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研究2017(09)五帝时代
    《现代易学原理》第一章  易学是中国文明的源头(摘录)

    第七节 五帝时代

    一般把中国上古历史称为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五帝: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我们已经确定三皇时代:

    伏羲时代(公元前5354年~公元前4094年),共计1260年;

    神农时代(公元前4094年~公元前3574年),共计520年;

    黄帝时代(公元前3574年~公元前3474年),共计100年。

    下面应当确定五帝时代。

    事先声明,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五帝时代存在两个历史黑洞--九黎时代和三苗时代。五帝时代实际包括少昊、九黎、颛顼、帝喾、三苗、帝尧、帝舜七个历史年代。

    我们的研究顺序是:少昊--颛顼--帝喾--九黎--帝舜--帝尧--三苗;

    我们的写作顺序是:少昊--九黎--颛顼--帝喾--三苗--帝尧--帝舜。

    请读者特别注意。

    一、五帝时代的历史黑洞

    1、五帝时代历史黑洞的发现过程

    《历代佛祖通载》明确告诉我们两大信息:其一,黄帝元年是丁亥年;其二,黄帝相传十八代,一千五百二十年。

    我们已经确定,黄帝元年丁亥年(公元前3574年),从黄帝元年(公元前3574年)至帝舜逝世(公元前2054年)正好是1520年,完全满足古代历史文献的要求。

    可是,《帝王世纪》记载:

    少昊金天氏在位百年;

    帝颛顼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帝喾高辛氏在位七十五年,子帝挚在位九年;

    帝尧陶唐氏在位九十八年;

    帝舜有虞氏在位四十五年。

    按《帝王世纪》记载,五帝在位只有405年。再加上“黄帝在位100年”,从黄帝至大禹只有505年。

    由此可见,古代文献记载有两个数据,一个是黄帝至大禹1520年,一个是黄帝至大禹505年,二者之间相差1015年。

    这是为什么?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经过几十次反复推算,经过几年反复探索,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历史秘密:“五帝之间不是连续的,五帝之间一定存在时间间隔。”或者说,“五帝时代存在历史黑洞”。这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发现!

    五帝时代历史黑洞的发现,将改写中国古代历史,展现中国古代历史的本来面貌。

    2、产生“五帝时代历史黑洞”的原因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黃帝为有熊,帝顓頊为高阳,帝喾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弃為周,姓姬氏。”

    原来,《史记》对五帝时代的描述是以连续的氏族传承关系为前提的,这正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这正是产生“五帝时代历史黑洞”的思想根源。

    然而,历史事实表明,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虚拟的氏族关系,从黄帝元年(公元前3574年)至帝舜逝世(公元前2054年),相传一千五百二十年,五帝之间不可能存在直接的连续的氏族关系。

    其实,司马迁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史记·三代世表》记载: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時日月,盖其詳哉。至於序《尚书》則略,无年月;或頗有,然多缺,不可录。故疑則传疑,盖其慎也。”

    “余读谍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数。稽其历譜谍終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豈虛哉!於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

    《史记》如实表明,历谱谍“黃帝以來皆有年数”,我国古代存在“历谱谍”,在孔子之前存在,在司马迁之前也存在,只是因为某种历史原因不予采用,故意删掉罢了。

    因此,废弃古代“历谱谍”,是五帝时代产生历史黑洞的历史根源。

    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五帝时代存在历史黑洞”,或者说“五帝之间不是连续的,五帝之间一定存在时间间隔。” 这是极其重大的历史难题,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历史难题。

    3、五帝时代的第一个历史黑洞——九黎时代

    如何寻找五帝时代的历史黑洞呢?经过几年反复比对,终于在《史记》中发现了问题。

    司马迁《史記·历书》记载:“少皞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禍菑荐至,莫尽其气。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復旧常,无相侵渎。”

    少皞氏就是少昊氏。《史记》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少昊氏之后,九黎乱德,历法不行,颛顼帝即位后,重整历法,恢复了正常秩序。也就是说,在少昊金天氏与颛顼高阳氏之间,发生了“九黎乱德”。

