇,书中甄士隐的夫人不称“甄夫人”,也不说“封夫人”,而说“甄家娘子”。这是为了突出“甄家”谐音“真假”两个字。

实际上,只有“甄夫人”变假了,甄士隐日后才可能出家。我们分析一下前后逻辑。

4

甄士隐出家的真相:娘子被掉包

原著第一回这样描述甄夫人,

“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这里甲戌本有脂批:

[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

甄士隐到她娘家居住的时候,她父亲封肃蒙骗甄士隐的财产,并且奚落甄士隐。

甄夫人“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她不会劝谏她父亲吗?

甄夫人很贤良,她和甄士隐二人夫妻关系一定很融洽。甄士隐能够舍得下妻子出家吗?

合理的解释是,甄士隐发现妻子性情改变了,她不像以前那样贤淑。甄士隐只当她是遭受重大变故之后的正常反应,却不知道人已经被换掉了。

等到了岳父门上,再加上老丈人封肃的冷嘲热讽、欺辱蒙骗。甄士隐感觉这样的生活毫无意趣,没有任何留恋之处,最终离家而去。

这样的解释,完全符合原著内容架构的逻辑。

薛家和贾雨村的计划中的甄士隐,要么死,要么亡,不能让他再见到“甄英莲”。

最终,甄士隐出家了,渺无音讯。

5

薛宝钗母女成功入册甄家户籍

经过贾雨村断案,“甄英莲”被找回来了,需要认亲。“甄家娘子”现在是“假娘子”,听从贾雨村等人安排,只要一口咬定被送回来的薛宝钗是“甄英莲”就万事大吉了。

就这样,薛宝钗成功地变成了甄英莲的身份。甄英莲被改名为香菱,成了薛家的丫鬟。

薛宝钗的新身份有了归着,薛姨妈自然就可以补位,薛姨妈成为“甄家娘子”,正是“真假娘子”。


作者为何设计贾雨村判结甄英莲案?

《红楼梦》虽然影射某些历史真相,但它的体裁不是史书,而是小说。小说创作过程中存在着架构。我们也就不能把书中的故事每一件都死读成真事。

作者在架构故事框架时,为什么把第四回标题要写成是“乱判葫芦案”?又一定设计让贾雨村去了结薛蟠打死冯渊案?

“葫芦案”联系的是葫芦庙,葫芦庙联系着甄家。虽然案件之中有甄英莲,但是甄家被火烧的事情早就结束了。

这一番设计有着重大隐情:

1

甄家火灾是人祸

甄家火灾是人为造成的,贾雨村是重要参与者。详情参见拙作《《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专治的无名之症是什么病?背后竟然是盘大棋》

2

贾雨村谐音“假玉存”

贾雨村谐音“假玉存”“假语存”,该案了结以后,“假玉”才能入世,“假语”开始盛行。

第四回在贾雨村了结葫芦案之后,才接入薛家动向。书中才说:

当下言不着雨村,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

薛家一定要等待贾雨村了结葫芦案之后,他们有了新身份才能再次露面。

薛家进京,带来了癞头和尚的冷香丸配方、散布了金玉良缘的消息。这些话都是假语,假语伴随“假玉”而来。

这就是一定要让“贾雨村”乱断葫芦案的架构思想。


再次确认甄英莲不知道自己身世

薛宝钗完成身份转换,兴冲冲入京候选,甄英莲也就被一起带入贾府。进入荣国府之后,甄英莲再次被确认忘记自己身份。

这个任务是由周瑞家的完成的,书中写道:

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

“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

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

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第七回甄英莲被薛家带入贾府,这时的她已经被改名为香菱。周瑞家的一连问了四个问题,都是关于英莲身世的。

周瑞家的这一问,呼应门子“哄之再四”地问英莲自己是谁。

这两个环节一样妙,只写下人问、门子问,而不写王夫人问、贾雨村问。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最信赖的人物,她问英莲实际是替王夫人问。

周瑞家的替王夫人来确认香菱是否忘记自己的出生。

这暗示出甄英莲对自己真实身份是否知晓,对于王夫人、薛姨妈等人非常重要。

只有甄英莲确实不知道自己是谁,她们才能安全地偷梁换柱,实施调包计。

脂砚斋说,《红楼梦》的创作犹如绘画,重要的地方作者会反复皴染。

薛宝钗冒名顶替甄英莲,这是全书重中之重,一切悲剧都是由此而起。可是这件事情极其隐讳,作者只好把它隐藏到神话故事中去。


神话体系内

癞头和尚治愈“无名之症”

