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力赞林四娘,她究竟映射谁?要到《古今人物通考》中去寻找


林四娘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传奇人物,在晴雯夭折之际,曹公用半回章节为林四娘作传,并以三首诗词作挽词。《红楼梦》中无闲言,为什么大篇幅褒扬一个虚构的人物呢?

晴为黛影,写晴雯实际在映射林黛玉。晴雯死后,宝玉作《芙蓉女儿诔》。脂砚斋说,诔晴雯是在追悼黛玉。林四娘和晴雯并举,又是姓林的女子,所以林四娘的设置为的是暗写黛玉。

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为黛玉取字“颦颦”,并说这两个字出处是《古今人物通考》。《古今人物通考》这部书却是宝玉杜撰的书名,曹公设置这本书的目的,大概是说要搞清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要把古今人物通通研究一遍。

真是好大一个题目,古往今来谁能把所有人物了结透彻呢!曹公笔大如椽,又能游戏笔墨,如果真要去考究所有人物,真是太呆了。《古今人物通考》中的这些人,必然是《红楼梦》中画了圈的。凡原著中涉及到的人物,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艺术形象,大抵都应该研究一番。

林四娘作为林黛玉的一个投影,把她设置为前朝人物,无疑只是一种障眼法。许多文学作品借古讽今,都是为了避嫌。“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红楼梦》的特殊手法。越是作者要撇清的人物,有可能越是关键的重要人物。

历史上女性英雄有许多,比如花木兰、梁红玉、秦良玉、穆桂英等这些人都有过战功,可是作者偏要选择林四娘写入这部“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少”的野史《石头记》中呢?

要想弄清楚曹雪芹林四娘身上的寓意,首先来探索一下这个艺术形象的产生过程。

张广文博客中有一篇文章《浅谈林四娘故事的起源及演变过程》,其中详细探索了林四娘这个艺术形象的来源。以下是该文章考证的结果:

林四娘的故事清代很多书籍都有记述,比如:林云铭《损斋焚余》、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士禛《池北偶谈》、陈维崧《妇人集》、李澄中《艮斋笔记》、王士禄《燃脂集》等。这些作品都出现在康熙年间,其中林四娘的故事情节颇有差异。

林四娘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林云铭《损斋焚余》中的《林四娘记》,他介绍故事来源说:陈宝钥“康熙六年,补江南传驿道,为余述其事,属余记之。”

按照林云铭所说,该故事是陈宝钥亲口告诉他的,讲的是陈宝钥的亲身经历。然而,世间并无鬼神,神话或者鬼故事都是作者借以表达某些不宜直言的内容罢了。林云铭所著林四娘的故事,或许是他杜撰,或者是陈宝钥编造,具体所本也难以考证。

林云铭《林四娘记》问世之后,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士禛《池北偶谈》、陈维崧《妇人集》、李澄中《艮斋笔记》、王士禄《燃脂集》、安致远《青社遗闻》等则相继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林四娘故事。

林云铭的《林四娘记》故事梗概为,福建莆田人江宁库官逋帑下狱,其女林四娘与表兄一起营救,其父出狱后疑四娘与其表兄有染,四娘为证自己清白不得已投缳自尽,后其鬼魂在青州与时任青州道佥事的陈宝钥相遇,并演绎了一段人鬼之间从相斗到相知相交的故事。

《聊斋志异》中林四娘故事的男女主人翁仍然是陈宝钥与林四娘的鬼魂,但林四娘变成了衡府宫人,且是处子。林四娘力弱难以抗敌,遭难而死。死后因对故国、故主的眷念,冤魂不散,潜心习禅,后与在青州做官的陈宝钥相遇。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因蒲松龄是落拓不第的文人,《聊斋志异》久不被世人认识,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之前,只有抄本流传,其流传范围并不广。

王士禛和蒲松龄是山东老乡,据记载,二人于康熙二十六年相见后成为好友,王士禛曾对《聊斋志异》进行评点。王士禛还直接把《聊斋志异》中的《五羖大夫》《妾击贼》《张贡士》《赤字》《小猎犬》等5篇文章稍加改动,放到《池北偶谈》中。在《小猎犬》文末,他还写道:“事见蒲秀才《聊斋志异》”。

