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孝文化:中国传统孝文化研究探索 .
中国孝文化:中国传统孝文化研究探索
来源:网络
孝文化,是中国源远流长发展的根基,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
------诸葛长青
中华民族,正在迅猛崛起。
诸葛长青认为,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基础。
而一切文化中,孝文化是根本的根本。
诸葛长青认为,孝文化,是必须认真推广的。
家庭孝道,是社会稳定基础。
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华大地正处处开始推广孝文化。
国家十分重视,各个地方非常重视,道德楷模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孝子、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使孝文化广泛传播。
诸葛长青到全国很多地方考察研究中发现,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广孝文化,弟子规正在逐步推广,中国孝文化正在慢慢深入人心,出现了很多以孝治村、以孝治市、以孝治校等感人案例故事。
更令人感动的是,很多国学专家教授、社会义工、企业家等,纷纷奉献自己,有的举办培训班、有的免费赠送弟子规、有的巡回全国各地义务讲课、有的开班公益网站,默默推广孝文化,令人十分感动。
孝道,是家庭的事情,对国家、对社会也十分重要,这是中国迅猛发展的基础啊。
《论语》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该是仁道的根本吧?”)
《论语学而第一》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并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起源于远古伏羲、女娲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何处?
诸葛长青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和国学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孝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后经过儒家思想总结提升传播,使得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伏羲、女娲十分强调后代子女的教育和孝道,要求后代子女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紧密团结,共同振兴中华民族。孝文化,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历经几百万年发展起来。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当代,我们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
孝作为一种社会意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黑格尔赞叹中国文化时候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对孝道的论述就相当丰富,孝被看作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
两千多年前出现的《孝经》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孝道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在《礼记》、《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古籍中也为子孙后代的孝道作了种种规范。
二、先秦时代孝道文化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充分说明了孝之原始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
殷商、西周是是文字记载时代传统文化的重要创造、规范时期。
殷人把祖先视为喜怒无常、令人惧怕的鬼神,他们对祖先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祈求,并没有更多的伦理内涵。
到了西周,人们依然对祖先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不过与殷人不同的是,周人对祖先的祭祀既是一种宗教行为和政治行为,又包含着浓厚的敬仰、追念等血缘亲情,是一种伦理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孝观念除了祭祀祖先这层含义之外,还增添了奉养父母的新意义。
祭祀祖先是贵族的特权,奉养父母作为平民的义务,使孝观念向着“子德”的方向演进,并逐渐取代祖先祭祀,成为后世孝道德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开创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观点,“仁”是众德之总,而“孝弟”则又被视为众德之源、之总的“本”,其地位在整个传统理论中升到了核心,同时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也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
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并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孔孟对孝的论述,已经涉及到后世孝道的方方面面,从而确立了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
三、汉魏隋唐以来孝文化:“以孝治天下”
诸葛长青:汉朝以孝治国,使得孝文化深入人心,因而大汉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对孝文化也是十分重视。诸葛长青认为中华民族历代祠堂式管理、族长式管理、家法管理等,是历代传承孝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汉朝以来,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孝文化、
汉代是中国帝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定型的时期,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随着儒家思想体系独尊地位的确立,孝道对于维护君主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价值更加凸显,“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
《孝经》、《礼记》以及“三纲”学说集中体现了孝治理论的风貌。
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孝与忠相辅相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
例如,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都表明了对朝廷的政治追求。
除此以外,西汉也把《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这成为孝道社会化过程中最强劲的动力。
魏晋至隋唐五代七百余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比如“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致为后世所承袭沿用。明代朱元璋、清代的顺治、康熙、乾隆等皇帝十分重视孝道,把“孝廉方正”看做官员考察的重要内容,是进宫入仕的重要途径。
其间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领域的全面渗透,凭借法律力量推行孝道,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这也是“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方法。
四、孝文化可以分为三类:小孝、中孝、大孝。
诸葛长青认为中国孝文化,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小孝、中孝、大孝。
一是小孝:孝敬自己父母。主要指在家孝敬父母。
二是中孝:尊敬孝敬天下长辈。主要指为社会奉献,关心社会长辈。
三是大孝:忠于孝敬国家。主要指为国家奉献自己。
今日中华儿女,站在时代前列,以天下和社会为己任,为民族尽其大孝。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
