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波谈作文技巧

话题“双赢的智慧”习作升格

作者:陆  波

      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木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原文
  
  追求双赢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发展和提升。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认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对“蒙牛”的竞争,“伊利”把自己的发展主题确定为“双赢和倍增”。蒙牛创业之初推出的广告语就是:“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后,蒙牛又推出大型户外广告牌:“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蒙牛和伊利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不仅撑起了内蒙古乳品行业的脊梁,也为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注入活力。
  有人认为,只要是竞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战胜另一方。实际上,有更好的结局:竞争中求双赢,合作中共同发展。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便是个成功例子。当初,IBM开发了个人电脑的模本,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供运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软,抓住机会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DOS,微软公司从此强大起来。今天,微软已成为电脑软件行业的大哥大,总裁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为电脑硬件领域的“蓝色巨人”。合作使双方都得到了发展。
  世界一体化,地球成村庄,竞争、合作必不可少,谋求双赢自然是共同的需要。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双赢,是一种成熟的智慧,它促进人类和谐发展,互利共荣。
  
  升格前评点
  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双赢,可以促进人类和谐共存。文章立意高远。作者先肯定竞争的存在和作用,再强调“双赢”的意义,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发展。蒙牛和伊利的双赢、IBM与微软的双赢,两个事例十分典型,具有说服力。但是,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如果不停留在强调“双赢”的意义这一层次,而是在此基础上深入一层,论述怎样才能双赢,文章就更深刻。
  
  升格文
  
  竞争合作求双赢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发展和提升。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怎样对待竞争?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产量很高,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购买种子的地方等有关情况。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比邻居家强不了多少。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居人劣等玉米的花粉。农民本想在竞争中独领风骚,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他有“双赢”的智慧,就会是另外的结局——既利人又利己。
  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呢?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认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对“蒙牛”的竞争,“伊利”把自己的发展主题确定为“双赢和倍增”。蒙牛创业之初推出的广告语就是:“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后,蒙牛又推出大型户外广告牌:“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蒙牛和伊利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不仅撑起了内蒙古乳品行业的脊梁,也为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注入活力。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有人认为,只要是竞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战胜另一方。实际上,有更好的结局——竞争中求双赢,合作中共发展。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便是成功例子。当初,IBM开发了个人电脑的模本,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供运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软,抓住机会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DOS,微软公司从此强大起来。今天,微软已成为电脑软件行业的大哥大,总裁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为电脑硬件领域的“蓝色巨人”。竞争中求双赢,双方都得到了发展。
  世界一体化,地球成村庄,竞争、合作必不可少,谋求双赢自然是共同的需要。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在竞争中谋求双赢,是一种成熟的智慧,它促进人类和谐发展,互利共荣。
  
  升格后评点
  《竞争中求双赢》明显升格,成为一篇成功的议论文。标题已经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精练的标题,成为文章传神的眼睛。第一段肯定竞争的存在和作用;第二段论证“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从反面强调双赢的意义。第三段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呢?”将论证引向深入。“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这两个分论点对文章的升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尾再强调“双赢”的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在竞争中谋求双赢,可以促进人类和谐共存。
  作者选材十分精当,三个主要论据——农民和邻居双损,蒙牛和伊利双赢,IBM与微软双赢,两个是国内的,一个是国外的,一个是反面的,两个是正面的,属于不同领域的三个事例十分典型,组合起来具有说服力。
  此文增加了一个反面事例,正反对比更有说服力;增加了论证的层次,论述更为深刻;增加了两个分论点,显示了思维的严密和逻辑的力量。

话题“争与让”作文导写与示例

作者:陆  波

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二)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花羊和小白羊从桥的两头同时走上了独木桥,走到桥中间碰头了,两只羊都争着要先过独木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打起架来,结果同时掉进了河里。
  请以“争与让”为话题作文,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编故事。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其突出特点是加强了限制性,突出了思辨性。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审题时可能会走向两个误区: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考生在审题时割裂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就本话题而言,“争”与“让”可以作出取舍,但审题时无视争与让的关系,割离两者的关系,只论“争”或只议“让”的做法就会走向偏题甚至离题。二是泛论关系,不见重点。如果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于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可以以“争”为重点,从力争上游的角度审题立意;也可强调“让”,凡事让三分,退一步海阔天空;还可辩证地论述“争与让”,强调该争时则争,该让时则让。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的关系,精心构思成文。
  
