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史杂谈
1673年,吴三桂发起的三藩之乱揭开序幕,三藩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并且到处出现反叛,清朝的统治一度受到重大的威胁。
这场叛乱,是一群野心家为了自己不同的目的而聚集在一起展开的一场盛宴,但这场盛宴只维持了八年便被康熙平定。
三藩之乱
康熙的出现让内陆终于安定下来,并在不久后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黄金时期“康熙盛世”。
而三藩的藩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却最终败在此时年仅19岁的康熙手上,这是如何回事呢?
三藩成立,拥兵自重
三藩是如何产生的呢?此事还要从清军入关时说起。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之时,其实只有五万多的兵马,加上所有的满清贵族和满清百姓,都还不到二十万人。
因此,其实与明朝相比,清军的兵力是十分不足的,所以并没有办法可以直接控制中国的所有版图。
康熙帝读书像
兵力不足,南方还有农民起义,反清复明的势力还在不断反抗。如此情况下,清朝统治者要如何是好呢?
思索许久以后,清朝统治者决定将归顺自己的明朝官员和将领封官去管理南方的各个省份。
将这些官员和将领作为前驱,利用他们来安抚民众并且镇压反抗势力,以此来制衡南方的动乱。
就这样,吴三桂被清朝统治者封为了平西王,派去云南平定动乱,管理云南和贵州;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耿精忠被封为靖南王,管理福建等地。
清朝统治者的这个打算在短时间之内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趋于平定,看起来统一中原指日可待。
平定三藩之乱要图
但同时,南方最大的三个藩王也就形成了,三个藩王在自己所镇守的地区权利都极大,没有官员可以管理到他们。
在日渐的利益熏陶之下,三个藩王逐渐掌控了镇守地的军队,并且开始截取税赋,将军队和财政都牢牢控制住。
吴三桂甚至还随意在云贵两地封官,他选中的官员都被称为“西选”,而“西选”出来的官员,曾一度遍布了南方。顺治年间,吴三桂等三位藩王不仅截留税赋,还伸手向朝廷索要俸禄。
但朝廷却又不能不给,顺治曾无奈地说:“他们拥兵自重,若是惹怒了,起兵反叛的话,清政府不一定可以与其抵抗。”
但吴三桂确实振振有词:“我可是给你出力镇守南方,平定叛乱,这些可都是需要兵马的。养点兵马,难道不需要花钱吗?我出这么大的力,你怎么好意思不给呢?”
吴三桂
朝廷没有办法,只能支俸饷给三位藩王。可是吴三桂一个人就要900多万的俸饷,三个藩王就要支出整个清朝财政的一半。
一直就这么养着,清朝不过几年必定会财库亏空,朝廷怎么可能会一直如此呢?可是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此事呢?
于是,1667年,吴三桂以自己眼睛看不清东西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但其实这只是用来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
结果康熙二话不说,便下令让吴三桂将自己管辖的所有事务都交给云贵的督抚,然后便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了。
同时,耿精忠也被撤除了藩位。康熙在批折中写得十分感人:“两位藩王都是我清朝的元老和功臣,我对两位感激不尽。不敢过多劳累二位,我深知二位年事已高,虽尤为不舍,但我还是想将二位送到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颐养天年。”
康熙
吴三桂本来还想着,康熙会挽留一下自己,吴三桂便有理由继续做自己的“土皇帝”。可结果康熙直接撤除了吴三桂和耿精忠。
而此事,在吴三桂心中埋下了反叛的种子:“这康熙小儿,这等做法岂不是在狠狠打我的脸?我为清朝付出这么多,居然就想这样撤掉我的位置?休想!”
于是,吴三桂将自己的帅印交给了云南督抚,但是却没有交出自己的兵权。吴三桂开始暗中调派兵马,联络旧部和耿精忠商讨起兵造反之事。
三藩自立为王,作恶多端
1673年,已经有70岁高龄的尚可喜向朝廷上书,他说:“我已经70岁了,镇守了广东20余年,我想回到我的家乡去养老,我希望让我的儿子尚之信来接替我的位置,继续为朝廷镇守边疆。”
这次上奏,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的人认为,三藩之位不可去除,因为设立藩王本就是为了镇守边疆。中央可以渐渐削弱力量,但一下撤除,谁来镇守边疆呢?
