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牧的《清明》废话太多,有人改了N个版本,还改成了词
userphoto

2022.11.16 天津

关注

清明节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特殊在哪儿呢?它是唯一的一个节气和节日相结合的节。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除了清明之外,其他的二十三个只能叫节气,都不能说节日。

说今天过冬至了,我不能说过冬至节。过立春节、过春分节、过白露节……这都不行。唯有清明,你可以说我过清明节。

所以,清明节把节气和节日融合在一起了。

不但如此,而且,清明节还是我们古代两个节日的融合,哪两个节日呢?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那这么一来呢,清明节就具有了寒食节扫墓上坟,上巳节踏青戏水,这样既严肃又娱乐的节俗了。所以,最近两年,有些人利用网络传谣说:“清明节,那是一个悲哀的日子,我们不能祝别人:'清明节快乐’。”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清明节和中国的其他节日一样,都具有娱乐欢快的节俗。放风筝、折柳、戴花,曲水流觞、荡秋千……这都是欢快的事情。所以,清明节照样可以祝人:“清明节快乐!”

正是因为清明节具有这样的特殊性,再加上清明节正处在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所以,古往今来,诗人们以清明为题作的诗,可以说是不胜其数,数都数不过来呀。其中最著名的,人人都会背的,那就得属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了。

杜牧的这首《清明》写作地点是当时的池州。池州就是我们今天的安徽省池州市。

在唐文宗会昌四年,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池州刺史,就是被派到池州这个地方,当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一到池州,杜牧一看,哎呀,这池州太美了,虽说面积不算大,但是,它位置好——位于长江南岸,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杜牧这个人又好玩,年轻的时候在扬州除了办公就玩啊,到了池州也一样,在办理公务之余也是经常便服出游啊,没用几个月就把池州一带有名的景点儿全观光了一遍。

单说这么一天,正赶上清明节,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杜牧一看,哎呦,太好了,这样的天如果不出油,辜负了阳光啊!出去!于是杜牧,再次换上便装,又出来郊游来了。

到哪儿郊游啊?这一次奔池州西郊来踏青。

一路之上,东风和畅,满目春光,心旷神怡,特别舒坦。要么说清明节,您别在家里待着,如果可能的话,带着家人到大自然走一走,沐浴一下春天的阳光和春风啊。当然,清明时节,也是气候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时候,不有那么一句谚语吗?叫“清明冷十天”。你看这清明节前,哎,好像春天到了,气温上升了。清明节后呢?那更是要到夏天了,气温更飙升。唯独清明时节左右,容易来冷空气。所以,老百姓就说:“清明冷十天!”清明时节容易闹不好的天气。结果今天就被杜牧赶上了。

本来出城的时候,天气特别好,就没带雨具,阳光明媚,带什么伞呢?那年代的伞跟现在也不一样,现在还方便点,那年代用竹子做的,好家伙,一把伞好几斤沉,塞哪里也别扭啊,所以能不带就不带。可没想到,走到半截路,坏了!“呜噜噜……”这乌云上来了,明媚的阳光不见了,“唰!”一下子一阵小阴风儿这么一吹,稀稀拉拉、稀稀拉拉,下起了毛毛细雨了。春天的雨也下不大,春雨贵如油嘛。但是,有时候,春雨也特腻人。说大吗?不大。不大,下在身上,湿湿沥沥、黏黏乎乎,挺难受,一会儿工夫就把杜牧的衣襟全给打湿了。

再看周围很多踏青者,也有那些上坟之人,一见下雨了,一个个皱着眉头,低着脑袋匆匆往前行路。

杜牧一看这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我得找个地方避雨去。到哪避雨呢?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儿。哎呀,这个地方如果有那么一个小酒家就好了。怎么了?酒家里一坐,既能避雨,我又能要两盘小菜,一壶小酒,找个窗边的位子往那一靠,看着外面雨中的春色,吃着菜饮热酒,嗯……非常惬意,好有情调啊。但是这个地方哪有酒家呀?

