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明明只有十年,却感觉突然可以吃饱穿暖了?

家里有老人的,肯定时常听他们唠叨六七十年代的苦日子,从早忙到晚,吃的只有一碗稀粥,这些仅能填饱肚子而已。

以至于成长在六七十年代的父辈们,他们的童年都是饿有关的,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生的人,天天萝卜粥吃哭了,放学回来,每次掀开锅盖,能吃的只有萝卜粥,至于荤腥只有过年偶尔吃到。

八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看上去差距很大

至于我母亲,作为家里的长女,早早的辍学回家务农,吃的都是杂粮饭,米饭只有弟弟们可以吃。

以至于我妈到现在还和我外婆吐槽,她在灶台吃杂粮,看着两个舅舅得意洋洋的吃着米饭,当时生活条件差可见一斑。

当然衣服也是如此,衣服都是往大了做,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一件衣服能穿好久,这估计也是六七十年代大家生活的常态,给大家的感觉也就是勉强温饱的地步。

商店供应的也很多

但从八十年代后,大家的衣食等物质方面的条件一下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家的生活似乎一下子好起来了,几乎很少有人说八十年代大家还挨饿的情况。

诚然这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包产到户的原因,但政策落地到执行,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的,不是说今天包产到户,明天就粮食增产,这是需要时间的。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明明只有十年,却感觉大家一下子突然可以吃饱穿暖了。

说实话,八十年代物质得到改善其实还是归功于毛主席。

不过首先大家得了解一下六七十年代物质条件为什么这么差。

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恶劣,北边先和老大哥苏联交恶,西南方向又和印度打了一仗,不久美国入侵越南,战火威胁我国边境,可以说当时我们面临的战争威胁真的很大。

三线建设

鉴于可能爆发的战争,毛主席在1964年5月提出了三线建设的口号,以应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因而诞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口号:备战、备荒、为人民。

因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种的粮食除了要支援国家工业和三线建设以外,还需要储备粮食,储备可以应对美苏同时发动战争所需要维持的三年储备粮。

三线建设

如此一来,大家能分到手的粮食也就更加少,更何况当时还是以工分计算的公社化时代,只有交足了这些粮食,剩下的才能以工分换粮食。

随着中美开始接触到日后正式建交,我国外部面临的战争威胁一下子少了很多,国际环境得到了改善,自然不需要这么多备战的粮食了,因而曾经储备的粮食可以放开供应。

三线建设

与之对应的就是大家上交的公粮指标也得到了减少,大家手上的余粮也多了,两相结合,大家可以吃的粮食也就多了。

当然仅仅放开粮食和减少上交的公粮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有毛主席时期的四三计划开始其效果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对我们的封锁有所松动,察觉到这是引进国外技术的窗口期的毛主席立马决定大力引起国外工业设备和技术,从1973年开始,我国前前后后花费43亿美元购买了四套进口方案,因而被称之为四三计划。

当时都引进了什么呢?除了重要工业设备之外,还有13套化肥生产设备、4套化纤生产设备,这两种设备都是为了解决国内民众的吃饭和穿衣问题的。

这17套设备实际上占据了整个项目资金的64%左右,可以说毛主席为了改善民众生活的心情非常迫切,他老人家非常希望大家都能吃得饱、穿得暖。

1979年,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基本安装完毕,随后开始快速的生产,有了化肥的加持,国内的粮食产量连年攀升。

化肥厂

1980年,当年的粮食产量为32056万吨,到了1989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40755万吨。

人均粮食产量也从1980年324公斤提升到1989年的362公斤。

而在1968年,当年粮食产量只有20906万吨,人均粮食只有266公斤。

1949年-1971年

1972年-1990年

粮食产量提升如此之快,化肥的作用功不可没。

八十年代,大家交口称赞的的确良布料其实都是化纤厂生产的,化肥和化纤厂,一下子解决大家的吃饭和穿衣问题。

风靡一时的的确良衣服

当然光有化肥还不够,还需要好的种子。

1973年,袁隆平成功研制杂交水稻技术,从1976年开始,全国开始大量种植杂交水稻,到了1988年,全国已经种植了12.56亿亩的杂交水稻,推动了我国的粮食增产。

1979年,李振声又成功研制出新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和以往的小麦相比,"小偃6号"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特点,两款种子的研发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多种因素下,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基本能保证大家的温饱问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饱穿暖后,大家开始有了更多的追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开始想办法挣钱,有去南方打工的,有投资办厂的,还有各种跑业务的,整个八十年代,挣钱成为了主流。

有时候看看八十年的那些老照片,他们的精气神和现在人完全不一样,那时候物资即便没有现在的丰富,但眼睛里透露出的希望和朝气和现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十年代后衣食一下子得到改善是什么原因?当然不是包产到户。
散文|科学种田与白薯炕
有人说六七十年代“吃不饱饭”是造谣,经历过的人都会记得
七十年代火红的年代农村旧照:生产大队、知青下乡、双抢开荒
和老农民谈包产到户与生产队时期的粮食产量
怀旧老照片: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是这样的,那段难忘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