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坪金顶

兰坪金顶
The Land of Ancestors

一早,起床,烧水,煮茶。

老人背着一个背篓和锄头,说自己上山采菌去。邀我吃了午饭再走。我说不行,得早走赶路。我说有个地方罗古……jin? jing? qing?他说:qing。我说:对!你去过那里吗?他摇摇头,没去过,听起过。

兰坪县两千年以前已有人口聚集,建立城镇,和今天的云龙县同属于益州郡比苏县。我们知道早年张骞通西域,在安息(汉代称安息,唐朝称大食,均指阿拉伯帝国)发现那里有身毒(印度)进口来自四川的拐杖和丝织品,由此证实了有一条从蜀地到身毒的交通“蜀身毒道”(从今天保山腾冲经缅甸而至印度)。随后汉武帝对西南地区进行了多次开发,被云南未开化的野蛮部落屡次挫败,直至公元前109年正式设立益州郡。正史《汉书》《后汉书》中对西南夷记载的脉络都比较细致,大致没错。也正是将西南夷纳入郡县统治之后,今天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才有了连续的记载。

相对人口规模来说,对大理白族的文献记载就显得少了。苍山洱海之际,新石器时代已有原始人类聚居的遗迹,他们是大理白族最初的祖先。先有魏晋时期弥渡的白子国,后有祖庭出自巍山的南诏部落,统一六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唐宋两朝大理白族是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系统,有自己的科学文化体系。元代蒙古人从中亚带来波斯人阿拉伯人和中亚各族穆斯林驻军大理,随着东征南宋,白族的驻军也进入了贵州和湖南。

明代云南是汉回两族占优势的云南。大理本地的白族王国同入侵的明朝军队在激烈的武力抗争中惨败,苍山洱海间白族传统的古滇文化被摧毁殆尽,文献书籍荡然不存,只字片语都没能留下,史称“灭尽南史,片纸皆灰”。今天尚存几块烧不掉的石碑,作为千年历史的见证。我从澜沧江畔老白族拉玛人的日常起居发现,今天大理白族的重要节庆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本主节,并非是他们共有的习俗。换言之,这些是风俗是交出自主权的大理白族在明代以后方才定型,受汉族主流文化的影响至深。

清朝前期,云南的回族将自己的经济实力发展到顶峰。回族领袖杜文秀联合回汉白各族起义军,一度占有53座城,滇西独立,并在今天的大理古城设立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这场起义最终被血腥镇压,回族遭到屠杀,财产被瓜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回族此时被定义为一个民族,而我们应当知晓在此以前所有历史描述中的回民,仅是宗教意义上的划分,而不局限于某一个种族。时至今日,大理白族自治州350万人口中,一半是汉族,白族占三分之一;回族人口占百分之二,不到10万人。

一言以蔽之,今天的大理早已不是传承古滇文明的独立王国,那个孕育出白族血脉和气质的古老文明在600年前已经消亡。如同苍山洱海这处人间胜境中点缀山川河海的杜鹃花,岁岁枯荣,没有什么能长盛不衰。今天的白族群众,历经时光的浮沉,一方面仁山乐水,延续着传统习俗,一方面大兴土木,并逐着致富的步伐。

此时此刻,我偏安于古城客栈,望着窗外湛蓝天空上纷纭变幻的云朵。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数千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离开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回到S311,沿途赤红色的土壤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常红色的土壤意味着富含铁,酸性,贫瘠,不宜耕种。临近兰坪县城,泥泞施工的路段开始增多,需要排队缓慢通行。

首先驶抵金顶镇的二五山,或许只是当地人如此称呼,也许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它却集中了本主庙、佛殿和三圣宫,颇为意外的是此地自称轩辕黄帝故里,并修建了一座轩辕祠。资金似乎不宽裕,兴建了许久,至今尚未完工。这颠覆了我对黄帝模糊的认知,常识告诉我黄帝是中华民族共认的祖先,其家乡在河南,曾在甘肃平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黄帝陵则位于陕西,像封建时代一样如今每年都会举办祭拜黄帝大典,每次我都恰好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这些活动。

于是金顶镇二五山上的轩辕祠特意陈列了一排文字展板,试图证明其正统地位的合理性。从纸张的质地、老旧程度和书写风格推测,这些展板至少已经陈列了20年。这种论点的产生源自于90年代初在云南省测绘局工作的扶永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他将《山海经》作为上古时代的地理志,以此为依据逐个将书中所描述的世界附会到今天云南省境内的各个地方,其核心判断是将今天滇西北的横断山系论证为古昆仑山,这样上古时代的文明便全部发生在今天云南境内。而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主观臆测,而非科学家的严谨,因为作者不曾从事学术研究,而是实地丈量地形地貌的测绘工作者。

后来我特意去读了《山海经》,现有的权威版本收录在清朝《四库全书》里,内容是对已经逸失的上古时代的一份图册的文字注解,后由东晋郭璞作注。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山海经》是“所言怪物,余不敢道”。《四库全书》将之划在子部小说家类,对它的分类颇为耐人寻味,总编纂纪昀大约认为《山海经》属于神话类科幻小说。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独立做出判断,相关资料不是很厚,几个月就能读完,然后实地走一遭就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倒是从这件趣事中,发现了滇西人民充满魔幻色彩的浪漫主义情怀,十分淳朴可爱