他正着急呢,哎,突然看见了有一牧童骑着水牛,头戴着柳圈儿吹着柳笛,正悠悠地朝自己走来。

你看人家牧童啊,天天在外放牛,刮风下雨,不怕!怎么呢?大不了膀子一光呗。清明时节的江南,气温已经很高了,所以,牧童人家不怕雨,整天跟这水牛在水里泡着,还在乎你这点毛毛细雨吗?所以,这一路之上,别人行色匆匆,唯独这么一个牧牛小童,人家悠然自得。

杜牧赶紧停住脚步,等到牧童走到近前,杜牧冲小牧童微微一笑,非常客气,“这位小哥,我且问你,你可知附近什么地方有酒家没有?”

小牧童在水牛上一听,把嘴里的柳笛给吐出来了,“啊,你找酒家呀?你往哪儿看!”说着话,用手指往西边这么一指,“前面的地方有个杏花村,村子里头就有家酒店。我爹,每一天都去那打酒,我告诉你,那里的酒可香呢!”

“哦?是吗?哎呀,多谢小哥!多谢小哥呀!”

杜牧大喜,就顺着牧童指的方向走出去一段距离,果然发现了杏花村。一看,果然有一家酒店,杜牧赶紧进去挑了一张靠窗户的桌子往那儿一坐,让店家送上酒菜,自己把外面披的大氅脱下来,挂在旁边,在那里晾一晾,自己坐在这里望着雨中的春色是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呀。

喝了一会儿,看那大氅也差不多快干了,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渐渐干了,而窗外的雨也渐渐地小了。杜牧结了饭钱,披上衣服正准备出店。嗯?他发现这店里的墙上写满了诗篇。

大唐是个诗歌的国度,什么地方都可以随便写诗,尤其是饭店,这粉墙是专门留给那些文人骚客的,你只要爱写,你就尽管往上题,题的好的,给你保留着,题的不好,过一段时间,重新粉刷。

杜牧是个诗人呐,看到这么多的诗,不免走近了瞅两眼。瞅来瞅去,没一首诗写得称心的,都很一般的。但是,这么一瞅别人的诗啊,把杜牧自己的诗瘾给勾出来了。我何不在此留诗一首呢?于是,就吩咐店小二:“给我取笔墨来!”

“哎,好的!”笔墨现成啊,赶紧端过来。

杜牧膏饱了笔,这脑海当中就浮现出了刚才自己在外面询问童子酒家的那一幕。他觉得这是一幕绝美的诗景啊,我何不以此景写一首清明诗呢?于是略加思索,就在粉墙上题了一首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写得特别得直白,没有一个难字,没有一个典故,但是,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晰生动。而且,境界优美。大意很直白: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路上行人落魄断魂。问牧童:'哪个地方有酒家?’牧童遥遥一指:'就在杏花村。’”

这首诗既写出了清明时节春雨纷纷的气候特点,又写出了行人缅怀祭祀先人的急切心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呀。

但是,后世,就有一些文人雅士就拿这首诗开玩笑,开什么玩笑呢?就说:杜牧写这首诗。

用的废字太多!哪用得着七言啊?这首诗,每一句话给他删一个字——六言足矣!可以这样写嘛:

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这不就完了吗?一样表达意思。

有人说:你呀,别说人家。你用六个字,那算什么本事,我五个字就够了:

清明时节雨,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五个字足够。

有人说:五个字都多,我四个字就够!

清明时节,

行人断魂,

酒家何处?

遥指杏村!

有人说:四个字都多!我三个字一句,都可以!

清明雨,

人断魂。

酒家有?

杏花村。

有人说了,你们这个呀,给人减字儿,把里面的意境都减没了!我呢,不减字儿。

我给他改标点,重新断句。我能够把这一篇七绝诗,给他改成一首词。

能这么改?

能啊!你们听着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清明节诗后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 杜牧《清明》
杜牧 《清明》 赏析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清明·杜牧
古诗中的杏花村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细思极恐,杜牧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竟有四个不同背景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