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搭建知识体系的3种思路

前面了学习了使用便签法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

即通过把知识发散,引申出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再联系个体的实践经验,总结反思与应用。

每一个知识便签就成为了立体多维的模型,知识便签和知识便签相互联结,聚合成知识晶体。

慢慢地生长为一个体系。

在《卡片写作笔记法中》,记述了如何写永久笔记,但是并没有很详细地描述如何记述。

我觉得便签法可以与卡片笔记法相融合,用RIA便签作为笔记卡片,内容涉及I便签(重述知识),A1便签(内化知识),A2便签(应用知识)。

而用卡片盒来存储卡片,也可以使得便签的应用更为系统化,知识卡片双向联接后,可以方便由一个知识漫游到另一个知识,容易形成知识的“群聚效应”。

搭建知识体系的示例,来自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

厉言准备从销售岗转技术岗,有同事和他说:“做销售的都得喝酒,你行不行?”

厉言问:“我也听说过,但是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喝酒就能做好销售?有没有反例,不用喝酒也能做好销售?前提条件是什么?”

同事说不出来,只好祝福他。

厉言开始拜访一位关系比较好的老客户,向他介绍公司业务,他应用了摆事实、讲道理、放PPT,但是老客户有点不感冒。

厉言郁闷,回来请教销售老总,销售老总说:“向人推荐产品或服务,重要的不是说得精彩,而是问得巧妙。通过提问,让客户自己想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客户来问你怎么解决。”

厉言点点头,连心记下。又问:“多问比多说更有效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相较于被告之的事情,人们更在意自己想到的事。”

“那对所有客户都要多问吗?”

销售总监说:“那也未必。”

有些关系型客户更在意信任,平时要多联络。

“还有别的情况吗?”,厉言问。

“还有一些客户,我们的产品对他来说只是很小一部分,他懒得费心。你总问他,他会嫌烦;你跟他闲聊,他也会嫌烦。这种人更看重省事、省心、便宜。”

这样过后,厉言的知识体系里有了三个信息便签,对应三种客户,而且他清晰了各自的适用边界和前因后果,接下来可以规划应用的A1和A2。

后来,厉言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刚到客户办公室就谈正事,效果不好。

应该先寒喧一下,但是怎么寒喧?他问了好几位老同事,还问了一些朋友怎么和客户寒喧。又得到了不少做寒喧的实用建议,并一一甄别了各自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就这样,厉言遇到问题便去请教学习、完了再实践使用,总结经验又进行改善,慢慢地销售的知识体系越来越丰富,并开始有了几条主线:有关产品和技术,有关客户问题的,以及如何按照客户类型来选择不同的做法,如何根据见面次数来安排做法……

厉言后来又读到一本书——《销售的革命》,他把书中对客户的分类框架有用的部分补充到自己的分类框架里,无用的舍弃,使得自己的标准更加完善。

还有一些关于健康养生,子女教育相关的书,拿其中的一些内容构建了一些新的模块——“如何在闲聊中赢得客户尊重”。在请客户吃饭时适当提起这些话题,可以赢得客户的好奇、追问、感谢和钦佩。

每次拜访客户,他觉得越来越有趣,都能赚到经验值,5个月,就成了公司的销售明星。

这个案例说明了搭建知识体系的3个思路。

1、从问题出发。

去追问反思、咨询请教高人,使得自己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梳理,总结重复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本质,确定前因后果,明确适用边界,找到解决的思路后,再规划如何实践和应用。

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往往可较快地解决问题,因为遇到的问题都是对自己比较重要的,需要迫切解决的。

2、由点到网

不论是从同事得到的经验,还是部门的总结,又或者从网上看到的视频分享、文章都可以进行整合组合,日积月累,就会产生知识联结,形成网状。

善于学习的人一定是善于组织和梳理知识的人。

3、从网到点

即从既有的体系化的书本、或者课程中吸取有用的框架,把其中的知识体系,一点一点地整理便签,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一一补充。

有些成体系的框架不一定全部适用,只需要取有用的知识,与你无关的,大胆舍弃。

有此知识放不稳,可能是本身的适用边界还不清晰,要重新斟酌,也有可能是框架体系要升级了。

不断地调整,联想关联性、组织。将知识体系整理的日益完善。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需要构建知识体系,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我这几年先搞定写作这件事,所以就围绕写作这个硬本领来构建知识体系。

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追问反思能力、分析整理信息能力和内化应用知识的能力。

目前我也在按照这个思路来构建:

1、从自己写作遇到的问题出发,进行追问和反思。

比如不会选题怎么办?不会架构文章的框架怎么办?不会找素材怎么办?

认述偏离主题怎么办,语言不精练怎么办,如此种种问题。

通过自己实践或者问老师、前辈,学习到之后再去刻意练习,解决问题。

并将解决方案整合进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中。

2、由点到网,看到任何有关写作的内容,有用的都整合收纳。

比如刘润老师谈写作的方法,吴军老师谈写作的方法等等,或者网上关于如何让文章更有逻辑的内容,都可以整合进来。

3、由网到点,老师的写作课程以及写作书籍。

将其中的课程体系有用的部分拆解、整合便签,收入知识体系中。

有粥左罗老师《学会写作》,S叔《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等等,有各种老师的写作课程。

等到自己知识体系大成的时候,我的写作能力估计也能上一个台阶了,哈哈。


今天是日更第137/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31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日更的社群,欢迎私信,一起来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靠读书挣钱,你必须懂得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书读完不等于有价值,如何正确阅读成为职场高效能学习者—附文纲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课笔记(二)
普通人如何学好写作而让钱来敲门?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彩语句摘录
高三一轮复习十必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