  例文一
  
  正确地争 可敬地让
  
  
  人生在世,竞争常在,压力常存,利害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我们经常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争还是让?争,可以是争先、争光、争气、争先恐后、争强好胜;让,可以是退让,谦让、辞让、推让,礼让。关键要看争什么,让什么。正确地争,能给人以朝气、激情和力量。可敬的让,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
  凡人之性,不能无争;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有“让”的位置,无“争”的份额。这似乎是一种欠缺。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应该大力提倡争先的精神。学习力争上游,工作力争先进,总之,力争为他人、为社会多作奉献。这种争,是积极的争,进取的争、高尚的争。惟其如此,个人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如果事情来了,你让我,我推你,谁也不一马当先,勇往直前,谁都满足现状,甘于平庸,又怎么让“今年花胜去年红”呢?
  当然,我们不能凡事必争。争,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弄得自己心烦意乱,弄得大家脸红脖子粗,这种争就不可取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选择让。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是一种让;秀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推贤让能,是一种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一种让;利益面前,荣誉面前,先人后己,是一种让;纷争面前,矛盾面前,多一分宽容,少一点冲动,这也是让……这些让,让出的是新境界,新天地,有道是“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孔融让梨”喻为美谈,张英的“让他三尺又何妨”流传至今,张闻天的三次让贤传为佳话……让出了高风亮节,宽广胸怀。在这些方面,我们让人三分又何妨呢?当然,也不是什么事都能让的。使“小人”得寸进尺的让,助纣为虐的让,放弃原则和正义的让,就让得不应该了。
  是争是让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世界观。只有加强了思想品德修养,挖掉了头脑深处的小“我”,才会作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集体和他人的争与让来。
  
  简评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深刻、语言精美的好文章。
  一、观点鲜明。作者紧扣话题,从争与让两方面论证,提出“正确地争,可敬地让”的观点,并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二、论证深刻。作者对争与让并没有作简单地肯定和否定,一开篇就深入挖掘争与让的内涵,并提出观点;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先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论述争要争什么,再论述让又让什么,更可贵的是,作者就争和让又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论述完争或让后都能从另一角度阐述什么不能争,什么又不能让,论证周密而深刻;最后将争与让两相结合,辩证作结,文意升华,收束有力。
  三、语言精美。文章语言精美,表达娴熟,句式灵活多样。短句穿插长句,整句中嵌入散句,使语言富有诗意灵动的色彩。同时又恰当运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排比的运用,使文章说理充分,感情充沛,气势畅达。
  
  例文二
  
  也谈“让他三分又何妨”
  
  
  常听人说,是你的,争什么;不是你的,争有何用?这句话道出了当代许多人的心声:凡事不必争,唯让为上。正因为如此,“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分又何妨。”的话语所流露出的大度胸怀,为许多大度之人所赞赏。
  诚然,邻里之间朝夕相处,鸡毛蒜皮样的争执司空见惯,一墙那样的纠纷有时也在所难免,但毕竟是邻居,相互谦让一点,彼此包容一下,确实不应太过计较,不必争个你死我活,多想想自己的不是,抛开争,选择让才是明智之举,一笑泯恩仇,让他三分又何妨?
  但,在我看来,让是有前提的,让是以相互尊重相互谅解为基础的。如果让得个忍辱求全,让得个别人骑在头上拉屎,让得个毫无尊严与人格,像行尸走肉般生活,那就太不应该了。
  使“小人”得寸进尺的让是不可取的。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小人。在小人面前扮君子,不但不会令这些目光狭隘嫉妒贤能的小人领情,承认这是君子风度,还会使自己被人贻笑为傻气,更会助长其得寸进尺的气焰。到头来,你让也不是,不让也不是,进退维谷。所以你要适时地让他明白,你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羔羊。正如《菜根谭》中言:“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严。
  助纣为虐的让是可耻可恨的。球场上,收受贿赂的裁判大吹黑哨,纵容违规者的做法,让球痞增多,球星减少,这不可耻吗?工商部门对造假售劣者不严打实抓,变“打假”为“假打”,让造假售劣者逍遥法外,坑害老百姓,这不可恨吗?人民警察贪人钱财,不秉公办事,为犯罪分子让出一条阳关道,大开绿灯,助纣为虐,造成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恨的事?助纣为虐的让,只会给无耻之徒大开方便之门,让正义之士蒙羞,让老百姓权益受损,这种让,是可耻可恨的,是万万使不得的。
  放弃原则和正义的让更是不应该的。人人心中有一根做人的底线,个个心中都装有一颗良心,放弃原则,不顾正义的退让之举是要遭到世人唾弃的。就拿中国和日本的恩怨来说吧。几十年前,日本侵我国土,掠我财富,杀我民众,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时至今日,参拜靖国神社、染指钓鱼岛、篡改教科书等等方面扼我们的脖颈,你能让日本就这样横行霸道下去吗?谁说这是一个“让”字能了结的?中国唯有据理力争,给日本以颜色,才能赢得我们的尊严和地位。

