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些兵器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要改变世界的,比如马克沁

在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前,当时各国使用的枪械都是装一发打一发的手动式操作,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士兵们装弹速度的快慢,很多士兵还没来得及装填第二发子弹就一命呜呼了,同时老式的步枪后坐力很大,很多士兵的肩膀都被撞的青一块紫一块,这让发明家马克沁心疼了起来。

大善人马克沁决定改进老式步枪,不久就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自动步枪,大大改善了枪的后坐力,随后加班加点,完善了原先机枪的供弹方式,以帆布弹链的方位机枪提供弹药,于是改变世界的马克沁机枪就此诞生,它的出现终结了拿破仑时代的步兵集群冲锋战术,也靠着无与伦比的杀伤力奠定了近代世界殖民秩序

贫寒的发明家

1840年,马克沁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法国移民家庭,和很多早期的移民家庭一样,马克沁的家庭并不富裕,从14岁开始,马克沁就在叔叔工作的马车作坊里当起了学徒工,但天才永远不会在角落里被埋没,在马车作坊里,马克沁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发明天赋,不仅做出了可以自动复位的捕鼠器,还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专利——金属卷曲技术。

1861年,随着南北内战的爆发,马克沁和自己的哥哥一起研制新型的无烟火药,这种无烟火药将会极大的改变战场上士兵暴露的情况,可惜马克沁和哥哥在发明专利所有权署名的时候用的是模糊的H.Maxim的名字,而恰好马克沁和哥哥的名字都是H开头,马克沁是Hiram,他哥哥是Hudson,因此产生了专利所有权的纷争,这件事也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发明无烟火药后,马克沁又对当时前途广阔的电气行业产生了兴趣,不仅加入各种无线电协会,还加入美国电气照明公司,于70年代晚期做出了碳纤维电灯泡,安装在纽约的一栋大楼里,这个碳纤维电灯泡比爱迪生的白炽灯发明还早,但遇到专利高手爱迪生,马克沁明显不是爱迪生的对手,在专利官司上输掉了碳纤维电灯泡的使用权,落得和特斯拉一样的结局。

被爱迪生赶出照明领域后,马克沁继续开展其他方面的发明,并且于1881年巴黎博览会上凭借电子限压阀的发明获奖,随后被派往英国管理英国的分公司,此时,列强正在瓜分全球,对于武器要求日益突出,而马克沁也听闻欧洲需要一种大规模杀伤力的武器后凭借极强的商业嗅觉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准备发明一种新的武器。

马克沁机枪的诞生

此时各国的武器已经基本完成了弹药分离从前膛枪到后膛枪的转变,提高了射击的速度,但士兵们依旧需要开一次枪就得手动拉栓退出弹壳再上膛,射速依旧不高,且战法上依旧延续了拿破仑时代的那一套,之前虽然有加特林机枪的出现,但需要手摇实现上膛,而且容易卡壳或炸膛,且因为需要多个枪管,导致整体的重量需要牲畜才能拉动。

马克沁在研究步枪的原理后,发现士兵肩膀经常因为步枪的后坐力而撞得紫一块青一块,在他看来利用步枪发射的这种强大后坐力实现退壳和上膛,因此首先在老式的温彻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成功利用射击的后坐力完成了退壳和上膛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也因此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的设计。

随后,马克沁根据之前的经验,开始完善之前加特林机枪的问题,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马克沁还给新的机枪的枪管套上了一个粗大的水管,防止枪管过热导致炸膛,而且只用一个枪管,重量比加特林轻了好多。

1883年,马克沁成功制作出了每分钟射速600发以上的机枪,他命名为马克沁机枪,而他不知道,一款改变人类历史的大杀器就此诞生。

而且他也吸取了之前在电灯专利上的教训,并没有公之于众,而是在1883年线申请一系列的机枪专利后才在1884年的伦敦首次展示马克沁机枪,当时在欧洲访问的李鸿章也看了这次展示表演,李中堂当场就对马克沁的机枪威力赞叹不已,但耗弹量600发需要40英镑,李中堂表示太贵了太贵了,清朝买不起。

毕竟当时马克沁机枪造价昂贵,而且耗弹量极高,后勤跟不上,各国军事家还停留在枪只是用来冲散敌方阵型,主要的战斗需要依靠骑兵和步兵方阵的白刃战的战术之上,根本不看好马克沁,就连英国自己也没有大规模装备,只是搞了几台玩玩,十年后,他们统统被打脸。

疯狂打脸的马克沁机枪

1893年,英国在非洲不断殖民,落后的非洲根本不是英国的对手,只能靠人数抵抗,第一次马塔别利战争中的香加尼战斗时,祖鲁人出动了五千名士兵冲锋,打算在人力上碾压英军,但50多名英军靠着4挺马克泌机枪,多次打退了五千名祖鲁人的冲锋,其中三千多名祖鲁人命丧马克泌机枪下,损失惨重,马克沁机枪一战成名。

