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考核能力训练:表述能力

语言表述能力是指一个人是否能够组织自身语言,清晰明确而又有条理地、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语言表述能力考核题通常可分为两类:

【1】要求学生写比喻句、拟人句以及写广告语等,写出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态或动作。所有这一类题的考核,根本性要求都是语言要贴切、流畅、生动。

【2】语言表述能力考核题,通常是与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定能力和赏析能力考核融为一体。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语言概括能力题,也是语言表述能力题。

②“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相融合的题。

③“结合本文中心思想和自己生活实际,请谈谈你的感受”,属于理解能力加表述能力题。

④“本文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请你举例进行说明”,属于赏析题和表述能力融合题。

⑤“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你分析其作用”,属于判定分析题与表述能力融合题。

语言表述能力是指一个人是否能够组织自身语言,清晰明确而有条理地,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语言表述能力考核题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另一类通常是与概括、理解、分析判定和赏析能力考核融为一体。

1.1.1 按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通常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比喻、夸张等。

1.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生动形象

举例:撒盐空中差可拟(撒盐--下雪) 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下雪)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比喻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将某一事物或人物情感展现给他人的一种修辞手法。原本存在的这样事物或情感,叫做比喻句中的本体,另一个能使它变得生动形象的事物则为喻体。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主要从两个方面确定。

①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如:“那个人长得像人一样”、“这朵花非常漂亮,简直像画上的一样”。

②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特点,并且在比喻中能表现出这一特点,如“他的手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他的手和老树皮共同的特征是“粗糙”,句子中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因此,是个较为成功的比喻句。

但要写好比喻句,除了上面的两个要求外,还有两个新增要求。

①喻体要选择大家熟悉的事物。

②喻体要能给人带来美感,不能说“瀑布像挂面一样,直直地挂在山前”,可以说“瀑布像是一面用珠玉做成的帘子”。后一句所选的事物比第一句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2.拟人

拟人就是给看似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使得它更为生动形象、亲切感人。因此,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主要看在句子中是否给这一事物赋予了人的情感、行为和思想,只要是有其中之一,可判定为拟人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善解人意的君子)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人的情态)

【1】课桌一动不动地在那里。(行为);

【2】课桌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很美,但它并不在意。(思想);

【3】桌子看上去有些不高兴了。(情感)。

3.夸张

夸张的前提是抓住某一事物的特征,为了突出事物的这一特点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缩小而实现的。

夸大:他的眼睛比铜铃还要大;

缩小;他的眼睛看上去比芝麻粒还要小。

夸大:大、多、高、强、深

缩小:小、少、低、弱、浅

力拔山兮气盖世(夸大)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缩小)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天气炎热 )

前面我们说到的“一定程度”,是指只要能很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这个夸张句便是成功的,而不是越夸张越好。而是在能突出这一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夸张的程度越小越好。

4.排比

排比句通常用来抒情说理,为了在抒情或说理过程中使得语言更有感染力,表述更加充分,因此,通常会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似内容相近、语气一致的句子,来增加表达效果。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作用:增文势,广文义。增强语言气势、表达效果、深化中心。

写人--刻画细致;说理--条理分明;抒情--节奏明快;叙事写景--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珍惜时间)

例题:

例1 按要求改句子。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1】行为

【2】思想

【3】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答题思路

这道题主要考核学生在写作中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属于写作知识的考核范围,也是一个学生表述能力的一种体现。

第1题 一个成功的比喻句,要符合三个基本要求和一个建议,三个基本要求如下:

①句子中所表述的方面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特征,如李白的诗句中“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将瀑布比作银河,是因二者在外形和色彩上有着共同的特征;

②喻体要选择大家熟悉或了解的事物;

③不能拿同类事物作比喻。

除以上三个基本要求外,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尽量选择能给人带来美感的事物作为喻体,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语言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否则,将“瀑布”比作“挂面”、把环卫工人比作“垃圾筒”,虽然是比喻句,但不是一个成功的比喻句,所以在写比喻句时,尽量选择能给人带来美好心灵感受的事物作为喻体。

参考答案 天空中的明月,犹如洁净的玉盘。(将月亮比作洁净的玉盘)

第2题 给那些看似没有思想、行为或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便会成为一个拟人句。

① 窗外,翠竹在风中不停地呐喊着 。这是给它赋予人的行为。

② 窗外,风吹在翠竹的脸庞上,它感到非常的自在惬意 。这是给它赋予人的思想。

③ 窗外,一阵风吹过,翠竹遇到了老朋友,感到非常高兴,发出阵阵笑声 。这是给它赋予人的情感。

第3题 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只要做到这点就可以了,而不是很多同学所感觉到的越夸大越好。