     让,很多时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相反,我们应该争。为进步而争,为荣誉而争,为大我而争,为公理正义而争,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争社会的和谐安定,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简评
  作者独具慧眼,舍弃了常规的写作角度,抓住不能“让”的种种举例说理,透过世相,深入底蕴,从而有了新奇的立意:无原则的让并不可取,争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收到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另,作者满腔热情地表明了对假恶丑的鄙夷,对真善美的追求,字里行间透出强烈的正义感和真挚的爱国情,如:“助纣为虐的让,只会给无耻之徒大开方便之门,让正义之士蒙羞,让老百姓权益受损,这种让,是可耻可恨的,是万万让不得的。”“这绝不是一个‘让’字能了结的,中国唯有据理力争,给日本以颜色,才能赢得我们的尊严和地位。”等等。读罢此文,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正义和良知叫好。
  
  例文三
  
  生命之让
  
  
  很多人都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大片,多数人都为里面那一段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我不知道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是真是假,但真正的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感人之事。
  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它的处女航中撞上了一座冰山,它即将沉没,救生艇根本不够。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最后一艘救生艇也即将开走,这时响起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我是他们的妈妈呀!”
  原来史密斯夫人的两个孩子都上了救生艇,而她却不能再上了,面对即将生死离别的骨肉,她痛不欲生。这时,从救生艇上走下了一位女士,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她对史密斯夫人说:“上船吧,我来换你,孩子不能没有妈妈!”说完这句话,她从容地走向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全世界似乎都在那一刹那静止了,全场的人寂然无声,几秒钟后,泰坦尼克号沉没了,1053人丧生,其中就有那位无名女士。
  这个故事实在是很感人,人性之美在那生命的谦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位无名女士深深地知道她让出了一个生的希望,她得到的将是死亡的降临。在那个求生欲望异常强烈的时刻,她却毅然地让出了自己的生命,尤其是她最后那句“孩子不能没有妈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这句话足以打动千千万万个母亲的心!
  杰克为了露西放弃了生存的机会,那是他对爱情的坚守;而那位无名女士,却是为一个陌生人让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力量?何况,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她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战胜了求生的欲望,把这惟一的生的希望让给了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人性最善良、最光辉的爱就此定格!
  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爱是一个维系所有人的纽带,在爱的指引下,才有了让的举动。五十多年前希拉里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机会让给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灿烂的光辉;而泰坦尼克号上那位无名女士让出自己的生命,更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人性之花将会永远绽放在她让出生命的爱里!
  评 析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其特色有三:一是精妙的选材。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发生的这件鲜为人知的感人之事,既与文题中的“希拉里之让”在内蕴上一脉贯通,又绽放出夺目的人性之花,显示出难得的立意高度,迸发出强劲的情感冲击波。二是情感的勃发。无论是在叙事中的铺染,还是在议论中的生发,都激荡着一浪浪情感的潮水,“生死离别”的骨肉之情、“毅然让生”的人间大爱、“同生共死”的凄美爱情、“抛却光环”的人性之光,无不让人怦然心动,心旌摇荡。作为一篇议论文,能将情感的因子勃发得如此浓浓烈烈,实为难得。三是主旨的升华。本文的主旨是在逐层的比照中得到升华的。在泰坦尼克号上,杰克为了露西放弃了生存的机会,那是因为他们是一对情侣,而那位无名女士与史密斯夫人素昧平生;在珠峰之巅,希拉里让出的是荣誉的光环,而那位无名女士让出的是生命的希望。就在这逐层的比照中,作者逐层开掘出了那位无名女士身上凝结的人性之光。这份人间大爱不仅在已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高扬,而且一定还会在“绽放在她让出生命的爱里”得到传承和延续。

独词话题“根”作文导写与示例

作者:陆  波

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树有根,有根才能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吗?有人说,亲人的呵护关爱,师长的培养教育,同学的切磋琢磨是我成长的“根”;有人说,家庭、学校、家乡,都留下了我美好的回忆,是我情感的“根”;还有人说,宽容、诚实、善良,勤奋和付出是我安身立命的“根”……
  生命有根,思想有根,文化有根;问题的实质是“根本”,事情的缘起叫“根源”,寻找本原和归属,是“寻根”。“根”的含义太丰富了。如果“穷根究底”、“追根溯源”,你还会发现,今天是明天的“根”,真诚是交友的“根”,付出是事业的“根”,祖国是游子的“根”。母语是民族的“根”……
  请你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一
  
