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山路和昆山花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昆山公园及周围英商业广地产有限公司于1902年建造的房子(摄于1902-1920年)

昆山路是上海市虹口区南部的一条东西向马路,起自吴淞路,西至四川北路。该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辟筑于1882年,以江苏省昆山县的名字命名,马路总长400米。该条马路是虹口区最早辟筑的几条马路之一。沿街有景灵堂等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昆山路南面紧挨着的是昆山花园路,东起百官街,西至四川北路。全长仅100米,现为全天候人行道路。该路辟筑于1900年前后,因直抵昆山花园(今昆山公园)而得名。沿路主要为老式洋房,该路7号曾为女作家丁玲的寓所。1933年5月14日,作家应修人因与国民政府保密人员发生冲突而在此逝世。

景灵堂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10-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15 景林堂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景林堂/宗教局;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景灵堂

地址:昆山路135号

层数:2层和3层楼房各1幢;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2年;保护类别:三类

景灵堂内景

景灵堂,原名景林堂,为一座基督教堂。景灵堂从主立面看是典型的罗马风格,内部被分为三层,一层作为小礼拜堂,二楼有通高两层的大厅。

1920年代的景林堂

清光绪八年(1882年),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在虹口一带购进大片土地,并在昆山路开设中西书院。书院的底层设礼拜堂,称中西书院传教站(即景林堂前身)。民国十一年(1922年),由信徒捐资建造景林堂。民国十三年(1924年),景林堂落成,建造在原中西书院对面,取名景林堂,以示景仰林乐知之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虹口区一度陷入战争区域,景灵堂被日军强占,礼拜中断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景灵堂得以重光,信徒回到本堂礼拜。1958年,上海基督教实行宗派联合,原有的教堂随之合并,景林堂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1980年9月,主日礼拜迁到景林堂,宣告开放,并将堂名改为景灵堂,以示中国信徒景仰圣灵之意。

景林堂,摄于1966年

蒋介石,宋庆龄姐妹三人与她们的父母都是景林堂的信徒。宋庆龄之父为监理会牧师,故宋氏兄弟姐妹常来景林堂做礼拜,大堂内设有宋庆龄之母专座。

昆山路146号中西书院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80000203 中西书院旧址 清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昆山路146号

昆山路146号中西书院旧址

中西书院是19世纪后期基督教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著名学校。1881年著名的来华传教士、美国监理会的林乐知在上海法租界八仙桥首先开办了中西书院的第一分院,当时被称为林华书院。1882年又在上海虹口吴淞路开设了第二分院,主要是由传教士授课。随后,林乐知向美国募捐,几年后购买了吴淞路分院旁35亩土地,将两个分院合并,成为中西书院。

中西书院旧影

该院学制方面定为三级8年制,先后学习识字、音韵、英语、历史、地理、代数、物理、化学、天文、力学等,一般第六年就可以毕业。如还愿意继续深造,就接着学习航海、测量、国际公法、人体生理、富国策等,属于专业培养。

在20世纪初,中国的海关、邮政、铁路以及实业界人才,大多数都出自该校。林乐知的办学方针比较开明,学生甚至可以自由发表爱国演讲。

1911年该校正式并入设立于江苏省苏州的东吴大学。初为附属高等小学,1915年改为东吴大学第二中学校,毕业后可直接升入大学本科。同年,在东吴大学讲授政治学的美国律师兰金 (C.W.Rankin)在此主持创办了东吴大学法科,1935年改为东吴大学法学院。抗战期间,东吴大学法学院搬至西藏路慕尔堂上课,1946年8月1日起搬回昆山路146号原址。东吴大学法学院,当时是全国大学中著名的法学院。

昆山路146号东吴大学第二中学校,摄于1931-1932年

这张照片是为《俄克拉荷马日报》的一篇报道拍摄的。照片说明:“周一,一名日本士兵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第二次进入上海卫理公会圣公会开办的教会学校。据学校官员约翰·霍克报告,上周五,日本人突袭了这所学校,毁坏了大量家具,以寻找据称在大楼里的枪支和反日文学作品,结果一无所获。”

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年-1907年)

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年-1907年),字荣章,生于美国乔治亚州,基督教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清末时来到中国。咸丰十年(1860年),偕夫人来上海传教。

林乐知夫人(Mary Houston Allen)与孩子们

同治三年(1864年)3月经冯桂芬介绍,担任上海广方言馆首任英文教习,聘期6个月。期满后参加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工作,后又再次受聘担任英文教习,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期间,他上午教书,下午译书,16年中译述了《欧罗巴史》、《万国史》、《格致启蒙化学》、《格致启蒙天文》、《列国陆国制》等10余本有关外国历史、地理及自然科学的著作。

林乐知(中)与中国作者

1892年,林乐知在上海开办中西女塾,使之成为上海上流社会女性梦寐以求的“镀金”圣地。他主办的《万国公报》,在19世纪末的中国,和上海的《申报》并驾齐驱,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最有影响的报纸。他还和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等人组织广学会,出版图书,扩大教会在中国的影响。

《万国公报》

1906年他回国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亲自接见了他。1907年5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昆山公园(塘沽路入口)

在昆山路乍浦路口的昆山公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市民公园。原名竟然叫做虹口公园。1898年开放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昆山公园,摄于1890-1910年

