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追月:抱明月而长终

月升,2022年5月15日,壬寅年四月十五,19:25,肖军先生拍摄

本文分为三部分:

日以阳德,月以阴灵——中国天人关系中的月。

月是江心风流眼——中国古典世界文与艺中的月。

心月孤悬——内心的平静与月。


🌕

《太平广记·神仙二十六》:又尝因八月望夜,师(叶法善)与玄宗游月宫,聆月中天乐。问其曲名,曰:“《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默记其声,归传其音。名之曰《霓裳羽衣》。自月宫还,过潞州城上,俯视城郭悄然,而月光如昼。师因请玄宗以玉笛奏曲。时玉笛在寝殿中,师命人取,顷之而至。奏曲既,投金钱于城中而还。旬日,潞州奏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以进。

明皇与先师容颜渺不可寻,轶闻旧事却总为时人称引。“月”在中国人生命中的意义从来都无从形容。

拍摄:戾休


🌕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周易参同契》:“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为易”、“易谓坎离”。离为日,太阳之精,坎为月,太阴之精。易曰: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此之谓也。然坎离为日月,而日月为易,日月之运行往来,其象亦如是夫。
坎为水,离为火。六十四卦中的“火水未济”与“水火既济”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亦是宇宙阴阳、日月天地生生不息之象。

“日以阳德,月以阴灵”谢庄《月赋》。月为太阴之精,是世间最强的阴性力量,象征着性灵。

人的“魂”与“魄”也与阴阳日月对应。《说文》言“魂,阳气也”“魄,阴神也”。《左传》孔颖达疏语:“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白虎通》:“,犹伝伝也,行不休于外也,主于情。”“者,迫然著人,主於性也
汉·王充《论衡·譋时》:“月三日魄,八日弦,十五日望。”魄同时也指农历月初时始见的月光,通“霸”,“魄”与“晦魄”也常直接用来指“月亮”。

🌒🌓🌔🌕🌖🌗🌘


《礼记·祭义》载:“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古人祭日于东,祭月于西,因日出于东,月生于西(指新生之月在西方天空);并且于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春对应东方,秋对应西方。

壬寅年白露的月   拍摄:肖军先生

嫦娥偷不死之药奔月,此不死之药是后羿自西王母处求得。而在一些迹象中,月本身才是不死之药的象征。上文提到,月初新生之月称“魄”,通“霸”(《说文》: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新生之月出现在西方天空。而每月晦日,月亮隐而不见(也称“死霸”),又在下月月初于西方天空“重生”(也称“生霸”)。古人目睹月亮一次次在西方天空“死而复生”,月亮也就象征着“不死”。又:嫦娥原称“恒我(恒娥)”(《归藏》),后因避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取“恒”之同义字“常”,称“常娥”。恒即恒久不死,而恒在古文字中就是从“月”部,字源是象形之月(《说文》注:古文恆,从月。诗曰:如月之恆;传曰:恆,弦也。按诗之恆本亦作緪。谓张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于是有恆久之义,故古文从月)。

“恒”字源字形  来源:汉典


壬寅年四月初三的月   拍摄:肖军先生

又: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在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东汉墓中出土非衣上绘制的星象图中被画作兔子的形象,而且直接在兔子旁边题记为“卯”(也有其他所见汉代墓室星象图中将昴宿画作一个闭合星象中有一只兔子)。昴宿旁边的毕宿,画着一人持一枚顶端分叉的工具,作捕兔状。毕宿的毕——《说文》:毕,田网也;《国语·齐语》:田守毕弋。注:“掩雉兔之网。” 新生之月与昴宿同在西方天空,这里的昴宿也就象征捣药之玉兔。一切得以勾连。(关于昴宿的象征意象有不同说法,虽存争议,但玉兔之谓也真实存在,也真实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心理与观念)。