  让善在心中扎根
  
  
  一直以来都十分虔诚地信仰着南海莲花座上那个救苦救难的菩萨,感谢他普渡众生,感谢他将善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我双手合十,默默地祈求,让善在心中扎根。
  只要人性尚未泯灭,善的种子便永远存在。让善的种子在心中扎根,心才会变得宽容,变得坚强,才会拥有驱除黑暗与丑恶的勇气。
  在坚硬的早春里,善是吹开冰封湖面的和风;在炎炎的夏日里,善是吹走暑意的一阵凉爽;在明朗的秋日下,善是吹熟累累果实的金风;在万物萧条的冬天里,善是伴着春的消息的风。善犹如一阵微风,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奏出爱的乐章。
  善在心中扎根,我们就学会了怜悯,学会关爱。让善在心中扎根,我们才会去欣赏世界的一枝一叶,才会被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动得宠辱皆忘。让善在心里扎根,才能让争议激发我们进取,才能让我们不遗余力地去寻求真实和美好。
  屈原让善扎根于心中,所以他才会“眷顾祖国,心系怀王”,才会把生命都献给他的祖国;杜甫让善扎根于心中,所以他才会憧憬着“安得广厦千万间”,才会“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张前东让善扎根于心中,才会在逃离死亡阴影后重新奔向死神,救出在死亡边缘挣扎的50个同伴,与他们共享生命的阳光。
  让善在心中扎根,我们才不会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自我,才不会陷在名利的角逐中无法自拔。心中的善是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心中的善使我在别人青云直上时依然恪守良知,在别人封妻荫子时依然从容淡泊。
  善为我们权衡得失,指引我们固守在人类精神家园的一角。
  如果希特勒心存善良,就不会有集中营的血流成河;如果侵略者心存善良,就不会有南京30万生命的惨然殒亡;如果拉丹心存善良,就不会有世贸大厦的轰然倒塌……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善良扎根,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战争,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死于非命?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正是让我们善心存于己,善行施于人吗?
  有善扎根于心中,我们就能在红尘滚滚中摆正方向;有善扎根于心中,我们就能在都市的繁华浮躁中永葆生命的青春。
  
  例文二
  
  
  
  
  根不美,从萌生到灭亡,从来没有呈现美态于人。年年岁岁,从清露的滋润到艳阳的照耀,从春风的吟唱到冬雪的洗礼。陪伴根的。除了泥土,还是泥土。
  可故乡是根。有一处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的情绪;有一种魂牵梦系,满是思念藤条的感觉;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切只源于根……
  那幽幽的小巷,你一拐进,就远离了尘世的喧闹。长满青苔的基石,沧桑的泥墙,接着是灰黑色的瓦片构成了一所所栖身的小屋。忙碌一天疲惫至极的人们就歇息在这里。小巷的宁静驱赶走他们无奈的叹息,小巷的平凡托住了他们无力的躯体,小巷的祥和温暖着他们受伤的心灵……
  行在那石铺的小道上,一种超凡脱俗、安详静谧的感觉从心底升起。飘起的落叶轻吻着你的脸颊,有的调皮地栖在你的肩上,拂掉它,于心不忍。“沙沙”的风吹落叶声让你倾倒,脚踏落叶柔软的感觉让你陶醉。偶尔也会听到有趣的儿语,清脆的童声,簌簌的落叶伴着童音交织着一幅纯美的童趣图。
  犹如一位老者倚在墙上的是那古旧的木门。门上疏落的油漆,表示它已饱经风霜;门上遗留的痕迹,记载着那沧桑的历史;门上发白的木板,说明了它那丰富的阅历。每一道门都是既朴素又平凡,可每一道门都有不同的亲切感,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那普普通通的人们,有着从未被玷污的纯洁心灵。匆匆过客,一顿热腾腾的饭菜,一杯热气袅袅的开水,一宿温暖的借歇,不必你开口,他们会为你准备张罗。赶着上学未吃饭的孩子,手上常会接到一个滚烫的鸡蛋,烫热的包子;年迈的老人,不必担心长夜冷清的孤独,年迈体衰的无助。
  一声声微笑的问候,一句句真挚的关怀,一次次温暖的雪中送炭,总让匆匆过客热泪盈眶,活在小巷中的孩子总懂得什么叫温暖,居在公巷中的老人词汇中总少了什么叫孤独。依依故人心,浓浓小巷情,演绎着—个个平凡又动人的故事。
  故乡的景致,故乡的水土,故乡人的性情,形成了一条条的根,牵住了每一个游子。乡愁是一条长长的丝线,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着游子的思念;乡愁是一支飞出的标枪,起初只是插在表面,而后愈刺愈深;成了心中的无限的牵挂;乡愁是植在心房里的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思念的藤条便爬满心房;乡愁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岁月流逝,乡愁不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每一个大雁南飞、候鸟思归的季节,总有一些游子历经沧桑,带着画笔归来。“吃水不忘挖井人”,吸过您的乳汁,倚过您的怀抱,受过您的教导,今天要抹去您的皱纹,还您该有的繁荣!一所所美丽的校园,一处处高雅的设施,一条条笔直的公路,一座座坚固的桥梁,在您的躯体上延展。卸不下心头上的包袱,近乡情怯,别问我眷恋什么,因为眷恋的确实太多。眷恋故乡的月亮,它的晶莹如珠,明亮如钻,因为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眷恋故乡的一草一木,散着故人的热情,野菜的味道,因为“洋装虽然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眷恋长辈们的“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下去,每走一步,就要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因为一切勉语已虚幻,只有那句受益匪浅,语重心长;眷恋……
  根,以卑微成就花朵的崇高。
  根,以黑暗赋予绿叶的繁茂。
  根,以乳汁哺育果实的累累。
  花朵的绚丽归功于根的奉献,绿叶的繁茂归功于根的浇灌,果实的丰硕归功于根的养育。故乡是根,是您用爱心滋润了我的魂魄,是您用乳汁哺育了我的躯体,是您用双手托起了我生命的羽翼。
  
