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国的落幕:唐朝的最后七年,除了垂死挣扎,别无选择

大唐光化三年(900年)初,刚刚回到长安的唐昭宗准备除掉身边的宦官集团,说实话,经过这些年的瞎折腾,唐昭宗身边能用的军队只有宦官控制的部分神策军了,然而,在宰相崔胤每天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唐昭宗准备团灭这帮掌控神策军的太监。

宦官和士人的矛盾本来就根深蒂固,唐昭宗本人也非常讨厌宦官,在崔胤撺掇下,两人天天商量如何灭了这帮人。

大唐

至于这些太监,虽然都是宦官,但并不是铁板一块,要知道神策军分左军和右军,分别由两个太监中尉掌控,中尉下面则是两位枢密使,这四个人各怀心思,在利益的趋势下并不齐心,这就给了皇帝制衡他们的空间。

即便中晚唐的宦官手眼通天,但皇帝想要灭了掌权的宦官并不困难,但前提是不能把矛头指向整个宦官集团,也就说,皇帝可以废杀掌权太监,答神策军最后还是得掌握在宦官手上,任命的神策军中尉、枢密使还得是这帮太监,不然其他太监凭什么听命于皇帝?不就为了上位吗!

基于这个基础,唐昭宗很快除掉了几位掌管神策军的太监,换上了贴心的几位太监,如果没有意外,事情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如此一来,唐昭宗还是能控制部分神策军的,但崔胤表示,宦官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贼,需要全部除掉,把这些宦官搞的人人自危,促使他们走在了一起。

神策军是宦官掌权的根本

十一月,神策军左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决定一致对外,谋划废黜唐昭宗,拥立太子李裕继位,继续让他们掌控神策军。

这一招如果在晚唐还是没问题的,但现在是唐朝末年,天下群雄纷争,废立皇帝的事情哪能随便玩?一着不慎就会引起其他群雄进军勤王的,虽然没人把唐昭宗当回事,但大唐天子这块招牌还是很响亮的。

宦官们也怕这群人搞事,于是主动寻找盟友,找来找去,就找到了岐王李茂贞和在华州的许国公韩建当靠山,双方一拍即合,毫无兵权的唐昭宗就这样被宦官们关押在了少阳院。

可怜的唐昭宗在少阳院里过的和狗一样的生活,吃的是从旁边狗洞传递过来的食物,盖的是一条薄被子,堂堂大唐天子,日子过得无比凄惨。

眼看唐昭宗被软禁,崔胤坐不住了,为了生家性命,立马找了朱温来帮忙,本来他和朱温的关系就匪浅,况且此时的朱温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占的地盘最大,归附的人最多,就连老对手李克用都被其吞下三州,成为这一时期实力最强的藩镇,大腿要找最坚实的,朱温就是此时最坚实的大腿。

如日冲天的朱温

就在崔胤谋求朱温的帮助时,左军中尉刘季述也向朱温伸出了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朱温准备团灭这帮名声太差的宦官,立马囚禁了刘季述派来的使者,而崔胤则敏锐地看到了朱温的态度,立马拉拢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让他立马行动,不然灭宦官的功劳全是朱温的。

就这样,孙德昭等人立马带兵屠灭了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势力,迎唐昭宗复位,唐昭宗高兴之余,孙德昭被赐名李继昭,担任静海节度使,其他有功人员也名利双收。

而这一通叛乱后,曾经在大唐呼风唤雨的宦官势颓,再也掀不起风浪,而崔胤则表示除恶务尽,不如把神策军给夺过来,由南司的文官掌握,当然也就是由自己掌握,但唐昭宗表示,宦官虽然不行,但文官也靠不住,在李继昭等人的劝说下,神策军还是交给了宦官,由宦官韩全诲、张彦弘掌握,而这两人,其实和李茂贞关系匪浅。

谈不拢只能打一仗

背靠朱温的崔胤可不怕这帮宦官,南司的文官和北司的太监背后其实就是朱温和李茂贞的斗争,为了把握主动权,朱温建议唐昭宗迁都洛阳,李茂贞表示不如迁都凤翔,双方争的昏天暗地,谈不拢,只能打一仗了。

说实话,这一战不管朱温赢还是李茂贞赢,对唐昭宗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他势必会被胁迫,因而他想劝和,但没人听他的。

