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学习不努力,可能是在“自我保护”

如果说孩子们也有什么坚定不移的幻想,那么:

“不努力学习,也能有好成绩。”

必定是其中之一。

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不肯尽力学习,光想有好成绩,怎么可能呢?

我们很容易将之归因为“懒”。

也不排除有少部分孩子是真的习惯偷懒,不思进取。但在我接触的大部分孩子,特别是突然“不努力”的孩子们,背后大多有“玄机”。

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1

最近,听一位家长跟我描述了孩子如此这般的一个心路历程。

某一次重要的段考之后,成绩一向优异的孩子,遭遇了“滑铁卢”,突然下降了将近20名。

孩子当时看起来似乎还算镇定,虽然备受打击,但还能坚持认真学习,空闲时间也会抓紧复习。

不走运的是,第二次段考,成绩依然停留在下降的位置,只是稍稍提高了几分。

孩子的状态渐渐开始消极,并在一番纠结之后,跟父母宣布:

“让我回学校可以,我是不会努力学习的。”

并且,说到做到,回校之后便选择上课睡觉,作业随便写,甚至考试也是胡乱写几笔,就趴着睡觉。

老师批评、提醒,都无济于事,家长天天收到学校的投诉,苦不堪言。

想破头都想不明白,一向听话、乖巧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般,自暴自弃起来。

2

无独有偶,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有一个高三的孩子,也正经受着“无法努力学习”的困扰。

正值高三,十二年的学习成果即将验收之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时候应当鄙弃一切杂念,全心努力学习。

但他似乎有些“身不由己”。

上课总是会莫名其妙地走神,有时候是无意识地发呆;

晚自习原本有很多作业要做,却总是会做着做着就发起呆来,有时候甚至直接趴着睡着了,醒来时一个晚自习就过去了。

看到同学们天天像打鸡血一般,讨论着学习,抓紧哪怕下课的几分钟时间背书、做作业,他自己也会有些恍惚:我好像不像一个高三学生。

他不想努力吗?不,他比谁都想。

每一个睡觉的晚自习,他都无比自责。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又会不由自主地发呆、睡觉。

看着同学们积极的状态,他内心焦虑异常,却就是行动不起来。

3

这两个孩子,呈现的是“不努力”的两种状态,一个是决绝而坚定,一个是犹豫而纠结。但究其本质,却是相通的。

我们说,人做每一项选择,都一定会出于某种目的,或者是对自身有一定的意义。

即使这个意义,在旁人看来,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那么,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选择不努力,会有什么目的或者意义呢?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扯淡吗?不努力还有什么意义?作为学生,不努力学习,不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吗?早晚会后悔!

是的,或许他们以后会遗憾自己现在的选择。

但就目前而言,这样的选择,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保护”的目的。

选择不那么努力,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①不对取得好成绩抱过高的期待:如此,即使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会太过失望。

②保护自尊:我不是能力不行,只是我不够努力。

③给自己留后路:只要我哪一天努力起来,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诸如此类,在潜意识中,完成了对自己的保护,将大部分能让自己痛苦、失望、挫败的情绪,都隔绝在外。

当然,也将成功和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一并隔绝在外。

4

努力是一个好品质吗?当然是。

但我渐渐发现,在现行的环境中,在孩子们的同伴关系中,努力越来越不受认可和重视。

大家看不上默默努力,但成绩平平的孩子,忽略他们身上的坚持、韧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认为他们笨,只会死读书。

孩子们推崇的是怎样的同学呢?是平时看起来学得非常轻松,甚至都不怎么学习,上课睡觉都能取得好成绩的孩子。

认为他们聪明、能力强。

成绩,这个结果,足以掩盖掉所有的瑕疵和不足。

换句话说,在孩子们生活的环境中,急功近利、唯结果论,已经慢慢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一个孩子只有努力,却没有好成绩,是被人看不上的。

那么,如果不能保证会成功,会进步,还那么努力干嘛?

这就陷入一个悖论中:没有人能保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5

以我上面谈到高三孩子为例。

他某一段时间突然找回了学习动力,变得非常努力。听课效率也高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

一打听,才发现是不久前的一次考试,基于各方面的原因,他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他非常振奋。

用他的话说便是:“我前段时间那么吊儿郎当地学,都能有这个成绩,我再努力一点,成绩肯定更好。”

短暂找回的信心,让他能够暂时放弃潜意识地“自我保护”,投入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成功。

这也就能解释,很多孩子突然的“不努力”,都是在遭遇打击和挫败之后出现的。

我们眼中破罐子破摔,不学无术的孩子,都有一段“好学生”时光,认真听讲,仔细完成作业,对未来满怀憧憬。

或早或晚的,有的从小学开始,有的从初中,晚一点在高中时期,遭遇成绩上的挫败。

在自己无法寻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之时,选择了“不努力”这个防身法宝。

加之身边人的不理解,父母的责骂和失望,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变本加厉的陷入防御和自保当中。

等到他们意识到事情的后果时,往往已经悔之晚矣。

6

总结一下便是,如果你的孩子刚出现“不努力”的苗头,别急着指责,和给他贴上“懒”的标签。

换个角度,寻找一下他这么做,可能的“自我保护”价值,或者能够有不一样的看待。

而父母若是能真正看到,并且理解他们潜意识中的“自保”,对他们一定是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我们都很清楚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的道理,但我们大部分人,在坚持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都是需要认可和正向反馈,才能有前进的动力。

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般,实验1600多次,尝试1600多种材料,还能保持动力和信心的,绝非你我凡人能做到。

更有甚者,孩子本身并不清楚自己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觉得没有动力,莫名其妙提不起精神学习,是被无意识裹挟着走的。

若是我们能帮他们理解内心中“模糊”的动力,说不定他们自己便能找到新的出路。

总比他们多年后,再来后悔,要有价值。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稻盛和夫的经营秘诀
给孩子足够信心: 奋斗吧, 少年!
“拖延”是因为懒吗?心理学证明,还真不是
家庭教育关键词解读(2):“主动学习”
生活断想 —— 活着
考试不让公布排名,试卷全封存,家长:一学期的努力都“白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