    少昊时代与颛顼时代之间不是连续的,其中存在时间间隔--“九黎时代”。

    “九黎时代”有多长?需要在确定“少昊时代”和“颛顼时代”以后才能明白。

    “九黎时代”是我们发现的五帝时代的第一个历史黑洞。

    4、五帝时代的第二个历史黑洞——三苗时代

    司马迁《史记·历书》记载:“其後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則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

    《史记》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帝尧时代之前,三苗服九黎之德,即“三苗乱德”,帝尧平定了三苗,重修历法,明时正度,恢复了正常秩序。也就是说,在帝喾与帝尧之间,发生“三苗乱德”。

    帝喾时代与帝尧时代之间不是连续的,其中存在时间间隔——“三苗时代”。

    “三苗时代”有多长?需要在确定“帝喾时代”和“帝尧时代”以后才能明白。

    “三苗时代”是我们发现的五帝时代的第二个历史黑洞。

    必须指出,“五帝之间是连续的”就是产生古代“历史错误”的千古病根,“五帝之间一定存在时间间隔”就是医治古代“历史错误”的灵丹妙药。“五帝时代存在两个历史黑洞”就是21世纪最神奇的历史发现。

    二、五帝时代的确定

    现在我们知道,五帝时代存在两个历史黑洞:九黎时代和三苗时代。

    因此,五帝时代实际包括少昊时代、九黎时代、颛顼时代、帝喾时代、三苗时代、帝尧时代、帝舜时代。

    下面我们将根据历史上有关五帝时代的各种记载,逐一分析五帝时代的各个时代的年代。

    1、少昊时代

    《通志》记载:黄帝在位100年,少昊在位84年。

    《历代佛祖通载·卷第二》记载:

    “少昊金天氏。丁卯立。在位八十四年。”

    我们已经确定,黄帝逝世(黄帝一百年)是(公元前3475年)丙寅年;

    因此可以确定:

    少昊元年(公元前3474年)丁卯年。

    少昊八十四年(公元前3391年)庚寅年。

    少昊时代(公元前3474年~公元前3390年),共计84年。

    《少昊时代大事年表》如下:

    少昊元年(公元前3474年): 丁卯年,帝即位;

    少昊八十四年(公元前3391年): 庚寅年,帝陟。

    2、九黎时代

    左丘明《国语·楚语下》记载:

    “及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通天。”

    司马迁《史記·历书》就是采用《国语》的说法。

    “九黎时代”是我们发现的五帝时代的第一个历史黑洞。在少昊时代与颛顼时代之间,存在“九黎时代”。

    我们已经确定,

    少昊八十四年(公元前3391年)庚寅年,帝陟。

    我们可以确定,九黎时代开始于(公元前3390年)辛卯年。

    下一节《1.7.6  颛顼时代》中能够确定:

    颛顼元年(公元前2838年)癸卯年;

    我们可以确定,九黎时代结束于(公元前2838年)癸卯年。

    因此可以确定:

    九黎时代(公元前3390年~公元前2838年),共计552年。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何谓“九黎”?史书上有各种解释,意见不一。

    《尚书·尧典》记载:“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这段文字记载明确告诉我们两点:第一,“九黎”是指九族,是指古代九个氏族部落。第二,“九黎”是黎民百姓。

    “九黎”是我国南方农耕部落的九大氏族部落的后裔,包括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女娲氏、共工氏、神农氏、蚩尤氏、有黎氏、有苗氏。这九大氏族部落从盘古时代起,就从南向北逐渐发展,在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建立了美好的家园。

    盘古时代、伏羲时代和神农时代,九黎氏族当家作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黄帝轩辕氏,是后来兴起的北方游牧部落,经过七十二场战斗,战胜了神农氏部落,开创了黄帝时代(公元前3574年~3474年),北方黄帝轩辕氏部落成为统治者,南方九黎氏族部落沦为“黎民”百姓。

    “九黎”是“九夷”的祖先,“九夷”是“九黎”的演变和发展。

    “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在少昊氏晚年,饱受压迫的九黎氏族部落纷纷起来“乱德”,形成了“九黎时代”,长达552年之久。

    考古学证据是否存在?请看看下面的考古资料:

    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2800年)(甘肃天水大地湾);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河南三门峡仰韶);

    大溪文化(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四川巫山大溪);

