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写作教学中的感动
userphoto

2022.12.15 内蒙古

关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写作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

      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

      只有拥有感动的写作教学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写作教学才能实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教师感动,写作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学生感动,写作教学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灯盏,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想乐园。

      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时光。

      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写作教学目的呢?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写作教学呼唤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因此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写作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现将思路梳理如下,仅供同仁指导与分享。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具有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父亲二、三事,道出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父亲为了照顾自己,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又从为人父的角度叙讲了对儿子的爱。

      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父亲。有的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跃然纸上,平时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他们尝到了情到深处写作的淋漓之快。

      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都试写过,但为什么没有写好呢,其原因显而易见。

      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诗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

      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生活,以积累对生活的感悟。但可以“纸上谈兵”呀,让学生从书本中体验生活中还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当然,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单纯采用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积淀情感,拓宽写作。

      在大量“纸上谈兵”的体验积累基础上,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一切,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情趣。


  三、开放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真切感受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生存空间”,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是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式,信息量之大和知识面之宽是传统的印刷文明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因此,开放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地写作。如写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写作之前教师通过加工,让学生充分感受,内心被音乐所激荡,并随着音乐的激昂舒缓,展开丰富想象。在此基础上,拓宽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选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然后尝试着进行写作。

      “今日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先前悠然的心情早已风吹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凄怨和有苦无处诉的抑郁、愤恨。这曲子初一上来声音便很沉闷,只觉入耳愁苦万分,犹如巫峡猿啼,衡阳雁鸣,凄透人心;又如黄叶纷飞,哀草寒风,满目的萧瑟。过了一二分钟,曲子的响度节节高起,忽又陡然一落,我的心试着配合着,颤抖着,哭泣着……”这是一位平时不擅长写作的男生的当堂之作。有了情感的体验、积累,何愁没有美文佳作?


四、开放主题,自主写作,真情表达

“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者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有了生活、阅读等多方面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立刻就能纵横驰骋,无需模式,自主写作。

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写作等等,这些方式既有师生的情感互动,更有学生的独创感受。

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情勃然而至,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情感便自有灵通之句,真正达到“不吐不快”的倾情写作的境界。

如果教师逼作,学生憋写,学生主观上无意可达,无情可抒,没有写作的蓄情准备,终究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学生因在周记中写了“在升国旗的时候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而遭受在全校大会上的严肃处理,我们侈谈'理想'到了极致,连学生的作文都是“祖国·理想·人生”,假崇高、伪圣化便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必须坚决掘弃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主题压真情的强暴教学。


  五、开放评价,多方交流,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学生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

      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正常的。

      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

      因此,作文评价应掘弃“一支红笔,一个分数(等级),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校刊上发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六、开放自我,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

      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枯涩的教师能带出情感丰盈的学生。早在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因素”,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情感素养是重要的条件。

      有见地的教师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历程。

      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调动自己积极的情感,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一篇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学生范文的朗读,还有一段声情并茂的评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谊染的作用,能使学生较快进入情感体验状态。


  总之,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

      写作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

      写作教学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遣词造句。

      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感动始终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治。

      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因此写作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丰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炬。

      有了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有了充溢内心的感动,学生就能“观山则情满山,观水则情满水”,并且,随着笔下的精灵走入生活的真实,透过文学的窗口,认识历史,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塑造自我,塑造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微课教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全程体验:体验式作文的教学路径
思考 | 张祖庆:全程体验:体验式作文的实践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