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上海追寻曾经收容过数万名犹太难民的遗迹

    这应该是几年前看的一个电视剧,名字好像叫“最后一张签证”。那些日子我还真像一个追星族一样地追着这部剧,每天晚上等在电视机前。故事讲的是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为帮助犹太人躲避德国法西斯的迫害签发给他们前往中国的签证。这个故事来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在中国驻外使馆的帮助下一批犹太难民来到了上海,聚居在上海霍山路一带并留下了一片能够展示欧洲犹太风情的建筑群。这让我有了一个计划,哪次到上海时要去看看这片记录了那段历史的地方。

    其实我对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还是有相当了解的。从小时候看诸如“华沙一条街”“不屈的城”等二战影片的耳闻目染到十几年前去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亲眼目睹德国法西斯杀戮犹太人的罪证,对这段罪恶的历史深恶痛绝。对中国人为解救犹太人曾经做出过努力的历史也有所耳闻,不过这部电视剧把我想了解的那段历史具体化可视化了。尤其是当我知道就在当时犹太难民聚居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后我追寻那段历史的活动具体化了。

    承载着这段历史的建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另一部分是纪念馆附近一些当年犹太难民居住和活动的场所。纪念馆建在长阳路62号的摩西会堂旧址里,那是一座当时旅居上海的俄国犹太人在1927年建的犹太教堂。二战时期大批犹太难民逃到上海后这里就成了当时上海犹太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2007年上海虹口区政府按原建筑图纸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在此建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周围的犹太人建筑现存还不少,有白马咖啡馆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旧址霍山公园犹太难民收容所旧址美国前财长布鲁门撒旧居和罗伊屋顶花园旧址等曾经记录了当年犹太难民生活和活动轨迹的场所。二战时期上海一共接纳的犹太难民达两万多人,可以想象当年这里完全是一座犹太城,也有被称为诺亚方舟的,也有被称为小维也纳的。

    先参观纪念馆吧。


 [1]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坐落在上海虹口区长阳路62号。这里就是原来犹太教堂摩西会馆的旧址,按老路名是华德路62号。

 [2]进入纪念馆大门后西侧整面墙是铜板凸字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逃亡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

 [3]名单墙的前面是一尊体现二战时期犹太民族苦难而不屈形象的雕塑。

 [4]这座三层楼房就是摩西会堂。当年是旅沪俄国犹太人集资建造的。

 [5]参观摩西会堂从侧门进入,参观者要穿鞋套。

 [6]一层已经完全恢复成当年礼拜堂的样子。

 [7]楼上常年举办和犹太难民有关的展览。我去的时候二层正在举办的是奥地利医学博士雅各布·罗生特生平展。罗生特1939年逃亡上海,后加入新四军在中国参加抗日战争,曾任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卫生部顾问。陈毅称他为“活着的白求恩”,胡锦涛曾为关于罗生特博士的书在中国出版写过贺信。

 [8]当时三层举办的是“安妮·弗兰克:历史的见证”图片展。

 [9]摩西会堂西侧墙上插着很多小国旗,标志世界上已经有这么多国家人士到访过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10]穿过一个小广场的新楼前有一座雕塑,这就是当年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博士。何凤山博士在1938年至1940年担任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时为数千名犹太人发出了前往上海的签证。这些签证当时被称为“生命签证”。

 [11]何博士的塑像旁边的展示牌上列出了三个时间点。1935年9月,纳粹德国颁布“纽伦堡法”,剥夺了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资格;1938年7月,在法国的一次国际会议上32个国家竟然都拒绝接收犹太难民,此后就发生了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水晶之夜”;而当时,1938年-1940年,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为数千名犹太难民发放了“生命签证”,这何博士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啊。

