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唯物主义改造

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显然都是承认的。但是他们对于这个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做一般性的论证,而主要是讲了许多事 例。马克思没有专门谈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专门有一章谈否定之否定,但是恩格斯对于这个规律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为什 么事物呈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没有加以论述。

把马克思、恩格斯所举的一些例子仔细琢磨一下,可以看出,他们是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 但是也突破了黑格尔的框框。他们不仅把否定之否定放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黑格尔讲的是概念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是客观世界 的过程,而且就这个规律的内容来讲,马克思、恩格斯有新的突破。

黑格尔

他们不仅没有用否定之否定来构造他们的体系,搞一个像黑格尔《逻辑学》那样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而且在他们所举的事例里,有三段的,也有多段的,这同黑格尔就大不一样。在黑格尔那儿总是三段, 当然《逻辑学》里也有打破三段的例子,但是很少,在极个别的地方有四段或者两段,绝大部分是三段,非常整齐。

马克思、恩格斯举的例子中有的是三段,如从个人所有制到资本主义所有制,再到共产主 义;从无阶级社会到有阶级社会,又到无阶级社会;从素朴的辩证法到形而上学,再到现代辩证法。他们没有讲这些例子只有三段,不会 有四段、五段。但是大量的例子是多段。

比如“种子、植物、种子、 植物”,可以无限地循环下去。商品、货币、商品,讲的是简单商品生产;货币、商品、货币,讲的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都是无限循环的过程。他们举这样的例子,看来他们对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的具体内容的理解跟黑格尔有差别,即打破了三段式的框框。

但显然可以看出,他们采纳了黑格尔三段式里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螺旋式发展这个思想。螺旋式地发展,在循环中发展,在反复中前进,都是一个意思。如果否定之否定意味着在循环中、在反复中前进,那么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就是反复性(或者叫重复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即事物的发展既是反复的又是前进的,不是笔直前进,也不是简单循环。

列宁的贡献就在于把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的一般性内容很明确地概括出来了。列宁对黑格尔的三段式曾采取较多否定的态度,他在谈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所举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无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一共产主义社会)时说:“谁都明白,恩格斯立论的重心在于断定唯物主义者的任务是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真实的历史过程; 而坚持辩证法,挑选一些例子来证明三段式的正确,不过是科学社会主义由以长成的那个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是黑格尔主义表达方式的遗 迹而已。”

但后来列宁的态度有了变化,他把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学说中的合理因素明确地概括为:“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 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在《哲学笔记》里,他也是这样概括的,《辩证法的要素》第十三、十四条说:

(13)、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等等。

(14)、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的否定)。

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这样的呢?他说:“一般说来,运动和生成可以不重复,不回到出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运动就不是对立面的同一。但是,无论天体运动,或机械运动(地球上的), 或动植物和人的生命一它们都不仅把运动的观念,而且正是把回到出发点的运动即辩证运动的观念灌输到人类的头脑中。”

从列宁这段话,大体上还是可以看得出来,他是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解释回到出发点这种现象,来解释否定之否定。为什么事物的发展会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呢?就因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泉源,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前已谈到,在黑格尔那里,有时“对立面 的同一”和“否定的否定”的含义是相同的,在列宁那里,二者的区分有时候也不十分明确,但是从整个《哲学笔记》来看,这两个规律 是比较明显地区别开来了。

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讲的是事物发展的道 路是一个在循环中前进的道路,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泉源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所以我认为:从黑格尔到列宁,两个规 律有一个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到列宁这儿大体上是完成了。这两个 规律,当然在恩格斯那儿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但是在他的有些表述 里,区别好像不太清楚。而由于列宁对它们作了一般性概括,这两个 规律的区分就十分清楚了。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的论证

按照这样理解,它的普遍性能不能够论证?是不是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都是在循环中前进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一定要像黑格尔那样搞三段式,这的确没有普遍性。但是如果把它理解成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那么这个规律就是普遍的。怎样论证? 举例是必要的,但举例不能充分论证它的普遍性。如果在对立统一规律的作用下,事物发展的过程必然是否定之否定,而对立统一规律是 普遍的,那么,否定之否定就一定是普遍的。这个问题,如按两类矛盾分别加以论证,将更清楚一点。

首先讲新旧矛盾,即一方要消灭一方、一方要克服一方的矛盾。 就这一类矛盾来讲,一方要克服一方、一方要消灭一方,只能够采取 反复前进的道路,否则是不可能的。因为新的一方在最初总是比较弱小的,旧的一方总是比较强大的,弱小的要消灭强大的,就得使弱小 的东西成长、强大的东西削弱,使新东西强大到能够把旧东西消灭掉 (克服掉),这只有在残酷的斗争里新旧双方反复较量,才能够做到。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毛主席在他的著作里是讲得很多的,特别是早期著作。他把这种道路叫作波浪式前进。波浪式和螺旋式都是比喻,都是说的在重复中前进,没有区别。革命的力量开始总是比较弱小的, 反革命的力量是强大的,革命力量怎样消灭反革命的力量呢?一个很小的红色政权怎么能够变成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呢?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反复的。