光化四年(901年)十一月,朱温带来大军来袭,韩建不敌,为了阻止朱温控制唐昭宗,韩全诲等人立即逼迫唐昭宗去凤翔,虽然唐昭宗不太乐意,但形式不由人啊,就这样被架着送到了凤翔,并改元天复,很快朱温就杀向凤翔,李茂贞抵挡不过,找李克用帮忙,派兵攻打朱温的河中之地,分担李茂贞的压力。

看到李克用出手,朱温自然不敢怠慢,立马抛下李茂贞赶到河中督战,此时是朱温的巅峰时期,打的李克用的大军溃不成军,朱温更是趁胜杀到李克用所在的晋阳,差点让李克用弃城而逃。

李茂贞寻找外援失败,西边的王建还趁火打劫,两边夹击下,李茂贞有点弹尽粮绝,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但依旧坚持抵挡朱温的进攻,而朱温也不着急,他打算慢慢耗死李茂贞,到时候缺粮的李茂贞自会投降。

天复二年(902年)十一月,凤翔被围困几个月后彻底缺粮了,只能食人,肉价值钱一百,狗肉值钱五百,肉价还不如狗肉,至于唐昭宗,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天天喝不顶饿的稀饭,饿的实在受不了,开始劝李茂贞和朱温和解。

战争之下,百姓苦不堪言

天复三年(903年)正月,李茂贞先下令诛杀韩全诲等二十余人以表诚意,然后打开大门让朱温接唐昭宗回长安,朱温则趁机清洗了宦官集团,至此,影响晚唐百年的神策军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而唐昭宗则成为朱温的傀儡。

回到长安后,朱温把皇宫的禁军全换上自己人,显然,唐昭宗已经和汉献帝没什么两样了,但朱温还不满足,毕竟洛阳才是自己的大本营,他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唐昭宗百般不肯,但在兵锋下,还是被逼着上路。

至于崔胤,朱温现在有了唐昭宗,他还算哪根葱?加上自唐昭宗回长安后,两人间隙逐深,朱温对他越来越猜忌,尤其是崔胤提议让唐昭宗招募壮士增加宫廷的力量,明显针对朱温的禁军。

朱温如何能如他意?不仅否决,还要求唐昭宗诛杀他,唐昭宗不肯,朱温就亲自动刀,崔胤死的那天,全长安百姓都在叫好,他们认为就是崔胤把朱温召来,连累自己遭殃。

天复四年(904年)正月,唐昭宗正式迁都,刚离开宫殿,朱温就拆毁长安宫殿,让长安沦为一片废墟,但唐昭宗不想坐以待毙,到达陕州后,他学汉献帝衣带诏,想要召集王建、杨行密、李克用等人密谋匡扶大唐,但唐昭宗周边全是朱温的人,衣带诏很快就被朱温截获。

朱温深感唐昭宗不太老实,立马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诛杀唐昭宗身边侍从二百多人,连打杂的小太监都换上朱温的人,当年四月,唐昭宗抵达洛阳,改元天祐。

朱温虽然挟持了唐昭宗,但事情并没有结束,有了天子就是其他藩镇的共同敌人,各个藩镇以迎立唐昭宗为由大发檄文, 名义上中兴大唐实则想要瓜分朱温地盘,而唐昭宗这边又配合藩镇不断搞出令朱温头疼的事情来,朱温表示受够了,既然唐昭宗不听话,就换个听话的皇帝。

唐昭宗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温命蒋玄晖带兵杀入昭宗的寝宫,诛杀了还在睡觉的唐昭宗,矫诏立唐昭宗第九子,时年十三岁的辉王李柷为太子,是为唐哀帝。

唐昭宗本来有太子,是德王李裕,刘季述当年就拥立过一次,相比唐哀帝,李裕既成熟又俊秀,被朱温视为眼中钉,要不是唐昭宗多次阻拦,朱温早就想杀害他,而为了方便自己顺利篡位,他打算将李裕在内的一帮皇子皇孙全部斩草除根。

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朱温在洛阳皇宫的九曲池设宴,邀请唐哀帝和他的兄弟们前来赴宴,同时还有一帮王公大臣,酒到半酣的时候,朱温下令将唐哀帝的兄弟德王李裕、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雅王李禛、琼王李祥等九位亲王全部勒死,投尸于九曲池中喂鱼,王公大臣和唐哀帝吓的不敢说话。