  简 评
  抒写情愫酿佳作。
  文章不是无情物,无情必定无佳文。本文作者能够借助故乡的小巷、故乡石铺的小道、故乡人们的微笑的问候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故乡动人的情节跟乡愁诗中的意境虚实相望地重合了,一个在似水真情中成长的“我”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全文不着一“情”字,但情透纸背。
  
  例文三
  
  根
  
  
  每当三月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原野上就盛开了无数的鲜花,它们用鲜艳的色彩,塑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朋友,当你为这美丽的鲜花而感叹时,可曾想到那默默奉献却不为世人所睹的根?
  翻开《辞海》,你可以找到根的概念:维管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器官。但这只是一个枯燥的概念而已。自然界中植物的根,以它们默默的工作,哺育了大地上的花草树木,从而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景象万千。它还间接地参与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以供各种动物呼吸。从某种意义上说,根也在哺育人类和各种动物。所以,根为万物之本。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祖国。对炎黄子孙来说,祖国不正是我们的根吗?她用5000多年的丰厚文化与长江黄河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不都有她的子女辛勤的身影,可爱的脸庞,动人的故事吗?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颂了根;他乡的游子日夜思念着根;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们心中装着根;台湾同胞们更是日夜牵挂着根。
  根,你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凝聚力呢?钱学森说:“任何力量也不能阻碍我回到祖国,因为我是龙的传人。”陈嘉庚说:“我的根在中国,离开了他,我将无所成就。”
  根,你为什么有如此的号召力呢?当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我国土的时候,无数热血男儿争相参军,奋勇扬鞭驰骋疆场,不惜洒尽热血。
  根啊,你为什么会如此壮丽呢?我在多次的寻求中明白了,你为子女倾其所有,子女也为你尽其所能。在无数次的血雨腥风中你挺过来了,在千万次的艰险包围中你走出来了。你用你结实的臂膀,指挥你的子女战胜了无数次的内忧外患,今天,在改革大潮席卷全国的时候,你又将迎接什么样的挑战呢?
  改革,是一次洗礼,它将用新时代的节奏,激励我们的根,让她加快步伐,奋起直追,抛弃昔日的落后,走向未来的光明。为了这个目标,无数中华儿女勤奋地学习和工作,用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培育我们的根,使它更茁壮、强大,期盼她明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简 评
  文章立意深刻,主题鲜明突出,感情充沛、饱满。由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想到了根,又由根想到了祖国,想到了改革,想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思考点逐渐扩大、深入。论述也由浅入深。设问句的使用,使文章承转自然,步步推进,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语言流畅,有力,论据充分。