金顶镇与兰坪县城毗连,驶出二五山便进入兰坪县城城区。我所驾驶车辆的胎压监测显示右后胎存在缓慢漏气,于是顺便找了路边的修车行给内胎补足气。县城位于澜沧江的一条支流畔,照例有一座魁星阁,只是这些晚清风格,装饰浓郁的建筑我实在审美不来,看过后十分没有胃口。

在这云岭山脉中轴线上的每一座县城都是区域大城,人口聚集,商贾林立。兰坪也不例外,城中心有规模巨大的农贸市场和商业中心、高楼大厦,也有亭台楼榭的公园和设计新颖的普米族博物馆。出于关心粮食和蔬菜,我特意去了菜市,这里都明码标价,写得特别清楚,猪肉的价格已经涨到28块一斤,半个月前我离开大理古城的时候听厨房阿姐说是25一斤,半年前我自己在古城北门菜场买菜的时候还只是10块一斤。

天上又开始落雨滴,县城里路边停车也收费,人来人往喧嚣热闹,高楼施工增加了城里的噪音。我离开县城,继续沿着S311,开往罗古箐(qing)方向。箐,大概意思指山中密林。地图上将那一块标作:罗古箐-大羊场景区。它位于云岭山系老君山的腹地,老君山本身面积广大,主峰海拔超过4000米,在滇西北地区是相当重要的山脉。看过图片资料,大羊场的风景开阔壮观。前期了解到行车只能抵达罗古箐,剩下便只有徒步穿越原始密林抵达大羊场,单程18公里,一日来回挑战巨大,需要在山中过夜。

在通甸镇遇上赶集,道路严重拥堵,正是在这里要驶离S311转入低级别道路前往罗古箐。通甸镇本身相当老旧,新的建设正在进行,有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学。自古以来这里人口聚集是很好理解的,站在高处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一块山中的平地,宜耕宜居。

各路神仙鬼怪也会在此聚集山脚小庙,儒释道混杂,门口贴着专门写给山野小鬼的告示,通知它们九月来参加活动。高处的庙宇,新建不久,称之为玉皇阁大抵不会错,一路走来各处都是叫这个名字。庙堂之上各路神仙汇集,大帝、本主、先贤冠冕堂皇,护法神、力士、罗刹凶神恶煞。赶集之日,庙堂内朝拜之人寥寥,别院里人们聚餐做饭的炊烟却兴旺发达,这是平民百姓安居乐业的快乐,想必神仙们也是喜闻乐见。步行返回镇上,一路同行的是刚刚酒足饭饱的乡亲们,他们的烟酒气熏得很,于是我有意走得飞快。

驶入罗古箐景区道路,则恢复了乡野的平静。一开始是一些白族拉玛人的村落,越往山中深处,则分布着一些普米族的村庄。这些普米族人本是古羌人的一支,800年前随元世祖南征从甘肃青海迁徙而来,随后定居于滇西北,一直以来过着刀耕火种的困苦生活。如今这里修通了道路,与现代文明建立了交通。偶尔在路上遇到放羊的普米族人,眼中透出的讯息宛若隔世,他们单纯得令人怜悯。

大约是时节不对,罗古箐这片原始密林刚刚经过雨季,即将入冬,用于接待游客的设施一片荒芜,有人的痕迹,却不见人的身影。最好的时节应当在春季,万花盛开之时,雨水来临之前。

经过半年训练和准备,此时18公里的徒步穿越对我来说是简单的,却不是我要做的。此刻是下午3点半,山里约莫5点半就开始变暗,我对着手表计算安全的返回时刻,调整了背包的内容,从那两棵拥抱着的标志性的“情人树”进入了罗古箐的密林,随后便消失于荒野之中。

(to be continue…)


 

[金顶镇]   从二五山上俯瞰金顶镇

[金顶镇]   本主庙的入口

[金顶镇]   本主庙内随大人前来拜祭的儿童

[金顶镇]   二五山最高处的轩辕祠

[金顶镇]   祠内尚未完工的黄帝造像

[金顶镇]   1989年那位作者在这里留下的笔墨如今被刻上石碑

[通甸镇]   山中平地

[通甸镇]   通甸镇的郊外,高处有一座山神庙

长按图片,可以订阅

postscript

后来,我发现一则消息,关于它的深度报告令人震惊。兰坪县地下富含铅锌资源,矿产开发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云南省不惜为此通过人大会议修改规划,缩减了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面积,矿业巨头随后肆意开采,兰坪境内耕地土壤、空气降尘、河水水源均含有污染物,简言之重金属超标,主要是镉和铅,对未成年儿童造成的伤害最深。数年前政府不得不启动整体搬迁计划,后来又不了了之。土地、空气、水源均受到重金属污染,乡亲们如何生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称呼
去“无人区”邂逅天堂牧场——云南澜沧江秋色七天行
[转载]云南大理古城
云南行之六-到大理看白族文化
【转载】云南大理白族第一镇 - 喜洲
云南大理白族第一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