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涵有话说 | 第135期: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重复体验,是为了疗愈。

2019/07/26星期五

文字/萧涵

萧涵有话说 | 第135期

我们的教育方式呢: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听话、懂事、做个乖孩子,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如果要听话、要懂事、要成为一个乖孩子,就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就必须压制自己的真正需求,否则就是逆反,总想要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当大官、挣很多很多钱、有多高多高文化,拿多高多高的文凭。

在他们看来,只有这些才能给孩子快乐、才能给孩子幸福(他们忽视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本原理),有意无意把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相比,把自己的成功与否与孩子的学习挂钩,把自己的脸面跟孩子的学习挂钩,把自己的许多未了心愿全部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够领先于别人家的孩子,于是从怀孕开始就有了胎教(无知的人连自己的孩子还没有成型就不让他休息)3岁认识四千个字(幼儿期也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小学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父母的补充作业,初中、高中更是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学习。

父母尽一切可能、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想尽一切可以想尽的办法来改善、来提供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他们以为这样孩子就应该知足了,他们忽视了孩子的真正心理需求,忽视了这些是否是孩子真正想得到的。

就这样,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的高压下,才会出现了许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走上绝路的悲剧,俗话说:生命诚可贵,可有几人能够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这才会出现很多孩子说的同一句话:我是谁?我学习是为了谁?这些是我想要的吗?那我想要什么呢?我又能做什么?

我们苦心经营的培养最终给予孩子的却是压抑和迷茫。

什么样的人才是健康的?这是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必然要涉及的基本问题。

你怎么吃饭,反应你曾经怎么吃奶。

你现在怎么和女人打交道,源于你小时候怎么和女性家人打交道;你现在怎么和男人打交道,常源于你小时候怎么和男性家人打交道。

通过一个人想在当下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你可以看到这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模式。

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患者,是1岁前的养育环境出了大问题。人格障碍患者,是3岁前的养育出了问题。而神经症患者,则是3-6岁的养育出了问题。

第一,口欲期(0-1岁),其快乐来源于为唇、口、手指头。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

第二,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

第三,生殖器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分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

第四,潜伏期(5-12岁),这时的儿童对性不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而获得快感,而是将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

第五,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弗洛伊德认为这一发展过程,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在某一阶段上遇到挫折,或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就可能造成行为的异常。因此,这就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根源。

1、精神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精神病患者最重要的问题,是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他们把自己的内部想象直接视为现实。如果别人的外部信息和自己的内在想象发生了冲突,他们宁愿相信自己的内在想象。

2、人格障碍,如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人格障碍等。

3、神经症,就是最轻级别的心理疾病了,我们通常所听到的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就是神经症。

性压抑是多数心理疾病的源头。

性的模式,是关系模式的呈现。也就是说,性中的各种表达,常常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关系模式的呈现。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饱满的爱,那么他想构建的性,就会是完整的。

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攻击性,那他就容易在性的关系中去制造一些施虐、受虐的东西,这样他才会感觉到刺激。

性关系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的投射。

真正健康的人:我基本好,你基本好,他也基本好。

重复体验,是为了疗愈

如果你得到幸福,那就重复幸福;

如果你学会爱人,那就重复爱人;

如果你得到痛苦,你就复制痛苦;

如果你学会憎恨,你就重复憎恨。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都会感受喜怒哀惧,经历酸甜苦辣,体验是人一生的过程。

我们成长的一生,就是不断地经历各种创伤的一生,并且会在学习处理创伤时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认识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学科】极度危险人格——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
孩子敏感易怒,有的医生说是双相,有的说是人格障碍?这些诊断可能都不妥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孩子患了抑郁症之后,浑身是刺,总是发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