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人父母,我不建议你做“李焕英”

春节档电影里,喜剧人贾玲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绝对是一匹黑马,豆瓣打出8.3的高分。

朋友圈争相推荐,并且纷纷友情提示:务必带够纸巾。

这无疑可算是一部好电影,虽然情节简单,但胜在情真意切,直击内心。

这是贾玲缅怀母亲的真实故事,也让我们在电影中看到自己和母亲的影子。

但就为人父母而言,我并不建议你做“李焕英”。

(温馨提示:文章含轻微剧透)

01

贾玲,原名贾裕玲。

1982年湖北襄阳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化工厂的工人,家境一般。

贾玲有一个姐姐,比她大5岁,叫贾丹。

贾玲从小长得就可爱,笑起来两个小酒窝,生性活泼开朗。

贾玲胆子大,像个男孩一样,什么都不怕,比如爬树掏鸟窝。家里住在距离市区一个多小时路程的山村。父亲在她小的时候,经常会开拖拉机带她一起走出大山。

她10岁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曲苑杂坛》。她模仿里面的鸟叫和乐器发声,才艺天赋极高。

高中毕业后,贾玲来到北京报考了北影。经过一轮轮的比试,贾玲败下阵来。第一次高考失败而终,她没有回到湖北老家,而是留在北京当服务员。想着赚点钱,来年复习再考。

母亲和姐姐也非常支持她考大学。

因为家里条件差,供不起两个人读大学。姐姐就自愿放弃了考上的大学,全力扶持妹妹贾玲。

于是,不甘心的贾玲励志苦学一年,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当时贾玲为了安全,还同时报考了冷门的相声专业。

结果,幸运果真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如愿考上中戏表演班和相声班。阴差阳错间,贾玲进了当时全国只招了40人的冷门相声专业。

现在回头看,一切都可能是如命中注定。

02

进入大学,本以为可以安心学习,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

但她一生都无法抚平的伤痛却突然袭来。

贾玲在刚入大学一个月,母亲就发生了意外。

有一天早晨,贾玲父母去通稻草。草堆堆的比较高,母亲坐在父亲开的小翻斗车上。

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下来,摔到了小脑。

母亲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这件事让整个家庭陷入了黑暗的深渊,悲痛不已。

贾玲坐火车回家下来后,是直接去的火葬场。

她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当时看到姐姐是扶着柱子走出来的,对贾玲说:“你快进来看妈最后一眼吧。”

此刻的贾玲,早已是崩溃不已,大哭起来。

母亲的去世,像天塌下来一样。

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到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地步,面对着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此后,姐姐便一直供着贾玲上大学。而且毕业后,也一直救济北漂的贾玲。

姐姐一供就是9年。

当时姐姐第一个月给她1000元生活费,第二月是500元,姐姐当时的工资是800元。

后来父亲为了供她读书,还把老家的房子给卖了。

姐姐与父亲的无尽付出,成了她内心的支撑。

可以说,她是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03

所有喜剧的内核,都是无法言喻的悲剧。

成功后的贾玲,说自己其实对金钱的要求特别低。

自己有一条裙子穿了两三年,觉得好看,所以就一直穿着。

自己大部分钱都拿来给爸买房子,给姐姐买房子。

后来给姐姐在老家买了两套房,一辆车;给父亲买了一辆车一套房。

她这样说:“你有没有想过,当年谁在帮我付学费和生活费,是我姐啊;谁正在颓废中想念自己的妻子,父亲啊。”

她的遗憾是再也没有母亲了。

母亲也再看不到她现在过得很好的样子,自己再也无法孝顺她。

她曾和姐姐说:“我觉得妈妈走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快乐,我这辈子的快乐都缺一角”。

姐姐和父亲的情,她都能还,再苦再累,看到他们过得好,便心安。

唯有母亲,成为她永远的心结。

04

早早就离开的母亲,是贾玲一生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她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拼命弥补。

自己创立公司后的第一部作品是《你好!李焕英》。

这部作品起先是以母亲的故事改编成小品,尔后,扩展丰富,改编成同名电影。贾玲也在多个场合讲述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多次失声痛哭。

甚至有人怀疑她:

“这是不是在过度营销自己的母亲?”

说实话,如果有机会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自己的母亲,跟自己一起缅怀母亲,将是每个为人子女者的荣幸。谈何营销?