    马家滨文化(公元前4200年~公元前3100年)(浙江嘉兴马家滨);

    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内蒙古赤峰红山)。

    上述六大文化遗址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开始于伏羲时代,结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我们发现,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第二个断点,这个历史文化断点是战争造成的。

    显然,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从九黎时代至颛顼时代的转变时期。

    少昊时代以后,大地湾氏族、河姆渡氏族、仰韶氏族、大溪氏族、马家滨氏族、红山氏族,六大氏族部落可能参加了“九黎乱德”,先后为颛顼高阳氏所灭。这就是出现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二个断点的历史原因。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二个断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发现,正是三皇时代文化向五帝时代文化的过渡时期,标志着从中国新石器中期向新石器晚期的历史文化转变。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二个断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出现,充分证实九黎时代( 公元前3390年~公元前2839年)是真实可信的。

    3、颛顼时代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

    “帝颛顼高阳氏,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

    元年,帝即位,居濮。

    十三年,初,作历象。

    二十一年,作承云之乐。

    三十年,帝产伯鲧,居天穆之阳。

    七十八年,帝陟。”

    请注意,《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的关键是“颛顼十三年初,作历象。”我们只要把“颛顼十三年初,作历象。”的年代确定下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后汉书·律历志》记载:“黄帝造历,元起辛卯,而颛顼用乙卯。”

    黄帝时代制定的历法称为《黄帝历》,《黄帝历》是中国第一部阴阳历法。

    颛顼时代制定的历法称为《颛顼历》。《颛顼历》继承了《黄帝历》的原理和方法,《颛顼历》也是阴阳历。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颛顼十三年初作历象”,而《颛顼历》的历元是乙卯年。这样,就可以把“颛顼十三年”与“乙卯年”联系起来。

    由此可以确定,颛顼十三年是乙卯年(公元前2826年)。

    这种联系是否合理呢?我们可以用历法知识和《寿星万年历》5.05进行检验。

    查《寿星万年历》5.05可知:

    公历    公元前2826年2月26日(立春日);

    农历    乙卯年正月初一日(元旦)(朔日)(立春日);(农历建寅):

    农历(干支)  乙卯年戊寅月丙寅日(元旦)(朔日)(立春日);

    换算:

    颛顼历 乙卯年正月初一日(元旦)(朔日)(立春日);(颛顼历建寅);

    颛顼历的历元是乙卯年,称为“颛顼历元起乙卯”。

    颛顼历建寅,以寅月为正月,以立春日为正月初一日。

    《晋书·律历志》记载:“颛顼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月朔旦立春,……故颛顼圣人为历宗也。” 古代对颛顼历推崇备至,颛顼历是古六历之一。

    采用《寿星万年历》5.05进行检验,公元前2826年2月26日(立春日),即是颛顼历乙卯年正月初一日(元旦)(朔日)(立春日)。与“正月朔旦立春”完全吻合,一丝不差,真是天衣无缝,巧夺天工,令人赞美!

    颛顼十三年(公元前2826年)乙卯年,完全与《今本竹书纪年》、《后汉书·律历志》、《开元占经》和《晋书· 律历志》等等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相符合。

    这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历法是多么神妙!这充分证明,确定颛顼十三年(公元前2826年)乙卯年是正确可靠的。

    顺便指出,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夏历,就是颛顼历,就是黄帝阴阳历。因此,农历与颛顼历能相互容合。有关历法知识的详细论述,请看第二章。

    确定颛顼十三年为(公元前2826年)乙卯年以后,就可以推算出:

    颛顼元年(公元前2838年)癸卯年。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颛顼七十八年是(公元前2761年)庚申年。

    因此可以确定:

    颛顼时代(公元前2838年~公元前2760年),共计78年。

    依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颛顼时代大事年表》如下表1-9所示:

    

    4、帝喾时代

    颛顼时代之后是帝喾时代,颛顼时代与帝喾时代是连续的。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

    “帝喾高辛氏

    元年,帝即位,居亳。

    十六年,帝使重帅师灭有郐。

    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

    六十三年,帝陟。

    帝子挚立,九年而废。”

    我们已经确定:

    颛顼七十八年:(公元前2761年)庚申年,帝陟;

    我们可以确定:

