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利林恩的中场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除了技术革命,裹挟在政治环境中的人性与社会思潮更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在越发强调“政治正确”的当今世界,为谁而战,因何而战,战后归属与民众认同都沦为了一家之言。并不复杂的剧情渗透出的或许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焦虑。



抛弃了情绪引导的主旋律作品

 通常说到战争片,或者与士兵有关的作品都会带有强烈的情绪引导。《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式的主旋律,让人感动的时候更多感慨。《拆弹部队》则着墨于士兵的PTSD(战争创伤综合征)以及与社会生活的格格不入。《敢死队》则以简单粗暴宣扬以暴制暴。他们的主导情绪渲染大于一切。李安要做的则是一次尝试,一次对普罗大众社会情绪的全新探究。看看整个社会如何对待战争英雄。

 纵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们很难在观影过程中提炼出一个主导性的主观情绪。比利林恩入伍参军,远赴国外作战的动机并非是美利坚至上,全人类的人权至上,而是因为寻性滋事不得已而当兵。带兵的上司“蘑菇”是一名战场经验丰富的大病,他敢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闲暇时候却不断给新兵传达因果报应等亚洲哲学。姐姐的生活轨迹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自己经历了灾难后害怕弟弟重蹈覆辙,拉拉队美女的爱更多的是心理上对英雄形象的崇拜而非简单的一见钟情。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并以此为出发点有着自己对战争,社会以及自身价值的观点。这种貌似没有头绪的群众性参与,恰恰让本片凸显出旁观者的冷静和中立。不带有任何私人见解的剧情发展,一如李安性格那样冷眼旁观,平和展示。



一个小士兵眼中的大社会

 《太平洋战争》中万夫莫敌的巴斯隆归国后享受到非同一般的礼遇。鲜花掌声不断,美女香槟作伴。二战的大时代背景下美国民众对英雄的崇敬是空前的。可半个世纪过去了,发兵国外执行任务,某种意义来说是世界警察,某种意义来说也是没事找事。比利林恩不是巴斯隆,他的时代也不是巴斯隆的时代,他的战争更不是正义与非正义那么泾渭分明,所以他的英雄壮举就多了一抹异样的色调。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首先他是国家定义的英雄,战友眼中的好哥们,领导眼中的好士兵。回家之后是乖孩子,是应该破处的乖宝宝,是反战姐姐眼中待拯救的羔羊。去参加超级碗过程中加长悍马配以丰富免费的酒水和食物,宛若好莱坞巨星一样的待遇让他们有些飘飘然了。更何况一个黑人掮客永远举着电话试图让这支队伍,这批英雄或者说他自己迈进财富与地位的伊甸园。前来参加活动的美国民众更是在赛场上对他们的壮举报以热烈的掌声,但这份掌声是共性下的产物,是大情绪的渲染,他们并不知道会在之后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衅。

 本片的精彩(或者说小说)恰恰在于这种角色认知的多变性。有人会上来问好,有人会索要签名,但这些背后并不一定就是崇拜。快餐社会下名人效应的最大化远比二战时候更市侩和功利。就像美女拉拉队员能和英雄上床都是值得铭记一生的,这种骄傲的资本恰恰是社会多元化的产物,你不能说她不对,但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家都已司空见惯。球队队员想知道的不是他当英雄的感受,而是询问子弹打中人的感觉,无法享受现实生活中杀戮快感的他们只能通过大兵比利来了解血腥的刺激和暴力的后果,这也加速了比利对战场的恐怖回忆。

 比利和他们的战友们在这一天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有的信奉美利坚至上。有的直接表示自己反战。有的人貌似和平主义实则希望自己的石油公司赚个盆满钵满,其实远在异国他乡的战争与自己相关联的只有财富和利益。战场上死一个自己的同胞又能怎样?无非看了新闻感慨一下发表下自己“高尚而客观”的言论,至于极度穆斯林如果不被制约极有可能祸害全世界那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对于这种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混球带队负责人只能用出色的演技将自己的团队渲染成十恶不赦的杀人狂,就喜欢血腥和暴力以制衡对方的无理取闹和没事找事。这种机智也只能看做是压抑的愤怒和不得已而为之的反抗。