我更愿意是将其看作是贾玲内心的一个“未完成事件”,她的悲痛、遗憾、愧疚堵在心里,只能靠一遍遍重复表达,来消化、自我修复。

她在舞台上哭着喊:

“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咱家有钱了。”

“妈,那件买错的皮大衣我也帮你换好了,你穿应该很好看。”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我好想你。”

可惜,她的母亲,永远也无法回答。

母亲为她付出所有,这份情,她永远也还不了。

她于是幻想出一个类似梦境的穿越,与母亲重逢,修补自己内心的缺口。

05

《你好!李焕英》是电影,更是贾玲内心的修复幻想。

她穿越回自己出生前的年代,努力帮助母亲实现愿望,拼命让母亲过得好,过得开心。

在电影中,贾玲拼命撮合李焕英和厂长的儿子,她想让母亲找一个经济条件好的老公,就不用一辈子过得那么辛苦。

即使自己可能因此从这个世界消失。

只要母亲过得好,她即使不出生,也毫无遗憾。

这其实是我接触过的很多孩子的心声:“是不是我不在了,爸爸妈妈就能轻松一些,过得开心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拼命工作,努力挣钱都是为了他们,吵架、生气也是因为他们。

作为孩子,他们自觉对父母的恩情,受之有愧。

李焕英和贾玲喝了一次酒。

谈到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贾晓玲想象着李焕英跟厂长儿子结婚,满意地说:“你以后的女儿会非常的优秀,像王琴(李焕英各方面的竞争对手)的孩子。”

到这里,李焕英终于明白贾晓玲的心结,之后就有了电影最催泪的那一幕“我的女儿,我希望她幸福快乐就好”。

但是贾玲不信,她觉得是年轻的李焕英太想当然了。

先不论母亲李焕英的话是否属实,我们讨论一个话题:为什么贾玲不相信?

从父母的内心出发,我相信,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就是:健康快乐就好。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放到社会的大世界中,孩子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也不再只是孩子的父母。

只要置身于社会当中,就会有评价,就会有比较,就会有面子。

孩子希望父母有面子,期待父母因为他们而骄傲。

对于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而言,拿什么能回报父母无私的奉献,沉甸甸的爱呢?没有其他办法,唯有:

成为优秀的人。

这或许不是父母的期待,却是孩子内心的愿望。

唯此,孩子才能获得内心的平衡。

父母付出越多,孩子便要求自己更高,挣更多钱,变得更优秀。这样的追求和压力,甚至根本与父母无关。

只是孩子获得内心平衡的方式。

所以,我并不建议为人父母的你,像“李焕英”一般,为孩子付出所有。

这份爱,对孩子太沉重。

 06

几经周折,年轻的母亲还是跟平凡的父亲领了证,没有找厂长的儿子。

领证那天贾晓玲和李焕英闹翻了,不小心撕了结婚证。

李焕英伤神的问:“你怎么就是不相信,我其实过得挺好呢?”

其实作为母亲的李焕英不是生气,是愧疚,自己给女儿造成这么大的执念和心结。

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贾玲坚决不相信“母亲真的过得开心。”而要不顾一切努力改变母亲的命运呢?

因为母亲这辈子,在贾玲眼中,真的过得很苦。

从做母亲那一刻起,母亲就放弃了全部的自我,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为孩子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所有,没有享一天福。

直到意外去世。

贾玲没有见过母亲为自己的活的样子,都是在为她活。

有人说:“万一这就是母亲自己内心的选择,她真的为此而开心呢?”

还是那句话,母亲爱孩子,孩子同样爱母亲,亲子之爱,有来有往。

一个人为了另外一个人牺牲了所有,即使她是心甘情愿的,对方也很难心安理得地接受。

必须要回报,这样才能内心平衡。

贾玲是有能力回报,她成功,有钱,有名。母亲想要的一切她都能给予。

她的遗憾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呢?又能拿什么回报父母全身心的付出呢?

不能给父母买大房子,也不能给父母买好车,甚至多陪陪父母都是奢望,又能拿什么来获得内心的平衡呢?

没办法,只能永远亏欠,永远遗憾。

这成了每个“李焕英”子女心中的“未完成事件”。

 07

互相奉献,一心一意为对方着想的亲情,固然感人。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也经常为这样的亲情而感动,而震撼。同时,也为孩子内心的愧疚和不安,而揪心。

太沉重的爱,是孩子内心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即使父母不求回报,孩子也不可能心安理得。

为人父母,不要做“李焕英”。

让这份爱轻一点,用60%的精力做父母,另外40%做自己。

每天一篇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家长困惑,与家长一起成长、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好,李焕英》我们每个人的妈妈曾经也是花季少女!
我恨你,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我们都要好好道别
《你好,李焕英》是不是孩子的独角戏?推荐几本书,读懂妈妈
表白,我的最美女神"李焕英"。
想要一个别人家的妈妈,李焕英这样的?| 小马过河3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