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东女版褚时健:追逐阳光,展现生命的力量

文 / 陈胜乔  首发 / 狐说天下

第一次看到曾春香老人,她正插秧归来。烈日下,只见她头戴遮阳帽,打着赤脚,皮肤晒得黝黑,肩上搭着擦汗的毛巾,一双青筋暴突、老茧丛生的手,忙着将插秧盘从插秧机上一块一块搬下来。如果不是邵东县老年护助协会会长谢立宜介绍,我怎么也难以相信,她就是那个承包了2000亩田土搞种植的“邵东传奇老太太”。

曾春香老人是湖南邵东县火厂坪镇人,与共和国同龄,明年70岁。

一个快70岁的老人独自承包2000亩田土搞种植,这让我想起一个人:云南红塔集团前董事长,74岁到云南哀牢山承包荒山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现已成为“中国褚王”的褚时健。

1传奇老太太跌宕起伏的人生

曾春香出生于邵东农村,与同时代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年轻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境贫苦,十来岁时便成了家里的劳动力,帮父母在田地里劳作,农闲时跟着父亲在家中打铁。16岁那年,嫁到本县火厂坪镇南岳村。

虽然出身寒微,但曾春香自强不息,就像山野里的无名小草,虽然生存环境不佳,但努力追逐阳光,展现生命的力量。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曾春香担任大队的赤脚医生和妇联主任,看到村里掀起开荒垦地的热潮,她格外激动,每天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甘愿不要工分上山给300多村民送茶水。她在村里先后接生了数十个小宝宝,从未收过村民一分钱。火厂坪南岳村的不少后辈,都是她接生的。 

全国开荒历史照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进入80年代,个体工商户兴起,当时的火厂坪镇,规模各异的钢球厂遍地开花,曾春香也成了第一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在家里创办了一个钢球厂。

曾春香对钢球厂投入全部精力,每天起早贪黑抓生产,加上重视产品质量,讲信誉,到80年代末,她手头上已经有了十几万元存款。在那个“万元户”挺稀罕的年代,曾春香虽谈不上富甲一方,但算得上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人。

致富后的曾春香不忘回馈乡里。同村村民家里遭火灾,她急着送衣服送棉被。1991年佘田桥交通饭店里有个9岁的女孩被车撞伤,曾春香和肇事司机一起把小孩送往邵东县人民医院。当时这个女孩的爸爸还误以为那个肇事司机是曾春香的儿子,狠狠地打了曾春香两巴掌。同年8月,火厂坪信用社对面有2个人被车撞倒,其中一人的脚被撞断,另一人当场休克昏厥。当时肇事司机跑了,曾春香急忙把他们送到人民医院,并为他们交医疗费。1993年有个人在火厂坪南岳村出了车祸,曾春香和事故现场的人一起把这个伤者送到医院,并且还在医院里护理了伤者两天。

做好事反而挨打,很多人认为曾春香傻,家人也一度阻止她再去管闲事,曾春香却说,“救死扶伤天经地义。碰到别人有灾难,只要是有良心的人,都应该去做。”

90年代初,广东沿海地区兴起“炒地皮”之风,很多投机客、包括一些邵东商人从中发了大财。在此背景下,邵东人身上特有的敢闯敢拼、乐于冒险的精神特质在曾春香身上爆发了。她卖掉自己的钢球厂并高息借款投身到“炒地皮”当中,没想到国家突然对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曾春香不但赔光了十年攒下来的家底,还欠下18万多元的债务。

18万元,当时是一笔巨款。“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每天被人追着要债。”回忆当时的情形,曾春香为自己的冲动后悔,又为欠了别人的钱,愧疚不安。但她暗下决心,做人必须有担当,自己欠别人的钱都必须还清。如果自己还不了,要崽女接着还。这时的曾春香,已经40多岁。

曾春香与女儿合影

曾春香决心从头再来,但这时经商开厂已经没有资金,要想翻身,只有靠家里的土地了。为了挣钱还债,她想尽一切办法,种水稻,种南瓜,喂猪放塘,养母猪卖猪崽,将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还债。