近代历史上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中指出“唯忠与孝,是中华民族立国之本,五千年来先民所遗留于后代子孙之宝,当今国家危机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中国共产党的《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告全党同志书》指出“一个真正的孝子贤孙,必然是对国家民族尽忠尽责的人,这里唯一的标准,是忠于大多数与孝于大多数,而不是反忠于少数和孝于少数。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不是真正的忠孝,而是忠孝的叛逆”,在这里,孝成为民族团结、兴旺的精神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
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促进国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事迹,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传颂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母本。
五、孝文化的传承、和未来振兴传播     1.赋予孝道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其功能和作用具有二重性,对传统孝道必须要予以“扬弃”,保留其养老、尊老的核心价值,摒弃其愚孝愚忠之糟粕。否则,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都不利于传统孝道的继承,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兴于周代,制度化于汉代。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它的主体部分仍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
根据时代特点与文化需求,使孝文化重新回归家庭伦理范畴中去。建立新的孝文化,要注意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包括学习世界各国尊老爱幼的正确理念和合理措施以丰富自己,应该采用开放式的方法去建设。当然,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我们的尊老传统,强化我们的家庭伦理观念。新的孝文化的建设首先应坚持孝道文化的核心——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今天重视孝道文化建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育,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2.将孝道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
孝道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重要的是要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加强教育。独生子女的一代在青少年时期得不到较系统的孝道教育,就会一味索取而淡泊孝心。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尚不知尽孝,又怎能期待他为国家民族尽忠呢?爱祖国、爱人民岂不成为一句空话。
孝道教育必须进入教育评价体系。就学校而言,示范校评比、各级重点校的申报都应有孝道教育的考核内容。就学生而言,从小到大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孝道文化,怎么可能成人后突然变得孝顺起来。如今在学校评价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是学习的好坏、分数的高低。至于孝道,则很少有人问津。因此,要想将传统孝道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将孝道文化列为必修课,进入中考、高考的试卷中,使青少年有行孝的思想基础。否则,孝道只能在少数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工作者中议来议去,很难落实。
诸葛长青欣喜的看到,我国很多地方学校中都开始推广孝文化,令人十分开心高兴。
3.孝道文化要运用在政治、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之中
理论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抽象的,孝道文化在理论上学得再好,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得不到落实,只有把认识付诸行动,才能内化为品质,才能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的自觉行为,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行孝的风尚。因此,孝道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从小学到大学都应根据年龄,让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敬老爱老项目并进入考核成绩。中、小学可作为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心中有父母、长辈,使孝敬成责任,孝敬成自然。大学则可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规定为老人服务的时间,进入必修学分。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以敬老、爱老、助老为荣的风尚,为老人出行、看病、参观、娱乐等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4.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师德建设和家长教育之中
身教重于言传,要想教育好下一代,为人师长者自身就必须有良好的孝道修养。教师形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在学校营造孝敬文化、实施孝敬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孝敬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各类师范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孝道文化的教育,认真研究、设置各种行孝活动方案。各校在招聘教师时也应将孝道文化列入考核内容。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私自利、目无尊长往往都是家长溺爱的结果,也是一些家长重智力轻德育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让家长积极参与有关孝道文化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等等,同时,改变家长思想上一好(子女学习成绩好)遮百丑的偏颇意识,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尽孝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一个是家庭养老、一个是社会养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风俗习惯,还是家庭养老居多,养老的责任还必须由子女来承担,虽然城乡子女尽孝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如农村子女更侧重经济上的赡养,而城镇子女更侧重精神上的关怀,但都需要子女对老人有一颗尽孝尽责的孝心。就当前一些子女行为表现来看,只靠教育和道德层面,很难约束其行为,因此,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用法律来规范子女的尽孝行为。这不仅仅是“家务事”,而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健康发展的大事,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大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而这两个和谐的立足点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的家庭,爱幼是说得多,做得多;而尊老是说得多,做得少,因此,更应该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这说明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和谐需要道德规范加以保障。重建孝道文化,将孝道从“家务事”中解脱出来,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道文化
弘扬孝道文化 创建文明城市作文1000字左右
孝文化与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与养老模式研究
2017年12月“仲冬”——2056年12月“仲冬”!!!“叁拾玖年的时间”!!!“我和我的挚爱”!!!“我们壹致认为”!!!“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是当务之急”!!!——2017年12月23日——丁酉年拾
中华孝道园丨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