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石前盟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京西这座皇家寺庙有渊源,潭柘寺揭秘四子胤禛夺位

《红楼梦》以木石因果和金玉良缘为引线,在爱情故事的掩盖下暗写清初宫廷秘史。清初后位、皇位之争,是全书主旨。

贾府是“曹雪芹”搭建的一个戏台,所有的主要故事都在这里上演。它有时候是皇宫、有时候是外戚府邸、有时候又变成皇帝行宫,随着故事的推演贾府自动变换对应的地点原型。

这些地点也无须到处寻求,只要以皇家宫苑为主体,沿着皇帝的生活轨迹来探求即可。

《红楼梦》开篇设置了一个木石因果的神话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神话故事来源于作者现实世界的思想投射,其中寓含着不能直言的某些事实。

木石因果的发生地是西方灵河岸边,这个地点有没有现实对应呢?

“木石”合成一个“柘”字,“柘”字表达了“三生石畔绛珠草”的意象。柘树汁是古代皇帝龙袍的专用染料,柘树被称为帝王木。木石因果暗喻皇位之争,详见拙作《木石前盟你真懂了吗?它们合成的“柘”字竟然是皇帝的专利》。

甄家的悲剧是贾家故事的缩影,甄家居住在葫芦庙旁。朝堂在古代称为庙堂,葫芦庙影射大清朝廷。

木石因果虽然被设置为前世姻缘,却是“曹雪芹”在历经劫难之后架构的。《红楼梦》是一场回忆录,木石因果中暗含着故事的结局。

既然曹公以庙比喻朝廷,那么木石因果发生地有可能暗指某所庙宇。“西方灵河”所能对应的元素是什么呢?

百度检索带有“柘”字的寺庙,“潭柘寺”赫然跳入眼帘。“柘”字旁边的“潭”字是水,河也是水。

潭柘寺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寺后有“龙潭”,山坡有“柘树千嶂”而得名。“潭柘寺”又名“龙泉寺”,当年华严大师修建寺庙后,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即灵,灵河即龙河;泉与河都代表水,林黛玉说过,“天下的水总归一源”。大观园中的沁芳溪,有时称泉,有时称河。“龙潭”即可看作“灵河”,潭柘寺恰恰又位于北京西部。综合以上要素,“西方灵河”可以和北京西部潭柘寺后的龙潭对应。

曹公苦心孤诣、费尽周折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京西潭柘寺的目的是什么呢?

《红楼梦》暗写玄烨六十多年的皇帝生涯,康熙晚年的夺嫡风波是重中之重。

康熙帝晚年的悲剧根源在于四阿哥胤禛矫诏登基,潭柘寺背后有一场皇位篡夺。

同样排行老四的燕王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成功取得政权。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契机是朱允炆削藩,最终朱棣夺位,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大杀宗室。据说朱棣遭遇了灵异事件,不敢待在南京,不得已才迁都北京。

姚广孝在帮助朱棣夺得天下之后,隐居在京西的潭柘寺。当年修建北京城的总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传说。

紫禁城时和潭柘寺相似的地方更多,故宫的一宫一殿的布局如同潭柘寺一样。城中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左右对称。北京故宫有房9999间半,而潭柘寺在最鼎盛的清代时期有房999间半。清朝年间,潭柘寺被认为是缩小了的故宫。

清康熙时期潭柘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康熙帝多次驾临潭柘寺进香,并曾经留住数日。康熙钦赐潭柘寺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成为北京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鸱吻上。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赐吻带锁住鸱吻,有一个传说。

据说康熙三十八年初游潭柘寺留住寺内,晚上忽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康熙帝不能入睡,披衣下床到大雄宝殿后面走走。忽然一道闪电把殿顶照得雪亮,他看见大雄宝殿屋脊上的两个鸱吻,摇头摆尾就要飞起来了。

据说这两个鸱吻是青龙潭的那条老龙留下来的两位龙子,在此日夜守护寺院。康熙皇帝这位真龙到来,两位龙子被惊动了。他们怕见真龙而急于躲避,想要飞走。康熙皇帝怕因此破坏了寺院的风水,急忙命人打造了四条粗大的镀金链子,把龙子锁住,从此两位龙子就再也无法飞走了。

这个传说也颇具神话色彩,自然不能当真。不过康熙三十八年,确实有类似“龙子飞走”的事件。

康熙三十八年,第一次封爵后康熙为已成年的诸皇子建宅分府。这些皇子从紫禁城内的兆祥所迁出宫外居住。多罗贝勒胤禛的府第在皇宫东北方向的太保街(后名雍和宫大街),由一座明代内宫监的官房改建而成,人称“禛贝勒府”、“四爷府”,后称“雍亲王府”,胤禛即皇帝位后改为雍和宫。

