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肉干货:你不敢写不愿写不会写的申论,并不可怕!
userphoto

2022.05.11 河南省

关注

写在前面:2020年各类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大幕,一到这个天气渐凉的季节,不禁想起了那时候艰苦备考的种种经历,特别是被申论折磨的痛苦往事。说实话,行测的提分并不困难,听几遍网课,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后配以大量的练习,达到70+是理所当然。但是申论,就像高考作文一样,就算有所谓的参考答案,但还是不知道底数,难以在备考中估计自己的真实水平。有不少人觉得,平时不需要练习,只要大概知道怎么答就行。当时自己也是,刚开始每次准备写申论就特别抵触,觉得又麻烦又累,也找不到下笔的感觉。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还是因为懒吧。为了让大家对申论有初步了解,我们整理了当时备考的部分笔记,希望能让大家对申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记得
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哦!

一、申论是什么,怎么考?

先把这个词拆开看,“申”就是陈述,说清楚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论”,也就是议论的意思,对材料中提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完自己的看法还不算完,还要进行必要的论证,让别人信服你的观点。
      申论,就是考察这两方面的内容。申论里面的客观题(也就是小题)就是考察申论里面的“申”(最经典的就是概括归纳题),重在“陈述”申论的文章写作(也就是大作文),针对申论里面的“论”,需要提出观点,并充分说理论证,重在“议论”

二、申论考的是什么?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从申论考试大纲里抄出来的)
     1. 所谓规则,不是你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更不是你觉得你答的好那就是真的好,申论作答应该严格适应和遵循申论出题人制定的规则。
     2.  机关工作概括起来就是4个字:文山会海。文字材料多得让人发指,而对文字的加工和处理能力就是一个公务员的必备素质。
     所以机关工作要求具备两种基本技能
      输入能力,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收到各种文件时应当看懂文件说的是什么意思,理解来文的精神和要求。
     输出能力,也就是把会议精神、领导讲话形成凝练的具体文字。
      3.  申论的出题人有意在用题目模仿文山会海的场景,给定材料就相当于给了你一个7000字左右的文件,需要你对这些稍显繁琐的材料进行摘抄、加工、提炼、总结,这就是输入的过程,也就是申论的作答要求。

结合个人这些年的机关工作经验来看,领导都很忙,上级两办、平级厅局委、下面县市报上来的文件一般都具有程式性(比如国家级、省级意见,都会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实施、工作要求等模块),也就是说文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千篇一律的,我要做的就是在写收文处理单的时候,将文件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写在收文处理单上,让领导最多20秒就能看出来来文讲了些什么内容、需要我们做什么,这就是“文山”
   所谓“会海”,虽然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不断深入开展,会议无论从时间还是数量都进行了相应压缩。但说实话哈,会还是不少。如果你今天跟着领导去开会了,领导让你把今天开会时大boss提到的问题和具体建议写出来,并告知我很忙,没空看长篇的汇报材料,你给我用200字总结出来吧。这时候,你在写材料的时候能用三个字说清楚就坚决不用十个字。把意思表达清楚,让领导看懂即可,不需要有过多的语言表述,两个字:精炼。
   所以,申论是有着明确的工作能力测验指向性,为啥申论小题一般都给你限定字数,就是在测查你是否能将材料准确而又精炼地概括出来。这就是我上岸之后对于申论考试的一些理解。

三、申论考试大纲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材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者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申论答案的来源全都是从材料中抠出来的(材料为王原则) 。两种抠的办法:
      第一就是抄,70%的答案都是抄的材料中的原词, 70%的答案都是抄的材料中的原词,70%的答案都是抄的材料中的原词,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但是光靠抄是完全不够的,有的材料罗里巴嗦,口水滴答,看了半天一个词都抄不出来,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自己去归纳和概括。比如把40字的废话用4个字的关键词概括出来。但是,这种归纳和概括能不能天马行空地瞎编,肯定不能,还是要在材料的基础上,还是材料为王。
    那么如何做到大纲中所说的简明流畅呢,那就是用词不用句。能够用短语解决的坚决不用长句子来表述。这个能力是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也是大家都很难做到的。比如监管缺失,这就比“监管方面不到位”要简洁,也少占答题纸上的格子。(不够简洁的通病是存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主语)

四、基本题型

(一)单一题

第一个题,就是让回答问题,第二个题是回答对策,第三个给它换个马甲,意义其实就是好处。
   这三个题的指向都非常明确,直接告诉你让你回答什么,这就是单一题。在国考和各省省考中,这种单一题一般最少会考一道,分值在10-20分左右。答题参考时间25分钟左右,要想申论不拖后腿,至少要得到80%的分数才可以。怎么得到这至少80%的分数呢?看着三个题的答题要求就会发现,其实都有“准确、全面”这个要求。
    对于单一题来讲,就是逮住材料猛抄,并且要抄的准抄的多。这考察的是细心和耐心,有了这“两颗心”,一般都能达到目标。