有的人则认为,藩王已经在地方上做了太久的“土皇帝”了,弄得百姓只知藩王却不知朝廷,如果不及时撤除,一定会成为清朝的一大麻烦。
对于康熙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将三藩去除掉,否则如果让尚之信接替他父亲的位置,恐怕三藩迟早会自立为王,脱离王朝的掌控。
所以,这一次尚可喜主动请求回老家颐养天年,是一个康熙必须要抓住的机会。于是,康熙立即下令让尚可喜回老家,但是却不让尚之信接替父亲的位置。
对此,康熙是这样说的:“尚之信并没有爵位,不能名正言顺地接替这个位置,况且,尚老且在,尚之信直接接替爵位可谓是大逆不道。”
于是康熙顺势下诏撤除了尚可喜的藩位,尚可喜听后气急败坏,可是自己年事已高,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了,只能忍气吞声回家养老了。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造反,正式揭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吴三桂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企图挑起民族矛盾,作为反清的武器。
但实际上,吴三桂只是想利用这次的造反,逼康熙表态,撤回曾经颁布的“撤藩令”,让自己回到自己藩王的位置上去。
刚开始,造反之路进展得十分顺利,吴三桂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占领了云南和贵州,随后又以极其迅猛的攻势迅速占领了湖南湖北还有四川和广西这几个省份。
直到1674年的4月,吴三桂就已经占领了六个省份,并且清朝也没有进行有力的反攻。
耿精忠看到后,立即宣布跟随吴三桂的脚步造反,并且也迅速拿下了江西和浙江,一时间,吴三桂便占领了九个省份。
再与自己的旧部不断沟通,吴三桂又顺利拿下了甘肃和陕西。起兵一年,吴三桂便掌握了大半个中国。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此时,康熙知道自己必须开始反击了,否则吴三桂的军队就该打到家门口来了。于是才20岁的康熙毫不犹豫地斩杀了吴三桂作为驸马的儿子吴应熊。
这一举动,便是向世人宣布,自己要开始镇压反叛了,于是开始了持续几年的镇压。
1676年,清军发起的猛烈的反攻让吴三桂的部队根本无法抵抗,顺利平定了甘肃、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还有广西。
这也将吴三桂放进了清军的大包围之中,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于是吴三桂在湖北修筑军事,将自己仅剩的地盘牢牢掌握住。
这让战事不断僵持,康熙对此也十分焦急,一直想不到好的办法打破这种僵持。经过不断地商讨和调整,康熙终于找到了办法。
三藩的内部其实并不稳定,本来,耿精忠与吴三桂是因为想法相同,于是一起造反。
但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是被迫加入了反叛的队伍之中,暗中却悄悄与清军联系,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尚之信
而吴三桂的旧部王辅臣跟随吴三桂起兵后,只得到了一个空头名号,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还有许多跟随吴三桂反叛的都各怀鬼胎,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与吴三桂合作的。
于是康熙不断调整攻打战略,对三藩实施了不同的策略。康熙发出昭告,除了吴三桂,其余投降者皆可不追究其罪过。
诏令一出,吴三桂的部队便开始分化,有将领不断带兵投降,威胁开始降低。清军抓住机会集中所有兵力进攻湖南,吴三桂已经开始支撑不住了。
1678年,吴三桂看见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走,于是在衡州称帝,国号为大周。
但不断地失败让吴三桂意识到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他十分沮丧和郁闷,在建国五个月之后,吴三桂郁郁而终,皇位被传给了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
吴三桂称帝(剧照)
1681年,康熙杀入云南昆明,一举攻破大周,吴世璠在昆明自杀殉国。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结束,中国终于安定下来。
吴三桂发起的“三藩之乱”其实注定了不会成功,吴三桂作为藩王时无恶不作,可以说天时地利任何一个不占,并且起兵的最初原因也只是逼迫“撤藩令”的撤除而已。
吴三桂也只是凭借自己的匹夫之勇和清军没有及时的防御才抢占了不少城池,当清军开始正式反攻,吴三桂的军队便开始四分五裂,最后全局溃散。
这场无数野心家聚集在一起凑热闹的盛宴,终究是以分道扬镳的落败而谢幕,只在历史上留下了轻描淡写的一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沉着冷静建业,抓住机会做事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72、康熙是怎样平定三藩之乱的
清史简述:吴三桂“作妖”始末
吴三桂起兵后曾一度占据优势,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清朝?
吴三桂起兵后,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却因犯一大错而败亡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且饮马长江,为何最后还是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