王士禛前后也写过两篇关于林四娘的文章,最早的一篇是为《林四娘歌》写的序,后被陈维崧记录在其《妇人集》中。《池北偶谈》中的林四娘故事是其写的第二篇。

在王士禛的《池北偶谈》中,林四娘变成了“故衡王宫嫔”,而且是“衡王昔以千金聘妾,入后宫,宠绝伦辈”。《池北偶谈》的王士禛自序款识时间为“康熙辛未秋”,即康熙三十年(1691)。《池北偶谈》在康熙三十年公开刊印发行,当时和以后的读书人都能够读到。

林四娘故事的源头是林云铭的《林四娘记》,其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对林四娘故事进行了修改。王士禛又根据《聊斋志异》写了《林四娘歌》序和《池北偶谈》,并在《池北偶谈》中对林四娘故事进一步予以完善。

根据追根溯源,林四娘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形象,而这个艺术形象从塑造到完善都发生于康熙朝中前期。

创作林四娘故事的作者们都不是普通人,林云铭、王士禛、陈维崧、李澄中、王士禄等人都是清初康熙年间活跃的名臣文人。蒲松龄虽然没能入仕,却和王士禛是好朋友。

林云铭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徽州府通判。康熙六年(1667年)被裁缺回乡,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叛乱,云铭不愿附逆,被耿拘囚18个月,至清兵破闽始获释。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年1697七月十九日)去世,葬于西子湖畔。

王士禛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自康熙十七年为翰林侍读、入直南书房,编修明史。康熙二十年升为国子监祭酒,任职多年。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月十一日,王士祯卒于里第,享年七十八岁。

陈维崧康熙十七年(1679年),召试鸿词科,由诸生授检讨,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月初七日,陈维崧病逝于北京宣武门外租居的一间旧屋内,时年五十八岁。

李澄中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特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李澄中在翰林院任职13年,后改调部曹,授以庶子补侍读,分管太子宫事。康熙三十三年(1694)五月辞官归里,时年66岁。

王士禄是王士禛的堂兄,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助教,于康熙十二年去世。

林四娘以及林云铭、王士禛等人,都要算作曹公笔下《古今人物通考》中的人物。

《红楼梦》中千挑万选写入林四娘的故事,暗中伏下了一条时间线索:康熙年间。林四娘是作者借来的一个人物,正是这个虚拟人物影射了林黛玉原型的生存背景。

当反复咀嚼“林四娘”这个名字的时候,居然产生了“胤禩娘”的感觉。到这里,“林四娘”神秘的面纱被彻底揭开,许多东西变得豁然开朗了。

《红楼梦》中的林四娘的故事,源自于王士稹的版本。王士禛就是《古今人物通考》中的重要人物,从他身上就可以探求更多林黛玉原型的信息。

王士禛于康熙二十年升为国子监祭酒,康熙五十年去世。良妃于康熙二十年生下皇八子胤禩,于康熙五十年去世。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牵强附会。但是《红楼梦》中无闲笔,全书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几乎每个结点都可以牵动全部。《古今人物通考》,是曹公设置的密码簿。原著中的相关人物身上,都或多或少投射着林黛玉原型的某些信息。

“曹雪芹”用心良苦,脂砚斋说他“文心至此,脉绝血枯”毫不夸张。

结语

林四娘作为情感载体,她是林黛玉的投影。“林四娘”谐音“胤禩娘”,《红楼梦》中林四娘这个人物影射的是胤禩的生母——康熙良妃。

思考

历史上的良妃因为儿子胤禩夺嫡失败,被打上了“下贱”的烙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上,隐藏着良妃哪些故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鼐、史鼎与李鼐、李鼎能说明什么?《红楼梦》中的人名恰恰指向明末清初
贾宝玉心中的“书”?——敬答贾如泽先生问
大明衡王府石坊:号称“衡藩故宫”,《红楼梦》《聊斋志异》中都曾出现过它的鼎鼎大名
曹雪芹何时看过《聊斋志异》?
红楼梦》海啸,红学大地震
博尔赫斯《奇谭录》中的八则中国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