1898年,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开始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几万名苏丹士兵在尼罗河边与英军打了起来,而这一次英军也是和上次一样,靠着少量的军队和马克沁机枪让两万名苏丹士兵命丧尼罗河,当然这个只是列强在殖民地的战斗,并没有让其他国家引起重视,真正看出马克沁威力的还是日俄战争。

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的旅顺争夺战中,数万名日军向沙俄阵地进攻,夺取只有标高30米的203高地,结果日军在沙俄为数不多的马克沁机枪重不断被击退,交战第一天,日军的尸体就堆满了五层,虽然日军最后还是拿下了203高地,但也付出了17000人的死亡代价。

这也是马克沁机枪第一次大规模在列强之间使用,效果令各国军事观察员赞叹不已,马克沁机枪名声大噪,各国纷纷购买以及仿制马克沁机枪,就连清朝也咬咬牙大量购买以及仿制。

索姆河地狱和凡尔登绞肉机

最初的马克沁机枪只是被当做普通机枪使用,虽然马克沁机枪的有效射程是1500米,但士兵不喜欢直接瞄准射击,导致实际的射程不过三四百米,但靠着强大的持续输出,马克沁机枪依旧可以形成一道火力屏障,那时候大家最重视的还是火炮,只有德国人真正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价值,并且最大化的利用其能力。

1903年,德国率先组建11个马克沁机枪营,1908年仿造马克沁机枪生产了MG08机枪,并且进行马克沁机枪的战术理论研究和使用,编制出了《马克沁重机枪的使用手册》,阐明了马克沁机枪的保养、维修和训练方法。

一战前,德军的马克沁机枪组由6个人组成,一名指挥官配备望远镜负责指挥作战,一名主机枪手负责射击,另一名副机枪手负责提供弹药,另外三名负责搬运机枪和弹药,作战的时候则负责当机枪组的警卫,且对马克沁机枪如何组成火力屏障进行了深入研究。

德国人的研究没有白费,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大放异彩,本来英法联军用2000门火炮连续炮击七天后派10万士兵冲向德军防线,认为炮击后的德军已经所剩无几了,轻轻松松就可以占领德军阵地,结果德军在炮击结束后从地下工事中搬出400挺马克沁机枪,在40公里的防线上每隔100米就布置一挺马克沁机枪,然后对冲锋的10万英法联军疯狂扫射。

仅仅一天,英法联军就伤亡6万人,震惊了世界,而马克沁机枪也荣获“生命收割机”、“死亡镰刀”、“杀戮之王”等绰号,而索姆河战役也打成了消耗战,最终双方伤亡近130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马克沁机枪所为,而这这场战争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而此战有“索姆河地狱”的称号。

因为马克沁机枪对于冲锋有着极大的杀伤力,协约国不敢随意冲锋,但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将马克沁机枪一字排开将它们的枪口以45度角的姿态朝着空中射击,子弹飞天上之后,会根据抛物线的原理打击敌人,这样敌人就算躲进战壕里,也很难逃脱子弹的打击,极大的提高了作战的效率,也让英法联军短时间内减员严重,其中最高的一天就倒下五万多人,最终双方伤亡人数达一百多万人。

两次大规模的战役可以说整整打没了欧洲一代人,也让马克沁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寡妇制造者”。

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曾经拿破仑时代步兵集群冲锋的战术在马克沁机枪面前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彻底结束了步兵冲锋阵型的时代,而曾经的陆战之王骑兵更是在马克沁机枪面前溃不成军,也因此一战后,骑兵大规模的缩小编制,可以说马克沁改变了当时的军事思想,也改变了作战方式。

由于马克沁的威力实在太大,各国都开始重视机枪来,并且开始研制出一些克制马克沁的武器,比如坦克和飞机等等,到了二战时期,各国又相继研制出诸多经典的轻重机枪,性能都是相当优异,也因此,到了二战期间,马克沁机枪的影响大大削弱,加上发热等问题,马克沁逐渐离开战场,现代战争中几乎很少看到马克沁,除了乌克兰,2017年的时候乌克兰还使用M1910式的马克沁重机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往今来,子弹是如何被发射出去的?(下)
将马克沁机枪口抬高,后果多可怕?德军试了下,一天收割6万英军
机枪--改变战争的 “大杀器”
子弹雨点般从天而降:德国用一万挺机枪杀死二百万英法联军
德国“黑科技”MG34机枪,改变步兵的作战方式,颠覆传统的重机枪
维克斯-马克沁(VICKERS-MAXIM)机枪 - 战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