靖边渠树壕东汉墓出土非衣上的星象图

靖边渠树壕东汉墓非衣星象图中的昴宿

汉代画像石上的蟾蜍,玉兔与不死药


🌒🌓🌔🌕🌖🌗🌘


中国的天与人相应的系统不仅是形而上的,基于心灵感应、体悟与流动、隐喻的,也是基于非常基础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观点,人体的气血盛衰就实实在在地与日月相应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腠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壬寅年七月十三的月   拍摄:肖军先生

“人体气化活动与大时变化密切相关,潮水的涨落又直接受月相变化的影响。因此《内经》认为人体血气也同潮水一样受月球的影响,形成有规律的盛衰变化。潮水涨落的原因,是由于日月吸力的影响,其中月球的影响为大。在一昼夜中,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周,日月所行的度数,和地球常有背向的不同,向则吸力较大而潮涨,背则吸力较小而潮退。月相朔望两天,日月两种吸力相合,潮最大;上弦和下弦两天,日月两种吸力互消,潮最小。古人掌握了这一规律,从实践中体会到,人体的气血和各部分组织的生理活动,对此有一定的感应能力和不同的反应。”

古人观大水,水与月向来在一处。中秋前后的钱塘大潮,又是“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稍稀矣。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挥,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等雇赁作看位观潮。”(《梦梁录》)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水运仪象台的发明者苏颂知杭州时,亦与民众共观大潮,并有《观潮三首》《续观朝》等诗。其中就有“海门双峙隔沧溟,潮汐翻波势若倾。万叠银山横一线,千挝鼍鼓震重城。来无源委逢秋盛,信有盈亏应月生。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阐述了潮汐的成因,与现代科学的解释一致。

南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

宋 佚名 月色波涛图

浙江潮 二我轩摄 1911

浙江潮 二我轩摄 1911


🌒🌓🌔🌕🌖🌗🌘


🌕月是江心风流眼

五代 萧照 春江花月夜图


友人说,如果一个人能乘舟走水路到杭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那一刻一下子进入我心里的,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场景与心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这样的场景与心境中,也一定是有月的。李白的一些诗,因太过耳熟能详,曾经觉得平平,但却会在你今后生命中的某一时刻,突然那样地打动你,一遍又一遍地在你心上徘徊。

我也曾在某个,从山中星夜回杭的高速上,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山月。山间升起雾气,雾气后更远处是清明朗照的月,四围纯净无杂,北斗也是第一次那样清楚恒久地印入我的眼与心。那种动人心魄,只能是瑶台御宇,天上宫阙。

元 张可观 露台月夜图


在中国的文与艺中,月亮已经太重太重,却又举重若轻。

原本摘取了一些诗文用作例证,却又一一删去。例证不消举,因举少说不尽,举多意也不至。只借张定浩的话说一下李白与明月吧:

“大概再也没有一个诗人,能像他那样周身都浸满了月色,以至于人们愿意相信他的生命最终也是和明月融为一体。”

“抛开那些无谓的诗歌分析,我最喜欢的李白,是写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李白。不是谪仙,也不是狂徒,只是浮花浪蕊般的生命,却能节制并且阔大。这样的生命,有如月亮本身,将过往那么多诗人的烦恼和哀痛统统吸纳,依旧还能投射出沉静、新鲜的光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要知道中国古典世界里的月亮,始终都并非一个值得吟咏的客体,而是一面悬在天空的镜子,收藏着一代代的人们自以为已经失去和毁灭的一切、自以为只存在于愿望中的一切。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因此,每个仰望这面镜子的人,'悬明月以自照’,在那一瞬间,也就得以成为大地、人间乃至自己生活的静观者,那些人世间的已失去和未得到,在这样的月夜,又被统统交还给他们了。不过,此刻,他们已经能够安静的接受,一如接受当歌对酒时,常照金樽里的月光。

宋 马麟 楼台月夜图


中国古典世界里那些在文与艺中的人,他们的敏感、感受、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是对“得其所”之求。这种流连与叹息又有太多都淹留在月中。求“得其所”,或许也求“不得其所”,满足幻想,又再生幻想。即使已在明月高悬中获得了内心真正的平静,成为大地、人间,乃至生活的静观者,这样的过程本身总带着惆怅、怅惘的颜色。曾经我找不到一个恰切的词来形容,只觉得中性意义上的惆怅与怅惘还算接近,如今看来更准确的或许是阴性思维。中国古典世界中流连在文与艺中的人,为人们所知的,大多是男性,但他们却比如今的人拥有更多的阴性思维。