1995年,在亲朋帮衬下,曾春香在火厂坪镇开了家“春风酒楼”,由于真诚待客,不追求暴利,酒楼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在曾春香急需挣钱还债期间,天上曾经掉“馅饼”,但她拒绝不义之财。有一次,她在自家的酒店里捡到了一个包,里面有现金2万多元,还有12万多元发票和其他证件。曾春香想方设法找到失主,并将这些钱和票证如数交还,失主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拿出5千元现金要送给曾春香,被曾春香谢绝。失主只好在火厂坪电视台点了一个电视连续剧和4首歌来感谢曾春香。

2看到农村田土荒芜,心痛不已

“春风酒楼”经营十年之后,曾春香年近花甲了。这个时候,她已还清所有债务,四个子女也成家立业,并且大都事业有成,一个儿子在邵东教育系统工作,一个儿子部队转业后在衡阳教育系统工作,一个女儿是部队军医,唯有一个女儿在家务农。她本应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

儿女们把曾春香接进城里生活,但她坚持经常回老家看看。每次回到农村,发现村里不少田地都抛荒了,杂草丛生。这种情形让她心痛不已!

“这些田土地曾经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当年为得到它们,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汗,如今人们却不珍惜,真让人心痛。”从小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曾春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她不顾儿女们极力反对,于2007年开始承包村里的田地进行水稻种植。

曾春香虽然文化不高,但颇有邵东人的商业头脑:“如今农民情愿抛荒外出打工,是因为耕田种地不赚钱、甚至倒贴,而打工挣的钱比种田挣的多。要想种田不亏钱、甚至赚到钱,必须改变传统的纯手工劳动,对田地实行连片经营,大力推行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她想方设法说服儿女帮她购买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并于2016年成立了“邵东县财旺农机专业合作社”。

曾春香获得的荣誉

种田十年,曾春香付出了无数汗水和心血。为了省工钱,经常不顾年届古稀,挽起裤脚就下田干活。为了抢收抢种,经常起早摸黑呆在田间地头。火热的夏天,人们坐在家里吹着空调,她却要顶着烈日在稻田里劳作,到了晚上还要为天晴落雨操心。对曾春香来说,种田最开心的事是,看到稻田里冒出绿油油的禾苗、金灿灿的稻谷,那时,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又一个十年过去。曾春香在土地上辛勤耕耘,获得了不少荣誉。2014年获得邵东县委、政府颁发的“先进种粮大户”二等奖,2015年获得“先进种粮大户”一等奖,同时被湖南省农委评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如今,曾春香又将火厂坪镇晏家村的千多亩田地承包了下来,她所经营的田地达到了2000多亩。

3惦记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

曾春香心里装着的另一桩事是,农村老家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不仅生活条件差,精神也很孤独。

2007年,有个老太太挑着蔬菜和鸡蛋在南岳村7组河边路过,不小心掉到河里,曾春香看到后马上把她救上来。

南岳村7组有一条小河,只要一下雨就涨洪水,但那又是当地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到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曾春香就自告奋勇地来到这座桥边,把学生一个一个的背过河去。这样整整背了四年,直到这几年因为南岳这个地方天旱,没涨洪水为止。

2015年,邵东县著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谢立宜卖掉祖传的宅基地,捐款10万元牵头成立“邵东县老年护助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事迹被曾春香知道后,令她十分感动,主动申请加入协会,并现场为留守儿童捐赠一座娱乐室,并且承诺按照协会规定,负起会员的义务责任。

曾春香在田间察看作物

曾春香这些年承包土地搞种植,因为农产品的批发价不高,特别是工人工资不断上涨,盈利越来越难。但她仍在坚持。她不愿意看到家乡的大片良田被野草荆棘侵蚀,变成荒滩。她也一如既往古道热肠,对困难乡亲伸出援手。明知个人力量有限,但相信只要坚持去做,会让世界多一点温暖。

让曾春香忧虑的是,自己快70岁了,虽然目前身体还硬朗,但终究有老去的一天;“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种田”,不知道家乡将来会怎样。

鸣  谢:作者写作此文得到谢立宜先生介绍主人公的事迹,并参考了萧明喜先生写作的《邵东传奇老太太:在起伏跌宕的人生中书写辉煌》,在此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节,邵东南岳村孝子孝媳感动种粮大户
安又琪镂空装露大腿卖力唱 李湘主持撑场县晚会
湖南邵阳最发达的四个县区:第一名是邵东
邵东县通讯员组团赴盛会 都干了啥
农村田地里,看傻眼!
农村田地里,惊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