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诗词咏相传原创,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对联: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诗词咏相传
悟空上对了一个下联,有一点出格,赶上《绝对、好对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就小议一下格律。
上联:琴棋书画门门晓!
下联:旦净丑生谁谁行?
横批:人生如戏
这类的4门功夫都会,其他类别的什么功夫也会,譬如唱念做打、刀枪剑戟,等等,样样通。这样对的话,差不多就是个合掌对,意思不大。
这个联就是要说明一个事情,什么都会,能做什么?可以去做什么?生旦净丑选一个?
门门晓,平平仄;谁谁行,平平平, 最后一字押上,姑且如此吧。
关于平仄,我忍不住要说几句。不是很懂的人,往往非常严格地遵守格律,这是好事,但不要唯格律论。再评论出不出格的时候,先看看句好不好。
我经常科普的是:意境第一,格律第二。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就是一首出格的著名五绝,因为意境太绝了,格律不对,别人也不好意思提起。 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续五个平声。古人尚且知道格律灵活使用,今人倒死板起来了。
还有一个小品的对子: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按格律原教义者的要求来,这是什么对子啊?字还重复,格律还没有,不屑一顾。问题是,是好对哦。对联就是一个小短文,好不好就两点:1.表达了什么?2.表达的好不好?这个行不行的对子,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单位里压迫人的上司的嘴脸和形象,不是好对是什么?林黛玉都知道,若觅得好句,那管它什么格律押韵呢。
所谓一三五不论,实际是,对子都是词对词的,一般词组就是2个字,譬如平平,对应最好是仄仄。如果平仄,也是可以的。这就是一不论,依次类推,都是单数。实际的情况是,一个词组最后一个字一定最好押上。论不论的都是指对句而言。上句已经出了,下句就按论不论的押。极端地,上句都是仄,下句最好都是平,不能做到,就按135不论来。
还有,对联不是一定上联仄收,下联平收,也可以平结尾,仄声收。仄起平收,不是绝对地判断上下联的标准,只是一般如此,主要的还是要看上下联的逻辑关系。
有好句,不能做到平仄,那就抛开吧;无好句,就尽量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