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从小到大我们在学习时被灌输的理念是“重复加深记忆”,或者经常在书上画一些反复阅读过的标记。

这么做真的有用吗?《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提到的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在自己学校和新墨西哥大学进行对重复阅读帮助理解一系列研究表明:

多次阅读,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延伸出的想法是一样的。

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都是这样学习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在一直坚持这样做呢?

是元认知给我们带来的假象。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

也就是大脑能准确的判断出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我们并不知道重复阅读、反复学习是否有效,或者说对这种方法从没产生过怀疑。

同时这么做,也使我们的大脑处在温和的舒适圈里。而我们的大脑也善于接受这种状态。

要使我们的学习有效果,《认知天性》中提出知识与大脑摩擦,也就是突破大脑的惯性思维,对自己进行挑战。

经过挑战,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从某个角度说,越是经历过困难学习一次次挑战以后形成长期记忆的方法。

这本书是11位研究员历经10年研究的成果。

其中还有各行各业的人士有关学习和记忆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将分4个部分解读这本书。

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2,什么是后刻意练习?

3, 我们如何掌握好好学习的心理规律?

4, 如何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我们首先来看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给知识打上记忆结:上中学时我们经常白天上课,晚上回到家临睡之前回想白天老师的讲课内容,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把知识连成串复习一遍。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

在没讲新课之前的预习或者说在别人交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即便是犯一些错误也没关系,这样反而检索效果更好。

跃迁: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间隔测试好于一次检索。

如何做到呢?

书中介绍了一个实验:研究人员让学生们听一段故事,里面涉及60个实物的名称。

首次接触这些实物名称的学生立刻参加测验,能记住53%的内容,一周之后又下降到39%。

另一组学生学习同样的资料,但完全不参加测验,他们在一周后只能想起28%的内容。

这样看来,进行一次测验就可以把一周后的成绩提高11%。

还有一组学生在首次学习后参与了3次测验,一周后他们也能回忆起53%的物品名称。

由此可见,多次检索练习的效果要好于只检索一次,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

主动学习:安德鲁·索贝尔教授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学生的缺勤人数在25%~30%。

为了防止缺勤,他采取了不发讲义、把原来两次大考改成九次突击小测验决定学分的办法,缺勤问题仍然存在。

于是他改变策略,宣布学期内只进行的九次小测验,并明确考试时间,没有其中期末考。

过了不久,索贝尔看到出勤情况有所改善。

5年之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之前有了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选课人数已经增至185人,而且还在增加。

由于方法不当或学生的不适应,造成的学生出勤兴趣不高,通过改变授课策略,使学生出勤和作业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出勤率。

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比如考试时允许翻书,开卷考试。

那么即时考试的效果当然会好,但用不了多久,那种即时的效果就会消失。能记住的也几乎寥寥无几。

而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资料,不需要“临时抱佛脚”。

进行过小测验的学生不仅能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已知和未知,还能从检索练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考试是一种对大脑开发和冲击的过程,面对考试虽然我们总是觉得很艰难,但只要坚持走过这一段摩擦,慢慢就会适应,而经过考试后的效果也会更好。

只有当头脑被迫工作时,才会将所学的东西记得更牢靠。检索让记忆更深刻,反复检索不仅能让记忆更持久,还能让知识在多变的环境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后刻意练习?

间隔练习:比如有38名外科实习医生参加显微手术的四节小课,内容是如何把细小的血管重新连接起来。

半数医生在一天内就上完了全部四节课,另外一半医生也上完了同样的四节课,不过每节课之间有一周的间隔时间。

课程结束一个月后测试发现:那些每节课之间有一周间隔的医生表现都要超越一天上完四节课的医生。

他们不仅在所有评估环节上的得分都低,而且其中有16%的人未能完成手术。

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大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间隔测试来强化记忆,虽然需要花费力气,但更为有效,使知识储存的更牢固。

穿插练习:假设你是公司的培训人员,想要教雇员一套复杂的新工序,其中包含10个步骤。

你先练习几次步骤1,然后跳到步骤4,然后到步骤3,接着是步骤7,这样进行。

从感觉上说,用这种穿插安排内容的方式学习,要比集中练习来得慢,对知识的掌握也慢得多,保持长期记忆的优势并不是那么明显。

然而研究清楚地显示,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穿插学习的每一次对大脑都是一种挑战,因为每次的内容都是短期内形成的记忆,冲破这个障碍就需要经历艰难的过程。一旦坚持下来,就会形成长期记忆,不易忘记。

多样化练习:研究显示,进行不同种类的练习会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

大脑通过难度更大的处理方式巩固你学到的运动技能。

而集中练习学到的运动技难度更低、更简单。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集中式的练习学到的东西更简单、相对来说有着更直白的心理表征。

相比之下,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耗费更多脑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更灵活,适用范围也会更广。

间隔练习、穿插联系和多样化练习都是后刻意练习的一种方法。

有间隔、有内容穿插,以及多样化,其实就是我们现实中的生活的样子。

比如警察每次常规的拦车检查都是一次测验,每次检查都不一样,这会加强警察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经验中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如何掌握好好学习的心里规律?

