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放弃了对香精诱鱼的研究

我放弃了对香精诱鱼的研究

武汉·邢乐仁

一、我迷上了香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钓友来大陆参赛,比赛分别在无锡和北京举行。结果是大陆选手连输三场。有人在<中国钓鱼>杂志上介绍:台湾钓友使用的是具有浓烈椰蓉香味儿的商品饵。一次我到青岛出差,发现当地渔具店出售台湾产的“钓鲫香香饵”,闻一闻也有浓烈的椰蓉香味儿。一打听十多元钱一袋,相当于我当时工资收入的1/6,两次还价未果。在离开青岛之前,才狠下心买了一袋。回武汉后,试钓的效果相当不错。

有一次我来到离家较近的一家汽水厂。由于平日关系较好,工厂领导让我穿上白大褂、换上拖鞋,带我到配料室参观。只见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食用色素和水果香精。临走时厂领导大方地把所剩无几的一小瓶椰蓉香精送给了我。用钓鱼的方法来确认香精的诱鱼作用是不科学的。因为影响垂钓的因素很多。相对来说,在水族箱中进行对比实验才比较准确。我把椰蓉香精稀释成不同浓度,并和成面团,与用自来水和成的面团,同时吊入水族箱,看看实验鱼(鲫鱼和金鱼)是否对某种饵料有倾向性。结果却令我失望。

之后,我又买来新鲜椰子,取其肉,汁、核、蓉(内瓤),分别制成面团进行实验,仍无理想中的结果。

再之后,我又托人从海南带回用于食品制作的干椰蓉(微香、白色泡沫状,极轻),又从食品试剂公司买回从英国进口的椰蓉香精。然而数次实验的结果都令我失望。

我不禁生疑了:台湾商品鱼饵中真正诱鱼的成分可能不是椰蓉香精。它可能是一种“伪装”、一种误导或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

二、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二十多年前,那时我五十岁,有一次去武昌小南湖“调查”。以便为次日的垂钓找一个好钓位。刚到那里便见一群人围在一位钓者身后观战。我挤了进去,想看个究竟。只见鱼一条条的上个不停。这时我好奇地将他的鱼饵(面团)拿到手中。先是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再掰一小半放进口里尝一尝。突然,这位钓者从我手中抢回面团,鼻子里轻蔑地哼了一声。我自觉下不了台,说了一句:师傅,不要太保守了么!他立即讽刺地说:你好象没上过学吧!这句尖刻的话对我这个有着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来说,比骂我一句还难以接受。我立即反唇相讥:我上大学的时候你恐怕还戴着红领巾!这位老兄毫不示弱,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人闻味靠的是物的挥发性,鱼闻味靠的是物的溶解性。这本是初中化学和生物就讲过的知识,你那时干什么去了? (后来得知,这位钓者是某大学化学系的教授,他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我被他问的哑口无言,在科学面前我不得不认输,四十年的识饵经验竞在这一瞬间被撞得支离破碎,旁边一位钓友拍着我的肩膀安慰我说:伙计,看来咱们都一样,用咱们的鼻子代替了鱼的鼻子啊。回到家里,我反复地琢磨这位教授“物质的挥发性和溶解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的含义。是啊!跳出水面的鲤鱼怎能闻到玫瑰的花香?游泳选手在游泳比赛中也绝不可能允许含有各种“气味”的水灌入自己的鼻子。唉!我居然用自己的鼻子代替了鱼的鼻子,这样的错误一犯就犯了四十年!

这次“遭遇”让我确立了两个信念:1.要认真地学习鱼类学知识;2.真正的高手在民间,我的师傅遍天下。

三、鱼类嗅觉的感觉边界距离是视觉的几十倍

鱼的嗅觉器官是鼻子:它只负责闻味儿一个任务,而不像陆生动物或人类那样还要负责呼吸。硬骨鱼类的鼻子一般有两对。每侧的前后鼻孔外表有一个中隔,下方是一个鼻囊。水流从前鼻孔进入鼻囊,从后鼻排出。鼻囊内有许多嗅觉小褶(也称嗅小板或嗅玫瑰),它的上面密布着嗅觉细胞的粘膜。小褶呈放射状或两列的栉状排列。含有各种“气味儿”的水就由这些小褶负责接收。并把接收到的信息通过嗅觉神经传至端脑,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整合(分辨、筛选、确认),最后下达或进或退或“置之不理”的指令。

营养物质是人、陆生动物和鱼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人、陆生动物和鱼类在各自的环境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来获取营养。水中的蛋白质是在淡、海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营养物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例如:水生动植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死亡后的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会进一步降解(发酵),在这个过程会出现“可溶性有机碎屑”。它们当中有鱼类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例如氨基酸(蛋白质的基层单位)。