 最后与比利团队谈判的娱乐界大佬是重量级人物。他的所谓包装方案极具诱惑性和压制性。他的提议对于一群生命毫无保障的大兵来说或许是未来人生路的转折点。如果是别人,如果是社会工作的人一定会接受,因为这仅有一次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娱乐至死的年代每个偶像都会被快速替换掉,何况一个大兵?可比利却坚持住了自己,凭自己的冲动和青涩回绝了对方。

 这对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很无脑的行径,可正是这种单纯的拒绝反映出比利的单纯。当我们都自诩为聪明人,识时务者的时候,全社会缺少的恰恰是这份对自己的尊重与坚持。当然,一天结束后他们与球场保安大打出手非常讽刺,膘肥体壮的安保人员比士兵们更壮硕,他们眼里可没有什么英雄,他们当中很多人也都曾是战场上的屠夫,只不过缺少一个比利这样的机会,找机会胖揍大兵一顿可不管你们是不是英雄。



脆弱的大兵

 你以为英雄大兵都是美国队长一样?太天真了。美国队长是美国普世价值的最高体现,基本是完美的,是普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那比利林恩和其他大兵则是普通履行公民义务的士兵。他们会骂街,会泄愤,会抽大麻,会勾搭妹子开房,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动手,更会遇到碧昂斯就感动得痛哭流涕。

 比利在赛前国歌演唱时候的苦情绪一定很复杂。在大情绪的渲染下他的爱国思想达到了高潮,通过大屏幕看到拉拉队员也会回忆床上的那次性高潮。他这个年龄这个精神状态这股冲动的热血,怎能不热泪盈眶?现场的歌声与星条旗的强大张力下他脑海中或许已闪回了无数战场上的瞬间。家庭的羁绊,姐姐的劝解,“女友”的温存,战友的感情,国家的忠诚,现场气氛的鼓动,再伟大的士兵也会被那一刻所影响。林恩一定不会想到,其实自己和自己的战友只是这次演出的人肉背景,碧昂斯才是不变的主题,球星才是现场的焦点。



又一次谈政治正确

       影片中的社会环境或许是今天美国真实环境的写照。不是每个人都尊敬大兵,也不是每个大兵都理性而克制,他们作为国家的武器有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尤其面对娱乐大亨这样的财阀他们更是无所适从。有人鼓励他们退伍,人渴望成为他们赚钱,有人利用他们飞黄腾达,有人尊重他们奋勇献身。抛开了千篇一律的赞扬,比利林恩和战友们面对着社会的美好与不美好,自己的心绪也在游移不定。

 今天美国或者说欧洲太多人强调政治正确,却忽视了极端穆斯林的恐怖威胁,保家卫国的大兵反倒千夫所指,这种他国人权不要干涉,宗教信仰彻底自由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使得每个人心中都对自己的国家和国民产生了怀疑。换而言之,这种对恶势力的妥协本身就意味着自己,家人和国民未来生活带来恐怖的威胁。李安当然不会那么明显的偏向某一方,所以他只通过林恩的视角去看身边发生了什么,具体谁对谁错不做过多评判。冷静的叙事手法巧妙的场景转换,用柔性的场景对比,林恩的亲身经历去还原一个人的生活,或者说美国人的生活。让时间去见证历史吧,我们都是看客。

 本片的技术是未来式的,剧情是过去式的,但故事的内核是现在式的。李安聪明地讲述了一个不复杂却又很复杂的故事。世上人多了,想法多了,一个中场所经历的就够烦了,何况人的一辈子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你不可错过的几个画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的大题小做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世界不需要英雄
几乎零差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关于战争和人性的洞察
没有耀眼荣光,也不是待宰羔羊《比利· 林恩的中场战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