我们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是编码,巩固和检索。

大脑把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是编码

而把大脑中的这种被称为记忆痕迹的新表征,就好比我们摘记的笔记或便签上的几句话;健身换衣服的时候,如何修好储物柜上损坏的插销,上完健身课之后记得在半路给车换机油一样,是短期记忆。

把这类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被人们称为巩固

比如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初稿会非常干瘪、不严密。

你在下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

几次修改过后,文章有了些起色,无关的观点也被删除了。

这个修改的过程就是巩固的过程。也正是因此,才能把这种模式变成一种长期记忆,形成心里表征,不易忘记。

而强化和转化为长期记忆,需要的时候检索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记绳结一样,如果没记住方法,是因为我们没有刻意练习,或者说没有应用在实际中。

而只有亲身体会,时不时的练习,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就不会被遗忘。

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

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棒球队在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参与了一次有趣的实验,旨在提高队伍的击打技能。

两队按不同的内容训练,看看哪种形式的效果更好。

一部分成员按标准方式训练,练习45下击球。

这45下击球被平均分成3组,每组练习15次同一种类型的投球。

第一组打15下快速球,第二组打15下弧线球,第三组打15下变速球。

这是一种集中练习。击球手遇见的多是同一种类型的球,他可以舒服地预测球路、判断挥棒与击球的时机。这种学习看上去很轻松。

其他队员则参与难度更大的训练。在全部45次投球中,这三种球路会随机分散出现。

当训练是随机投球时,检索必要的技能就变得更具挑战性。

应对这种挑战会让技术进步来得更慢,但效果会更持久。

这种矛盾便是学习中“合意困难”概念的核心。

简单的越容易想起的形成的是短期记忆,而短期记忆较长期记忆有本质的区别,而要形成长期记忆就要经历大脑的摩擦,和学习中的“合意困难”。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如何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样的心智模型不适合我们。

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比如生活中我们在电话中只听一方通话要比听双方通话更能分散人的注意力。

那些只听到部分通话内容的人,过后能更好地回忆起无意间听到的通话内容。

记忆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被扭曲,我们没法记住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所以只记住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影响最大的元素,剩余的空白部分则由自己用细节来填补。

虽然这些细节与我们的叙事内容一致,但有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应当避免记忆扭曲和听觉错误。

记忆宫殿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助记手段,指的是将心中的形象与一系列实体位置联系起来,建立记忆线索。

例如把你家里的躺椅上想象成有一个身形柔软的人在练瑜伽,用以提醒你补上瑜伽课。

再比如把线索和一段老路上的地点联系起来,用以记住街角的超市。

格律也可以作为助记工具。你可以用韵脚让形象具体化,就像钩子“勾”东西一样,把你想记住的东西勾在钩子上。

当你要出门逛一圈的时候:发髻会让你想起一种发型,这就提醒你要买一顶滑雪帽;鞋提醒你要穿戴整齐,你就会记得去干洗店;把每小节的歌词和一个形象联系起来,检索有用记忆的线索。

图片来自网络

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能。

你在读课本或是研究课堂笔记的时候,要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术语或概念是我没接触过的?我会如何定义它们?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

用小测验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牢牢地掌握这些知识。

回忆新知识的难度越大,收效就越大。

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建立一份自测计划,在每个学习阶段之间都留出一段时间,如果你在学着把一串人名和面孔对应起来,那么在第一次接触后,你要每隔几分钟就复习一遍,因为这种关联是会很快忘记的。

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果发现自己在固执地、反复地练习某个题目或某项技能,就要改变这种做法:加入其他的科目、技能,持续不断地考验自己辨别问题类型的能力,选出正确的答案。

校准就是用客观的工具消除假象,调整你的判断,使之更好地反映现实。目的是确保你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助记手段有助于你检索学过的东西,并记住随机出现的信息。

助记手段就像心里的文件柜,可以让你轻松地记忆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找到信息。

给职场人士的学习策略:

除了检索练习、间隔练习、穿插练习之外,还有生成(他扮演的角色的心理、举止、动机、特性),以及细化。

生成:你想要精通某件新事物,就删除抱怨,去全力应付那只熊。

反思:通过生成、视觉化,以及心智演练,把意识调动起来。

细化: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记忆中发挥的作用。专业人士通过数千小时刻意的独自练习,打造出许多心智模型,应对在相关领域出现的诸多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位心理学家10年研究学习方法,教你成学霸
《认知天性》 今天要讲的这本书: 1、11位世界前沿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 2、亚马逊年度...
#2020年的第7本书#《认知天性》
如何让孩子进行更好的学习——解读11位认知心理学家耗费10年科研心血
阅读《认知天性》(二):重新认识考试、测验的意义
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