没了皇室的阻挠,但还有一帮阻挠他的清流大臣,同年六月,朱温矫诏将裴枢、崔远等三十多位当朝重臣集中到滑州白马驿,就地诛杀,将尸体抛进了黄河,如此一来,李唐皇室和忠心于大唐的大臣们全部被朱温扫荡干净,摆在朱温忠面前的只剩下篡位了。

或许感觉到年龄大了,加上周边一帮群雄虎视眈眈,无力荡平,朱温加紧了篡位的步伐,想要体验一把当皇帝的瘾,唐朝之前,权臣篡位要先经历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等这些程序,谋士柳璨也在积极谋划,结果被嫌烦的朱温一刀砍死,这下子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万事俱备的朱温迫使唐哀帝禅位,改名朱晃,改元开平,篡唐建梁,废唐哀帝位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就此覆灭,至于唐哀帝,不久就被毒杀,而李唐的嫡系基本灭绝。

后梁疆域

说实话,别看唐昭宗到处折腾想要中兴大唐,但自黄巢之乱后,大唐的覆灭已经成为定局,唐昭宗除了垂死挣扎外,别无选择,这一点,他看不明白。

安史之乱后,唐朝之所以可以维系百年的统治,全靠各个藩镇之间的势力平衡,各个藩镇虽然偶尔冒头,但势力并不强大,只要朝廷有神策军,就可以在自己牵头下利用藩镇制衡藩镇。

别看河北三镇闹得很欢,但都被周边几个藩镇彻底锁死,况且河北三镇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在利益的趋势下斗的不亦乐乎,如此一来,除了老大难的河北三镇以及河西归义军朝廷指挥不动外,其余的藩镇依旧以朝廷为尊。

但平衡的格局被黄巢之乱击溃,黄巢到处点火的时候,各个藩镇在平叛的口号下明显不听朝廷号令。

朝廷就是一个大号的藩镇罢了

尤其是黄巢攻陷长安后,朝廷中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各地勤王的藩镇不少,但自主性大大增强,而唐僖宗和田令孜又无所作为,只要平定黄巢,其他什么都可以,一时间各个藩镇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赋税自由加上有军权,谁还听朝廷的?

因此,到了唐昭宗即位的时候,各地藩镇彻底陷入互相吞并的格局中,藩镇兼并成为历史大势,朝廷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藩镇而已,而强大的藩镇反过来又会威胁朝廷,比如唐昭宗死磕李克用,其实就是云中、卢龙、宣武三镇胁迫的,这次惨败,彻底输掉了朝廷最后一点资本,大唐算是彻底完了。

而靠着近水楼台,凤翔的李茂贞、邠宁的王行瑜、华州的韩建等长安西北附近的藩镇动不动就进军长安,胁迫唐昭宗为所欲为,说实话,西北几个藩镇也就李茂贞能数得上,其他藩镇都不入流,但就是这些藩镇却动不动胁迫唐昭宗,让朝廷的威严扫地,本来还能经营关东一亩三分地的,这下子啥也捞不着。

更要命的是,在唐宪宗主导的强州弱镇下,唐昭宗时期的州的自主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让朝廷对地方控制彻底崩溃,几个州联合起来自成一军,然后在藩镇之战中左右摇摆,谋求自己的利益,可以说从藩镇到州郡,朝廷彻底失去了对地方控制。

而失去对地方的控制,维持中晚唐的度支和盐铁系统也玩转不下去了,黄巢之乱后,东南的赋税朝廷也收不上来,茶税和海盐利也没了,

不久又丧失了河中池盐这个重要的财源之地,而随着王建控制川蜀之地,川蜀的财赋和井盐也没了,也让唐昭宗一朝彻底陷于没钱的状态,没钱就养不了大军,没了大军还谈什么复兴?只能被藩镇玩弄于股掌之间。

唐昭宗虽然是个不错的皇帝,但在烂摊子下的唐朝末年,他完全使不上劲,空有中兴大唐之心但无中兴大唐之力,而把朱温引过来后,大唐只能吊着一口气,这口气什么时候咽下,就看朱温忠什么时候动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如此繁荣,为何都城长安屡被外敌攻破?致命弱点在哪?
唐朝倒数第二位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惨遭弑杀
释读中国历史236:唐昭宗在位16年,殚精竭虑,可大唐积重难返,终究走向了灭亡
唐朝灭亡时都说非常凄惨,那场景到底有多混乱?
大唐最后一个忠臣竟然是个宦官!
隋唐史丨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大唐还能继续存在一个半世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