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邵东社村刘氏五修族谱序

作者:刘畅觉   编辑:文翟

谱,亦称族谱、家谱、家乘(史)、祖谱、宗谱、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谱牒等,其名各异,其涵则一。

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族谱就是记录这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姓氏,秦代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氏”表示地位的高低贵贱和所任职官或封地,“姓”则表示出生的血缘族属以别婚姻。战国以后,姓与氏逐渐合一。汉代以后通称为姓。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启了我国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是为周王朝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也为司马迁的《史记》提供了参考依据。到了两汉时期,君统和宗统分离,这个时期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和重建宗族、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可见修谱主要是官府行为。到了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的政治功能也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

明代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提出“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

谱牒的世系表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历代修谱最常见的格式是欧式和苏式。欧式是北宋庐陵欧阳修所创,这种格式最好,对宗族世系脉络一目了然。苏式是北宋苏东坡的父亲眉山苏洵所创。欧阳氏说:“若无世谱,不知姓氏之所出,则昭穆失序,有禽兽之不若。”苏氏说:“子孙千万人之身,实出先人一身所绵衍者,何相视如途人也。”南宋朱熹也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现代又有电子版谱,其形式则近于牒记式。还可开发软件,建立客户终端,以便于浏览。

家谱中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中国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家谱的意义具有文学、社会和史料价值,也是将来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明给继承发扬下去。

水有源,木有根。相传刘氏肇自陶唐。上古帝尧,陶唐氏,姓伊祁,名放勋,居于山西平阳,系黄帝(轩辕氏)第五世裔孙。先封于陶(今山东兖州陶县),后封于唐(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帝尧被中华刘氏尊为共同的刘姓始祖。

据《史记》、《左传》等文献记载,尧帝的长子监明(早卒)、九子源明为刘姓第一世“开创始祖”, 尧帝分封监明、源明到刘地(河北唐县),以地为姓。刘氏得姓始于监明和源明。

夏朝丞相“御龙氏”刘累系源明公第十八世裔孙(尧帝第十九世孙),刘累生于夏朝后期,他跟豢龙氏学过驯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代帝王孔甲驯养了四条龙,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刘累出生时手掌中有个“累”字纹,因名累。后来死了一条雌龙,他怕夏王孔甲怪罪,便带上家小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隐居,自称姓刘。刘累被后人尊为刘姓“建姓始祖”。

汉高祖刘邦系尧帝第七十五世裔孙,刘邦起自草莽,斩白蛇起义于丰沛,荡平群雄,统御四海,建立西汉政权。刘邦被后人尊为刘姓“国姓始祖”。

刘姓自尧帝封地为姓开始,到今天已传一百八十余代。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王者有六十六人。先后建立有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前赵(匈奴族刘渊的汉国,后其侄刘曜改国号为赵)、南朝刘宋(刘裕)、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六百五十多年。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二百一十四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一百九十六年,刘备建立的蜀汉历四十六年。

刘氏共有十九位皇后。

据专家考证,湖南刘氏在宗族渊源上大都属于“汉室之后”。考其渊源主要分为四大宗派: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的彭城刘氏派;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的中山刘氏派(即客家刘氏派);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多出自安城侯刘苍)的长沙刘氏南派(南派居江右,后有刘少奇。北派居长江以北,后有刘湘、刘伯承);四是汉武帝刘彻后裔。

刘氏迁湘,发端于西汉,雏形于北宋,高潮于(明)洪武,余波于清初。其间,历经了宋景德及宋元丰年间的“奉编入楚”及明清的“江西填湖广”两次大移民。

宋元时期,朝廷视江西等地家族人多势众,防其日久对朝廷不利,故下旨派官员监督“奉旨分家”,因当时湖南地广人少,于是有了“奉编入楚”,插标定界的大移民运动。

元末明初,朱元璋的军队与陈友谅旧部和元军残余在湖南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湖南一地深受其害,田土荒芜,十室九空。于是有了后来的“江西填湖广”大移民。湖南有百分之七十的族谱称,其始迁祖来自江右。又主要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泰和、庐陵、吉水、永新和南昌府的丰城、南昌诸县。

明末(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几出几进过四川,纵兵屠城。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对四川人大肆杀戮。《温州县志》载,全县仅存三十二户。于是有了清代康、乾年间的“湖广填四川”大迁徙。(湖广,指湖南、湖北等地。)

在众多的汉家刘氏藩系中,由刘交开创的楚藩王族是排行最小的一支,也是最杰出和最庞大的一支。这个家族产生了刘向、刘歆父子,而且人丁兴旺,今日天下刘氏,十之二三是刘交的后裔。刘交公后裔主要散居于湘东和湘南一带,茶陵、耒阳、郴州等地有数万之众。

刘邦系尧帝第七十五世孙。刘邦之父煓(tuān)公,又称太公。生四子:长子伯(早卒),次子仲,三子邦(即汉高祖),四子交(汉高祖六年,封为楚元王)。

湖南邵东社村刘氏旧谱载,祠堂名藜阁堂(也称藜照堂)。西汉文学家经学家刘向(公元前七七年——前六年),校书天禄阁,夜中有一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杖,燃藜为刘向照明。道:“我太乙之精也,闻卯金刀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为楚元王之四世孙,祖籍沛(今江苏沛县),宜帝时任散骑谏议大夫。成帝时更名刘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刘向之子刘歆,为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和目录学家、天文学家,承父业总校群书,著有《七略》。