深秋那朵小花

       感觉中依然是枝繁叶茂,花香虫鸣,而脚步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寂寞的深秋。仿佛是一眨眼,自然这位神奇而又无情的魔术师便偷换了景色。
  前边是萧索的远山,后面是惨淡的夕阳,身边追着落叶,四周躺着衰草,脚下是昏昏欲睡的大地。我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这深秋的旷野中,听不见虫鸣,看不见蝶舞,寻不到往日的热闹繁华,一任秋风扯拽我灰色的风衣。
  偶然的一低头,我意外地发现了那朵小花。那一刻我惊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以为是黄叶引出的幻觉。
  然而细看,那竟真是一朵绽开的小花。
  迈出的脚缓缓收回,小心翼翼地俯下身来,细细打量这株差点被我毫无察觉地践踏于脚下的小生命。
  花朵很小,尚未全开,细密的薄瓣中露出绒绒纤蕊,淡黄的颜色叫人想到天边的小星星。
  我叫不出她的名字,但可以肯定不是牡丹的同族,或许是菊花的近支吧,可它却没有洒脱飘逸的风度,也说不上艳丽,够不上芬芳,无名又不起眼,她实在只是一株平平常常的野花。如果不是偶然发现,有谁会想到北方深秋的野地里,曾开放过这样一朵小小的野花呢?
  然而此时此刻,这株在晚秋的夕阳中微笑的小生命却紧紧地牵扯住我的脚步,深深地牵动了我的心。
  是为了春天的梦想及夏日的诺言,你要为这深秋的孤寂送上一份色彩一缕温馨?是留恋昨日的美景良辰,你便用这稚嫩的生命去争夺这寸秒的时光?是曾被牛羊吞食过枝芽,还是被风雨摧折过苞蕾?或许只是为了开一次花,获得一次青春美丽的权利,你便迎着这即将到来的寒风严霜怒放了!
  又一阵凉风掠过,让我触到了冬的触角。而小花却依然无声地微笑着,在秋风中点染一缕淡淡的清香。
  无论为了什么,它都已开放了,开放在这深秋冰冷的怀抱中,哪怕美丽只有一瞬。这是多么顽强的信念,这是多么执着的追求啊!
  伸出的手又缩回,那顽强的生命显得那么娇弱,我手很凉,但我的心里却有一缕温馨的暖意升腾着。
  夕阳不停地下沉,秋风不停地扫荡,寒意不停地加重,小花却越来越灿烂,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动人……
  我对着小花望了很久,想了很久,小花微笑不语,可它却告诉了我很多很多。
  那晚我暗暗祈求霜冻晚些来,晚些来。
  第二天早晨却真的上了大冻。
  我没有再去寻找那朵野花。她或许已经枯萎如衰草,或许已经飘零如落叶,但她确确实实盛开过,盛开在北方深秋的野地里,盛开在肃杀霜冻降临前的夕阳里。
  一直到今天,我还依稀看见那朵小花在秋风中快乐地微笑着。
  
  点读
  作者以细腻而善感之心委婉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仁者之思。生命是可贵的,珍爱生命的良知更为可贵。
  

没有宋词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华夏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那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管治下,欲伸不能,欲展不得。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一个文盛武衰的年代,心怀叵测的“文人”用他们拿惯的笔轻轻钩划,就划出了一个民族的耻辱与悲壮。然而,当我想起千年前的那个王朝时,我的脑海中总会浮出这样的画面:青藤静静地攀在残破的古墙上,空气中浮着淡淡的清香,一位素淡的女子,手执花灯,莲步轻移,她的脚下,是那些词人婉约的韵脚。
  只论婉约,许是以偏概全。但是那个王朝,真的是多雨季,淋漓在雨中,让我想起了晓风与残月、落花与笙箫。
  曾经,想要做一个那样清澈婉约的女子,行走在羽扇纶巾之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燕飞,绿柳如烟中墨笔生香,只求在宋代那华美的锦缎上留下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也想学易安凄婉优柔,随手斟杯清酒,就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痴情。
  然而,现在是一个没有宋词的时代。
  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朝代,早已浓缩成淡淡的疏影,在墨香古卷中沉淀下去。骢骏驰骋,快不过手中鼠标轻点;绿蜡红烛,亮不过高楼酒绿灯红。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还有谁会看那纤云暗渡;素笺成灰,相思成灾,赤裸裸的爱恨情仇随意抛出的今日,又会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年代,充足的物质让我们安逸,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暗,让豪放与婉约都已成为逝去的远景。黯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早已成为沧海桑田,还有谁肯闲情雅致地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我们总在叹息世路难行,叹息良辰美景虚设,又有谁肯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又有谁襟怀坦荡,一蓑烟雨任平生?太多的是非恩怨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日日彷徨不知所终,哪里还能用无与伦比的文字写出千回百转却明澈依旧的心境?
  千年的宋词,那种流转的气韵,那份凝重与低沉,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承载。而在这空虚烦躁的年代里,宋词,像是它自己吟唱的那样,如被不断揉搓的花瓣,也教人无从惜坠,在尘土流水中日渐式微。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韵致,那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韵律,也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暮霭沉沉中遁于无形。那兰舟催发的桨声,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
  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又是谁泪眼问花,却只见飞红万点?当渭城的轻尘染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又是谁挑灯醉看吴钩犹利,却只能读《出师表》摇头叹息?只有无数庸俗的定义。在这个年代,开出纸一样的花朵。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泥泞留痕

