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帅“知识网红”火了:真正厉害的男人,都具备这个特质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在文末评论区留言,抽送价值68元的签名书

真正厉害的男人,具备这个特质 来自有书 11:01

文 | 二禾  · 主播  | 杨枪枪


两年前,河森堡开始走红。


一段37分钟的人类史学演讲,让他用性感的大脑,当然还有出色的颜值,瞬间圈粉无数。


男粉丝叫他“河少”,女粉丝喊他“男神”。


不出意外,走红后的河森堡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就是大型扒皮现场:


  • 他是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博物馆最珍贵的“宝物”;


  • 他是行走的百科全书,一张嘴能追溯上千万年历史;


  • 他被马未都称赞“能跨越如此高度,后生可畏。”


……


一个人恒久的魅力源自何处?河森堡可能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回答。


当你越了解他,越走进他口中的千万年历史,你就越理解什么是“始于颜值,忠于才华”


△ 国博讲解员河森堡做客有书



 

28岁的男青年袁硕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河森堡。


那时的他是一名标准的素人,发出一条微博只有13条留言。可是,短短两三年时间,网友河森堡就收获了380万粉丝的喜爱。


马未都评价他时,用了“后生可畏”一词。


蔡康永赞誉他,一张嘴就能追溯千万年历史。


就连《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都爆料,称河森堡是儿子微博上唯一关注的科普博主。



河森堡做客窦文涛的节目时,这样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


他从小就崇拜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海森堡的知识就如同汪洋大海一样,而自己的知识则是涓涓细流。


“我这一生都不可能取得他那种水平的成就,所以就把自己降了一格,大海之下为江河,他是海森堡,我就是河森堡了。”


河森堡甚至还开玩笑说,自己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以后可以分别叫沟森堡、瓶森堡和勺森堡。



2017年三月份,一段《进击的智人》演讲突然火了起来。


主讲人正是河森堡,一个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不是北京猿人?这个问题愣是让他讲成一档美食节目——论如何完美地吃掉北京猿人头盖骨。


地狱是什么样子?就像光绪年间的山西一样。


纣王可能不是死在苏妲己之手,而是因为常年用青铜器喝酒喝的,因为青铜器中的铅和酒接触后,产生了醋酸铅,导致了中毒……

 

河森堡喜欢把枯燥的历史,加一点血和肉,施上魔法变成有趣的段子,让更多人鼓着掌,走进那扇历史大门。

 

有人说,听他讲历史,你能收获大量有趣的背景和细节。


当然走红之后,河森堡也免不了受到一些质疑:


你一个普通人,又不是历史学家,凭什么来讲历史?


如果你再多了解一点他的经历,就能明白:厚积薄发,是水到渠成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1年,河森堡从首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


他没有选择成为一名高薪程序员,而是去应聘了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岗位——收入低、没编制。


在国博,他主要负责讲讲展览,写写讲解词,偶尔还要做一些礼仪、接待工作。

 

河森堡讲过一个自己的尴尬经历。


一个混得很好的朋友。请他在豪华餐厅吃饭,席间,朋友伸出五个手指,和他炫耀自己媳妇被人挖跳槽,起薪就要这个数。


人家当然指的是上万元,可是当时月薪只有2500的河森堡双目圆睁:


什么!五千!这么多!

 

空气凝重,河森堡描述当时的尴尬:


脚在鞋子里已经握成了拳头。工资约等于空气那么少,而他当时在博物馆的存在感,也堪比空气。

 

这话并不夸张。



河森堡曾经见义勇为,受害人为了表达感谢,就给馆领导的办公室寄去了表扬信和锦旗。


他去拿锦旗时,馆领导对他大加赞赏。


但是尴尬的是,馆长并不知道他是谁,还以为河森堡刚参加工作。


而此时,河森堡已经在国家博物馆工作了整整五年。




如果你对一份职业足够热爱与尊重,那么一切外在因素都不能称之为阻碍。


比起薪酬配不上职业该有的体面外,其实更让他头疼的是:


是什么加重了大众对讲解员的误解和不尊重?


  • 往展览柜上面擤鼻涕的观众;

  • 在洗手间脱光了洗头的观众;

  • 对讲解员大喊服务员、导游的种种轻视;

 

直到有一次,河森堡去某地一个博物馆,请了一个解说员后,才发现,人们的歧视和误解不无道理:

 

同行指着门口的石头问他,你看这像不像个吉字?他说,怎么了?同行大喊一声:开门大吉啊!


一会儿,同行又指着像人字的砖:你在这上面走,那说明你是人上人啊!

 

1个小时的参观,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河森堡只是觉得悲哀:


如果普通听众的水平是1~2分,专家是10分,那么解说员应该是5~6分,充分向专家靠拢。


在一个低分的解说员面前,又如何能够苛求参观者的素养呢?


解说员专业化水平越来越低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严肃知识的距离感在不断增加。

 

而怎么打破其中枯燥无味的界限?怎么能拉近这个距离?


这个工程太庞大了。

 

歌德说,想要得到喜欢的东西,应该先学会喜欢你已经有的东西。

 

河森堡决定不再热衷于宏大叙事,而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一个个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


“拒绝套话,拒绝注水,从热爱出发,真正加进去自己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如何有趣地讲述出这个陈列背后的知识点,成了给自己加戏的重点。”

 

只有2000多元工资的时候,河森堡就花1000多元购买资料,上网搜集资料,听专家讲座。

 

一天天下来,他从第一次解说时,只有一对情侣跟随的尴尬,一直到成为国博大受欢迎的解说员。



有人说,人生之路太艰难,只要走得坚定而自洽,就是值得的。

 

因为河森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历史和过去。

 

 


焦虑是我们人的通病,成名后的河森堡也一样。

 

正如他的新书《进击的智人》所说的那样,匮乏,依然在困扰现代人类。


他自己也在被种种匮乏所困扰:


车牌号匮乏,所以只能骑着心爱的小摩托上下班;


金钱匮乏,距离财富自由还有很远距离,也为知识匮乏所苦恼。

 

他会练格斗来排解压力;骑着摩托被堵在半路,想要去理论被人认出后,战斗力减了8成的“认怂”。

 

有人问,作为素人,河森堡为什么能被这么多人喜爱?

 

因为他不完美。


工作没有进展时,同样的茫然和无助;受到质疑时,迫切地想要证明;遇到瓶颈时,不计回报地投入和精进。


因为他足够专业。


把工作当事业来做,用博学的才华撩拨挑剔的观众。妙语连珠之外,暗藏对所从事行业足够的热爱与专注。

 

正如河森堡的新书《进击的智人》里说到:


所谓进击,是一边与匮乏搏斗,一边前行。


这既是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是河森堡的成长过程,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他说,一路进击,好日子终会来的。


《进击的智人》

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

充满奇趣的少年感

《人类简史》

💗

留言区挑选6位幸运书友,免费送你签名书哦 !


作者:二禾,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转载请联系有书君微信号:youshu9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河森堡)精彩讲解人种进化史
《一站到底》选手国博讲解员故意答错给对方送分 网友:这X装的给力
热播千万的一席演讲:河森堡《进击的智人》
颠覆三观的演讲
1958年,毛主席参观安徽省博物馆,突然问:这条鱼吃不吃人?
颠覆三观的演讲:进击的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