① 寒风吹到脸上很痛,像针刺一般。

② 寒风吹到脸上很痛,仿佛肉被刀子割裂一般 。

这两个句子都进行了夸张,但在我们看来,这两种说法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所以仍然是较为成功的夸张句。

而另一句“寒风吹到脸上很痛,肉就像要一片片地掉下来一样”,显得有些过于夸大,因此不太适宜使用。

例2 请通过排比句,来表述与下句相近的内容。

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答题思路

在这段话中,风雪的旷野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不是本句的重点,因此不必变成排比句。而句子的重点,是“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这就要求我们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树,组成句式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子,来形成排比句。

参考答案

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柳树失去了原有的娇柔,榆树失去了本来的粗犷,白杨失去了以前的潇洒。

1.1.2 按要求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1】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先想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想到这些的时候,心理上产生了哪些情感变化)

【2】要结合上下文的人物行为,特别是下文的人物行为,要让读者明白主人公是想到了什么,才有了下文的行为表现。

例题分析: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请运用想象,结合《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写出林黛玉初进贾府的心理活动。(3分)

答题思路分析

这道题稍微难一些,因为它既考阅读,又考写作表述能力,还考文学常识。但不要紧,同学们只要记得两点就可以了。第一点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第二就是这段心理描写既要能连接上文,又要能引出下文。

那么,在这个片断中,心理描写时需要连接的上文,其实就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背景。这个故事的背景也就是,林黛玉丧母之后才在贾母的要求下来到贾府。因此,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也可以先描写林黛玉对自己幼年丧母身世的悲叹,后面再写出毕竟在贾府,贾母是自己至亲的亲人(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的爱女),也有人照料,倒不必太担心。在这里,我们已经基本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余下的就是再增加些能与后文相连接上的心理活动描写就可以了。

后文中曾写到林黛玉看到了贾府的大排场(这里指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礼数和讲究)后,处处小心,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生怕被贾府的人笑话。所以前面还应写出她的这一心理活动,也就是怕被贾府的人暗地笑话。

与同类的题一样,每个同学写的都不一样,但有两点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要根据故事背景或当时的情况,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来,另外就是后面的心理活动描写要贴合或能引出下文。

1.1.3 按要求描摹人物行为

这一考核,在学生中年级通常表现为扩句,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学生高年级,通常表现为要求同学们通过想象,增加内容,使文章内容变得具体生动。

描摹人物的行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描写,使原来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生动,要想达到这一效果,有两点不可缺少:

【1】抓住或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特点;

【2】充分运用具体描写

例题分析

“听了我的话,他笑了。”请把这段话进行扩写,让它变得生动起来(5分)。

答案:

原句:听了我的话,他笑了。

扩写:

【1】幽默 呵呵

【2】认真--紧张--放松

【3】目不转睛--皱着眉头--露出笑容

【4】眼睛紧紧的盯着我--眉头肌肉紧缩--嘴角上扬、眼睛眯成一条缝

学生同学们以后遇到扩句、描写人物行为的表述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记得,通过增加细节描写或修辞手法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尽量少用概括性的词语,多用细致的描写。

专项训练题

命若琴弦(节选)

(故事背景说明:本片断节选自史铁生先生的小说,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说书为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yào鹰盘旋。

寂静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得凶。

“把三弦子抓在手里,”老瞎子喊,在山间震起回声。

“抓在手里呢。”小瞎子回答。

“操心身上的汗把三弦子弄湿了。弄湿了晚上弹你的肋条?”

A“抓在手里呢。”                (增加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蹬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这正是说书的旺季。天长,村子里的人吃罢晚饭都不呆在家里,有的人晚饭也不在家里吃,捧上碗到路边去,或者到场院里。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光线开始变得深沉。远远近近的蝉鸣也舒缓了许多。

“小子!你不能走快点吗?”老瞎子在前面喊,不回头也不放慢脚步。

小瞎子紧跑几步,吊在屁股上的一只大挎包叮啷哐啷地响,离老瞎子仍有几丈远。

“野鸽子都往窝里飞啦。”

“什么?”小瞎子又紧走几步。

“我说野鸽子都回窝了,你还不快走!”

B“噢。”           (增加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你又鼓捣我那电匣子(收音机)呢。”

C“噫——!鬼动来(编者注:意为人没有动收音机)。”           (通过想象,增加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那耳机子快让你鼓捣坏了。”

“鬼动来!”