      把脚印留在沙滩,脚印会被海浪带走;把脚印留在大路,脚印也只会在记忆里慢慢变淡。宽阔平坦的大道与风和日丽的随行,固然会使你的旅程舒恬,可一回首,却无法在岁月的旅程找到自己留下的痕迹。
  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在风雨雷电间穿梭体味行程的艰辛,让尘泥裹满裤腿,让汗水与泪水交织,一路走来,才会发现雨过天晴后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因为,泥泞留痕。
  也许有人会抱怨自己的辛酸,也许有人会艳羡他人的舒坦。可仔细想想,若不是那些痛苦的经历,那些迷乱的穿荡,又有什么来体现奋斗的价值,又有什么来证明奋斗的过程?
  珍珠的璀璨里闪耀着贝壳的磨砺,荆棘鸟的婉转里啼叫着血的甘甜,凤凰更生于烈火中的涅槃。人们只看到“台上三分钟”的精彩,又有谁知晓那“台下十年功”的艰辛?都只闻到“梅花暗香来”,又有谁见到那“一番寒彻骨”?都想争作“人上人”,可谁又愿去吃“苦中苦”……
  再好的璞玉也需雕琢,上等的宝剑也需在烈火中锻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好的干部需要到基层锻炼,好的作品需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许逆境会激起本性中的抗争,而人也会在与逆境的抗争中逐渐成熟。
  好的天赋没有历炼,也只会“江郎才尽”;天赋低庸,只要刻苦努力,也可能直上青云。痛苦的价值是体味艰辛后的甘甜,是踏实走过的心喜。
  鉴真脚印留在了扶桑的土里,玄奘伴着大漠的驼铃,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将脚印踏在长安、踏在天竺、踏在史册里……
  一路让风雨与我们同行吧!只有风雨才会使我们成长的的羽翼丰满!
  人生旅程中享受痛苦与挫折带来的美丽吧!因为火铸真金,泥泞留痕!
  并不是人生中一定要面临逆境;但我们要始终有面对逆境的积极心态。正如那句话:“我无法祈求我的生命一帆风顺,我只希望在挫折来临时,我有十倍的勇气面对它。”
  

被伤痛的情感

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永生难忘的那一天。我们九名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市英语戏剧表演大赛。我们彼此本不认识,因为这场比赛而相遇。我们手牵着手,一同走过了年轻生命中最迷茫的一段路程。完美的开始理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然而,这美妙的梦幻竟被上帝的一声冷笑而打碎。我的情感误入了被伤痛的迷途……
   ——前言
  