由此可知,我社村刘氏乃刘向之后裔,源自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一脉,即彭城刘氏派。另有宋代江西新喻(今江西新余县)刘式,官至刑部员外郎,其后裔堂名“墨庄”,也是刘向一脉。

旧谱载,湖南邵东社村刘氏之鼻祖——光祖公(始迁祖),元代授江西吉安府三任太守,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樟树坝。光祖公殁葬吉安樟树坝,其子鸾凤、鸾翔二公于明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迁徙至湖南宝庆府邵阳东乡炉前冲之乌龟塘、黄泥冲之下窑冲(现均属邵东县廉桥镇)立标为基二处。后人追光祖公为始祖,鸾凤、鸾翔为二世祖。

凤公之子虎公,徙新化县时永桥东岭。

翔公传增公、泰公。增公徙本邑(即邵东县境)安上老虎村。

泰公传应公,应公传祥公,祥公传明公,明公传鸣公,鸣公传志海、志高、志忠、志隆四公。

志海公传文道公,文道公传定璋、定禄二公。

定璋公于明万历九年徙居安化青草河。

定禄公徙居衡阳金兰二都,支派现居九都十区山丫冲。

志高公生殁葬配支派居止无考。

志忠公裔仍居炉前冲之下窑冲(旧谱之说)。

忠公五传邦乾公一支徙居衡阳桐子嘴。(三修谱时有衡阳刘昆参与修谱,四修谱时派人去衡阳联系未果。)

志隆公由黄泥冲之下窑冲徙居社村,生文左、文右、文松、文柏四公。丁繁户盛,派衍社村刘氏一脉。

左公传定祯公,祯公传国东、国南二公。东公裔一支徙居湘乡,现居蔗塘大木冲;一支徙居邵湘界十字路(现属斫曹乡,称社村刘氏大房)。

南公传安宦、安棋二公。宦公裔仍居社冲(称社村刘氏大房),棋公裔徙居安化珠梅。

右公裔居社冲、朱家冲两处(现属廉桥镇,称社村刘氏二房)。

松公裔徙四川。

柏公裔仍居社冲(现属廉桥镇,称社村刘氏三房)。

清康熙三十三年,代文公(任宝庆督粮府地科官员)与万礼公辑成刘氏墨谱(手写本)。

清嘉庆二十五年,子纶公意欲纂辑族谱而未果,存《族谱序》一篇。

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冬,习成公(奉阁公曾祖,从九品)、习蜀公总纂一修。(外徙各支已先修谱,班歌异,故不合。)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冬,奉阁公(昌运)总纂二修。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余祖亚卿公(永菽)总纂三修。

公元一九九四年仲春,余父刘衔(吉钧)总纂四修。

时至今日,距四修族谱已二十五年矣。有乡贤倡议五修族谱,得到全族人的热心支持,群策群力,历时近一年,五修谱告竣。

我支族现有人口三千余人。主体聚居于邵东县之十字路、社村和朱家冲。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一部分人散居于湖北、江西、湖南吉首、怀化、城步、邵阳、长沙、娄底及邵东境内各地。

宗祠,俗称祠堂,远祖之庙。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法的象征。我支族始迁祖光祖公之七世孙志隆公,最早建祠于水口山下之大园内。清同治丁卯岁(公元一八六七年),志隆公建祠于军塘右上庙场岭下柴胡岭左园内。民国甲申岁(公元一九四四年),被日寇焚毁戏楼部分。民国丁亥岁(公元一九四七年),由我祖父黄埔军校生刘亚卿举首修葺。公元一九七三年在“破四旧”运动中被拆毁,砖瓦木料用于修建双义小学。

刘氏支祠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势恢弘。前戏楼,后大厅,两侧厢房,整体成“回”字形,集古建筑之大成。祠堂大门用白色石料制成,上雕双狮戏珠,门联为:“七业代兴芬流奕叶;二南绩著庆衍人文。”主牌楼书“刘氏支祠”四字,并有浮雕神像,两旁壁柱盘龙。祠堂主厅有八根高数丈、双人合抱的大木柱,横枋穿连。柱联已不可记。大厅神龛大房牌匾题“青藜永耀”,二房牌匾题“太乙恒光”,三房牌匾题“克绍前光”。神龛联亦不可记。

社村大屋老朝门题“光裕堂”,门联:“光前承两汉;裕后胜二南。”二南,北朝梁刘之遴、刘之亨兄弟先后为南郡太守。“光裕堂”由明嘉庆年间都堂刘仑创建。老朝门始建年代无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重建,并刻有捐资石碑。公元一九九一年重修葺。

岁月悠悠,江河滔滔。日升月恒,子孙长衍。祖宗有德,后嗣大昌。房房发达,江海浩瀚;代代兴旺,岱岳崔嵬。

斯为序。

二十三代孙  湖南教育学院毕业  昌澍畅觉氏谨识

时 公元二零一九年己亥吉月吉日

附:社村刘氏五修族谱续班歌

经章传雅律  耿介建清舒

崇高恒景仰  广达仕鸿儒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并分享,以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

刘畅觉,湖南邵东人。退休教师。曾发表小说、散文20余万字。著有《三昧集注》、《训诂随笔》、《对联选注》、《三教菩萨神圣大全》、《浮生若梦》、《哀祭文集》、《刘畅觉小说选》、《刘畅觉散文选》等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氏家谱》序
新会沙涌(沙冲)刘氏、显溪刘氏源流世系
攸县第一大姓刘氏简介,还有这么多的刘氏名人....
湖南尹氏家族主要分布
❤赣南吉叶氏宗谱-序
【文氏族谱】湖南省湘乡龙潭文氏家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