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兄长,李世民究竟存有怎样的情感,千年后一块墓志铭揭开答案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皇权的争夺是每个朝代最为激烈的角逐。不管是秦末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抑或是东汉末年的三国之战,在这些乱世英雄眼中,那威威皇权就是此生的追求。

有了皇权自然就有了皇族,比起异姓家族间的相争,皇室同族的皇权之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天家无父子”,这寥寥数语将同胞相残的现实,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所有的同族亲人相争的悲壮历史中,这场皇权惊变一定得拥有姓名,那就是——玄武门之变。这场政权之变,使得就算在后来被称为千古明君的李世民身上始终有一个无法消除的污点。

作为帝王,李世民是成功的,开创贞观之治,大唐万邦来朝,但这也抹灭不了他诛杀兄长李建成的事实。因此在千年的时代更迭中,他的身上永远有两个标签:明君、弑兄。

或许是成王败寇,现在的众多影视作品中大多是将李建成演绎成一个多疑、无能、残害忠良,并且嫉妒李世民,处处与他作对的形象。

那么在历史中,李建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李世民对于这个大哥到底是有着怎样的情感和看法呢?

千百年后,在出土的李建成墓中,人们明白了李世民对于这个被他亲手杀死的兄弟的真实态度。

李建成其人,可以说影视中有多不堪,真实的他就有多惊艳,“牡丹太子”之名足见他的不凡。

身为唐国公李渊与窦夫人的嫡长子,李建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与期盼为一身。自古以来,立嫡立长的观念深入人心,李建成身为嫡长子自然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于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李渊就上书将他封为唐国公世子,以继承李家的一切。

李建成刚刚三岁,李渊就请来了当时关中有名的大儒来给他当老师,文史典籍,琴棋书画,无一缺漏。

当然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一定是文韬武略的,因此在学问之外李渊也没有放松对李建成武艺上的要求。他手把手教授李建成骑马射箭,立志要把儿子培养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才。

李建成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本就天资聪颖的他,还十分刻苦用功,不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骑马射箭更是样样精通。优秀如李建成可以说是当时世家公子中的典范,极受追捧。

除去学问本领,李建成的为人也是十分好的。在李渊的四个儿子中,真正算是被夫人窦氏拉扯大的人,也只有李建成了。受母亲的影响,李建成的德行也是为人所称颂的。虽出身权贵,但李建成身上丝毫没有世家子弟身上的纨绔之气,他温文尔雅,待人谦和,与他接触交往过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他的。

所以即便后来李渊又有了三个儿子,其中优秀如李世民,也依旧没能撼动李建成的位置,因为他已经足够合格。

在李渊的设想中,长子李建成会在几个兄弟的辅助帮扶下,将李家发扬光大。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上天不想就让李渊安安稳稳地当个权贵大臣,它给予了李渊更大的使命,也注定了李家兄弟不能像寻常人家一样。

在李渊起兵反隋后,几个儿子都随着他四处征战,各个都是英勇不凡。而相比于李建成等人,能在这乱世中,瞅准时机,当机立断的李渊更不可能是等闲之辈。

李渊对几个儿子的能力都是看在眼里,一清二楚的,他对于李建成的肯定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更因为他有着不输李世民的才能。

在起义之初,李建成与李世民曾一同参与西河之战,两人在当中都有不凡的表现。但李建成一路严整军纪,与将士们同吃同住,更是不许士兵抢夺百姓之物,得了军心也得了民心,使得西河城内的人纷纷投靠。

李建成是个有远见的人,其实早在李渊造反前,他就到处广招贤才,拉拢氏族,借钱借粮,为李渊打造了一个安稳的后方。在李渊造反后也是没闲着,他征战过,虽比不上弟弟李世民英勇,但也立下不少战功。后期李建成固守后方,将政务处理得仅仅有条,更是让李渊没有了后顾之忧,治国才能已是初显。

因此在李渊走到了权力顶峰的时候,李建成也顺理成章成了太子。可以说,无论在哪个时代,李建成这个太子都是合格的。因此又有不少人感慨,要是换个时代,他也一定能成为一个万世明君。

无奈的是,英豪总在乱世出,李家的基因也是足够强大,亲弟弟李世民有着不下与李建成的才能和野心,一山不容二虎,相争是必然的。

在李渊晋阳起兵之时,李世民只有16岁,虽然年轻但也随着父亲和兄长一起立下赫赫战功。

后期随着李渊的事业越搞越大,长子李建成便被留在后方稳固政权,而李世民则一直在外征战,可以说李渊的江山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于是在李渊这个老父亲看来,这两个儿子,一个主战、一个主政,一文一武简直绝配,定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可惜他是想得挺好,可是儿子不配合。

常年征战中,李世民在军中赢得了威望极高。最初那几年还好,可随着李世民的功越立越多,李渊对他已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李世民看得出,父亲李渊对自己也是十分满意的,心里就想着,那太子的位置自己是不是也可以争一争了。

然而,他最终还是没能如愿,比起李世民,显然李渊更满意李建成。在一统天下后,李建成顺利成为了太子,而李世民也因显赫战功被封为秦王。

可李世民不甘心啊,他开始委屈,明明自己也挺能干,为什么太子就非得是哥哥李建成的,就因为自己出生晚了?