  我们早已准备就绪,走上舞台,尽情地表演。这种激情,只有当你置身于其中才能真正有所体会。这种热情,只有当你溶入其中才能知晓。虽然这并非是一场高难度的表演,但却是一段真情的袒露。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全身心投入的表演并没有赢得掌声和赞誉,甚至没有得到最起码的人格尊重!评委席上那些所谓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的“大人物”们,根本不去理睬我们的表演:挨坐在一起的两位评委竟然旁若无人般地在谈笑风生,对我们这些“小人物”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一时间,我们这些参赛选手显得那么没有价值,如同地球上多余的一群人,被抛在这众目睽睽的舞台上。
  我们这些被命运主宰的“小人物”,不得不屈服于这些权势们的冷漠和高傲,屈服于评委们那“高度的”责任心。这个世界变得那么冷酷麻木,迫使我那炽烈的情感在悄声无息地淡化,我没有抵挡的勇气,没有先前的信任,甚至也懒得去向任何人倾诉。
  我无法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怎么会变得如此黯淡无光?它像一块被氧化的铁片,失去了耀眼夺目的光泽,剩下的仅是被污垢覆盖的表皮。
  当圣洁的情感被轻慢亵渎,人生中的这一刻,我第一次产生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灵魂像漂浮在没有边际的海面,一切都是那么空虚!欲哭,却又无泪;不知为何而哭,又不知因何而无泪。
  我并非无法接受演出失败的现实,但从那些评委们冷漠而又麻木的神情中我感到这个世界变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与紧张的生活节奏中,真诚是不是真的已经流逝?
  事实上,我错了:只要我换个方位,就会发现,真情永恒久远,千古流传!爱,仍然是生命的主旋律,是重塑温馨的源泉。带队老师温暖纤细的双手,紧紧地握住我那冰冷的双手:可爱的Nala,在键盘上轻盈地敲打着“Loving You”;Scar与我们分担了演出过程中的痛苦;“土地鼠”挥笔豪放,承载着我们的快乐;Zazu鹦鹉般调皮地嘀咕:“Interesting!Interesting!”;Simba打趣地赞叹:“好有文采”;仔细聆听,还有那丹彤爽朗而又纯真的笑声;文锦为我们的真情表演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当然,还有Mutase,说要永远珍留这最为美好的回忆。
  此后,我们偶尔会在校园里相遇,远远地就可以望见小伙伴们挥舞的手臂。擦肩而过时,竟然还能感受到他们沁人肺腑的气息!每每回忆起这些令我动情的场景,我总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是的,情感就是这样。爱,让灰烬复燃,让心死而复生,我霍地发现,评委们的冷漠又有何干?我又何必在意那些毫无意义的小事?比赛带来的仅是瞬间的激情,而流淌在生命长河中的却是永恒不变的青春热忱。
  梦醒了,生命还在继续。在我的内心世界里,虽然曾经是一片狼藉:冰雪严寒覆盖了万物,甚至一滴落下的泪水,都会冻结成冰。但是,终究会有那么一天,当这一切接受了爱的洗礼,这里就会变成温馨的天堂,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没有悲的凄凉,没有苦的呻吟,没有痛的剪熬,也没有憎的怨恨。弥漫在人世间的,永远是爱的春意盎然……

 

这也会过去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几乎一致认为,巴西足球队一定能荣获世界杯赛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果没能将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
  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他们知道,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针毯。可是,当飞机降落在巴西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巴西总统和两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
  “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了机场。
  球员们对“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的理解是比较透彻的,可相比之下,对“这也会过去”的理解却不够深透……
  4年后,巴西足球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巴西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多达3万人。在从机场到首都广场将近20公里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了一百万。这是多么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而人群中此时也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
  “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对“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很容易理解,对“这也会过去”的理解仍然朦朦胧胧……
  后来,巴西足球队的队长断断续续向一些人请教:应该怎样理解“这也会过去”的含义?
  真是无巧不成书。队长请教的一位老者微笑着说,这条横幅是他写的。他给队长讲了下面的故事:
  古希腊有位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并不快乐。他可以主宰自己的臣民,但却难以操纵自己的情绪。种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忧郁,不时地让他郁郁寡欢,寝食难安。
  于是,他招来当时最负盛名的智者,要求智者找出一句人间最有哲理的箴言。这句箴言不仅要浓缩人生的智慧,而且必须有一语惊人之效:能让人胜不骄,败不馁;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失志,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平常心态。智者答应了国王,条件是国王将佩戴的那枚戒指先交给他。
  几天后,智者将戒指还给了国王,并再三劝告: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摘下戒指上镶嵌的宝石,否则箴言就不灵验了。
  没过多久,风云突变,敌国大举入侵。尽管国王率部拼命抵抗,终因寡不敌众,王国沦陷敌手。于是,国王四处逃命。就在走投无路欲投河自尽之时,他想到了戒指。他急切地抠下了上面的宝石,只见宝石里侧镌刻着一句话:“这也会过去。”顿时,国王的心头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从此,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积蓄实力,决心东山再起。最终他赶走了入侵之敌,夺回了王国的宝座。
  他重新回到王宫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也会过去”这句五字箴言,镌刻在国王的宝座上。
  这也会过去。正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也会过去。正如普希金所说,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这也会过去,一切胜败荣辱都将会过去。因此,处逆境时,应该学会坚韧和忍耐;而春风得意时,应该学会感恩与珍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题作文“双赢的智慧”精彩例文集锦(十篇)
能让你越来越厉害的10篇高分作文剖析!2021中考高分作文10篇!【真题 例文 点评】生命像东流的春...
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二十二)
半命题作文“寻找_______”写作指导及例文
合作作文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