老瞎子暗笑:你小子才活了几天?“蚂蚁打架我也听得着,”老瞎子说。

小瞎子不争辩了,悄悄把耳机子塞到挎包里去,跟在师父身后闷闷地走路。无尽无休的无聊的路。

走了一阵子,小瞎子听见有只獾huān在地里啃庄稼,就使劲学狗叫,那只獾连滚带爬地逃走了,他觉得有点开心,轻声哼了几句小调儿,哥哥呀妹妹的。师父不让他养狗,怕受村子里的狗欺负,也怕欺负了别人家的狗,误了生意。又走了一会儿,小瞎子又听见不远处有条蛇在游动,弯腰摸了块石头砍过去,“哗啦啦”一阵高粱叶子响。老瞎子有点可怜他了,停下来等他。

“除了獾就是蛇,”小瞎子赶忙说,担心师父骂他。

“有了庄稼地了,不远了。”老瞎子把一个水壶递给徒弟。

“干咱们这营生的,一辈子就是走,”老瞎子又说,“累不?”

小瞎子不回答,知道师父最讨厌他说累。

“我师父才冤呢。就是你师爷,才冤呢,东奔西走一辈子,到了没弹够一千根琴弦。”

小瞎子听出师父这会儿心绪好,就问:“什么是绿色的长乙(椅)?”

“什么?噢,八成是一把椅子吧。”

“曲折的油狼(游廊)呢?”

D“油狼?什么油狼?”           (通过想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语气)

“曲折的油狼。”

“不知道。”

“匣子里说的。”

“你就爱瞎听那些玩艺儿。听那些玩艺儿有什么用?天底下的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我就没听您说过,什么跟咱们有关系。”小瞎子把“有”字说得重。

“琴!三弦子!你爹让你跟了我来,是为让你弹好三弦子,学会说书。”

小瞎子故意把水喝得咕噜噜响。

再上路时小瞎子走在前头。

大山的阴影在沟谷里铺开来。地势也渐渐的平缓,开阔。

接近村子的时候,老瞎子喊住小瞎子:在背阴的山脚下找到一个小泉眼。细细的泉水从石缝里往外冒,淌下来,积成脸盆大的小洼,周围的野草长得茂盛,水流出去几十米便被干渴的土地吸干了。

“过来洗洗吧,洗洗你那身臭汗味。”

小瞎子拨开野草在水洼边蹲下,心里还在猜想着“曲折的油狼”。

“把浑身都洗洗。你那样儿准像个小叫花子。”

“那您不就是个老叫花子了?”小瞎子把手按在水里,嘻嘻地笑。

老瞎子也笑,双手掏起水往脸上泼。“可咱们不是叫花子,咱们有手艺。”

“这地方咱们好像来过。”小瞎子侧耳听着四周的动静。

“可你的心思总不在学艺上。你这小子心太野。老人的话你从来不着耳朵听。”

“咱们准是来过这儿。”

“别打岔!你那三弦子弹得还差着远呢。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

泉水清凉凉的。小瞎子又哥哥呀妹妹的哼起来。

老瞎子挺来气,“我说什么你听见了吗?”

“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

E“你不信?”           (通过想象增加人物说时的动作)。

小瞎子不正面回答,说:“干嘛非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呢?”

“那是药引子。机灵鬼儿,吃药得有药引子!”

“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哧哧”地笑。

“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小瞎子不敢吱声了,听出师父又要动气。每回都是这样,师父容不得对这件事有怀疑。

老瞎子也没再作声,显得有些激动,双手搭在膝盖上,两颗骨头一样的眼珠对着苍天,像是一根一根地回忆着那些弹断的琴弦。盼了多少年了呀,老瞎子想,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座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尽力地弹断的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老瞎子知道自己又没什么能要命的病,活过这个夏天一点不成问题。“我比我师父可运气多了,”他说,“我师父到了没能睁开眼睛看一回。”

“咳!我知道这地方是哪儿了!”小瞎子忽然喊起来。

老瞎子这才动了动,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练习题

1.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还可以加入哪些方面的人物行为描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篇文章中,通过具体的描写,将人物的行为进行搭配,不但能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故事更加吸引人,更能让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请通过想象,在文中A、B、C、D、E五段的横线处,填入相应的人物行为描写,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10分)

1.1 综合性表述能力题

前面曾讲过,凡是语言表述能力题,表面上看,是道阅读题,但其实真要答好,功夫不在这道题本身,而是要给我们每位同学的语言组织应用能力,这时候,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总是有点优势的。

我们平时答题时,表述能力考核题通常与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定能力和赏析能力考核融为一体,同学们答题时语言要贴切流畅、简洁而有条理。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练习题

1.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这里的“虚荣”指的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父亲”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5分)

4.倒数第2段中“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请运用细节描写和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动作、神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篇文章,“父亲”在你的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为什么父亲要把写有“祝父亲节快乐”字样的汇款单保存下来,作为纪念?(2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瞎子的秘方
告诉你中小学生最应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快速突破阅读理解
动人的感悟
瞎子的希望之光
阅读理解丢分,原来是不会说
小说的入门课,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