    帝喾元年(公元前2760年)辛酉年。

    帝喾在位六十三年,帝喾六十三年为(公元前2698年)癸亥年。

    “帝子挚立,九年而废。”即帝喾七十二年为(公元前2689年)壬申年。

    因此可以确定:

    帝喾时代(公元前2760年~公元前2688年),共计72年。

    依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喾时代大事年表》如下表1-10所示:

    

    5、三苗时代

    左丘明《国语·楚语下》记载:“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

    《帝王世纪·五帝》记载:

    “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

    “三苗时代”是我们发现的五帝时代的第二个历史黑洞,在帝喾时代与帝尧时代之间,存在“三苗时代”。

    我们已经确定:

    帝喾七十二年(公元前2689年):壬申年,帝子挚九年而废。

    我们可以确定:三苗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688年)癸酉年,

    下一节《帝尧时代》我们能够确定,帝尧元年(公元前2205年)丙子年;

    我们就能确定,三苗时代结束于(公元前2205年)丙子年;

    因此可以确定:

    三苗时代(公元前2688年~公元前2205年),共计483年。

    颛顼高阳氏扫平了“九黎乱德”之后,开创了颛顼时代和帝喾时代,北方高阳氏部落和高辛氏部落成为统治者,南方九黎氏族部落又沦为“黎民”百姓。

    三苗氏族部落是九黎之一,受苦最深,反抗最烈。在帝喾高辛氏晚年,三苗氏就像九黎氏一样,高举“乱德”旗帜,开创了三苗时代,长达483年之久。

    考古学证据是否存在?请看看下面的考古资料:

    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2800年)(甘肃天水大地湾);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山东泰安大汶口)

    屈家岭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2600年)(湖北京山屈家岭)

    上述三大文化遗址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结束于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2500年。

    我们发现,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第三个断点。

    显然,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从帝喾时代向三苗时代过渡的转变时期。

    帝喾时代晚期势衰,“三苗乱德”, 大地湾氏族部落、大汶口氏族部落和屈家岭氏族部落,先后为三苗部落所灭。这就是出现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三个断点的历史原因。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三个断点(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出现,充分证实三苗时代(公元前2688年~公元前2205年)是真实可信的。

    6、帝尧时代

    《帝王世纪·五帝》记载:“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说明帝尧评定“三苗之乱”之后,建立了帝尧时代。

    三苗时代之后是帝尧时代,帝尧时代之后是帝舜时代。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

    “帝尧陶唐氏,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命羲和历象。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

    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六十九年,黜崇伯鲧。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一百年,帝陟于陶。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帝舜有虞氏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明确告诉我们:

    帝舜元年(公元前2102年)己未年。

    帝尧逝世(帝尧一百年)为(公元前2106年)乙卯年;

    帝尧元年(公元前2205年)丙子年。

    帝尧时代(公元前2205年~公元前2102年),共计103年。

    依据《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帝尧时代大事年表》如下表1-11所示:

   

    7、帝舜时代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

    “帝舜有虞氏,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乐。

    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

    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

    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

    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

    五十年,帝陟。”

    《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确定,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即帝舜“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

    也就是说,帝舜三十三年(公元前2070年)辛卯年,为夏禹元年。

    我们从帝舜三十三年(公元前2070年)辛卯年往前推算,

    可以确定:

    帝舜元年(公元前2102年)己未年。

    帝舜时代(公元前2102年~公元前2070年),共计32年。

    依据《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帝舜时代大事年表》如下表1-12所示:

    

    三、五帝时代的考古学证据

    五帝时代(公元前3474年~公元前2070年),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五帝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资料如下所示:

    1、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浙江杭州良渚):

    良渚文化遗址,1936年发现于浙江杭州城北良渚镇,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1959年命名为良渚文化,年代为距今5300年至4000年。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玉镯、玉管、玉珠、玉坠、玉带、玉环等。良渚文化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地区中,独占鳌头。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良渚文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现了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

    

良渚文化玉器

    2、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甘肃临洮马家窑):

    马家窑文化,1923年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年代约为距今5300年~4000年。

    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以经营旱地农业为主,大田作物主要种植粟和黍。

    马家窑文化的第一个特色是彩陶的发达。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马家窑文化  彩陶

    马家窑文化的第二个特色是彩陶上契刻的原始文字符号。

    

