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阿弥陀佛 / 学小林校长

/ 图:堆糖  / 文:学小林校长

音乐

遇到吃斋念佛的人,当然还有和尚跟尼姑,他们都说我是有佛根的人。说实话,我不懂什么是佛根,但是能感觉得出他们的意思是说我跟佛有缘吧。

其实佛在我的认知里就是教人向善,与人为善,行善积德,从这一点我倒是认同他们说我是有佛根的。

母亲很早开始吃斋念佛,她是跟着隔壁刘妈学的。天还没亮就跟着刘妈一道,带上香烛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去到几里以外的月亮山寺烧香拜佛。我长大后懂了点事,渐渐知晓母亲为什么会跟着刘妈去烧香拜佛了。因为刘妈生有十个儿女,个个都很懂事争气,又孝顺父母,尤其最小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还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这在全县都是凤毛麟角的事情。母亲私下向刘妈讨教,刘妈说这都是托菩萨的福。于是,母亲也烧香拜起佛来了。果真没多久,眼看着我们家兴旺起来,开店,盖房,考工,嫁女,喜事不断,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母亲是街坊公认的贤妻良母,孝敬公婆那是出了名的,为此,我们家还被评为了镇里的五好家庭。几年后,我也考上了大学,圆了母亲心底多年的一个愿望。

母亲每天早晚都会在家中的佛堂前烧香拜佛,潜移默化我也就成了有佛根的人。出门在外,长年不在母亲身边,但我知道她对我的挂念会是每天早晚跪在一众菩萨面前虔诚的祈祷。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怎么喜欢过多地和人打交道,不过有座精舍我倒是愿意常去坐坐,陪师父喝喝茶聊聊天也是件惬意的事情。精舍的茶房宁静整洁,悠扬的经声佛号缠绕着好闻的禅香飘进茶房,让人心神舒泰。聊天的话题从天南地北转到了茶房中堂上的一副对联:坐阅四朝五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这是虚云老和尚113岁那年离开云门寺时自撰的一副联语。师父知识渊博,从虚云长老聊到了云居山,聊到了真如寺,聊到家乡便聊起了我的兴致。

我家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开门见水,我曾在《白槎,我永远的乡愁》一文中这样写道:面朝南驻足于街心,修河对岸高耸的云居山映入眼帘,连绵起伏的山峦倒映在蜿蜒的修河里,自然就成为了小镇客厅的巨幅山水画。

也许是习以为常了,眼中便不再有风景,真是应了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从小就听说过云居山上有座庙叫作真如禅寺,寺庙里有位一百多岁的老和尚,胡子都垂到了胸前。母亲说早年家里困难那阵她和父亲去到山里扛竹子赚点苦力钱补贴家用,有一天在路上就见到了老和尚。母亲说老和尚慈眉善目,很是和善,还跟他们打了招呼。

我是八五年登上云居山的。中考前夕,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为了给我们减压,专门组织了一次春游徒步,目的地是云居山顶。登高望远,步步高升,足以可见老师的用意和对我们的殷殷期盼。虽然久居云居山下,但是谁也不曾有过登临。所以,出发的前一晚,大家都激动得无法入眠。次晨,一大帮豆蔻年华和舞勺之年的男女排着长队一路上叽叽喳喳吵闹个不停。坐在渡船上,绵绵群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修河里,春风拂面而来,这本是何等秀美的风景啊,无奈这个年纪的少年怎能懂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景致呢。

就如歌曲《我的祖国》所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春季的江南,万物生机勃发,修河两岸,桃红柳绿,春意盎然。行走在两旁种满油菜花的乡间小路上,感觉那空气都是香甜的。在教室里憋久了的同学们此刻就像一群嗡嗡的蜜蜂,蜂拥着朝云居山脚下奔去。