而对于李建成来说,二弟李世民的优秀他也看在眼里,虽然在自己优异的表现下,顺利地坐上了太子之位,可这个优秀的弟弟对他来说威胁还是很大的。毕竟李世民可是将野心摆在明面上的。

于是乎,兄弟俩在李渊登基后矛盾是愈演愈烈,各种明争暗斗,不是今天我害害你,就是明天你害害我。

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玄武门之变“也成了自古以来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代名词。

公元626年7月2日,李渊因李世民进言,说是李建成与后妃有染,而传召太子建成及齐王李元吉等人入宫。

李建成和李元吉等奉诏入宫,当他们行至宫城北门玄武门之后,很快就察觉出不对了。可当他们想要勒马回奔之时却是为时已晚,早就埋伏在那里的李世民已经率部将他们团团围住了。

李建成当场就被李世民一箭毙命,李元吉也随即被杀,在李建成的人反应过来想反抗时,万事已经尘埃落定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兄长李建成诸子诛杀殆尽。而他也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登上了太子之位,紧接着李渊退位,李世民正式登基。

在后世的史书中对于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多是这样的记载:因为李建成了不断迫害,与弟弟李元吉联手,明里暗里地加害,对此李世民却处处忍让。可李建成他们却得寸进尺,在酒中下毒来谋害李世民,因此导致他为自保而还手。

就连现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李建成就是一个无能,却有幸占了长子之名的昏庸之辈。就连李渊在整个唐朝建立中的价值也都被极大地削弱,甚至现在有些人都常常误以为唐朝是李世民建立的。

因此相比于没能力、心眼小的李建成,人们更认可,李世民,认为他坐上皇位才是应该的。

史书就像个任人粉饰的小姑娘,当年兄弟俩的争斗细节已经不得而知。但从李渊的态度,一些史料的考古中可以知道,李建成绝不是大家固有印象中的无为小人。

而李世民对于这位兄长的态度,也并非深恶痛绝。

2005年,这位唐朝开国太子的墓葬在西安被发现,可惜年代久远,墓中的陪葬品早就被盗得干干净净了,墓室中只留下了一座棺椁和一块墓志铭。

然而身为太子,李建成的墓志铭却仅仅只有55个字。

实在令人唏嘘,不用想也知道这定是李世民的手笔,看来他不想李建成给后人留下太多的印象。

墓志里,只简单记载了李建成去世的时间和下葬的时间,对其生平是只字未提。

是的,好的坏的都没说,好像只是想把这个人的身影抹除,淡化掉他的存在。

其实在墓志这寥寥几字中,也可以将李世民的心思看出一二的。在墓志中,刻有“王讳建成“,这似乎呈现了他对这个兄长心中存在的敬意。

而一个“隐“字也很耐人寻味,”隐“是李世民给李建成的谥号,隐息二字,虽算不上美谥,但也没有任何抹黑的成分。

如果李世民真的对李建成恨之入骨,大可以在墓志中大家斥责,贬低。

或许李世民也不想和兄长生于一个时代吧,同样优秀的两个人,却注定了只有一个人可以坐上那个至尊之位。也许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世民无数地设想过,如果自己上面没有李建成这么个优秀的兄长该有多好。

而这个“隐“字所表达的许就是李世民内心对李建成真正的态度:希望你从未存在过。

他们之间从未存在过恨意与仇怨,只是对权力的向往使得他们不得不你死我活。在李建成下葬之时,李世民也为之痛哭,哭的可能是他们曾经也有过的那段兄弟亲情。

如果不是身处皇家,他们应该会是一对相互扶持的好兄弟。在权力之争下,不得不舍弃兄弟情的他们应该都十分真切地希望对方从未存在过。只不过这一心里,只有胜利方才能表达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却揭开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李建成墓志铭揭示出李世民果然篡改历史,李建成真的被黑上千年!
李建成的墓被打开时,墓上刻的55个字,让我们了解了李世民的为人
陕西出土3块墓志,证实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女儿沦为李世民的工具
李建成的墓志出土后,短短几行字,让人们看清了李世民的真实心态
陕西出土一墓志,曝光1300年前武则天的兽行!史书果然没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