二)综合题

这两种提问方式就没有单一题那么直白,而变得有些模糊,这就是综合题。就和谈恋爱一样,单一题属于直白的问你爱不爱我,而综合题就是让你猜。那好,你不是让我猜么,那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宁滥勿缺的去猜。具体到申论答题中,就找出来什么要素我就一股脑全写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套路把要素全部答出来。比如例4,先解释下这句话,然后再说说为什么通过水体会到“儒”之“柔”,以及怎样体会到儒之柔。例5也一样,先回答新技术能否突破,再说为什么能够突破,再说一下怎么办。
      综合题一般考察1道,分值在15-20分左右,参考时间为30分钟,得分率保持在60%以上就不会拖后腿

(三)公文题

   要求:内容生动、全面、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如何判别公文题,公文题的答题要求中一般都有一个“量词+文种”的形式,比如“一篇新闻稿”、“一篇讲话稿”、“一则导言”、“一封公开信”。
    这种题其实就是纸老虎,属于穿着马甲的综合题。比如新闻稿,是只答一个问题或者只答一个对策就拉倒么?肯定不是。肯定是当作综合题答。具体到例6中,那应该就是什么是社会新风尚,这个风尚为什么新,新在哪里了,最后是怎样弘扬新风尚。
    内容占了公文题三分之二以上的分数。所谓的公文题是穿着马甲的综合题,这个马甲就是格式,也就是标题称呼落款之类的东西,这个以后要是发公文题专题的内容的话可以详细讲。
    而且这个题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内容生动”,那就是有语言分,比如结尾的时候要有号召性的语句,类似于大家一起努力起来吧,一起High起来吧这样的文段。
    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一般会出2道公文题,分值在40分左右。一般一道题应在30-45分钟搞定,分值应该保持在70%左右才可以

(四)大作文

1.申论作文需不需要准确?
     这是必须的。大作文其实就是扩充版的综合题。准确体现在大作文的观点要来源于材料,不是天马星空瞎编乱造的。有的同学申论一直在50-60之间徘徊,很有可能就是你作文立意没有依据材料,写的再天花乱坠,那也只能拿一个基本分。严格依据材料,这属于“雪中送炭”,面流畅的语言,充实的论据,这就属于锦上添花。
     2.作文需要拿多少分才保险。
    一个40分左右的作文题,要有“保二争三”的想法。“保二”是保证在25分以上,“争三”是争取30+。
     3.不拘泥于材料。
     文章写作题中一般都有“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要求,不拘泥有两层意思:首先,还是要依据材料,遵循材料为王的原则;其次,在依据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有自己的适当发挥。比如举几个材料之外的例子。




五、答题要素 
      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态度、事例等。
     每年都会出现新题型,这些新题型看似用对策题、分析原因题的解题方法不行。但是要注意到,这只是形式的变化,其实考察的内容还是这些。不要去关注会出什么题型,更多的要去关心不管什么题型,考来考去都是一些万变不离其宗的问题机关工作中,最主要的还是谈一些事情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这些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常规性的考察要素(也就是上面标红的那几个词)。

① 问 题
      例子:请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是材料中提到的让你概括与汉语生态环境相关的一些负面的、不好的、消极的信息。
② 原 因
     原因其实就是问题。
     例子: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
  “原因”是个多面手,分析原因首先要看问的这事儿是好事还是坏事。上面的例子中王景这哥们成功了,原因就应该是一些好的要素,比如先天优势和条件、先进经验等;如果问的是一件坏事的原因,那么原因就应该是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因素
③ 影 响
    例子:分析说明B市各类行业组织在规范行业行为,规范行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俗来讲就是一件事情做完了所取得的结果。结果和原因一样,也是有好有坏。比如上面那个例子,“积极作用”,就是好的结果。
   有人会觉得问题、原因和影响这三种题型傻傻分不清楚,其实只要记住四个字就行:前因后果,也就是现在过去和未来(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的是原因,现在的是问题,未来的是影响举个例子:我饿了(问题),我没吃饭(原因),我不想学习了(影响)。
   下面这句话也行:问题就是存在哪些不足;原因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足;影响就是造成了什么结果。
   如果在极端情况下实在区分不出来,就把原因影响问题都写上,申论判卷是按点给分,写多了不扣分,但是这样会浪费字数。
④ 对 策
    对策实际上就是动词比如“某市要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请你就如何能够得到附近居民的认同提出建议”,这其实就是个对策题。
     对策题其实就是让你去材料中找动词。
⑤ 事 例
    如果作答要求中有“理由充分”、“有理有据”这样的要求,那么答题的时候就要加入事例,要不就会被扣分。举例子是举材料之外的例子还是材料之内的呢?要举材料之内的,因为还是那句话,材料为王。
⑥ 态 度
    举个例子:给定资料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
     亮明观点+找出支持/反对的理由+对策(要是换我我会怎么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得申论者得天下(一) 申论的本质
申论小题军火库
今年的申论,通篇都是例子,该如何破解
干货放送|申论这么审题,我就不相信你找不到答案!
申论客观题题干解读
2010年申论备考:浙江公考申论题目变化趋势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