随着海拔升高耳朵里渐渐出现了耳闭,叽叽喳喳的声音瞬间失去了先前的吵闹。回头望去,小镇早已不见踪影,那长长宽宽的修河此刻就像一条薄薄的玉带镶嵌在远方的大地上。山路盘旋曲折,飞瀑流泉叮咚作响,漫山遍野火红的杜鹃散发出好闻的清香让我们忘记了旅途的劳顿。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云居山主峰海拔接近一千米,想不到山顶上居然还有好大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四周都是稻田,中间一座宛如明月的天然湖泊映照着真如寺,红墙铁瓦,殿堂楼阁,倒映在水中,煞是好看。

还清晰记得那天人特别多,从山门一直到大雄宝殿,沿途人山人海,个个神情肃穆,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人群中竟然出现了好几个外国和尚的面孔,那是我第一次知晓原来外国也有和尚的,他们和其他的和尚及皈依弟子们一样都三步一跪九步一拜,长长的队伍朝大雄宝殿缓缓而行。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经打听才知,原来是方丈朗耀法师圆寂了,那天正准备坐化升天。

冗长的经声佛号中法事繁忙,我们也很快失去了春游的兴致,在硕大的真如禅寺香炉前匆匆留下一张影像便下山了。

老师家访和母亲说我成绩还不错,再继续冲一把考上县一中应该没问题。我沾沾自喜,心想,母亲天天为我求神拜佛,菩萨一定会保佑我考上的,于是,开起了少男青春期的小差来,结果考砸了。颓废了一阵子后,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不努力神仙也帮不了你。从那以后,我开始变得刚毅起来,还不断用铁人三项运动来挑战自己。

和师父聊了许久的真如寺,我作为一个当地人,汗颜对它的历史了解得不多,回家后便马上在电脑上搜索起来,然而这一搜索可不得了,原来真如寺在中国佛教界居然有着无比的地位和影响力,那一刻,我胸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自豪。想当年毕业分配不甚如意时,我是那样急切地巴望离开家乡,甚至嘴里还愤愤不平地哼了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而如今,正像民间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出了国才会更爱国。也正是对家乡有了更多文化上的了解,心里对家乡突然又亲切了起来。

虚云大和尚是1953年以114岁的高龄来到云居山真如寺的,这座始建于唐宪忠元和年间(806—820年)的古老寺庙,佛教禅宗五宗之一曹洞宗的发源地,在老和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感召下,经过众多僧侣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皈依弟子的虔诚护法,被日寇焚毁的千年古寺终于重见天日,老和尚最后在120岁的寿龄时圆寂在云居山真如寺。资料显示,真如寺是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也是唯一一座农禅并重的寺庙。自解放以来,新中国历届佛教协会会长,像首届会长虚云大和尚以及诸多后任者,性福大和尚、海灯法师、赵朴初、一诚大师、传印长老等均出自云居山门,足见真如寺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

虽然退休还为时尚早,但是我心里面却早已设想好未来的生活场景。将来呀,我把河边上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河景房,摁开电动窗帘,让那云居的山和那修河的水成为我家客厅里的天然山水画。清晨,坐在河边垂钓;午间,半躺在露台上喝茶小憩;傍晚,扑进母亲河的怀抱里畅泳。

想想真的挺好,阿弥陀佛,就这么定啦。

(写于2021年8月11日夜)

*作者简介:

学小林校长,体育工作者,早年毕业于九江师专体育系,做过多年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校校长,现为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

香落尘外书斋

作伴结庐工作室

精品、原创、音乐。

平台招募编辑、后台工作人员等热爱文学的志愿者。

有志者请加微信:

lanerzou

你以双眸燃烧我的诗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把我的思念寄给你吧!就以月光为筏,以清风为摇橹,划进你冬意深沉的梦想......在长江浩流的梦境中,在雾霭重围的日子里,我是一枚小小的舟子,从未停止向彼岸的你进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弥陀佛---一组佛的动态图
心里头真有佛,他看一切众生全是佛
折枝如画 文/十二家的唯仔
黄精记载
听故事想道理
和尚与屠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