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时候有人相信过正确的事情?!
userphoto

2022.10.27 江苏

关注

詹姆斯·克利尔(美国)  

邓笛/编译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而对方就是拒不接受?

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时,即使他是一个愚笨的人,你也可以向他讲解清楚一个复杂的道理;但是如果这个人预先有了自以为是的认识,即使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你的解释不管多么透彻明了,他也是听不下去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固执的逻辑思维

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对世界有一个准确的看法。然而,真理和准确性并不是人类头脑中唯一重要的东西。归属感对人类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想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赢得尊重和认可。这种努力对生存至关重要。别忘了,在人类进化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祖先们一直在部落里生活,离开部落,往往意味着死亡。

了解真相很重要,但融入部落更重要。虽然这两者经常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偶尔还是会发生冲突。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关系比了解真相对人的日常生活更有帮助。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文说:“相信什么或不相信什么,会让一个人或被接纳,或被谴责,因此人的大脑就发展出一个功能,就是让人们会自觉地亲近那些有助于获得更多盟友和保护者的观点(话语、思想、信仰等),而不是那些最有可能是真理的观点(话语、思想、信仰等)。”

我们并不总是相信正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相信某件事情,是因为这样可以迎合和讨好那些我们在意的人。如果认同某个信念就可得到回报,那么大脑会让我们非常高兴地这样去做,而不太会在乎回报来自何方。错误的观点、想法等,从事实意义上来说是无用的,但从社交意义上来说却可能是十分有用的。我们往往不得不在事实和社交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结果人们总是更愿意选择朋友和家人,而不是事实。

这种固执的逻辑思维不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在明知对错的情况下保持沉默,为什么会在亲朋好友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表示默许和容忍,替他们打圆场,甚至说服别人接受这些连我们自己也不愿意接受的错误。

改变一个人的观点靠的不是事实而是情谊

说服某些人改变想法,就像说服原始人离开部落一样艰难。如果他们放弃观点和想法,就会冒着失去既得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风险。如果他们不想放弃所得,你就不要指望他们改变。如果一定要改变他们,那么首先得另外给他们找到一个更好的“部落”。

说服别人的方法,是和他们成为朋友,把他们融入你的“部落”,带进你的圈子。然后,他们才会放心地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必冒被社会抛弃的风险。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认为,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支持,只需要与异见者分享食物:“和一群陌生人坐在一张桌子旁,有着无可比拟的好处,那就是减少相互之间的憎恶。偏见和冲突源于抽象,然而,一顿饭打破了抽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亲近感,比如请同餐人帮忙递盐瓶。解决种族冲突的最好方法也是如此,一起吃一顿饭比什么手段都更有效。”

敌意更可能来自距离,而不是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加,误解也会增加。我想起了亚伯拉罕·林肯的名言:“我不喜欢那个人。所以,我必须更多地了解他。”事实和真相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友谊却能够做得到。

最有可能改变我们想法的人,是那些与我们有深厚情谊的人。如果你认识的人、喜欢的人、信任的人,相信了一个激进的观点,你也有可能对这个观点表示接受、认同、重视或优先考虑。你们的情谊让你觉得可以改变一下原有的一些想法。但是,如果同样激进的观点,是由与你没有交情的人提出来的,那么你很容易把这些人当作疯子。

阅读也能让人的观点发生改变

任何人当面向你提出与你现在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观点,都能让你感觉受到威胁。没有威胁,才能平心静气地思考。那么,怎么才能让你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个与你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观点呢?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在一个没有威胁的环境中了解与你的观点相互冲突的见解。因此,书籍往往比对话或辩论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

在面对面交谈的时候,人们必须顾及自己的地位和面子,不能显示出软弱与愚蠢。当感到别人的观点更接近事实时,人们往往不是认错,而是更顽固地坚持立场,无理也要搅三分。书籍解决了这种紧张关系。与书交谈,谈话内容就仅出现在一个人的头脑之中。人只有在不需要设防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当面争论,就像是争论双方对彼此进行正面攻击,而读一本书,就像是在一个人的大脑里埋下一粒种子,然后让它按自己的方式生长。

谬论不会消失的原因

任何想法,只要没有发出声音,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从未说过或写下来的想法会随着构思者的死亡而消失。思想只有在重复的时候才能被记住,也只有在重复的时候才能被相信。

正如前面所言,人们重复别人的观点,常常不是因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而是为了表明自己与持这些观点者同属一个社会群体。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也会重复他们反对的观点。本来,反对是为了遗忘,然而悖论是:你若反对它,就需要谈论它;而你谈论得越多,相信它的人可能就越多。一种观点,哪怕是错误的,重复的次数越多,相信的人就越多,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

每次你攻击一个观点,都是在给你想消灭的“怪物”投食。批判它,只会给它“添粉”。让它无声,才是让它消失的最好办法。因此,你最好把时间花在宣扬和传播好的观点上,而不是花在驳斥和批判坏的观点上。向人们苦口婆心地解释一个观点为什么是坏的,完全是白费口舌,最后不但事与愿违,而且可能助长了坏观点的传播和蔓延。打击坏观点的最好方式是遗忘,传播好观点的最好方式是共享。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的名言:“尽可能少花些时间谈论别人是怎么错的。”明智的做法是,把好观点喂饱,让坏观点饿死。

合作共赢才是目标

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是说,指出错误或批评坏观点是没有用的。但是,人们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为什么要批评坏观点?或许你认为,相信坏观点的人少了,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了。换言之,你认为如果观点改变了,世界将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目标是让人们相信好观点而不是坏观点,那么批评坏观点就不是最好的方法。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写道:“永远记住,争论和胜利,就是打破了你所反对的人的现实。失去现实一定带来痛苦,所以人要厚道,即使你是对的。”

当下的世界,不是争谁对谁错,更不是争你死我活,目标应该是与对方建立联系,与他们合作,与他们交朋友,而不是逼得他们失去“部落”而走投无路。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陷入胜利的泥潭。改变一个人,不是将这个人当敌人,而是应该当作家人。

注:该文首发于《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三期,发表时题为《为什么摆事实讲道理也不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事实无法改变我们的想法?
股市投资,不容易赚钱的原因!
怎样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靠什么说服人
关于城府,你都知道哪些“杀招”?
恋爱絮语:真相根本不重要,男人想听的是谎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