现代性意义中的阳性力量,或许是有序、逻辑、竞争、征服;阴性力量或许是无序、非理性、超然的神性和纯净的冥想、包容世间万物的永恒之爱。月光朗照下,只有纯洁无瑕的赤子。“那面镜子又并不仅仅悬于天空。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这询问来自一位现代的中国诗人,而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时,心里想到的,就是李白。”

壬寅年六月十二的月   拍摄:肖军先生

而我如今在杭州,留月,贮月,登云钓月。万松岭有留月台;孤山有贮月泉;严子陵垂钓处石碑东侧有苏轼所留墨迹的摩崖“登云钓月”;月岩的“光影中天”更不必说。

宋人从东京到武林,也是从“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东京梦华录》)“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排当,如倚桂阁、秋晖堂、碧岑,皆临时取旨。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武林旧事》)

留月,贮月,登云钓月,光影中天。游迹多心迹。或许,是我平生最钟情,平生最用心。

平湖秋月 二我轩摄 1911

三潭印月 二我轩摄 1911


另一位友人说,西湖困住多少人。如果再加上杭城的月呢。

黛玉说:“天下水总归一源”,天下的水都是一处的,如果你要纪念一个人,不必一定跑到某个地方去,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水气之精者为月,这个意义上,月是它们同一的来处。

月也让他乡,成为故乡。

🌒🌓🌔🌕🌖🌗🌘

🌕心月孤悬
内心真正的平静清明,正是今天我们普遍缺失、需要的。这或许要借助如月之阴性力量。

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白虎通》言“魂主于情”,“魄主于性”,这里讲到性与情。上世纪末,郭店楚墓中出⼟了⼀批战国⽵简,其中有⼀篇儒家佚著,名《性⾃命出》。其中有言:性⾃命出,命⾃天降;道始于情,情⽣于性。
《易·乾卦》“各正性命”的疏语言:“命者,人所禀受”。又《詩·周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笺注曰:“命,犹道也。”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则又是一种周流往复。

且天命在“璇玑悬斡,晦魄环照”之天,性情在人。性情便是人的天命。“⼀切都是情,当这份情上通于天道⽽廓然清明时,便称为性,便与天命相通。”“人性的本来状态、质朴状态和天道宇宙是一样的,可以涵育生发万物。”当是时,也就是“天命谓之性”。《中庸》:“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率性,是无过无不及,是雅正其性,是油然而发,是愉悦的,是真心至诚的,这就是情。”道与情不是相悖的,知情者才能出之,这个出便是超越,而非舍弃。“情不可去,⽆情⾮⼈也。诸佛诸祖教化的对象,所以从来是’有情’。⼈⾝难得,正因情切。”清净光明的超越之情,也便是本来之性,也便上通天命,与道一。故闻一多曾言,庄子是开辟以来最伟大的一个情种。

心月孤悬或类似于此。“什么是心月孤悬?心用月亮表示,好比十五的月亮,它是清净光明的。它不是一个画面,它是生命的本来。真正的心月,用道家的术语比较容易理解,那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到无量无边,小到没有一个内在。心月孤悬,’孤’是孤寂,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自性是不可思考和议论的,六根无法接触到,必须放下六根和对外境的执着,才可能体会到。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或可月下被发缓行,以使志生。

陀樂
壬寅年八月十四

🌒🌓🌔🌕🌖🌗🌘


|绍文堂| 
乾坤清淑之气
在上为星辰
在下为河岳
在人为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经典情诗大全
年年中秋待月圆 月圆最是相思时
中秋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
李白的诗词全集(诗集、词集)
★★★【凄楚伤感的古诗词】
《抒尽红尘都尽爱,入墨相思盼情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