正如毛主席讲的,苏区的扩大,是在扩大和缩小的反复中实现的,而且有的时候要遭受很严重的失败。国民党方面也是有胜利有失败。但是从总的过程来讲,就是在这种反复的过程里,人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反动派的力量越来越削弱,到了一定的时候,革命力量 大到能够把反革命的力量消灭掉,革命的胜利就到来了。

不仅革命如此,工业上创造一个新的工艺,农业上培育一个新的品种,也是如此, 建立新的理论,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封神演义》描写的战争,虽然 不是历史,但它是在反复中前进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最初,殷纣王请一个神仙把周武王打败了,周武王又请来一个高明的神仙把殷纣王 打败了,殷纣王又去请一个更高明的神仙....就是这样反复进行,一 直到最后,两边最大的神仙都出来了,进行决战,结果殷纣王失败了。

殷纣王的力量最初是强大的,周武王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经过多次反复,周武王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最后取得了胜利。这里体现的波 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不是指周灭了殷,后来殷又灭周,而是在周 灭殷的过程中有反复。从社会制度的更替来讲,不是讲封建社会被资 本主义社会推翻,然后资本主义社会又被封建社会推翻,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能构成一个正、反、合。

而是讲资本主义消灭封建主义的过程,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的过程,各自是 一个反复的过程,是一个在反复中、循环中前进的过程。总之,新东 西要消灭旧东西的过程,亦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历了在反复中 前进的否定之否定的道路。这个规律进一步具体说明了从量变到质变 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那就是在对立双方的反复的斗争过程里达到从 量变到质变的。

另一类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的矛盾,也是在矛盾双方互相推动 的条件下前进的。这种例子也很多。比如认识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 相互推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点,许多科学家也是有认识的。比 如在《谈谈辩证法问题》里列宁谈到的福尔克曼,是黑格尔主义的敌 人,是反对黑格尔的,但是在他的《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理》一书中,对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谈得很多。

这本书有一节叫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振荡》。振荡就是波动的意思,他认为认识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首先是对象作用于主观,产生观念,然后主观又带着这些观念去进一步认识对象。在这种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前进的自然科学认识的发展在许多场合下都呈现为一种圆圈 一但主要是在下述意义下,即认识的每一新的圆圈运动都伴随着更大的精 确性和正确性”。

列宁认为他虽然是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但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总结了科学的事实,对这个问题也是有认识的。实践和 认识、民主和集中、集中起来和坚持下去这些反复过程,毛主席谈得很多,他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 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 程度。”

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水平和文 化教育,都要在相互作用下才能前进。我们骑自行车,也是左脚一下, 右脚一下,左脚和右脚相互推动。走路也是这样。因此,我们认为, 从这两类矛盾来讲,都存在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叫它波浪式前进 也好,螺旋式上升也好,它是有普遍性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我们开头所举的那些例子。我们说看不出它们的反复性、周期性,那么否定之否定在哪里?如冰、水、 汽,反复性在哪里?硬说汽是对冰的重复,汽也是一种冰,实在太勉强,这里没有反复性,反复性只能在冰变为水或水变为汽那里去找。 水要变成汽,这里面就有水分子之间的吸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矛盾在推动这个事物的发展,然后否定之否定才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来。又如昆虫的变化中,周期性或反复性不表现在卵、虫、蛹三阶段中,而表现在卵变成幼虫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得由动物学家、昆虫学家来具体研究,首先弄清楚其中的矛盾是什么, 然后看这个矛盾的发展周期性何在。

总之,首先得把矛盾找着,矛盾找着了,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就容易看出来了。这个过程不可能都是三段,很可能是多段。究竟是多少段,得看具体情况。但是黑格尔讲三段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只有三段才可以看出重复性,才可以代 表否定之否定。

比如简单商品生产的公式:商品一货币一商品,或资本主义生产的公式:货币商品货币,不是说只有三段,但三 段才能代表否定之否定过程,因为三段才看得出反复,二段就看不出 来,四段没有必要(当然愿意写四段也行)。

把这个规律叫作肯定否定规律不很合适,因这种表述法没有把这个规律的特点一反复性表达 出来,还是否定之否定能够表达这个规律的特点。如果我们采取对立统一的形式,就可称这对范畴为重复性和前进性,或循环性和前进性, 发展是循环(或者重复)和前进的统一。

应该指出,毛主席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但在他的许多著作里,关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 式前进的实际表现,他比谁都讲得多。这可能是因为他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武装斗争,对这个规律的感受很深。总之,抓住反复性和前进性来理解,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的普遍性就是可以论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发展
关于否定之否定
列宁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思想和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