如果钓场的水体偏酸,氨基酸以阳性离子形式存在;偏碱则以阴性离子存在。三种离子在水中通过得失H相互转换而同时存在。

当鱼儿游近“发酵”地带附近时,带电的正离子或负离子的突然增多会引起鱼儿嗅觉神经电位的陡升和传导(由于专业知识过于深奥,这里不做详细讨论),于是鱼儿会延浓度梯度游向食物源。鱼的鼻子的灵敏度有多高?科学家曾说明:在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里滴入l克酒精,这个湖中各个角落里的鳗鱼都会对其产生嗅觉;鲫鱼对丙氨酸的感应浓度是l0~l0摩尔/升,也就是小数点后有7到8个零的浓度。只要遇到这样的条件.它们就会感知并做出趋向反应。当脱钩逃跑的鲤鱼从受伤的皮肤中释放出l0孔-11摩尔/升的警戒素时,嗅到这个气味的鲤科鱼类就会立即逃避。这些数字证实了钓鱼人常说的一句话“鱼的鼻子比狗的鼻子还要尖(锐)”。鱼的视觉与其嗅觉相比.就差了很多。因此在自然水域里觅食的鱼类大都依靠嗅觉。因为嗅觉的感觉边界距离是视觉的几十倍。

一尾失去嗅觉功能的鱼儿也就失去了寻觅食物的主要能力,失去了识别掠食者的气味和迅速做出逃避反应的能力,它们是活不长久的。遗憾的是:一些钓友特别是竞技钓手,常常忽视了对诱鱼剂的研究。要知道:诱鱼进窝是让鱼咬钩的前提。

四、我找到了离子铵NH4+

十八年前,一位四川籍钓友和我一起在武汉小南湖钓鱼。虽然他用的是两支长竹竿,可他上的鲫鱼却比我钓的多,个头也大。据说他曾多次获得本单位钓鱼比赛的冠军。一次,他让我给他照看着鱼竿.说要到街上买点饼干,回来后,他把桃酥饼干泡软,从帆布包中摸出核桃大的一团黑糊糊的东西与之掺在一起.然后分给我一小半,并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黑蚯蚓加桃酥,专钓大鲫鱼。我半信半疑地把他给我的“秘方”投到我的两个窝子里。嘿,还真灵。我也钓到了五条半斤以上的鲫鱼。

当我把一堆筷子粗的臭蚯蚓剁烂时,一股浓烈的铵气味(NH4+)冲进我的鼻子,就像……这个味我闻过。噢,想起来了,记得上次我参观食品厂生产桃酥的过程时.工人们一打开烘箱铁门时就有一股浓烈的氨气味(NH4+)扑鼻而来,当时我还问:这臭味是什么?技术人员解释说,这是小碱(碳酸氢铵)放出来的。

碳酸氢铵是易分解的化合物。即NH4HCO3分解为NH4+C02+H20。

臭蚯蚓+桃酥中的诱食成分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1.蚯蚓中含有的三种以上的氨基酸;2.桃酥中含有的油脂(脂肪酸);3、两种物质中均含有的NH3,这本是对鱼有害的一种气体,但在水中却发生了化学变化.即NH3+H2O—NH4+OH一而建立了化学平衡。这里有一个问题:黑蚯蚓是陆生的.桃酥饼干也是人工食品,鲫鱼如何识别它的可食性?原来淡、海水中就存在着NH4这个化合物在淡、海水中氮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分解而产生NH3,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也能生成NH3,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动物的代谢最终产物一般也以NH形式排出体外。NH3和H2O接触后.即生成带电荷的NH4和带负电荷的OH一而建立化学平衡。NH4像其他营养物一样,附在碎屑之中。鱼类学家Takagi于1987年实验证实:一价阳离子对利于嗅觉刺激效果的顺序是NH+>K+>LI+、CS+、Na+>Choline(胆碱)。我才明白这位四川钓友的秘方为什么会具备如此奇特的功效。

食品厂的同志送了我一点小碱(2元钱一公斤),我用不同浓度做实验,证明了它对鲫、鲤具有诱鱼效果。然而它的难闻臭味和易潮湿的物理性质(只一个月就由晶体化成了绿色的液态),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它。可是我却找到了研究鱼类诱食剂的要义——好鱼饵藏在水里、藏在鱼类喜食的天然食物当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药篇】绝密档案解密
别用鼻子来判断饵料窝料味道正不正,这是钓不好鱼的原因
【转】北京黑大坑和香精型小药、药酒的组合使用 - 钓技--钓饵汇总 - 北京大众钓鱼网 钓...
黑大抗 小药 诱食剂 使用的经验2
垂钓感言之七.鱼类的嗅觉器官与垂钓关系--转自北京大众钓鱼网
小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