 [12]展室门厅有一座代表犹太教古老标志的七枝灯台,背景墙上是1993年前以色列总理拉宾访问原摩西会堂旧址时的希伯来文和英文留言。

 [13]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留言的中文翻译。

 [14]展室里有大量有关当时犹太难民逃亡上海以及到达上海后生活情况的史料。

 [15]这张图叙述了犹太难民逃亡上海的艰辛历程。开始时犹太难民通过意大利或多瑙河到地中海港口坐船前往上海,后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难民只能通过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到上海。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欧洲通往中国的通道基本断了,之后到达上海的基本上都是原先已经散落在苏联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和日本的犹太难民。

 [16]展室里模拟的社会环境。华德路就是现在的长阳路。

 [17]当年犹太难民到上海后的上海情景。

 [18]展出的都是相当珍贵的文物。上面左侧是当时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身份证,上面右侧是犹太难民刚刚到达上海时使用的纸币。下面的这张地图是1939年的。

 [19]展室记录了著名犹太文学家史利·维塞尔的一句话:"过去包含于现在,但未来仍掌握在我们手中。"史利·维塞尔曾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小院里摩西会馆旁边部分复原了当年的大西洋咖啡馆,这个咖啡馆原来是小维也纳众多店家中的一个。

 [21]这个大西洋咖啡馆的德文招牌是2008年这一地区改造时发现并整个樑搬过来的。

 [22]纪念馆的门口有这么一块周围景区导览,当年犹太难民在上海活动的历史建筑都清清楚楚标注出来了。我就是按照这张图寻访的。后来发现这个地区的每一路口都有这种导览图。

 [23]白马咖啡馆就在纪念馆的对面。原来是一对犹太难民夫妇开的,是当时犹太难民重要的聚会场所。现在的这座独立建筑是后来根据原有照片重建的。

 [24]白马咖啡馆门前绿化带上的雕塑。

 [25]从纪念馆大门往右走几步就是舟山路,这一带就是原来的小维也纳。街上的建筑都是联排的,典型的欧陆风格。

 [26]这排建筑的59号是卡特任美国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布鲁门塞尔的旧居,1939年他跟随父母从欧洲逃难到上海时才十岁,就住在这里。他的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在上海度过的。二战结束后他又跟随父母去了美国。

 [27]门牌号被空调架给挡住了。门牌下面有关于这间房子曾经主人的介绍。

 [28]霍山路上的这座建筑是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旧址,现在里面住满了居民。

 [29]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旧址的对面是霍山公园。犹太难民逃亡上海时期这里是犹太难民活动和集会的场所。

 [30]公园里设立了一个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居住区纪念牌。上面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万犹太人为逃避法西斯的迫害来到上海,日本侵华当局以犹太难民“无国籍”为由设立隔离区,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此区域西起公平路,东至通北路,南起惠民路,北至周家嘴路。

 [31]舟山路霍山路一带这样风格的老建筑不少。

 [32]这边又是一栋联排,是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33]仔细看看这些建筑外墙装饰相当精致,能感觉出来从细节里反映出来的犹太风格。

 [34]沿霍山路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座有点儿奢华的建筑,这是罗伊屋顶花园旧址。这里曾经是犹太难民主要的消夏活动场所。

 [35]周边景区导览图上只剩一个犹太难民收容所没有找到了,沿着长阳路一直往前走觉得这座建筑和图上的照片很像。走近一看果然就是。

 [36]大楼门口的树丛里藏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第一难民中心(华德路收容所)。二战期间这个中心是隔离区内规模最大的犹太难民收容场所。这里收容的可能是比较穷的犹太难民。

    两个小时,参观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又在霍山路舟山路长阳路那一带转了一大圈,寻访建筑,追忆历史,感受人类的苦难包容互助和正义,这是最能打动我的旅游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展回顾 ‖ 第25期:提篮桥长阳路徒步看展
【畅游上海】虹口区新增1家国家4A级景区
舟山路,上海风貌保护街
提篮桥的故事(一)
路过上海的百老汇大戏院旧址
上海北外滩(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