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内向,真不是,一件坏事

最近,收到一个家长的提问,说自己的女儿6岁,非常内向,在学校从来不积极主动地发言,不主动找同学玩,是班级中的像是一个“边缘人”。

爸爸妈妈着急坏了,报了各种各样、针对性的训练班:演讲、朗诵、团体训练、夏令营……

不惜重金,希望纠正孩子的内向性格,没成想,孩子一点不领情,还是那么不主动,不合群。

父母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加之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失望、焦虑,看着女儿哪哪都不顺眼,完全不像自己的孩子。

甚至,萌生出不想管孩子,爱怎样怎样的想法。

在这里,内向似乎成为一种原罪,是一种被人厌弃的特点,是十足的大缺点,不改正,就不配做父母的孩子。

读来着实有点揪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努力纠正他们的“内向”性格,是很多家长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内向从来不是贬义词,只是客观的性格描述。

严格意义上讲,内向和外向都不是反义词,而是平等存在,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

孩子内向,真不是,一件坏事。

1

1

1

我们现来彻彻底底地泼一盆冷水:内向,是一种天生的人格气质。

内向和外向通常被视为一个连续体,也就是说,没有人是绝对的内向和外向,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向的一面和内向的一面。

当然,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一定都会有所偏向。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对内外向做了定义,不同于直接通过人际交往行为来判定,他以注意力和精力的投注来判断内外向。

外向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包括外在的人,物和环境等;

而内向的人则较为关注自我的,主观的内部心理状况,包括内心情感、思想等。

也就是说,有的人天生喜欢热闹,喜欢跟人相处,他们大部分的关注点是在外界的;

而有的人,更喜欢自己独处,关注自身、安静思考。

如果一个孩子的气质本身属于内向型,家长却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强行掰成“外向”,即使成功了,最终也只能得到一个“假外向”的孩子。

孩子为了外界喜欢她,强迫自己活泼开朗,小小年纪,就戴着面具去生活。

家长大约是放心了,孩子是否开心,是否真正喜欢这样的自己呢?

我们大约很少去思考。

更何况,我们一般都很难把一个“内向”的孩子掰成“外向”,大概率的结果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孩子越来越退缩,越来越“内向”。

最终,得不偿失。

1

2

1

家长内为什么那么介意孩子内向?我想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内向作为一个标签,很容易跟孩子各种各样的缺点挂钩。

孩子人际关系不好,肯定是因为内向不主动;

孩子总是自卑,不敢表达自己,当然是内向,你看他都不怎么说话;

孩子胆小、害羞,还是内向,因为只有内向的人才胆小;

甚至孩子成绩不好,也可以跟内向挂钩——不主动问老师,不跟同学讨论。

内向成了一个万能标签,系统地描述了孩子的种种问题,彷佛只要跟内向沾边,这个孩子就正常不了。

而反过来理解就是,只要孩子改正了内向的缺点,其他什么胆小、害羞、自卑,也都通通迎刃而解了。

内向,成为众矢之的,在劫难逃。

第二,潜在的危机感。

为人父母,当然会事事为孩子考虑,我从不否认这一点,就出发点而言,肯定是为孩子好的。

因为社会大环境的渲染,家长的潜意识中,会坚信社会对内向的孩子不友好,甚至充满敌意。

不积极主动,怎么能交到朋友?

你太内向,人家一定会觉得你好欺负,一定会排挤你,没人会帮你。

太内向,不主动展示自己,别人怎么会知道你的优势,会欣赏你,看好你呢?

简而言之,你这么内向,将来一点会吃亏的。

实际上,社会不是对内向的人不友好,而是对弱者不友好,而内向,跟弱者,并不划等号。

内向的孩子一定代表好欺负,没底线吗?非也。很多内向的孩子,善于观察、思考,心里明镜似的。

唐僧总是内向的吧?有人敢欺负他吗?连孙悟空都要看他脸色。

我们上文提到的心理学家荣格,同样内向,他的一生遇到无数贵人,并且潜心研究,著作等身。

每种性格特征,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非要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才有出路。

第三,内向不合群,不是理想中“完美孩子”的模样。

我们的社会,对于孩子”活泼开朗“,有一种谜之执念。

总觉得孩子只要“活泼开朗”,就一定百病全消,什么心理问题,抑郁症,一定跟这样的孩子没关系。

实际上,在临床上,性格外向开朗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比比皆是。

不可否认,外向的孩子看起来更讨人喜欢:善于交流,能够融入人群,热情周到,到哪都像太阳一般。

从表面上看,他们更符合“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当然,也更容易满足家长眼中“完美孩子”的期待。