马家窑文化文字符号

    3、屈家岭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2600年)(湖北京山屈家岭):

    屈家岭文化,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距今约5000-4600年,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至湖南澧县,西至四川巫山。屈家岭文化早期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彩陶的绘制方法有特点,里外皆施彩,用黑色或赭色彩绘出带形纹、网格纹、圆点纹和弧三角纹;另外出现了彩陶纺轮,能够彩绘出旋涡纹、平行线纹、同心圆纹和短弧线纹。屈家岭文化以种植水稻为主。

   

屈家岭文化

    4、龙山文化(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山东历城龙山):

    龙山文化,1928年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省。

  

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北部和辽东半岛,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年代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泾河及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山西襄汾陶寺型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山东龙山文化的突出特点是漆黑光亮的黑陶和蛋壳黑陶,又称为黑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现了铜。

    5、宝墩文化(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800年)(四川成都宝墩):

    宝墩文化遗址,1953年发现,1963年开始发掘。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能追溯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距今4500年左右。宝墩遗址以在成都平原上相继发现的新津宝墩村、都江堰芒城村、崇州双河村、郫县古城村、温江鱼凫村等六座史前遗址群为代表。宝墩文化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也能制作陶器了,主要有绳纹花边陶、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宽沿平地尊为标志。对上述6座古城的发掘与研究证明:它们与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属于同期文化,它不仅大大丰富了三星堆一期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与以三星堆古城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相衔接。宝墩文化为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800年。三星堆文化(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200年)。

  

宝墩文化

    6、石家河文化(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湖北天门石家河):

    石家河文化遗址,1954年发现。1955年开始发掘。

    石家河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该文化已经发现有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石家河文化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具有稀有性、独特性和典型意义。

    

石家河文化

    综上所述,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宝墩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等遗址的发现,证实五帝时代(公元前3474年~公元前2070年)的确定是正确可信的。

    四、五帝文化遗址考古年表

    综上所述,《五帝文化遗址考古年表》如下表1-13所示:

   

    从表1-3《五帝文化遗址考古年表》可以看出:

    五帝时代文化遗址有一个共同特点,大约都结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我们发现,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第四个断点。

    显然,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从五帝时代向夏禹时代过渡的转变时期。良渚部落、马家窑部落、龙山部落、宝墩部落、石家河部落,他们可能都是因为“三苗乱德”的历史原因,被夏禹所灭。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四个断点(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出现,标志着从新石器晚期向青铜器早期过渡的历史转变,正是由五帝时代文化向夏禹时代文化过度的转变时期,充分证实五帝时代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五帝时代的确定是正确可靠的。

    五、三皇五帝年代表

    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是十分复杂的。我国自古就有“历谱谍”,只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被故意删掉了,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历史隐患,产生了历史黑洞。今天,我们终于发现了历史线索,恢复了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把《三皇五帝年代表》归纳如下表1-14所示:

   

    六、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四个断点

    综上所述主,在采用现代考古资料对盘古时代和三皇五帝时代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四个断点:

    (1)、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一个断点--公元前5400年左右,正是盘古时代向伏羲时代过渡的转变时期,标志着从新石器早期向新石器中期过渡的历史转变。

    (2)、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二个断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正是从九黎时代向颛顼时代过渡的转变时期,标志着从新石器中期向新石器晚期过渡的历史转变。

    (3)、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三个断点--公元前2600年左右,正是从帝喾时代向三苗时代过度的转变时期,标志着从新石器晚期开始衰退的历史转变。

    (4)、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第四个断点--公元前2000年左右,正是五帝时代向大禹时代过渡的转变时期,标志着从新石器晚期向青铜器早期过渡的历史转变。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四个断点的发现,充分证实我们确定盘古时代、三皇时代和五帝时代是完全正确可靠的。

    (2017-1-1何中良摘录于《现代易学原理》第一章第七节 五帝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转载] 中国历史纪年表(二)三黄五帝时期
我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指的都是谁? 历史迷进!
“三皇”是指的谁?“五帝”又指的谁?
中国神话体系梳理
中国上古简史(4)
五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