甄英莲是癞头和尚集团早就锁定的目标,因为她是真正的补天遗石转世。

《红楼梦》开头讲述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补天生下了一块没有用上。这块补天遗石央求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让他进入红尘,体验生活。癞头和尚就把它幻化成一块通灵宝玉,送入世间。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很容易把补天遗石和通灵宝玉对等起来,认为它们是一回事。

这样就被作者骗了去,巨大的补天石绝对不可能瞬时变成小巧的通灵玉的。

癞头和尚以通灵宝玉替代了补天顽石,作者让人们见到的通灵宝玉其实是癞头和尚幻化的假货。

笔者前期几篇文章详细论述了通灵宝玉是顶替补天遗石的假货,这里不再赘述。

为什么一定要辨明补天遗石和通灵宝玉的真假?因为它们进入尘世后都幻化了人形,它们所对应的人物也就有了真假之分。

补天遗石对应的人物之一是甄英莲,通灵宝玉则化身为薛宝钗。甄英莲和薛宝钗两个角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假宝玉”。

全书开篇构建的补天遗石和通灵宝玉的故事,映射的就是薛宝钗甄英莲的互换事件。癞头和尚是始作俑者,他专治“无名之症”。

下面分析通灵宝玉进入红尘的两个环节:

1

甄士隐梦中

通灵宝玉入世之前,经癞头和尚之手,先到达甄士隐梦中。

这意味着,通灵宝玉注册需要借助甄士隐这个路径。可是甄士隐没有看清上面的字迹癞头和尚就把通灵宝玉抢走了,这又说明着癞头和尚给甄士隐看玉只是走个过场,他欺骗了甄士隐。

在这件事情上,甄士隐被装进了葫芦,他无力阻挡假玉问世,也保护不了真玉。

癞头和尚并没有能力把补天遗石变成通灵宝玉,他事先准备了一块通灵宝玉,计划替代补天遗石。

2

太虚幻境

通灵宝玉要想入世,首先要到太虚幻境登记信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生之前就要建立户籍信息登记。

正常的户籍登记,人口得先出生,然后才去相关机构注册登记。

通灵宝玉对应的这个人物,竟然先有了户籍,然后才出生。真是荒唐。

这意味着通灵宝玉登记户籍的档案上本来就有一个人名,这个人失踪了。通灵宝玉作为失踪人口找回,重新登记入籍。

通灵宝玉比喻的是薛宝钗,它在太虚幻境登记的环节譬喻薛宝钗注册假的身份信息。补天遗石转世后对应的人物是甄英莲,薛宝钗要冒用甄英莲的身份信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太虚幻境“玉石”牌坊上的对联。

“玉石”暗中指代着补天遗石和通灵宝玉,这句对联暗示太虚幻境是造假的地方,在这里面真正的补天遗石被通灵宝玉替换了。

3

王夫人腹内、贾宝玉口中

通灵宝玉转世到贾府,投胎到王夫人肚子里,譬喻通灵宝玉事件是王夫人的计策。

借助贾宝玉口中问世,影射通灵宝玉的身份需要贾宝玉口谕,也就是需要贾宝玉宣布认可它是真的。

以上是补天遗石和通灵宝玉在神话体系内的物化意象流转的过程,这个过程帮助我们梳理了人物的经历:

通灵宝玉在癞头和尚和警幻仙子的操作下,顶替了补天遗石的身份。

综上所述

原著中薛宝钗冒名案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人间体系,经由贾雨村串联。从甄英莲失踪到葫芦案“甄英莲”找回,薛宝钗成功还魂再生。

一个是神话体系,癞头和尚包办一切。他以补天遗石的名义打造了通灵宝玉,在太虚幻境把通灵宝玉注册成补天遗石。这样,通灵宝玉转世后就是补天遗石的身份。

结论

薛家母女新的户籍身份是甄士隐的家属:“封氏”和“甄英莲”。

薛宝钗进京选秀,冒用的是甄英莲的身份。薛家进京后,散布金玉良缘的谣言,“假语”开始蔓延。

思考

薛宝钗已经完成身份转换,那为什么不把甄英莲杀了灭口,还要把她带在身边,这不是留下后患吗?

薛宝钗冒名甄英莲,薛蟠又用什么身份复活呢?

正是:

无名之症如何治?且随和尚入太虚。

葫芦案断冒名替,成功入册甄氏籍。

读完这篇文章的人都默默点击公众号关注了,点赞、再看更给力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的谐音大全
林黛玉到底几岁进贾府?
浑融天真莲转菱,幽谷乖蹇哭劫生——说香菱
《红楼梦》成书问题研究0.
年少只道香菱傻,读懂瞬间泪潸然
能说出两个人的名字证明你看过《红楼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