我们往往忽略了,人际关系,也只是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其中一个维度。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只是为了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他们更是为了做自己。

第四,家长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因为“内向”吃过亏。

很多家长本身不善言谈,在职场和人际关系当中吃过亏,生怕孩子重蹈覆辙,因而想方设法扭转孩子内向的趋势。

其实,还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内向是一个笼统的、被完全放大的标签。

家长吃亏可能是因为自卑,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能是因为业务能力不是特别出众,而没有获得赏识和提拔;

可能是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人际关系受挫。

这些,不能都由内向来背锅。

内向作为一种特质,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的影响力,也无法带给人那么多负面的坎坷。

大部分时候,“内向”两字,都是在做“背锅侠”。

1

3

1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放下对内向的偏见。

内向,作为一种天然的性格特质,大约是被误解和“污名化”最深的。

只要孩子发展出现问题,基本都能跟内向挂起钩来,几乎没有人因为内向而获得赞美和欣赏。

而原本,内向只是一种跟“外向”平等存在的人格特质。内向的孩子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更善于思考。

外向的孩子更关注外界,更乐于人际交往,对外界的世界更感兴趣。

有研究发现,内向的孩子神经更敏感,因此,对于过于嘈杂热闹的环境较为抗拒,而外向的孩子恰恰相反,他们需要从不断地丰富刺激中,获得满足。

就这点差别。

实际上,内向从根本上说,也不是人际关系的障碍。

内向的孩子不爱表达,但是他们善于倾听;

他们不爱说话,但他们爱思考,观察力、领悟力更好;

他们的外在世界很安静,但内心世界很丰富。

内向的孩子,不热衷于社交,但他们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友好相处,保持自己与世界的链接。

内向的孩子,真不是一群怪物。

第二,缓解自己的焦虑和挫败感,而不是继续想方设法去改变孩子的“内向”。

报各种兴趣班和培训班,拼命让孩子尝试原本并不擅长的演讲、当众表演,其实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孩子:你内向不对,你内向不好。

孩子不断收获挫败感,家长更是焦虑、气愤、失望: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你还是不改变?

问题在于,孩子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变成完全不属于自己的样子?

就因为外界觉得这样的才是好的,才是受欢迎的吗?如果不强迫自己去改

变,他就一定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吗?

并不是。

真正阻碍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是自卑,是对自己的不接纳,而不是内向本身。

而不断否定孩子的“内向”,便是在变相的把孩子推向自我否定的深渊。

第三,当全世界都不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接纳。

不可否认,当你不符合这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评价的时候,必定会遭遇否定,甚至排挤。

当孩子在外界感受到社会的不公,被随意定义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

很遗憾,很多时候,家长也因为被社会的焦虑和评价标准裹挟着,更直接,更尖锐地排挤自己的孩子:

你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外向开朗一点,整天独来独往,像个怪物;

你为什么不能积极主动一点交朋友,看你这个样子,谁愿意跟你玩呢?

没有人喜欢内向的孩子,你自己不改变,将来有你吃亏的时候。

内向似乎成为一种原罪,天生不被待见。

而来自父母的不接纳,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否定。

即使,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天生内向,却要无缘无故被嫌弃,多么无辜、委屈。

如果作为家长,也曾因为内向被区别对待过,回想一下,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希望身边的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有没有同样渴望来自身边人的接纳和欣赏?

同理,孩子也一样。

第四,一个外向的孩子,比不上一个内向却自信,自我接纳的孩子。

人际关系的障碍,从来就不是内向,而是不自信,不认可自身的价值。

用一句鸡汤一点的话说便是:你喜欢自己,身边的人才会喜欢你。

一个孩子不擅长主动找其他人,但总能有魅力吸引身边人主动靠近,愿意跟他交朋友,这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

一个孩子朋友不多,但只要大家跟他深入交流,就一定会喜欢他,跟他维持长久的友谊,难道不是一种人际相处方式吗?

一个自信的孩子,不会平时都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但只要他开口,就一定会以独特的观点征服身边的人,难道不可以吗?

看起来热闹,永远只是看起来。

认真地看看你旁边那个内向的孩子——或许,TA,真的没那么差。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5000小时以上。

 每天一篇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有“社恐”娃怎么办?父母这样做才能发掘内向孩子的真宝藏!
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
优秀家长传给孩子的10个特质
“内向”是个坏标签,别乱给孩子贴
父母自身的性格气质,如何为不同性格气质的孩子创造更适宜的人际关系
教育孩子是家长从外向内成长的过程(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