昆山公园原址原为一块荒地,中间有一个面积6.44亩(4293平方米)的无主养鸭塘,周围居民也在此倾倒垃圾。

昆山公园,摄于1890-1910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公共租界工部局以1.5万两规银的代价,向中国地方当局取得了水塘及其旁边的7.01亩多(4673平方米)土地,又以6318.31两规银向外资上海土地投资有限公司购得相邻的3.26亩(2173平方米)土地,同年开始施工,填平池塘,种树栽花。

昆山公园(儿童公园),摄于1898-1911年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一(1898年7月19日)正式开放,但华人不能入内。民国23年(1934)7月20日,对所有华人开放。公园初名虹口公园。

昆山公园,摄于1917年

光绪三十二年,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局部开放,遂改名昆山广场儿童公园,也称昆山儿童游戏场。民国23年6月23日,改名昆山公园至今。

昆山公园,摄于1934年

民国29年,日本侵略军占为临时集中营,关押300名中国人。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把这里作为停车场,地下沟管大部断裂,园内积水,花木也大多被毁。

昆山公园,摄于1910-1940年

解放后,园林工人重新平整土地,修复道路,安装沟管,种植树木,于1950年1月开放。

昆山公园今貌

“文化大革命”期间,昆山公园内建窑烧砖,继而开挖地下防空工事,树木破坏殆尽,被迫闭园。

昆山公园内古树

1981年,昆山公园开始修复工作。

昆山公园今貌

1983年5月1日,昆山公园再次开放。

昆山路22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82 昆山路224号住宅 民国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昆山路224号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从上面的行号图上看到,昆山路224号是善导女子中小学校暨幼稚园。善导女子中小学,光绪十九年(1893)由天主教拯亡会创办,英文校名为 Institution of The Holy Family,取中文校名为“善导女塾”。初创时只收小学生,并将她们培养成宗教服务人员。约1922年后增设中学部。善导女子中小学解放后分别改为第五女中(1952年,第五中学1966年)和海宁路一小。

“舞国皇后”管敏莉

民国时期的“舞国皇后”管敏莉抗战前就曾在“善导女中”求学。在1946年苏北难民救济协会上海市筹募会为助赈而组织的“上海小姐”评选中,她夺得“舞国皇后”桂冠。

1946-08-20《申报》

1946年8月20日《申报》(见上图)报道,管敏莉战前在“善导女中”求学,久息舞坛的她从香港重返上海参加“上海小姐”竞选,是纯为了救济难民,也是为了鼓励上海滩的阔佬们能够慷慨解囊,做个“好心人”。

昆山路224号

解放后上海第五女中的第一任校长是巫宁慧女士(扬州人,西南联大毕业,翻译家巫宁坤之妹,纽约军校第一位华人女校长张洁之母),2016年在美国去世。

目前这里是虹口区西街幼儿园。

昆山花园公寓

在昆山花园西侧的昆山花园路14-15号,有一栋三层老公寓——昆山花园公寓。

昆山花园公寓(Quinsan Garden Apartments),摄于1929年

据资料介绍,昆山花园公寓由上海土地投资有限公司(Shanghai Land Investment Co.)投资建造,由于紧靠着花园,公寓由此得名。公寓位于广场西侧,由20套现代化公寓组成,包括三间和四间客房和浴室。公寓大多有宽敞的阳台,并安装了燃气或电烹饪设备。起居室、餐室和卧室都安装了大量的橱柜配件。该建筑由巩义(Kung Yik)建造,其他承包商为:供暖和卫生设备由上海自来水厂配件有限公司(Shanghai Waterworks Fittings Co., Ltd.)提供;电气装置由Anderson,Meyer and Co. 公司提供;钢窗由 Crittall and Co.公司提供。

昆山花园路1-5号

昆山花园路6-10号

昆山路22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06-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25 昆山路227、277号住宅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昆山路227号、277号,昆山花园路1-10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混合结构;建造年代:1920s;保护类别:三类

昆山花园路6-10号

昆山路227号、277号、昆山花园路1-10号,公寓住宅(作家丁玲1932年曾居花园路7号)。昆山路两幢现代式公寓,装饰简洁,底层为仿石砌,上为水泥砂浆墙面,顶部有云纹带饰。花园路为毗连式公寓,立面为连续券柱式构图,线脚装饰细腻,砖工精细。

丁玲

1933年2月,作家丁玲在失去了爱人胡也频两年后,搬到了昆山花园路7号,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冯达一起住在这里。他们当时住在顶层四楼一间约20平米的房子里。在此期间,丁玲创作了短篇小说《奔》。1933年5月14日中午,丁玲在昆山花园路7号家里被捕。

1933-05-15《申报》

当日下午,湖畔诗人、革命志士应修人来到丁玲昆山花园路家,和特务发生了搏斗,从过道的窗户坠楼身亡,消息登载在《申报》5月15日第12版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楼一故事 | 景灵堂(附浸入式故事音频)
昆山路上景灵堂和东吴大学的法学院旧址
昆山路上历史建筑
老上海记忆:长宁(1)
上海历史最悠久的9座公园,你去过几个?
文化流韵︱百年前的沪上法律教育(​作者:陆其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