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守常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中国之道: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思辨》

朱熹的完整表述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即是天理。求美味者,人欲也。

这句话的重点是“天”字。

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义非常丰富。

1.物质之天

物质之天,就是指我们头顶上的这片天空。

2.道德之天

到了商朝末年,文王、武王伐纣时期,纣王说:“帝生子立商”。意思是,我是上天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统治商朝的。你有什么资格讨伐我?为了证明自己讨伐的合法性,文王、武王提出了新的说法:“你是上天的孩子我不反对,可是你没有做到敬德保民,我就要以德配天,替天行道。”天原本是“神”的概念,结果被文王、武王改造了一下,变成了道德的主体。这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巨大转型,我们用道德取代了宗教。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无论皇帝有多重视宗教,始终没有宗教成为国教。

3.神鬼之天

宗教人类学有个观点:人类在组建社会的初级阶段,就产生了对自然神的崇拜。比如,当时的人类处在蒙昧阶段,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刮风下雨,就相信有个风神、雨神在操控。后来,人类社会产生了阶层分化,就又出现了人格神的崇拜,就是赋予了这个人神的权利。前文纣王说的话,就是在塑造“人格神”。

4.自然而然

除此之外,天还有一个含义,是自然而然。庄子有句话说:“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意思是:牛和马四条腿是天,给马套个笼子,给牛穿个鼻环,这是人。这里的天,就是自然而然的概念。所以回到朱熹说的话,“即是天理”中的“天”也是第4层的意思,自然而然。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东西,男女到了一定岁数要结婚,繁衍后代,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渴了普通的矿泉水不喝,要喝十几块一瓶的。饿了一般的鱼不吃,要吃鲍鱼。这就是私欲。因此,“存天理,灭人欲”的真正意思是保存自然而然的欲望,灭掉过度的私欲。因此,如果大家能够认真详细的了解中国的典籍,就会对古人心存敬意。他们在几百、几千年前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至今都是我们人生选择上的指路明灯。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思想的一个致命缺陷
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核心思想
心学笔记:“格物致知”
【朱熹与王阳明,谁的儒学成就更高?】悟空...
作为儒家法律思想基础的“天” | 乔 飞
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看视频了解真实的朱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