潭柘寺康熙锁龙子的传说,也许反应了玄烨对分府皇子的隐忧。有了自己地盘的这些龙子离开皇帝的视线,他们的行动或许会失控。康熙帝担忧或许是某两位皇子难以控制,他要锁住的可能就是这两位皇子。

古人有时候会借助某些迷信思想转移心理压力,这个做法或许是寺院的住持为康熙出的主意。这种形式上的麻痹和寄托丝毫不会起作用,康熙帝的担忧最终变为现实。“飞走”的皇子中果然有人觊觎皇位,最终四阿哥胤禛篡位成功。

自从朱棣迁都北京乾清宫就成了皇帝的专属寝宫,一直到清朝康熙帝,历代皇帝都住在乾清宫。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帝却搬到养心殿居住。

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听政,这里是紫禁城外的皇帝行宫,完全满足皇帝听政的需要。雍正皇帝继位后,另外修建圆明园作为避喧听政之所。

雍正改变寝宫和听政离宫的原因恐怕和朱棣迁都有些相似,这也是“曹雪芹”以潭柘寺为现实基础,创作木石因果的原因之一吧?

明朝皇四子朱棣在削藩之际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朱允炆消失在火海之中。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四子夺位的故事在康熙朝重现。

康熙帝在位期间,削藩引发了三藩之乱。三藩之乱持续八年,在此期间,康熙帝前两任皇后相继崩逝。

《红楼梦》中暗写了仁孝、孝昭两位皇后的死亡之谜,秦可卿、尤二姐分别是两位皇后的艺术投影。秦可卿、尤二姐都死于产育,她们都是被害身亡。

后位之争背后的根源是储位争夺,康熙朝自始至终都持续进行着夺嫡之争。康熙帝十四年,年仅二十二岁的玄烨册立两岁的胤礽为太子。一则和当时三藩之乱有关,二则可能想通过立太子断绝某些人的不良企图。

然而,有些人的热毒症无法治愈,热毒越是压制越是炽热。康熙晚年悲剧上演,太子胤礽两次被废,皇位最终被四阿哥胤禛夺取。

朱棣攻入皇宫当晚,宫中起火,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消失了踪迹。《红楼梦》中甄士隐的灾难源于葫芦庙大火,甄士隐最后不知所踪。甄士隐的原型是康熙帝,详见拙作《说出来吓一跳,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他是谁?》。

《红楼梦》中许多线索表明,康熙帝晚年离开皇宫。他有可能在潭柘寺居住过一段时间,乾隆为此作诗追念,详见拙作《雍正是否篡位,乾隆的做法就是证明,红楼梦中木石因果来呼应》。

结语

“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灵感或许来自京西“潭柘寺”这个名字,潭柘寺内康熙帝的故事和《红楼梦》中的隐情遥相呼应。北京城和潭柘寺的渊源背后是朱棣夺皇位后迁都的历史,《红楼梦》借古喻今,以四子朱棣兵变夺权影射四子胤禛夺位的故事。

朱棣夺位后,建文帝在火海中逃生;葫芦庙炸供引发火灾,甄士隐失去家园;胤禛夺位的故事是怎样进行的?康熙帝或许如同建文帝一样死里逃生?石景山龙袍干尸或许是答案。

思考

“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绛珠草”的故事和京西“潭柘寺”实现了对接,还差一个“三生”的元素。这一点是否能够找到对应线索呢?

参考文章:

《红楼梦暗写皇帝逃离皇宫,他葬在哪里?石景山龙袍干尸或许是答案》

永忠看完红楼梦作诗一首,他哭悼的曹侯是谁?揭秘康熙驾崩之谜

《康熙晚年迷恋皇位不放权?脂砚斋一句诗揭秘真相,燕山仍在窦公无》

《雍正是否假造遗诏篡位?红楼梦中仅用两个人名说清,胤禛是存假谕》

《红楼梦中木石因果的实质是什么?乾隆一句诗藏答案,事关皇位争夺》

四四是个庄家人,大火烧了毛毛虫,刘姥姥牙牌令揭秘雍正登基之谜。》

《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成谜?红楼梦中有交待,隐藏在史湘云的牙牌令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学泰斗脂砚斋的“钗黛合一”、宝黛钗“三人一体”是个什么梗?
京西潭柘寺北望
【走遍中国】京西房山潭柘寺(1)
康熙嫡子胤礽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为何还两度被废掉太子之位?
争皇位不是靠玩套路,大智若愚才是正解,雍正这套心理战吊炸天!
康熙废太子胤礽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为何还两度被废掉太子之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